《蒙牛乳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牛乳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doc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省乳制品行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蒙牛乳业泰安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8月目录1、目的22、适用范围23、规范性引用文件24、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45、职责分工46、术语与定义67、信息收集.78、事故隐患排查内容.89、隐患排查周期.1110、隐患排查点分配操作.1111、隐患的分类.1312、隐患的分级.2013、隐患治理的原则和程序.2114、隐患治理效果验证.2315、隐患治理数据分析与持续改进.2416、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管理.251 目的为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特制定本指南。本指南规定了乳制品生产企业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项
2、要求的指导性方法和实施建议。通过对乳制品企业风险信息的识别、评级,实施隐患分级管控,使隐患排查点更加系统、全面,责任更加明确。切实落实党和政府有关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要求,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更加明确,以达到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目的。2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乳制品企业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为乳制品行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的指导性文件。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乳制品企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已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且优于该标准的适用其原标准。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
3、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第70号令2014.12.0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6号2009.05.0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第52号令2011.12.31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主席令第4号2014.1.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 第16号)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安委办20121号)国务院安委会
4、办公室关于印发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228号)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安监总管四201631号)工贸行业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意见(安监总管四201668号) 山东省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298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03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14)关于印发工贸行业事故隐患排查上报通用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管四2013149号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
5、监总管四201631号乳制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4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4.1目标建立并落实从公司主要负责人到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并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保证企业安全生产。4.2原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以属地管理为基础,全面排查企业事故隐患。事故隐患的排查要和日常安全检查、危险源辨识结果等相结合。4.3总体要求为了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建立并实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
6、指南,解决隐患排查治理的标准化、系统化,做到及时排查、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保证隐患治理的资源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要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明确分管负责人。分管负责隐患排查治理的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情况,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其他负责人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企业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定期对事故隐患进行统计和原因分析,并制定实施防止隐患重复发生的
7、根本性措施,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化水平。5.职责分工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负责保障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及时掌控重大隐患的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企业分管负责人职责:企业分管负责人负责督促、检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隐患,对本单位不能解决的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报告。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负责每周组织本部门开展部门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开展;负责每周对本部门班组级、岗位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实施监督、验
8、证、考评;负责对发现的公司级、隐患排查问题及时提报给安全管理部门。各班组长:对本班组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负责每班对自己属地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负责监督本班岗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实施监督、验证、考评;负责对发现的公司级、部门级、隐患排查问题及时提报给安全管理部门。各岗位员工:负责每班对自己属地范围内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负责对发现的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隐患排查问题及时提报给安全管理部门。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每周组织公司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开展;负责每月组织监督验证部门级、班组级、岗位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实施情况监督、验证、考评;负责对排查的隐患进行分类、分级,指
9、定责任人,制定措施、整改排期;负责对隐患排查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公示;负责隐患治理效果的监督、验证、考评;负责隐患排查数据的月度、季度分析,制定下一步月度、季度隐患排查方案;负责组织企业内电气、机械、消防、涉案、危险化学品专业人员每季度开展一次专业性检查;负责每季度按照季节特点开展一次季节性检查;负责在节假日前组织安全生产委员会开展一次节假日检查。企业技术管理部门: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按照安全办公室的要求实施设备方面的专业性检查。企业动力管理部门:企业动力管理部门负责按照安全办公室的要求开展电气、锅炉、涉氨方面的专业性检查。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落实。6.术语与定义6.1.事
10、故隐患事故隐患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6.2.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6.3.隐患分级隐患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以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其中: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
11、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一定的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单位难以排除的隐患。对重大隐患,相关行业可制定重大事故隐患目录。确定重大隐患应遵循以下原则: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涉及重大危险源、重要装置的;涉及多人滞留,暴露10人以上的;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认定为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6.4.隐患治理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12、,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6.5.隐患信息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企业对事故隐患信息应建档管理。6.6.隐患分类为方便事故隐患管理,本标准将事故隐患划分成两大类,即基础管理类事故隐患和生产现场类事故隐患。基础管理类隐患主要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救援、特种设备基础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相关方基础管理、其他基础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现场现场类隐患主要是针对特种设备、生产设备设
13、施、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消防安全、电气安全、职业卫生现场安全、有限空间现场安全、辅助动力系统、相关方现场作业、其他现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7.信息收集建议在隐患排查之前收集相关必要的信息。为全面隐患排查,彻底治理隐患打下基础。企业的隐患排查方法和隐患治理的所需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安全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制度、操作规程等;(2)已识别的危险源信息,对应的措施;(3)物料清单、产品规范、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4)上级安监部门检查提出的问题及要求;(5)同类企业重大事故案例;(6)本企业集团内部以往的事故、事件;(7)设备资料及技术说明书;(8)安
14、全、职业卫生评价及检测报告、特种设备检测报告;(9)相关方信息(如建设施工、劳务外包、设备大修等);(10)本企业的平面布置、管网图、设备布局图等基础资料等。8.隐患排查内容以及方法8.1 以危险源有效控制措施为隐患排查的对象。根据乳制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的要求,企业组织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一四级风险,形成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信息一览表,表中所列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即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该“排查点”是企业内分级排查和日常安全检查的关注点。8.1.1公司级隐患排查内容:主体排查内容为风险级别为一级的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监督排查内
15、容为二级、三级、四级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由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以及安全员开展。8.1.2部门级隐患排查内容:主体排查二级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监督排查一级、二级、三级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由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部门安全员组织开展。8.1.3班组级隐患排查:主体排查三级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监督排查一级、二级、四级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除专业能力或设备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实施排查的危险源,将本班组内所有的设施、设备、作业过程、人员(含外来人员)等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均可设为排查点。由班组长当班期间自行开展。8.1.4岗位级
16、隐患排查:主体排查四级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对一级、二级、三级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实施监督排查。除专业能力或设备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实施排查的危险源,将本岗位属地内所有的设施、设备、作业过程、人员(含外来人员)、相关方作业等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均可设为排查点。有员工当班期间自行开展。8.2法规规定由专门机构实施的检验检测手段实施隐患排查,企业可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实施,如避雷系统检测、特种设备检测、可燃气体报警仪校准、有毒气体报警仪校准、消防系统检测、特种设备检测、压力容器检测等。8.3除此外,隐患排查还需要与企业日常管理、专项检查和监督检查等工作相结合,主要有以下方式: (1)
17、日常隐患排查(2)综合性隐患排查(3)专业性隐患排查 (4)季节性隐患排查 (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6)外聘专家实施的检查注:日常隐患排查是指部门、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 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由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各相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的公司级检查。专业隐患排查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季节特点及实际情况,由归口专业管理部门针对专业活动、过程、装置、设施、设备、物料等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进行检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主要是针对电气设备、设备设施、锅炉、压力容器、消防设施、
18、危险易燃易爆物品、特种设备等。专项隐患排查要制定工作方案,隐患排查工作方案中应明确排查的要求,如:组织人员、采取预定的排查方式、方法,排查的范围、工作程序等。季节性隐患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a.春季以防静电、防风、防触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b.夏季以防雷、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c.秋季以防火、防静电为重点;d.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滑、防静电为重点。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保运力量安排、企业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
19、节日期间干部带班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9.排查周期:1、 根据风险特性及危险源确定隐患排查周期,公司级隐患排查每月对一级危险源进行一遍巡查,每月对二级、三级、四级危险源进行一次监督检查。部门级隐患排查每周对二级危险源进行一遍巡查,每周对一级、三、四级危险源进行一遍监督检查。班组级隐患排查每班对三级危险危险源进行一遍排查,同时对一级、二级、四级危险源记进行监督检查。岗位级隐患排查每班对四级危险源进行一遍检查,同时对一级、二级、三级危险源进行监督检查。所有排查内容结合国家相关法规,其时间间隔不能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10.隐患排查点分配操作
20、10.1隐患排查点分配将识别的风险点及危险源分配至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岗位级、专业级形成各级别隐患排查对象,建议推荐使用(表101)所列格式,使用Excel表格的筛选功能进行筛选后汇总,形成各级别隐患排查表。具体步骤如下: 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信息一览表中的作业划分、危险源、控制措施、可能的事故、风险等级信息复制到Excel表中,增加“基层组织排查”、“专业组织排查”、“公司排查”等栏目,形成带有风险点信息的表101格式的Excel表,组织相关层次人员实施,对各危险源逐条确定,所在列对应的直接管理责任的危险源用“”选出来,在相应的周期确定排查周期。其他监督管理的危险源用“*”选出来,在相
21、应的周期内确定排查周期。乳制品行业隐患排查分配表见附件。 隐患排查分配表示例(表10-1)作业区域作业步骤危险源风险等级基层组织检查专业组织检查公司排查岗位周期班组周期部门周期设备设施周期涉氨制冷周期电气安全周期消防周期特种设备周期公司周期10.2排查点分配说明 专业排查中各专业名称及排查范围,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确定。 同一条风险较高的危险源,可能涉及公司级、专业、基层组织多级排查,只是周期可能不同。上一级组织的排查,可随时增加隐患排查的范围和内容,以验证下级组织排查实施的有效性,如公司级组织排查可通过抽查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专业性,季节性排查的内容,验证各级排查的效果,根据排查结果实施考
22、核。有法律法规规定时,所确定排查周期,其时间间隔不能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下一级对上一级的排查内容可以实施监督检查,针对发现上一级监控责任内的风险出现的问题,可以随时向安全办公室提报,隐患提报可以使用员工隐患提报卡和班组长安全检查和交接班记录的形式提报,提报形式不限各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管理特点选用合适的方式。安全办公室视情况对提报人给予奖励,鼓励全员积极的参与到隐患排查中。10.3隐患排查记录表按照隐患排查内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隐患排查记录表进行记录,各企业可参考采用,也可采用企业原有适用的隐患排查记录,或结合企业自身需要重新设计,只要内容全面即可。11.事故隐患的分类根据安全事故隐患类型,将
23、事故隐患划分为,管理类事故隐患和现场类事故隐患两类。11.1、基础管理类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及程序等方面存在的缺陷)隐患类别隐患内容隐患条款1.1资质证照1.1.1缺少资质证照1.1.1.1未按规定取得合法的营业执照、消防验收(备案)文件、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需要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资质证照1.1.2资质证照未合法有效1.1.1.2新、改建项目未按规定执行消防、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三同时”1.1.3 其他1.1.3.1 其他不符合现行文件要求的1.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1.2.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含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缺陷1.2.1.1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
24、(含职业健康管理机构)1.2.2安全管理人员(含职业健康管理人员)配备缺陷1.2.2.1未按规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含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人员配备不足或所配备的人员不符合要求等。1.2.3 其他1.2.3.1冶金等工贸企业未设有安全生产委员会等1.3安全规章制度1.3.1 安全生产责任制缺陷1.3.1.1未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1.3.1.2 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也未进行层层分解(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厂长、处室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长、员工)。1.3.2 安全管理制度缺陷1.3.2.1未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
25、“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安全培训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安全投入、相关方管理、作业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等。1.3.3安全操作规程缺陷1.3.3.1未按规定制定、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如覆盖主要设备设施生产作业和具有安全风险的作业活动的安全操作规程等。1.3.3.2 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未按照有关规定在现场或者设备区域进行张贴,方便指导操作的。1.3.4制度(文件)管理缺陷1.3.4.1未按规定制定制度编制、发布、修订等制度,或未按照制度执行,如制度编制、发布、修订等过程不规范,制度(文件)试行、现行有效或过期废止标识不清,过期废止回收销毁等规定不明确
26、,制度(文件)发布后宣贯、执行检查不到位;记录(台账、档案)的数量、格式、内容不明确,填写不规范等。1.3.4.2未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也未有效管理。1.3.5 其他其他不符合国家、行业要求的安全管理制度1.4安全培训教育1.4.1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育不足1.4.1.1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未接受培训,未按规定取证,取证后没有按规定进行培训教育或培训教育学时不够等。1.4.1.2 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不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向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1.4.2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不足未按规定取证,证
27、件过期或证件与实际岗位不符、证件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等。1.4.3一般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不足缺少日常教育、“三级”教育、“四新”教育、转岗、重新上岗等安全培训教育,或安全培训教育达不到规定时间,或内容不符合要求等.1.4.4 其他未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未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告知。1.5安全投入1.5.1安全投入不足1.5.1.1未制定安全费用提取与使用管理制度;1.5.1.2冶金、机械等企业未按国家相关规定提取安全投入资金,其他行业企业未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等;1.5.1.3未建立安全费用投入台帐。1.5.2 安全投入使用缺
28、陷1.5.2.1未明确安全投入范围,安全投入使用范围或使用金额不符合要求等。1.5.2.2未缴纳足额的保险费(工伤保险等)。1.5.3 其他其他不符合国家、行业法律法规要求1.6相关方管理1.6.1相关方资质缺陷1.6.1.1未对相关方有关安全资质和能力确认,或相关方不具备合格资质; 1.6.1.2 未制定承包商等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未明确相关方责任和义务1.6.2安全职责约定缺陷未按规定签订安全协议,或未在劳动、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等。1.6.3 安全教育、监督管理缺陷未按规定对相关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监督管理等。1.6.4其他其他不符合国家、行业要求的1.7重大危险源管理1
29、.7.1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缺陷1.7.1.1未按规定对本单位的生产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确定重大危险源,或者辨识评估不正确的1.7.1.2 未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源点警示牌(内容包含名称、地点、责任人员、事故模式、控制措施等)。1.7.2 登记建档备案缺陷未按规定将重大危险源向安监部门和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建档、备案。 1.7.3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缺陷1.7.3.1未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或监控预警系统不能正常工作。1.7.3.2氨气泄漏报警器未进行定期校验失效,氨气泄漏报警联动系统失效,应急喷淋无水或者控制阀门关闭,远程监控器失效1.7.4 其他其
30、他不符合国家、行业要求的1.8个体防护装备1.8.1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不足1.8.1.1未按规定选用、配备、按期发放所需的个体防护装备。1.8.1.2未选用规定品牌所需的个体防护装备,未按要求配备所需的个体防护装备,1.8.1.3未按要求定期发放所需的个体防护装备,未建立个体防护装备发放记录1.8.2 个体防护装备管理缺陷1.8.2.1未按规定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个体防护装备日常检查不到位,存在不完好的情况1.8.2.2未按规定对个体防护装备实施有效管理。1.8.3 其他其他不符合国家、行业要求的1.9职业健康1.9.1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缺陷未按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因
31、素岗位,申报内容不全,未申请变更1.9.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缺陷1.9.2.1未按规定对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评价,检测评价因素不全等1.9.2.2对存在粉尘、有害物质、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因素的场所和岗位未按规定进行专门管理和控制。1.9.3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缺陷1.9.3.1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未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以书面形式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1.9.3.2未按规定将职业危害检测结果公布、存入档案。1.9.4职业健康检查缺陷未按规定建立职业健康档案,未开展职业健康体检,或体检结果未通知劳动者等1.9.5
32、其他未按相关规定将职业病患者调离原岗位1.10应急管理1.10.1 应急组织机构和队伍缺陷1.10.1.1未按规定设置或指定应急管理事机构,配备应急管理人员,按规定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1.10.1.2未定期组织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行训练。1.10.2应急预案制定及管理缺陷未按规定制定各类应急预案,未对预案进行有效管理(论证、评审、修订、备案和持续改进等)1.10.3应急演练实施及评估总结缺陷未按规定进行应急演练或未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1.10.4应急设施、装备、物资设置配备、维修保养和管理缺陷未建立应急设施,未配备应急装备、物资,未按规定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和管理1.10
33、.5 其他企业应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1.11 隐患排查治理1.11.1 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和排查工作不足1.11.1.1未建立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制度,未定期进行隐患识别、评价;1.11.1.2未按规定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工作1.11.2 事故隐患治理不足1.11.2.1未按规定开展事故隐患治理工作或事故隐患治理不彻底,重复出现;1.11.2.2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未采取临时控制措施,未制定应急预案。1.11.3 事故隐患上报不足未按规定对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未按规定将事故隐患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1.1
34、1.4 其他其他不符合国家、行业规定和要求1.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1.12.1 事故报告缺陷未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报告,并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1.12.2 事故调查和处理缺陷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的要求,组织事故调查组或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事故、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分析等。1.12.3 其他11.2.现场管理类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作业场所环境、设备设施及作业行为等方面存在的缺陷)隐患类别隐患内容隐患条款2.1作业场所2.1.1选址缺陷作业场所未按规定选择在常年主导风上风或侧风风向,靠近易燃易爆场所,地质条件不良,企业内新建构筑物、装置安全卫生防护距离不足等2
35、.1.2 设计、施工缺陷未按规定对建构筑物的防火等级、安全距离、防雷、防震等进行设计、施工或改建、扩建、装修没有按安全要求进行2.1.3平面布局缺陷住宿场所与加工、生产、仓储、经营等场所在同一建筑内混合设置爆炸危险场所或存放易燃易爆品场所与易燃易爆场所联通建构筑物内,设备布置、机械、电气、防火、防爆等安全距离不够,卫生防护距离不够2.1.4场地狭窄杂乱作业场所狭窄难以操作工具、材料放置混乱2.1.5地面开口缺陷2.1.5.1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悬挂安全警示标识,设置警示线;2.1.5.2坑、沟、池、井等开口的不安全状况,如无安全盖板或安全盖板不符合要求等。2.1.6安全逃生缺陷2.1.6.1安全
36、疏散通道内不得放置物品,安全疏散通道内未设置灯光式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方向错误,舍近求远,疏散指示标志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2.1.6.2车间通道根据生产要求,宽度、高度不符合规定,通道内堆放杂物、占用通道2.1.6.3无安全通道,安全通道狭窄、不畅等,未按规定设置安全出口,包括无安全出口、安全出口数量不足、设置不合理等。2.1.7交通线路的配置缺陷2.1.7.1容易导致车辆伤害或消防通道不符合要求2.1.7.2新建、改建及扩建项目,未划分功能分区,实现人车分流,缩短运输距离,从根本上降低厂内运输安全风险。2.1.7.3厂内道路平纵断面设计、宽度、坡度、路面等指标不符合厂矿道路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厂内
37、道路在弯道、交叉路口的横净距范围内,不得有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路面狭窄或交通量大、容易堵塞的道路,应尽量实行单向通行。应根据GB50016有关规定设置消防通道,并保持畅通,严禁停放各种车辆、堆放杂物。2.1.8安全标志缺陷未按规定设置安全标志,如无标志标识、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等。2.1.9其他地面湿滑不平、梯架缺陷、装修材料缺陷等。2.2设备设施2.2.1 工艺流程缺陷工艺流程布置不顺畅,交叉(平交)点多,产量增大后没有及时调整工艺路线等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缺陷。2.2.2 通用设备设施缺陷通用设备设施在设计、安装调试、使用上的缺陷,如强度、刚度、稳定性、密封性、耐腐性等缺陷,不符合
38、安全要求,有人员易触及的运动部件外露,操纵器失灵、损坏,设备、设施表面有尖角利棱,未按规定进行检验等。通用设备设施不包括特种设备、电气设备设施、消防设备设施、有较大危险因素设备设施以及安全监控设备。2.2.3 专用设备设施缺陷2.2.3.1根据行业生产特点,企业拥有的专用设备存在的安全缺陷,以及未按规定进行检验等。2.2.4 特种设备缺陷2.2.4.1锅炉、压力容器、叉车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是否持有有效;2.2.4.2未按规定取证、建档、定期检验、维护保养,或特种设备不能达到规定的技术性能和安全状态等;2.2.4.3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证是否办理并张贴;2.2.4.4 是否进行定期检测检验2.2.
39、5 消防设备设施缺陷2.2.5.1未按规定对消防报警系统进行配线、设备选型安装,未按规定设置合格的给水管网、消火栓、消防水箱及自动、手动灭火设施器材,2.2.5.2未按规定选用合格的机械防烟排烟设备,或设备安装不符合要求,防火门、防护卷帘及其他消防设备缺陷,以及未按规定进行检验等2.2.5.3室内外消防设施配置不合理,灭火器配置不合理,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检查不到位,记录不完整2.2.6 电气设备缺陷2.2.6.1电气线路、设备、照明不符合标准,保护装置不完善,移动式设备不完善,防爆电气装置不符合标准,防雷装置不合格,防静电不合格,电磁防护不合格,以及未按规定进行检验等2.2.6.2变配电室出
40、入口未设置挡鼠板,安全疏散门未向外开,窗户上未设置纱窗;2.2.6.3 电器绝缘安全用具未按照规定周期进行试验检测,使用完毕后未妥善保管、维护;2.2.6.4柜、屏、台、箱、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未接地或者接零2.2.6.5用电设备和电器线路的周围未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电气装置附件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屋内等场所直敷布线未采用护套,低于1.8米未穿管保护2.2.6.6线路敷设不符合电气装置设置及安装规范要求。2.2.7有较大危险因素设备设施缺陷未按规定对存在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有较大危险因素的设施设备进行安全防护,未按规定对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等。2.2.8 安全监控
41、设备缺陷未按规定安装监控设备监测有毒有害气体、生产工艺危险点等,安全监控设备设置不合理,或安全监控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等2.2.9 其他2.3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装备2.3.1无防护2.3.1.1没有实施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挡车栏2.3.1.2包装机械等设备设施运动、转动、传动等具有外露运动部件部位未采取防护措施2.3.1.3打开防护装置易造成危险时,该装置未采用连锁保护的设备2.3.2防护装置、设施缺陷防护装置、设施本身安全性、可靠性差,包括防护装置、设施损坏、失效、失灵等2.3.3防护不当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坑道
42、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2.3.4其他未按规定配置、使用合格的防护装置、设施2.4原辅物料、产品2.4.1 一般物品处置不当物品存放不当,如成品、半成品、材料和生产用品等在储存数量、堆码方式等方面存放不当物品使用不当,未按规定搬运、使用物品物品失效、过期、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等2.4.2 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处置等管理不当2.4.2.1对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品处置错误2.4.2.2危险化学品失效、过期、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未按规定记录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情况2.4.2.3危险化学品未根据化学品的特性进行分类、分区、分库储存,相互接触或者混合后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
43、物品不能同库存放2.4.2.4储存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库房的开关、灯具、线路、用电设备设施不符合防爆要求2.4.2.5化学品库房内不得从事动火作业、严禁烟火2.4.2.6化学品库房未进行专人管理,未设置防潮防雨淋设施2.4.2.7易燃易爆作业场所区域内所有金属部件、构件是否进行防静电可靠接地2.4.2.8危险化学品的采购、领用、使用、废弃物处理是否符合要求和规定2.4.3 其他原辅料调整更换时,未进行安全评价2.5职业病危害2.5.1职业病危害超标噪声强度超标,粉尘浓度超标,照度不足或过强,作业场所温度、湿度超出限值,缺氧或有毒有害气体超限,辐射强度超限等2.5.2职业病危害因素标识不清作业场所缺
44、少防护设施,公告栏,警示标识2.5.3其他2.6相关方作业2.6.1 相关方的安全管理2.6.1.1开工前进行安全培训及告知,涉及危险作业的,严格履行审批流程,涉及临时用电的,必须有专业电工进行确认,现场有人监督2.6.1.2相关方未按规定办理动火、动土、用电等手续,进入不应进入场所等涉及相关方现场管理方面的缺陷2.7安全技能2.7.1 违章指挥安排或指挥职工违反规定进行作业,如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进行作业等2.7.2 操作错误操作方式、流程错误(指按钮、阀门、搬手、把柄等的操作)以及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
45、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忘记关闭设备拆除安全装置,造成安全装置失效2.7.3使用不安全设备、工具2.7.3.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使用已停用或报废的设备2.7.3.2 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2.7.4 工具使用错误2.7.4.1使用不合适的工具,没有按要求进行使用用手代替手动工具2.7.4.2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2.7.5冒险作业2.7.5.1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或在危险场所冒险停留、冒险作业,如未经允许进入奶罐、水罐、油罐,能源地沟、厌氧池、好氧池、污水沟井等有限空间,变压器、高压电设备等其它危险区2.7.5.2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叉车、吊车吊钩),在起吊物下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维修、焊接、清扫,排除故障等2.7.6其他包括脱岗、超负荷作业等,其他操作错误、违反劳动纪律行为2.8个体防护2.8.1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缺陷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如未戴安全帽,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佩戴呼吸护具,未戴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