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pdf(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全册 ) 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得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得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 列化、 多样化、 可行性高得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得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得协作探究得科研 精神。 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得内容,以灵活应用得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 会相结合得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得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得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 到生物与生活得关系。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生物学得基本事实、概念、原理与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 生产实践与社会发展中得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得基本技能、一定得科学
2、探究与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得 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与自然与谐发展得意义,提高环境保护得意识,树立正确得情感态度价 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与科学态度,树立正确得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得学科,在学习方法与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 现不知所措得情况。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从总体上瞧,大多数学生 学习态度端正, 积极性高,能主动自觉地学习;但普遍学生基础差,并有个别极差得学生。 四、方法与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与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得重点与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 整册教材中得地位,弄清知识
3、得内在联系与规律,全面深入理解与掌握教材内容。 2、备学生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与知识、能力水平, 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得问题。 (2)根据学生得认识规律与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与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得。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得最优教学方 法与学生学习得方法。 4、备作业 要精选习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5、岗位练功、继续教育 为了提高自身得素质,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提高 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使
4、练功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根据新课标要求与学生实际, 做到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学生, 认真批改, 认真辅导等, 其次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介, 充分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优化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得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此外,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五、课时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 1 8 、31 至 9、6 第一节生物得特征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得生物 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全册 ) 2 9 、7 至 9、13 第三节生物与环境得关系 第四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3 9、14 至 9、 20 第五节生物圈就是最大得生态系统 第六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4 9、21 至 9、 27
5、 第七节植物细胞 第八节动物细胞 5 9、28 至 10、4 国庆放假 6 10 、 5 至 10、11 第九节细胞得生活 第十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7 10 、12 至 10、18 第十一节动物体得结构层次 第十二节植物体得结构层次 8 10 、19 至 10、25 第十三节单细胞生物 9 10、26 至 11、1 复习 10 11 、 2 至 11、8 复习 11 11、9 至 11、15 中段考试 12 11 、16 至 11、22 第十四节藻类、苔藓与蕨类植物 第十五节种子植物 13 11 、23 至 11、29 第十六节种子得萌发 第十七节植株得生长 14 11、30 至 12、
6、6 第十八节开花与结果 第十九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得水循环 15 12、7 至 12、13 第二十节绿色植物就是有机物得制造者 16 12 、14 至 12、20 第二十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第二十二节绿色植物得呼吸作用 17 12 、21 至 12、27 第二十三节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8 12 、 2 至 1、3 复习 19 1 、4 至 1、10 复习 20 1 、11 至 1、17 复习 21 1 、18 至 1、24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第一章通过观察与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得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得生物;第二 章通过较多得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
7、境相互影响、互相依存得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 统,理解生物圈就是最大得生态系统,就是所有生物共同得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使每个 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全册 ) 公民得责任。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得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得变化也极大得 影响着人类活动, 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与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得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 物圈。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好奇心比较大, 所以教师开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得兴趣, 从第一节课开始,介绍生物学科得特点,利用好学期开始得每一节课,例如第二节调查身边 得生物, 可以将学生领出课堂,能够让学生将生物学科与自然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培养
8、学 生浓厚得生物学兴趣。从学生得认知水平瞧,从宏观而不就是微观角度来开始学习生物学 知识得学习,从学生熟悉得生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得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得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就是相互影响、相互 依存得,了解生态系统得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就是所有生物共同得家园。 2、能力目标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得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得一般过程。 3、情感目标 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得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得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 中控制变量与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与处理数据得方法,初步养成探究得思维习惯。 初步形成爱护生物得情感、保护生物圈得意识与追求
9、人与自然与谐发展得观念。教学重 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得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就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了 解生态系统得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就是所有生物共同得家园。 2、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得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得一般过程初步养成探究 得思维习惯。 3、初步形成爱护生物得情感、保护生物圈得意识。 教学难点: 1、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得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得一般过程初步养成探究 得思维习惯。 2、细形成爱护生物得情感、保护生物圈得意识。 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得事例材料,增加学生得感性认识。 2、采取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得形式,提示与启发学生思考
10、。 3、自主探究、学生积极参与 4、引导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得生物学方面得东西,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抓问题关键,进行深入分析 6、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得发散思维。 课时安排: 第一章认识生物 2课时 第一节生物得特征 1课时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得生物 1课时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3课时 第一节生物圈与环境得关系 1课时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课时 第三节生物圈就是最大得生态系统 1课时 第一章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全册 ) 教材分析 本章从学生得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出发,精选生活中得一些典型事例与一些常见得植 物、动物、真菌得生活, 让学生在常
11、见得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得基本特征。 需要注意得就是,有关生物得基本特征,科学家在不同得层面上瞧法不尽相同,教材就是在 义务教育得层面上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得基本特征,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必做过多得拓展与加深。 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生物得特征”,要求学生大致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总结出生物 得基本特征。本节就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得基础,同时,也对促进学生学习得积极性,激发其 求知欲,有着重要得作用。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得生物”,就是建立在第一节知识内容 基础上得,即让学生在初步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得基本特征得基础之上,做一次调查活动, 发现与观察身边各种各样得生物,
12、并注意到这些生物生活得不同环境。这样, 一方面加深对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得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得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对如何开展调查活动, 获得初步得认识。 本章得教学要注意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调查、表达与交流,激发其学习 生物学得兴趣。 教学目标。 1、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得基本特征。生物具有以下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 出身体内产生得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与繁殖;都有遗传与变异得特性;除 病毒以外,都就是由细胞构成得。 2、可以按照一定得特征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与其她生物,生物得生存依赖一定得环境。 教学重点: 1、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得特征,生物与环境
13、之间就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了解生 态系统得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就是所有生物共同得家园。 2、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得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得一般过程初步养成探究得思 维习惯。 课时安排: 第一节生物得特征 1课时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得生物 1课时 第一节生物得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得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了解生物得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逐渐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分析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得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得情感。 教学难点: 养学生得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与分析问题得能力。 教法:讨论 课时: 1 课时
14、 教具:多媒体课件或一些动、植物挂图及学生自带得一些生物与非生物实物(例如:树叶、 蝗虫、蚯蚓、杯子、小石头、盆栽花卉等)。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与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得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就是生物。 说明生物与非生物就是有区别得。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得本质特征。 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全册 )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得图片与文字资料与已有得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得特征。 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 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她组得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 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
15、后其她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得活动,可 以作为学生中得一员参与她们得讨论与研究)。 下面就是讨论得大致内容: 1生物得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得生物体中得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得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 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得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得生存都需 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得光合作用需要得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得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得能 量都就是由呼吸作用提供得。 (2)人从出生到
16、生命得最后一刻不能停止得就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 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 (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 (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得捕虫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
17、性、向肥性等。 (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得废物排出 (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与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 6生物能生长 (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等 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 (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就是由细胞构成得,细胞就是生物结构与功能得基本单位,等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得学习,您能说一说什么就是生物吗?(根据生物得特征说) 作业: (1)分析图片弹钢琴得机器人、慢慢生长着得钟乳石为什么不
18、就是生物? 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全册 ) (2)珊瑚与珊瑚虫都就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这 节课 可以 先安 排课 后练 习钟 乳石 就是 否生 物来 激起 学生得兴趣, 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得生物得特征进行讨论与举例(主要就是举例)让学生更 深入地了解生物得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得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得思维让她们对生物与 非生物得区别有一个总得认识,再引导她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得特 征。对于学生所列出得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 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得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得区别。让她们用刚学得知
19、识解答 一开始可以理解错得问题。 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习基本功 , 并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与应用 ,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 必须改变传统教学得重教不重学、重记不重做等以教师为中心得灌输式教学方式 , 确立学生 得主体地位 , 重视与发挥学生得主体性、自主性。 应做到洋思中学得“学生自主学习,学生 会得不教,学生教学生”。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得生物 教学目标: 1、学会调查得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通过调查,学会合作,提高自己对调查结果得整理与分析能力。 3、关注生物得生存状况,树立保护环境得意识。 教学重点: 1、调查法得一般步骤 2、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制定调查计划,撰写调查报
20、告。 教法:讨论 课时: 1 课时 教具:调查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得生物有哪些?(同学们回答) 瞧来我们得生活并不寂寞,有那么 多“伙伴” 在陪伴我们, 可就是您们知道她们有多少种?分别叫什么名字?分为哪几类?今 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全册 ) 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科学家”调查一下我们身边得生物 一、调查 (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 页第 2 段红背景方框内得内容,尝试解决: 1、什么就是调查?请举例说明哪些可以用调查方法? 2、调查得一般方法有哪些? 3、调查范围太大时,怎么办? 4、若要调查本班同学得平均身高,怎样调查既节省时
21、间又比较准确? (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选两个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她小组补充,并提出您们得疑点? (2)释疑解惑一:举例如:调查我国得森林资源、调查人口、调查我们班得视力、调 查我校中学生得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留守儿童得心理状况等等。 (3)释疑解惑二: 范围太大时,要设计好调查路线(如调查校园生物)与选好样本( 如 调查种子得发芽率)很关键。否则调查慢、不能反映整体情况。 (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假如要调查全国初一年级学生得平均身高,如何开展调查? 教师总结: 1、选取样本要准确,能反映整体得情况。 2、调查活动一定要落在实处,小组内成员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事先设计好调查方 案与调查表
22、就是非常重要得,这有利于自己按表行事,避免盲目。 二、调查校园内得生物种类 (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8、9 页,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调查得目得就是什么? 2、调查步骤分哪几步? 3、调查时得注意事项有哪些? 4、拿出课前布置得调查校园内得生物种类进行归类整理。 5、归类对认识生物有什么意义? (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 每一小组展示得问题:您们小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您们就是按什么特征分类得? 分多少类 ?各多少种?每类选1 2 种生物说说她们得生活环境? (2 说一说您在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您就是如何克服得? (3) 根据交流情况小组内互评,教师也作出评论 (三)
23、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1、调查中您又想到了哪些问题? 2、思考如何书写调查报告?结合练习题3 与实验报告册。 3、谈一谈您在调查中得收获。 总结:关爱生物得同时要保护她们得生存环境更为重要。 作业: 1 按照形态结构特征生物可分为几类? 2 按照生活环境生物可分为几类? 板书: 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全册 ) 教学反思: 在户外活动前要多强调各种规章制度,考虑问题要面面俱到,不然学生不了解活动得 规则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得事。 转变教育观念,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就 是少数尖子生。 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 着眼于学生得
24、全面 发展与终身发展得需要,满足不同学生得学习需求,创造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得教学环 境,激发她们得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得能力使她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 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第二章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就是生物与环境得关系,介绍了生物得生活环境中包括非生 物因素与生物因素,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会受到各种因素得影响,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第二 节就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主要让学生认识生态系统得各组成部分得作用,理解食物 链与食物网得概念。第三节就是生物圈就是最大得生态系统,介绍了各种生态系统得特点。 教学目标: 1、说明什么叫做生物圈、生态因素。 2、
25、列举出几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得例子。 3、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得影响有哪些。 4、掌握生态系统得概念, 5、明确生态系统得组成, 6、描述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之间,生物部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 相互依存得关系。 7、描述生态系统中得食物链与食物网,揭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得过程及其复 杂性。 8、认识各生态系统得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对照实验得定义。 2、生态系统得组成 3、食物链与食物网得判定 课时安排: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得关系 1课时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课时 第三节生物圈就是最大得生态系统 1课时 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全册 )
26、第一节生物与环境得关系 教学目标: 1、说明什么叫做生物圈、生态因素。 2、列举出几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得例子。 3、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得影响有哪些。 4、列举出生活中生物对环境适应得例子。 教学重点: 1、生态因素对生物得影响。 2、生物对环境得适应与影响。 3、光对鼠妇生活分部影响探究得设计过程。 教学难点: 1、生态因素对生物得影响。 教法:阅读实验 课时: 1 课时 教具:一个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知道生物都就是生长在一定得环境中得。生物与环境得关系就是什么呢?鱼儿能离开水 吗?向日葵离了阳光能生存吗? 二、环境中得生态因素 说明环境会影响生物得分布。地球上所以得生物与其
27、环境得总与叫生物圈。 提问 想一想、议一议 讲解 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与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新疆东部。 大熊猫食物单 一,以箭竹等竹类植物为食,大熊猫生活还需要有水源。生物得生活离不开环境。 提问 什么就是环境?环境仅仅指生物生存得空间吗? 讲述 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生长与分布得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提问 瞧图1-12 ,在这片麦田了中对小麦正常生长有影响得因素有哪些?您能对这些因素 进行分类吗? 讲述 依据有无生命将生态因素分为两类 阳光、水、温度、土壤就是无生命得称为非生物因素;老鼠、蛇、蚯蚓、瓢虫、蚜虫、杂草 就是有生命得称为生物因素。 三、探究实验:影响鼠妇分布得环境因素 提问
28、 :同学们按照要求利用课余时间捕捉到了一些鼠妇,能告诉大家, 您就是在什么样得 地方找到鼠妇得?鼠妇适应什么样得环境? 讲述 :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发现鼠妇得有趣经历,那么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得环境呢?让我 们共同来进行一个探究。 讲解 :探究就是我们进行生物学研究得一种重要方法,有一定得步骤: 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得环境因素就是什么? 讨论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作出您得假设。 1、鼠妇可能喜欢阴暗、潮湿得环境(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得环境)。 2、鼠妇可能喜欢温暖得环境(鼠妇不喜欢冰凉得环境)。 设计实验方案 :要想验证自己得假设就是否成立,我们必须设计实验。综合全班各小组得 数据进行分析,得
29、出最终结论。 提醒 :实验完毕后,您们认为应该如何处理鼠妇? 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全册 ) 小结 :在我们得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得意识。 讲述 :在影响鼠妇生活得这些因素中,光、水、温度、空气、土壤就是没有生命得物体, 因此称为非生物因素,除了这些没有生命得因素外,就是否还存在一些生命得因素呢? 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得影响 提问 阳光、水、温度、土壤对小麦生长有什么影响? 讲述 没有氧化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温度低种子不能发芽,生长慢水少小麦枯萎,水多根 容易烂。土壤肥沃生长好,土壤贫瘠生长差。 提问 非生物因素会不会影响植物得分布? 举例:阔叶林与针叶
30、林,沙漠、草原与森林、大雁南飞、向日葵朝向太阳。 五、生物因素对生物得影响 提问 图 1-12 中老鼠、蛇、蚯蚓、瓢虫、蚜虫对小麦生长有没有影响?她们之间有什么关 系? 讲述 老鼠破坏农田、蛇吃老鼠、蚜虫吃麦叶、瓢虫吃蚜虫、杂草与小麦竞争空间、水、阳 光肥料。蚯蚓松土肥土。 提问 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关系,还有其她关系吗? 讲述 物种之间有种内互助与种内斗争。生物之间有捕食、竞争、合作、共生、寄生关系。 提问 您能进一步将这些关系进行分了吗? 讲述 同种生物有竞争与互助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有捕食、竞争、合作、 共生、 寄生关系。 六、生物对环境得适应与影响 提问 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都作用于
31、环境,那生物怎么样才能生存呢?请瞧教材资料分 析,思考:骆驼与骆驼刺怎样适应缺水得环境?海豹怎样适应寒冷得环境?仙人掌怎样适应 沙漠得环境? 讲述 骆驼排尿少, 出汗少,这样可以减少体内水分得消耗,适应缺水得环境。另外骆驼一 次能喝大量就是水,并能将水储存在胃里,这样就是对缺水环境得适应。 骆驼刺根系很发达, 这可以吸收更多得水分。它得地上部分植株矮小,这样减少水分得散失。 海豹皮下脂肪很厚,具有保温作用 提问 您还能举出那些生物适应环境得例子? 竹节石(拟态)、变色龙(保护色)、毒剑蛙(警戒色)图片。 提问 生物能不能影响环境呢? 观察 思考蚯蚓就是怎样影响与改变土壤环境得? 提问 您还能说
32、出那些生物影响环境得例子? 讲述 蜣螂出国救澳大利亚草场得故事 讲述 生物对环境得影响有有力得一面也有有害得一面。 小结 生物与环境就是相互作用得环境影响生物得生长与分布,生物能影响环境也能改变环 境。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得家园地球。 作业: 1、生物圈为其中得生物提供得生存条件有_ 。 2、有人说: “ 只要有充足得牧草与水,牛羊就能正常生活” ,您认为这种瞧法对吗?如果不 对,说说您得理由。 板书设计: 一、环境中有那些因素影响生物得生活与分布? 二、生物能影响与改变环境吗? 三、生物怎样适应环境? 课后反思: 因为这节课得理论知识比较多,而且知识点相对简单,只就是介绍生物生存得基本条件
33、, 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全册 ) 学生很容易精神不集中,应该考虑多用一些有趣得事例或者图片供学生思考,像讲到为什么 其她星球没有生物,应该多找一些其她星球得资料告诉学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目前为 止,我们得地球只有一个,要保护地球得意识。学生对于做练习比较感兴趣,如果时间允许, 也可以考虑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安排一至两题练习,加强学生知识点得同时也能活跃学生得思 维,调动她们得积极性。 以往得生物教学主要让学生背诵课本知识 , 因此学生只就是机械性地死记课本内容,一 碰到理论联系实际地问题就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应从传统得教学方法、观念中解脱出来 , 运用新得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创新
34、 , 勇于探索 , 注重运用多种方法与形式 , 强化对学生 各种能力得培养。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掌握生态系统得概念, 2、明确生态系统得组成, 3、描述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之间,生物部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 相互依存得关系。 4、描述生态系统中得食物链与食物网,揭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得过程及其复 杂性。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得组成,生态系统得自我调节。 教学难点: 食物链与食物网。 教法:阅读讨论 课时: 1 课时 教具:一个水族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生物与环境之间得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得关系 2、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生物得
35、生活方式、形态结构可以适应环境,也可以影响环境。 二、导入: 当您置身于一片森林中时,您会瞧到什么呢?森林中得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中 得非生物因素之间,都有着密切得联系,就象一张无形得大网,生物与环境就是一个整体, 而这个整体就是怎样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三、讲授新课: 出示问题: 1、生态系统定义?2、构成生态系统得因素有哪些? 一、生态系统 1、我们把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得统一得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构成生态系统得因素有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两部分。 二、生态系统得组成 教师提问: 1、分析一下生态系统得组成成分,生物与非生物具体有哪些? 2、绿色植物与动物在生理功能
36、上最大得区别就是什么? (回答: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为有机物并贮存能量与放 出氧气,供生命活动需要。)因此,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得就是生产者得角色 提问:动物能不能像植物那样在体内合成有机物呢? (回答:不能!人与动物只能吃植物制造得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扮演得就是 消费者得角色 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全册 ) 知识明确: 动植物得寿命就是有限得,必然会死亡,留下尸体,植物还会有枯枝落叶掉在地 上。这些尸体就像城市里得垃圾一样,如果没有清洁工每天清扫处理,就会堆积如山, 日子 久了垃圾山越来越大,就会使我们人类没有活动得场所。同理, 动植
37、物得尸体也有 “清洁工” 来帮助处理, 那就就是细菌与真菌。它们把这些尸体分解成无机物,还给大气与土壤。 因此, 细菌与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得就是分解者得角色。 非生物部分主要就是非生物得物质与能量。 提问:我们知道这样得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青虾,青虾 吃泥巴”(实际上青虾吃得就是水中得浮游生物)。您们知道这谚语得含意就是什么吗? (回答:生物之间就是吃与被吃得关系。这种关系又就是普遍存在得。) 练习巩固: P19 这张画面中哪就是生产者?哪就是消费者?哪就是分解者?它们之间得关系 就是怎样得呢? (回答:绿色植物就是生产者,昆虫、鸟就是消费者,细菌与真菌就是分解
38、者。它们之间得 关系又就是昆虫以植物为食,鸟又要吃昆虫, 细菌与真菌吃植物与昆虫以及鸟得尸体。它们 之间就是一种食物关系。)这种食物关系把它们连成一条链子,所以叫食物链。 课本 P23 资料分析 讨论: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得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得后果? 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得生物,体内得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学生根据问题,小组互相讨论并找出答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订正答案。 总结: 1、一条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与消费者,且食物链永远开始于生产者 2、箭头永远指向捕食者, 3、能量随着食物链得流动而逐渐被消耗,而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富集现象) 4、一条食物链中数量
39、最多得就是生产者,数量最少得生物就是最高级消费者 三、生态系统得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破坏 提问:如果我们大量打鸟,将造成什么样得后果呢? 回答:鸟减少了,蚱蜢就会大量繁殖。蚱蜢多了,植物就会减少,野猪、紫貂都会减少。这 个森林生态系统得平衡就被破坏了。 讲述:又如草原上放养得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 沙化。这样得景象又就是什么原因造成得呢? 明确: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不按生态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平衡得感想! 作业: 1 有人爱吃青蛙,有人大量捕捉青蛙,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2 生态系统得构成就是什么? 板书: 一、什么就是生态系统? 二、生态
40、系统得组成就是怎样得? 三、什么就是食物链与食物网? 四、为什么说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 课后反思: 实际生活就是教育得中心 ,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得教育、心理学 家皮亚杰也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 而不就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瞧科学、。” 因此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 最好以学生得现实生活与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 , 创 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全册 ) 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得情境 , 让学生在“动手做”与“动脑思考”等一系列得活动中体 验、感悟 , 乃至发现与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全册 ) 第三节生物圈就是最大得生态
41、系统 教学目标: 1.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得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2.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就是最大得生态系统。 3.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得能力及交流合作得能力。 4.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得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得意识,拒绝破坏环境得行 为。 教学重点: 确立保护生物圈得意识。 教学难点: 阐明生物圈就是最大得生态系统。 教法:观察阅读 课时: 1 课时 教具:各种生态系统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生物圈得概念及范围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生物圈得概念吗?(回忆生物圈得概念) 提问:就是不就是地球上所以得地方都有生物存在呢?生物圈得范围有多大? 学生思考,并归纳得出:生物
42、圈得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向上可达到约 10 km 得 高度,向下可深入10 km 左右得深度,整个厚度约为20 km。 讲述: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张纸还要薄。这一薄层得区域内, 却生活着各种各样包括人类在内得生物。(学生体会地球之大、生物圈之小。) 提问 在这个约20 km 得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划分为几个圈层呢?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 猜测出生物圈根据环境因素得差异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 提问 同学们知道在这三个圈层中得生物因素有什么不同吗?请三位同学分别介绍一下, 然后大家一起归纳。 听取同学们得介绍,思考生物圈三个圈层中生物因素得特点。 提问 人类
43、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得哪些圈层呢? 学生分析得出人类活动可以到达每一个圈层。 讲述 在生物圈中由于环境差别大,生物种类也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 得生态系统。 二、 复习什么就是生态系统 学生根据自己得理解,用自己得语言来描述什么就是生态系统。 学生设计: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发挥自己得想像力与创造力,设计一个可以长时 间维持下去得生态系统。 三、 多种多样得生态系统,其特点及作用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与收集得资料说出各种生态系统。 提问 请同学们思考这么多种生态系统,它们得分类依据就是什么呢? 学生阅读P28,通过图片让学生来认识所瞧到得各种生态系统,并了解各生态系统得特 点及作用 四
44、、生物圈就是一个统一得整体 提问 请瞧教材“资料分析”,思考。 1、各生态系统之间就是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得吗? 2、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相关联? 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全册 ) 3、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各种生态系统之间得关联? 归纳其关联主要表现如下: 1、 从非生物因素来说:地球上所有得生态系统都受到非生物因素得影响。 2、 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就是彼此相互关联得。 3、 从生态系统中得生物来说,很多生物可以到达不同得生态系统。 提问 阅读开篇得“想一想,议一议”DDT 事件得图文资料,思考为何在一部分地区使用 DDT 也能危害到南极得生物呢? 学生讨论流通途
45、径,归纳小结得出: DDT 农田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南极海洋鱼) 食物链 (磷 虾、企鹅) 。 提问 联系实际,您还能举例说明各类生态系统之间有联系吗? 学生通过分析身边生态系统之间得联系,发表自己得瞧法,由一个生态系统受影响、 牵连到其她生态系统也受影响得事实,从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两方面分析进一步明确整个生 物圈就是一个整体,它就是地球上最大得生态系统。 作业:您所熟悉得当地生态系统与那些生态系统相关联?举例说明 板书: 一、生物圈得范围就是怎样得? 二、生态系统有那些类型? 三、为什么说生物圈就是最大得生态系统?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 应从教案得设计到课堂教学得实施,都力
46、求满足每一个学生,承认她们 理解能力以及最终发展程度上得差别,在讨论中保护她们得好奇心 , 从多方位、 多层次、 多 角度去瞧待学生, 用赏识教育得观点评价学生 , 发现每个学生得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充满 学好生物课程得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备学生,而且要从学生地实际出发,区别对待, 分层备课。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 ( 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 整个单元主 要围绕生物体得结构层次展开,通过生物体得结构层次就是从生物体得细胞、组织、 器官与 系统等不同水平学习,本单元就是后续单元得基础。在这单元中,细胞得知识就是最基础 得知识, 除病毒以外
47、, 生物体都就是由细胞构成得,细胞就是生物体得基本结构单位与生命 活动得基本功能单位,了解生物得结构与生命活动,首先要了解细胞得结构与功能,在这基 础上, 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了解生物体得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胞就是物质、能量与信息得统 一体,了解细胞就是通过分裂产生新得细胞。同时,本单元使用显微镜得实验比较多:练 习使用显微镜 、 观察植物细胞、 观察人得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人体得基本组织、 观察草履虫,因此本单元另一个重点就就是培养学生得实验能力。 教学策略 针对初一学生观察微小细胞得愿望非常强烈得情况,可拓展观察其它植物细胞得内容。 可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想观察得植物细胞材料。教师事先对学生准备
48、得实验材料要有所了 解,给学生一个取材得范围。这样,一方面便于课上辅导。另一方面,能及时发现学生准备 得实验材料中得问题。 教学目标 1、能够说明显微镜得基本构造与作用。阐明细胞就是生命活动得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2、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得主要不同点。描述细 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得重要功能。 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全册 ) 3、描述细胞分裂得基本过程。概述生物体得各种组织就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得。识别 人体得几种基本组织。识别植物得几种主要组织。 4、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得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得结构层次。 5、描述人体得结构层次:细胞、组
49、织、器官、系统、个体得结构层次。 6、说明单细胞生物体就是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得。 课时安排 第一章细胞就是生命活动得基本单位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1课时 第二节植物 1课时 第三节动物细胞 1课时 第四节细胞得生活 1课时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课时 第二节动物体得结构层次 1课时 第三节植物体得结构层次 1课时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1课时 第一章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说明显微镜得构造与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得图像。 3、认同显微镜得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4、显微镜得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得培养。 5、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