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名词解释(2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439204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2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2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名词解释(27页).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美学原理名词解释-第 26 页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1、美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2、美的形象性:是指美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形象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美是人的末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能够被人的感觉直接把握。3、美的社会性:是指美依存于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社会内容。是美与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属性。4、美是多层累的突创:是关于美的创造的学说,认为美的创造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所致,而是多处因素的积累,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基本含义是(1)从美的形成来说,它是空间上的积累与时间上的绵延,相互交错,所造成的时空复合结构;(2)从美的产生和出现来说,它具有量变到质变的突然变化,我们还

2、来不及分析和推理,它就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一下子整个抓住了我们。5、毕达哥拉斯学派: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信徒组成,成员我是自然科学家。他们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认识世界就在于认识支配着世界的数。美表现于数量比例上的对称与和谐,音乐就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人体的美就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6、美的客观性:是指美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7、“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德国古典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提出的著名命题。他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只有理念才是美的,而且美的理念要获得一种感性的显现,要表现为一定的感性形象,才成为美

3、。8、美在愉快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事物引起的人生理和心理的快感的美的真正本质。代表人物有休谟等。9、美在关系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存在于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着的某种关系中,这种“关系”才是美的本质。这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美学家狄德罗提出的对美的本质的认识。10、美是生活说:美的本质的一种说法,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生活才是美的本质。它是由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美学家、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11、美是理念说: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物质感性世界不存在美或美的属性,美与某种超现实存在的神秘的非物质性的精神实体紧密相联,由于这种精神实体的注入或显现

4、,才使客观事物成为美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黑格尔等。12、移情说:是西方美学中有广泛影响的美的本质论。它夸大移情的作用,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人的移情,否定美的客观存在。它盛行于19世纪,曾经一度成为很有势力的一种美论。代表人物有立普斯等。13、心理距离说:是西方现代美学中有影响的美的本质理论之一,认为美产生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保持的适当的心理距离,否认美的客观存在。代表人物是布洛。14、美在形式说: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仅在于事物的形式特征,即事物外部诸因素之间的和谐,忽视了事物内容的审美价值。如毕达哥拉斯学派。15、美在完满说: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事物通过其各部分之

5、间、部分与整体之间多样统一的和谐关系,同它本身的概念或内在目的相一致,并同感受它的心灵形成和谐对应关系,就是完善的,也就是美的。代表人物是莱布尼兹、鲍姆嘉登等。16、美在无意识说:是弗洛伊德创立的关于美的本质和根源的学说。认为美属于无意识,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美的本质就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它夸大了无意识,特别是性本能的作用。17、美感: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欣赏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后精神上所得到的自由感。18、想象:想象是人们在外在对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记

6、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19、审美范畴:是人们在长期审美活动中形成的、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审美现象的一些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概念。主要有崇高、优美、悲剧性、喜剧性、丑等。20、崇高:是审美范畴之一,与优美相对。崇高是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21、优美:又称秀美,是通常所说的狭义美,与崇高相对,是审美范畴之一。优美的审美对象在形式方面一般都具有小巧、柔

7、和、清新、秀丽、细腻、圆润等特征,在内容方面一般都不呈现激烈的矛盾冲突,而表现为矛盾双方的暂时相对静止状态。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则表现为十分协调、和谐统一。优美是最易为人们所接受的美的形态,给人赏心悦目的愉快之感。22、悲剧性:审美范畴之一,与喜剧性相对。概括人的审美对象中一种重要审美属性。它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下面人物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产生审美愉悦。它与戏剧类型之一的悲剧及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涵义是不同的。23、喜剧性:审美范畴之一,与悲剧性

8、相对。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属性。喜剧性所引起的效果是美,是笑,但并不是生活中所有的可笑的现象都具有喜剧性。对象以倒错、自相矛盾、背理等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引起人们发笑,喜剧性的笑不但是生理性的反映,更是一种心理反应,从中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因此,从本质上说,喜剧性就是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不协调的形式,从中肯定生活中的美的艺术、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乃至社会历史事件。24、丑:审美范畴之一,与美相对,具有与美相反的内涵性质的事物的属性。丑是一种否定性的价值,它使人厌恶、鄙弃、反感。当人的本质力量受到窒息和排斥,而非人的本质力量却以堂皇的外观闯进了我们审美的领域,它在对象中显现出来的就是丑。在现实

9、生活中,丑总是具体的、形象的,是对人而言的。丑的事物往往是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于人生的,其外在的组合形式是凌乱的,不能怡人的。丑的审美意义就在于可以以丑衬美,而且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灵心点化,可以转化成艺术中的美。25、艺术丑:艺术丑作为艺术美的对应面,是对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的否定,它与生活丑不同,而且艺术作品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艺术丑指的是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伪劣,也指技巧上的失败。另外艺术丑还指一种特殊形式的美。如园林艺术中的山石以“丑”为美。26、游戏说:游戏说首先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加以完善。游戏说的倡导者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

10、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一方面,艺术和游戏具有虚构的力量,富有拓展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它们所引起的快感是消除了一切主观偏见和现实差异的,是忘我的。席勒更认为,游戏是消除人性分裂的一种特有的理想活动。27、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说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荣格发展了他的老师绰号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把“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种,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28、模仿说:模仿说是古希腊时人们界定艺术的普遍观点。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现实世界是

11、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艺术的本质因而是模仿的模仿,这种模仿也就是不真实的、虚幻的。亚里士多德则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而也就肯定了模仿它的艺术的真实性。以再现现实为宗旨的现实广义文艺可以说是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29、表现说:西方18、19世纪浪漫广义思潮,标榜“自我表现”,冲破了“模仿说”的罗网,表现说于是兴起。表现说批评模仿说机械复制,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感情为主。30、有意味的形式:本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它把通过形式组成的

12、画面所可能有的指示、意义、记录的信息、传达的思想、以及教化作用等现实生活的内容全部排除在外;所谓“意味”,贝尔认为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31、符号说: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不应是个人瞬间的情绪,而应表现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或情感概念,它能展示人的经验的、情感的、内心生活的动态过程,即人的“生命形式”,能表现出人类的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内在本质。32、

13、载道说:载道说,较早可追溯到孔子;而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则加以完善。他认为,古文是为了宣传儒道而存在的,并非是为了缘情。柳宗元也认为,文章因道而贵,文章家因道而尊。这样,将文置于道的约束下,先道而后文,猛烈地抨击了无情而故意以矫情为文的风气。33、娱乐说:娱乐说可分“自娱”和“娱人”两个方面。艺术家借助于创作中的想象,在幻想世界中实现自己虽向往但在现实中却不能实现的愿望、追求、希冀和理想,从而达到“自娱”。“娱人”则是使他人产生快乐。34、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35、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

14、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36、美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析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简答题: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的做法有什么合理性?其片面性的哪里?答: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其片面性主要有三个方面: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的本质;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是构

15、成美的重要因素,但不能保证符合形式美规律的事物就是美的。因为,同样的形式也可以是构成不美或丑的因素;认为美在事物的形式特性的说法也不适合一切美的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事物的美。2、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中探求美的做法有何积极意义?又会导致什么结果?答: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中探求美,使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深入到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看到了美与人的主观世界之间的关联,这是有合理性的。但这一求解路径会导致两方面的结果:容易混淆美和美感的区别;各人都会从各自的心意状态出发去衡量美,甚至会出现“趣味无可争辩”的情形。如此一来,美就失去了衡量的标准。3、狄德罗“美在关系”的论断有何历史贡献?其不足之处又在

16、哪里?答:锹德罗“美在关系”的说法,其最大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者某种孤立的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的关系中来理解美。他不仅看到了美在事物本身的关系中,而且看到了作为客体的美的事物与作为主体的人之间的关系。他的不足之处在于,他只是从直观的形式来理解事物的关系,没有从人的实践活动来探讨这些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而且也没找到哪种关系才能产生美。4、为什么说“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答:人生活在生活中,把自己的本质对象化在生活中,因此,对人来说,生活就是美的,这符合生活的常识。但“美是生活”的论断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因为生活中有美也有丑,

17、我们无法说凡是生活都符合人的本质,凡是生活都是美的。只能说美和人们的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塑造美的形象,美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但美与生活是不同的,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因此不能把生活和美等同起来。5、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争论形成了哪些学说?其代表人物是谁?答: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争论形成了四种学说: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6、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何以会反对给美下定义?答: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下

18、定义的原因是:现代西方在美和艺术的观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1968年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危机,现当代艺术以更为多元化的面目出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限模糊,美学家给“艺术”下定义很困难,那么给美下定义自然也很困难,美学家几乎不可能再用以往哪种统一的“美”的概念来涵盖现当代艺术;现代艺术和美学理论的国际性以及不同文化区域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也促使人们放弃原先那种给美和艺术下单一性定义的做法。7、为什么说抛弃对美的本质的哲学探讨是不可能的?答:这是因为,一方面美的问题不仅是学理技术上的分析问题,更是关系到整个人类情感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它既需要语义化的阐释和结构式的分析,更需要作

19、哲学性的思悟和领会,惟有如此,才能让美这盏人类的心灵之灯精魂常在,永放异彩。尤其在当今这个高度技术化和市场化的社会,我们更应努力维护人性的高贵的一面,而美正是人性高贵的一面的表现,因此,美的本质问题和美的可定义性既不应否定,也无法回避。另一方面,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人类心灵的客观需要,人类正是凭着对人生趔的憧憬和自身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才不断地走向自我创造、自我解放,因此,美的本质问题不但无法否定,而且也是可以探讨的。8、你认为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是否有关?人的本质属性有哪几个基本方面?答: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有密切的联系,对美的本质的求解,有赖于对人的本质的哲学把握。人的本质属性有

20、自然性、社会性、历史性等几个方面的内容。9、美的形成和创造依赖于哪些基本层面?答:美的形成和创造依赖于四个方面:自然物质层,它决定了美的客观性质和感性形式;知觉表象层,它决定了美的整体形象和感情色彩;社会历史层,它决定了美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深度;心理意识层,决定了美的主观性质和丰富复杂的心理特征。10、你认为“美在愉快“的说法有合理性吗?为什么?答:有合理性。因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美和愉快有一定的联系,人看到美的东西感到愉快,因此把美和愉快联系在一起,不仅是有道理的,而且也是很自然的;主张美是愉快的,容易趋向于探讨人的内心反应,研究人的美感经验,这可以补救那种单纯从外物的某种属性上或形而上学

21、的概念上来探讨美的局限性。这就把美学的研究从客体的对象上转移到主体的心理经验上;从审美欣赏来说,审美的快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因此,悲剧的快感问题成了美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以上说明,把美看成愉快,具有一定道理的。11、请谈谈“美在距离”说法的合理性及缺陷。答:美在距离的说法抓住了美虽然离不开真,但毕竟不是真,看到了欣赏和创造过程中的一些审美现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的缺陷是,没有从美本身的形成和性质上来探究美,很容易把美看面是人对现实的某种态度。12、请谈谈“移情说”的片面性。答:“移情说”的片面性在于:过分强调感情,只看到感情的外射,没有感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只把移情看成是一种单纯的凝神

22、观照中感情客观化,把人与现实在实践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动态关系简单化为静态的观赏关系;只强调主观的移情,没有看到,离开了审美对象一定的性质和结构形式,是不可能产生移情现象的;感情是多种多样的,有美与丑之分,移情说忽视了对感情的具体分析,忽视了美与真、善的联系。13、美的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答:美的问题的性质在于:要探讨美是什么,是要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而所谓美的本质,是指凡是美的事物都必须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有了这种质的规定性,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的事物,也就是说,美的本质是使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根本原因和根据,有了它,不仅美的事物成其为美的事物,而且它能说明一切事物的美联社。14、为什么说

23、美是一种社会现象?答:其原因有三:美是人类特有的欣赏对象,动物不具有美感;美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出现以前没有美的存在,自然事物的美也是在社会的一定发展分阶段产生的,自然现象还纯粹是自然现象,没有人化、变成人的现实的时候,是谈不上美的。美不是自然事物生而有之的;美不是个体现象,而是社会的共同现象,是一种社会价值。这一切决定了美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的。15、如何理解“劳动创造了美”?答: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美是对人而言的,是依存于人类社会而存在的,而人正是劳动的产物,因此,劳动为美的存在提供了前提;人的劳动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

24、动有根本的区别,人类劳动的产品不仅是能满足物质需求的,而且也能满足精神需求,这为美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美本身就是劳动的创造物,劳动成果体现着人们的创造力量,又表现着人的本质内容,使人类在劳动产品中直观自身,产生由衷的喜悦。因此,劳动不仅使美的产生成为可能,也在现实的创造着美。所以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16、弗洛伊德的“美在无意识”的理论有无功贯和缺陷?答:弗洛伊德的“美在无意识”说,揭开了无意识这个领域,深入到人类心理结构的最深处,这是他的功绩。但是他片面夸大了无意识,特别是性本能的作用,是他的缺陷。表现在:他用性欲和本能冲动来解释美和一切艺术作品,不完全符合事实;他极力抬高无意识的地位,把

25、人还原为动物,用动物的无意识的本能冲动来解释人类的艺术和美,是非常片面的;他极力宣传性本能的作用,对西方性自由,文学艺术中的颓废倾向产生了影响。17、为什么说“美是自由的形象”?答: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对象化就要有感性形式,有具体的形象,因此,凡是美都是形象。虽然美都是形象,但形象却不一定美。美的形象还应该是自由的形象,自由感是审美的最高境界。因为美的理想就是自由的理想,美的规律就是自由的规律,美的内容和形式就是自由的内容和形式。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也离不开自由。因此,美是自由的形象。18、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有哪些基本思路?其各自的核心内涵是什么?答:西方美

26、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有以下思路: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核心内涵是把美看成某种客观的物质属性,如毕达哥拉斯学派;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把美看成是理念、神性或理念的感性显现,如黑格尔;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的心意状态,如“美在愉快说”;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认为美存在于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着的某种关系中,如锹德罗;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求美,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生活才是美的本质,如车尔尼雪夫斯基;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认为劳动创造了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19、车尔尼雪夫斯基“

27、美是生活”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答: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定义虽然比较片面,但他把生活引入症状学研究的园地,把美学研究从虚幻的想象的理念世界引向了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使美不再那么神秘,让美成为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显得可亲可爱。这是他的一大历史功绩。同时,他强调艺术美是自然美的再现,强调艺术的源泉是生生活,也有积极意义。20、人的美感与动物快感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人的美感与动物的快感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的快感,是在自己生命力发展的过程中,追求对环境适应的一种感觉。当环境适应于动物的时候,有利于动物生命力的发展,它就感到快适;当环境不适应于动物的时候,不利于动物的发展,它就感到不快适。动

28、物的快感是本能性的,既无意识,也无自由,是它的种族的属性,先天地规定了它们的行动。它们世世代代都重复着同样的生活。动物的快感只是它整个种族的特征,而不是个体动物的特性。因此,它与人类的美感有着质的区别。人类的美感,不仅是一种种族的生理上的快感,而且是有个性的,是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这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以人的种族的自然禀赋作为基础,但决不只是自然的禀赋,而是在社会历史实践的过程中,经过世代的积累,所诞生和形成起来的。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的本质力量,这种人的本质力量,与人的种族本能有着根本区别。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因此,人的美感不是

29、人的自然禀赋,而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21、原始人美感的特点是什么?答:原始人美感的特点有三方面:以模仿动物为美。这是原始人经常性的行为,也是原始艺术的中心问题;“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原始人模仿动物,以之为美,更重要的是要超越动物,向前发展;审美意识的模糊性和朦胧性。原始人的思维有一定的混乱性,因而他们的美感也显得朦胧混沌。22、美感产生的逻辑因素是什么?答:从逻辑上看,美感是多种因素的因缘汇合:首先,美感的存在必须以人的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其次,美感的存在,是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的;再次,美感的存在方式,与人的审美态度密切相关;最后,美感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审

30、美环境。23、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答:美感作为一种特定的感觉符合感觉的基本特点,这就是:美感是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对于美的反应这两个方面构成的。对象首先要以审美的特征对感官进行刺激;美感同样离不开刺激感觉的光、色、声、味、气息和触等这样一些永远在变化的形式因素;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向。24、美感与动物性的感觉有何根本区别?答:美感与动物性感觉的根本区别表现在两方面:人在感觉能力上并不一定超过动物,但人的感觉具有动物所没有的社会性特征;动物的感觉是一次性的、缺乏积累性,不能逐步完善,而人的感觉则有连续性和积累性,因而能逐步完善。25、人的感觉能产生美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1、答:人的感觉能产生美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感觉特别是视听感觉,能够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感觉的自由性,是产生美感的重要原因;人的感觉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所以能既是认识的器官,又是审美的器官;人的感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与此相联系的,人的感觉还具有自由创造的想象力,从而把有限的感觉能力推向无限丰富的体验;人的感觉器官经过长期的训练和锻炼,从社会实践中获得了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感觉,并且使得器官变得灵敏,为人具有高度的审美能力奠定基础。26、美感的直觉有什么特点?答:具体说来,美感的直觉有以下四个特点:感觉的直接性;感觉的突然性;感觉的专注性;感觉的透明性。27、知觉和表象的主要

32、作用是什么?答:知觉和表象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形作用。指人在知觉的瞬间,就把握客观事物完整的形象;选择作用。知觉本身不是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主动地选择客观世界;意向作用。在审美活动中,选择是有一定意向的。这一意向,常常决定于个人的生活经验与爱憎的情感,乃至特定时刻的心情。28、什么是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答:接近联想主要指两件物象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当接近,人们习惯上将两者联系起来,从而一感受到甲便自然联想到乙,并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相似联想主要是指两件事物之间,在性质或状貌上的某种类似,使人们习惯上把它们联系起来,从而由此物想到彼物;对比联想是指由某一种事物触发对于

33、另一种性质、状貌截然相反、相对的事物的联想,从而强化了对两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29、审美活动中产生通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审美活动中产生通感现象的原因是:首先,我们感受客观现实的美,不是从某一种感官出发,而是从人的整体出发;其次,为了更好地更充分地欣赏美,一种感觉器官不够用,常常需要借助其他感觉器官的帮助和补充;再次,美感有时还借助于调动联想或想象的心理活动,由一种感觉器官过渡或扩大到另一种感觉器官;最后,各种感觉器官的交互作用,常常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30、什么是美感欣赏活动?答:美感欣赏活动的主体对美的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31、审美欣赏活动与品味的差别是

34、什么?答:审美欣赏活动与品味的判别在于:品味主要是一种官能上的享受,只要官能受到刺激,它在感觉上就会引起一定的定向反应,而审美欣赏不同。它不仅是一种官能上的反应,更重要的,它是一种精神上心理上的情绪反应。情绪反应没有定向性,它要受人的主观情绪影响;味是物理上的事实,虽然有时也难以表达,但通过长期的实践,或者通过物理化学的分析,总可以总结出一套经验来。故而,对于品味来说,不管多么微妙,总有一套经验可以遵循和传授。而审美欣赏却没有一些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物理规律;审美欣赏和品味,都具有主观的差异性。但是,品味上的差异是物质性的,以感官的刺激为前提,不仅有限,而且固定。审美欣赏的差异是精神性的,它是各人

35、本质力量的显现。32、审美欣赏的特点是什么?答:审美欣赏的特点是:它是一种精神上的,充满了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不是固定不变的物理事实;它是精神上的再创造,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因而主观的差异性极大。33、直觉有哪些规律可循?答:直觉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直觉的获得,虽然得之在瞬间,却与平日体验和修养的积累息息相关;直觉本身是在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的;直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转换和流动。34、直觉与知觉有何不同?答:直觉与知觉主要有两点不同:直觉虽然已经经历了心灵的综合作用,但它所感受的,主要是一些分散的,个别的印象。知觉则把这些印象加以区分和概括,形成完形的整体;直觉排斥概念,完全专

36、注于对象的外观形象,知觉则开始有了概念的活动,把一定的概念赋予事物的感性形象,从而把感性形象提升到一定的理性高度上来认识。因此,知觉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概念在感性形象中的活动。35、什么是想象?答:想象是人们在外在对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36、情感的特性和作用是什么?答:情感的特性和作用是: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在感知的触发下,使整个审美过程浸染着情感色彩,对审美心理的总体活动起着推动作用。审美情感虽然以日常情感为基础,在生理快感的层面上有相通之处,但审美的情感主要是满足人们高级的精神需要,要让人惬意。同时,这种情感从直

37、观的、狭隘的个人功利中升华出来,蕴含着更为丰富、深刻的社会性的内容,并且推动着想象力在审美活动中进行创造。37、什么是通感?答: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感觉器官虽有分工,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互不相通的。一种感官的变化,常会引起其他感官的变化。它们之间还有协作,还有相互的影响和沟通。这种感觉现象就是通感。38、理解在美感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美感中不仅要有感觉和情感、想象,而且必须要有理解。我们把审美活动看成是具有社会意义的精神活动,那么,美感就不是一种单纯的感觉,而是渗透着有意识的理解。许多诗歌的领悟就离不开理解。如果诗歌写得很美,但我们弄不懂其中的暗喻和象征,弄不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我

38、们也就不能欣赏它的美,至少不能充分欣赏它的美。可见,理解对于审美特别是艺术欣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审美活动中的理解,有助于了解和熟悉所感受到的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审美活动中的理解,还有助于领悟审美对象中的深层文化意蕴。甚至于领悟大自然的情调,也离不开从人文角度去理解。39、审美欣赏活动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答:审美欣赏活动中的心理特征有以下几方面:形象的直觉性;注意的集中性;感受的完整性;想象的生动性。40、抽象性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是什么?答:抽象性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审美活动中,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结合,主要是通过内心所引发的丰富的想象来实现的,从而创造出了物我统一的审美境界;为

39、了强化某种感情,加强抒情性,有时需要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在形式美的表现中,抽象化使得对象获得了无穷的表现力。41、美感的深层心理的五全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美感欣赏活动深层的心理特征表现为以下五方面:生理与心理矛盾的统一;个性与社会性矛盾的统一;具象性与抽象性矛盾的统一;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矛盾的统一;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矛盾的统一。42、谈谈优美在自然、社会、艺术中的表现。答:优美在不同的领域中有其各自的具体特征,在自然、社会、艺术中的表现不同。自然领域中的优美,是以客体本身的外在形式美呈现出来的,表现为自然景物以光、色、形、音等合规律的组合所呈现出的明暗、浓淡、大小、高低、刚柔在矛盾中的统一,以天然的

40、完美和谐作用于主体的感官,使主体获得安静恬美的心理感受。社会领域中的优美,是以真与善的和谐统一为特征,它侧重于内容。人是社会领域中的主要审美实践对象,人生的优美具体表现为作为社会性的人的个体合乎礼仪、道德规范的言行举止及其所反映的一致的思想观念,衣着打扮合适得体,内外和谐统一,给人以优美感。在社会生活中,优美则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和谐融洽,社会生活的稳定、平和。艺术中的优美,表现为作品中反映的自然景物、社会人生或营造的氛围以其合规律、合目的性使主体感受到其中的和谐统一。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由于艺术中的优美是现实中的优美经过艺术有选择加工的产物,因而它更具感染性,给人更强烈的美的享受,更鲜明的显示

41、出优美的美学特征。43、试谈康德对崇高的看法。答:康德继承了英国经验主义的崇高观,并从理性的角度对崇高进行的探讨。康德认为崇高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无限制或无限大,我们只能凭借超感官的理性,在心灵的想象中来把握,即崇高不能包含在任何的感性形式里,而只能涉及理性的观念。康德还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两种,并特别强调道德情操和文化教养对于崇高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崇高是人对自己伦理道德的力量、尊严的胜利的喜悦,是与理性观念直接相联系的,康德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44、说明美学史上对崇高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答:崇高的范畴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中国古代相关

42、的概念有“大”、“阳刚”以及类似崇高风格的“风骨”等。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崇高”这一范畴的是朗吉诺期,他在论崇高中论及了这一美的范畴。博克最早把优美与崇高并立起来加以研究,认为崇高以痛感为基础,是痛感向快感的转变。康德进一步把崇高进行了分类,认为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两种。黑格尔则认为崇高是理念压倒形式,对崇高进行了分析。45、说明美学史上对优美的认识。答:在西方美学史上,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认为优美的品质有六种,第一次把优美与崇高加以系统地对照分析,总结出了优美的形式特征。康德从哲学上阐述了崇高与优美的不同性质,否定了它们同属于审美形态的共性。黑格尔进一步区分了优美与崇高

43、,认为优美是有限的感性形式压倒无限的理念内容。从中国美学史上看,战国时期的易传的观点,形成了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美的阴柔美与阳刚美两大基本类型。魏晋以后,我国古代的文论、画论,对优美的性质、特点有了更详尽的探讨,清代姚鼐则明确地将美概括为阳刚与阴柔两类,并对阴柔之美,即优美的特征作了典型的描述。46、略论西方悲剧性意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答:西方悲剧性意识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命运悲剧。在古希腊的神话和悲剧中,认为人生悲哀和痉,是由神支配的,先天的,因而是无可逃避的命运;性格悲剧。文艺复兴以后,人由神本世界回到了人本世界,这时性格悲剧取代了命运悲剧;社会悲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个人与社会的

44、矛盾成了时代的主题,社会的不合理给人造成了悲剧;叔本华,把悲剧从重大的社会矛盾推向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认为人生就是悲剧。47、谈谈你对悲剧效果的看法。答:悲剧是正义力量遭到摧残和毁灭,因而让人产生悲壮之感,产生痛感,但同时又感受到了正义的力量,感受到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使人们在悲悯和惊赞中产生探索趔和追求进步的信念和勇气,激励人们奋进。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让人正视世界的现状、生存的意义,颖悟历史性的矛盾,在悲壮之中对人生大彻大悟,最终起净化作用。悲剧让人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48、请阐述西方美学史上关于喜剧性产生原因的几种观点。答:西方美学史上关于喜剧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霍布斯的“

45、突然荣耀说”或“鄙夷说”,认为喜剧性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发现别人欠缺,对别人缺点的鄙夷,一是突然发现自己的优越,所以有一种荣耀感;“乖讹说”或“预期失望说”。康德、叔本华持这种观点,认为喜剧性来源于打破现有的秩序或规律,让人的紧张的期望突然消失;柏格森的生命的机械化。认为喜剧性的产生原因,就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弗洛伊德的“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认为喜剧性来自于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49、请谈谈喜剧性的笑的特征。答:喜剧性最显著的效果是引起人们的笑,喜剧性的笑有如下特征: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具有社会性内容的心理现象;笑的感情必须与理智作出的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笑要

46、有共鸣。50、谈谈丑的审美意义。答: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丑的美学意义在于:丑是美的对立面,能以丑衬美;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灵心点化,可以转化成为艺术中的美,即“化丑为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艺术力量。51、谈谈美与丑的辩证关系。答:三方面:美与丑是相互对立的。二者有明确的界限,美的反面就是丑,二者在相互斗争中发展;美与丑相互储存,互为条件不可分离,没有丑就不可能有美,反之也然;美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2、为什么说丑是近代精神的产物

47、?答:丑是近代精神的产物,原因是:近代自然科学发达,一方面打破了上帝创世的神话,另一方面也打破了理性万能的看法。人开始正视自身的反人性的本质力量,正视自己本质的丑的一面;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但也是人类遭灾遭难的时代。痛定思痛,人们内心传统的美的殿堂遭到推毁,而把丑当作新的桅杆树立起来;二十世纪后,工业化的西方社会,出现了种种畸形和矛盾:一方面生产高度社会化;另一方面生活又高度个人化、孤独化。在冷漠的世界中,人们要求感情和心灵的刺激。在这方面,丑更胜于美。这样,为了刺激,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人们就宁愿追求丑。因此,丑成了近代精神的产物。53、丑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答:丑的历

48、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始时代。丑以怪诞凶恶的面貌出现,但在当时不认为是丑,而认为是美,或美丑不分,美丑混杂;古典时代。从古希腊到十九世纪,高唱美的赞歌,美就是美,丑就是丑,美丑分明;西方现代主义时代。一方面又回到了原始时代,美丑不分;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有意识的发现丑,表现丑,把丑当作美,丑成了美。54、为什么说丑不等于恶习?答:丑与恶虽然有密切联系,但丑并不等于恶: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主要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恶与功利的关系是直接的,而丑的形象和功利的关系是间接的。对丑可以从形象上把握,对恶则通过概念去把握;长相的丑与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可能对丑有一致的评价,而对恶可能有截然相反的标准。55、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都出现再次,第一次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作为喜剧出现?答:马克思的这段话深刻地提示出悲剧与喜剧的本质区别。在他看来,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新的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新的社会势力开始的时候,斗争艰苦,遭受挫折,被逆历史潮流的势力所镇压,其结局是悲剧性的。而这种新的社会力量上升为统治势力后,逐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