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垃圾带来的烦恼》教案(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垃圾带来的烦恼》教案(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垃圾带来的烦恼教案-第 14 页垃圾带来的烦恼教学设计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第一课垃圾带来的烦恼单元概述:“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垃圾带来的烦恼”、“节约用水”和“环境好我快乐”三个主题活动。本单元主要以“环保”为主线,以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构建学习主题。设计这一单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垃圾带来的烦恼”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垃圾的来源及对生活的危害,体会到垃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烦恼,然后通过进一步认识垃圾处理的费时费力,激发学生
2、为消除垃圾而投身环保的情绪体验。“节约用水”这一主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考察、探究活动,了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意识到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环境好我快乐”是本单元最后一个活动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垃圾污染,第二个主题是水污染,本主题着重讲了垃圾污染和水污染之外的环境问题,共同组成完整的单元教学体系,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学生真正树立起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验到保护环境的快乐。课题垃圾带来的烦恼年级三教材版本山东人民版课程内容我们的社区生活11.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保意识。教学目标1.养成自觉地减少垃圾并进行垃圾分类堆放的
3、习惯,愿意参加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逐步形成环保意识。2.通过了解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方法。3.结合自己的实际,了解垃圾的种类和来源,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教材分析我们在教学环节内容结构的定位上做了进一步的调整。这堂课重点关注的是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教材当中是分成了三个模块。结合这堂课的设计,依据新课标,结合学生当下的生活,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课程资源进行了二次开发,做了整合:教材为师生提供了研究的范例,但是存在一定的时空局限性,所以我们依据本地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进行了改编,删去与学生生活几乎毫无联系的“垃圾的工业处理”,合并“垃圾
4、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垃圾有那些危害”这两个问题为“垃圾的危害”这一个话题,增加学生熟悉的“废旧电池的危害、垃圾的分类方法、变废为宝作品展示”等三个内容,加强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另外,把一些术语更换为孩子熟悉的语言,有助于三年级的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完成前置性学习调查表,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了解垃圾的来源、危害。教师准备:1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调查表。2准备基本情况、相关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视频,制作成教学课件。3、制作滕州市政区模板、不规则小泡沫块。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搜集处理信息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课前我们引导
5、学生利用调查表调查了不同地点垃圾的种类及数量。原有的设计搬用了教材当中的调查表,我们认为栏目名称不合适,因此我们用贴近孩子的语言做了调整,把垃圾的种类改成了“有哪些垃圾”,这就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情。我们在原设计当中大量使用从网上下载的文字资料让学生阅读,后来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有限,抓取信息的能力不强,于是就改成了呈现关键信息,由老师介绍的形式,这也是尊重三年级学生学情的表现。教学设计思想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在教学设计中,始终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由学生生
6、活的社区环境导入手,用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发现垃圾的来源,认识到垃圾给社区生活带来的困扰,及其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帮助学生确立起少制造垃圾,保护环境的意识。又通过给垃圾分类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落实能力和方法的目标,升华学生爱社区、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教学重点了解垃圾种类、来源、体会到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自觉减少垃圾并进行分类堆放。教学难点难点是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生活中能够主动进行垃圾分类。教学策略与方法1. 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2.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合作交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课程资源开发师生双方都从自己当时当
7、地的现实生活提取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如学生的垃圾从哪里来调查表、废旧电池,教师用废旧油桶做的垃圾桶、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等等。这些鲜活的课程资源,增加了课堂学习的真实性、密切了课堂和生活的联系,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感觉有用于生活,自会全身心投入。同时,教师本身的行为就是废旧物品利用,用实际行动为学生作出了表率。应该注意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能力有限,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调查收集信息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以便更好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转换为课程资源。教学条件说明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学生当下生活,尊重学生生活经验,合理充实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时刻关注儿童本位,心中牢记四
8、个问题:儿童经验是什么,儿童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谁参与活动,谁在学习?因此,教师在利用本教案时,要根据自身学生情况对如课前调查、课上提问、废物利用、导行环节的设计等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建议根据我校学生情况,本节课我设计为一课时。实际授课时,如本班如学生情况不允许,教师可调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指导调查、学习垃圾的来源、危害;第二课时学习垃圾的分类、导行。并对课时内容适当调整。活动过程:一、对比导入、发现问题师:亲爱的孩子们,咱们滕州风景如画,老师忍不住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课件)师:这么漂亮的地方,可有的人却说它不够美,你想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师:找到
9、原因了吗?大声说出来吧!生:因为有垃圾。师:同学们一下子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的确,垃圾破坏了美丽的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烦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话题。(板书)。【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导入环节的好处有两点,一是导入环节简洁明快,简化了结构,缩短了时间。二是情境的创设与资源的选取,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大家的建议,导入环节设计为当地风光美与丑的对比:首先感受家乡美,接着展示上述滕州风光图片中留有垃圾的场所。使学生感受到美与丑的对比,从而引起学生对所探讨话题的兴趣。】二、生活聊天室(了解垃圾的来源)下面让我们进入生活聊天室,了解了解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课前老师请大家做了一个小调查,先在
10、小组里面分享自己的调查收获。【设计意图:垃圾在学生的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可能有些孩子提到垃圾往往就想到家庭生活中的垃圾,或者是在社区当中见到的建筑垃圾。为了帮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垃圾的来源,就设计使用了调查表,把探究活动推到了课前。】谁想把自己的调查收获跟大家分享?预设1:垃圾来源:家庭垃圾种类:有废纸、杯子师:能告诉老师这个资料是怎么来的吗?预设2:我家门口有一家医院,他们经常把垃圾、医疗废品扔到外面。师:我知道了,你是通过观察,获得了信息的来源。师:谁还想再来展示一下?预设3:垃圾来自家庭,有剩菜废纸。师;老师发现这个同学书写得特别认真,所以老师相信她在调查的时候十分用心。预设4:家庭的
11、垃圾有师:刚才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在记录的时候发生了一点小错误,所以老师提醒同学们在调查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要求。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很细致,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的地方都能产生垃圾,并且数量也很多。老师也做了调查。(课件播放图片:工厂的废渣污水、农业薄膜等)。【设计意图:课堂上,用表格的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呈现学习成果,便于课堂活动的组织。】三、了解垃圾的危害七嘴八舌话危害1、同学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垃圾,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呢?谁能举例来说说?预设1:就是垃圾污染空气。师:他从污染的角度来帮我们分析问题。预设2:垃圾如果不处理的话,
12、我们的环境不够干净,我们的空气也会受到损害。预设3:如果有垃圾空气就会变得很污浊。如果把垃圾放到草地上,草地就会失去碧绿的颜色。预设4:如果垃圾过多,就会污染河水,污染地下水,我们喝的水就会受到影响。师:你看,她都会从我们自身健康方面的来分析问题了。2.师:确实,垃圾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课件播放录音:癌症村)江苏省有一个洋桥村,因为农药厂和化工厂垃圾污染,人们睡觉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才能睡着,三年内因癌症去世的村民超过20人。河里鱼虾、庄稼大量死亡,连自来水也有农药味。师:孩子们,垃圾的危害大吗?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要说的?预设1:垃圾给我们的危害太大了。预设
13、2:垃圾对人类产生的危害特别大。人们制造了垃圾,乱扔垃圾,到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3.师小结:说得真好。是啊,由于工厂垃圾污染了水源,使许多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其实不仅仅是工厂的垃圾会产生危害,我们生活中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也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设计意图:现实社会当中的真实案例对孩子的触动是很深刻的,是触目惊心的,能使学生感知到减少垃圾污染的迫切性,更好地激发孩子的环保意识。】比如老师手里的这块电池(实物演示电池。)知道这一块小电池把它扔到大自然当中去,会产生怎样的危害呢?不着急,先看资料,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课件)课前我们组织了一个活动,收集了家里的废旧电池,看,我们一个班就收集
14、了这么多。小小的一块电池危害就这么大,这么多的废旧电池,假如我们把它们扔到大自然当中去。想一想这危害该有多大呀?【设计意图:电池污染不像其他生活垃圾一样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是它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却又是隐形的,往往被孩子们所忽视。教学活动应该在此做点。我们的设计是让学生收集废电池,再推算一个班、一个学校会有多少废电池,为学生提供电池危害的数据,从而让学生知道电池的污染有多么的严重。这既让学生对电池污染有近一步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收集电池这一环保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学生直接参与的学习活动,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让我们再通过一个活动来体验一下。小组活动:(生自主配合粘贴板演示:乱扔电池所污染环境带来的危害
15、:个人行为危害、小组行为危害、班级行为危害)【使用提示:每个小泡沫块代表一节电池所污染的土地,学生将小泡沫块贴于滕州市政区图上,逐渐掩盖画面。滕州市政区图可以画上滕州美景,加深印象。】如果全校的同学都这么做,茂盛的大树不见了,绿绿的青草不见了,美丽的花儿也枯萎了,轻轻的小河变黑了,可爱的鱼儿死掉了!孩子们,还继续吗?那应该怎样做呢?课下就让我们一起想办法,把废旧电池送到合适的地方去。好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垃圾污染蚕食土地,破坏环境,提供数据、举例子说明、图片展示都不失为好方法。但是,用贴纸片的方式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观察的这个过程,直观而形象地感知垃圾带来的危害,是最为深刻的。这是这
16、节课中的一个亮点。】四、学习垃圾的分类(小博士讲堂)过渡:刚才老师听到了大家的心声,高兴地看到大家都有了环保的意识,但是,生活当中,我们到底应该做哪些事情呢?预设1:把电池送到环保部门。师;这个建议不错,老师在课后和同学们一起想办法把这些废旧电池送到合适的地方去。预设2:把废旧电池送到有毒有害的垃圾桶里。预设3:把可回收的垃圾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分开处理。1介绍垃圾分类师:这个同学懂得的知识可不少,今天小博士也要给我们讲讲这个道理:分类处理法。让我们听小博士讲一讲。大家好!我是环保小博士,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垃圾的分类问题。我们通常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三类。可回收垃圾主
17、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如:报纸、一次性餐盒、塑料袋、易拉罐、旧衣服都属于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还包括烟头、煤渣、建筑垃圾、等废弃后没有多大利用价值的物品。有毒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的安全处理。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知道垃圾是如何分类的了吗?师:你听明白了吗?谁来说说应该怎么分?生齐:听明白了。师:说来说说该怎么分?师:说来说说该怎么分?预设1: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不能混淆。预设2:可回收垃圾就是一些没有用的垃圾
18、,不可回收垃圾就是没有用的垃圾,有毒有害就是那些有毒的垃圾。师:你说的不很准确,不可回收的垃圾可不一定就是没有用的垃圾,这个我们稍后来学习。预设3:.师:具体的分法这个同学都已经掌握了。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了垃圾的分类,现在老师可要考考你了!2.小组活动:把垃圾送回家(学生模拟给垃圾分类)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给垃圾分分类。请同学们拿出桌洞里的信封,看看里面有什么。再把桌子旁边的垃圾桶拿上来。看看你们能不能小组合作,把垃圾送回家。(小组合作分类,老师巡视,运用比赛形式)3.展示交流(1)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个垃圾筒,这几个垃圾筒都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现在,老师请刚才的
19、优胜组,把旁边的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好吗?他们在分的时侯,同学们做小评委,要认真看,看看他们分得对不对。学生展示分类情况。他们分的正确吗?(师生共同评价小组活动结果)看来大家都学会了怎样给垃圾分类。4.收旧利废。那么回收回来的垃圾有什么用?预设1:布料回收可以成为新的布料。预设2:一次性餐盒可以回收再利用。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其实垃圾中蕴藏着很丰富的资源。老师也搜集到一个相关的资料,请看。我们每回收1吨的废纸,就相当于挽救17棵大树的生命,能造出800千克的好纸,知道800千克纸可以生产出的作业本有多少?可供我们全班使用10年。老师小结:这个数量多么惊人啊!如果我们尽量多的节约纸张,好好地回
20、收利用废纸,我们可以挽救更多大树的生命。(课件展示)除了废纸,像我们平常随处可见的矿泉水瓶、饮料瓶、果汁瓶,回收以后可以再造汽油和塑料盆、桶。生活中我们常喝的可乐、易拉罐都可以回收再制成铅笔盒和易拉罐。那果皮、剩菜剩饭等不可回收垃圾,它们是不是毫无用处呢?预设1:剩饭剩菜可以给小狗吃。预设2:我妈妈说西瓜皮可以吃。预设3:香蕉皮可以用来清洁物品。预设4:丝瓜瓤可以用来刷碗。师:是的,在我们的废弃物中,像剩饭、瓜皮等有些是可以分解的,分解之后,可以用来做肥料。难怪人们常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5.变废为宝。除了回收再利用,还可以用我们的一双巧手,让垃圾变废为宝。课前老师看到同学们拿来一些利用废
21、旧物品制作的手工作品,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看来,咱们班的同学都有一双小巧手。老师也带来了其他学生的作品。请大家欣赏(课件加音乐)同学们,你们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好的创意,我们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垃圾的危害,还能够让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五、实践导行生活大考场: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垃圾的来源、垃圾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学会了如何给垃圾分类。(生答)(课件呈现板书)下面,我们利用学到的知识,当一当小考官,看看他们做得怎么样?为什么?(课件生活大考场)谁来读一读?1.张宏从超市里买了一筒牙膏,回家后随手把外面的包装袋扔到了家里的垃圾桶里。(老师要拿实物)师:谁来分析一下张宏的做法?预设1:我觉
22、得他做得不够好,因为牙膏盒还可以变废为宝。师:小小的一块牙膏盒一分钱也卖不了,何必费事把它收集起来呢?预设2:我还可以用牙膏盒做一个手工制作。预设3:我想用牙膏盒制作成手工:小高楼。小结:是啊,纸片再小,但是积少能成多,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就会让更多的垃圾发挥它的作用。接下来我们一起帮李刚想想办法吧。2.学校里,李刚把用完的本子扔到了垃圾桶,旁边的王宇急忙制止:“本子纸可以回收,不要把它扔掉。”李刚问:“不扔到垃圾桶,那应该扔到哪里去呢?”预设1:我觉得李刚可以把作业本正面用完了,用反面。预设2:我觉得可以再利用一下,把反面当成演算纸。预设3:可以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筒里。
23、预设4:如果这个本子正面反面都用完的情况下,可以用来折纸。师:这些办法可真好!不光我们班可以这样做,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每个学校都这样做?预设1:在学校的宣传栏可以宣传一下,预设2:可以用倡议书的办法。预设3:可以用学校广播。教师小结:相信通过你们的宣传,我相信有更多的朋友会注意这样做。大家的想法都很棒,其实不仅我们在这样做,现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问题,我们的国家也一直在积极努力着。【设计意图:孩子的生活主要有两个时空,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我们应该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引导,所以,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我们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两个具有两难选择的小案例。】请看:(课件)
24、1.2010年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上,提出了追求垃圾“零废弃”的要求,世博会上所使用的办公用品等都是选用可回收或自然降解的材料制成的,名片、贺卡及办公用纸是利用再生纸制造的。2.2011年的月日,国内首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在广州正式实施。不仅广州,很多的城市也积极行动起来,南京、长沙等城市都设置了四色垃圾箱,目的就是引导人们分类投放垃圾。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滕州也会使用上这样的垃圾箱。【设计意图:1.2010年上海世博会相比2008年奥运会在时间上要近。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2010年他们当时已经有6岁,可能对世博会有所印记或曾经去过世博会,而2008年他们才4岁,对奥运会的印记会更加模糊不清
25、。2.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垃圾“零废弃”概念,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深化和引领。】教师总结全课:同学们,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音乐起)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我们生活的地球就会越来越美丽!(随总结,师恢复图片原貌)课下,让我们这些环保小卫士给界河镇党委、政府起草一份建议书,建议设置分类垃圾箱,并把我们的建议书做成小海报,贴在社区垃圾回收站附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社区会更加洁净。【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设计多种活动,如:把垃圾送回家、变废为宝等。培养和强化学生自觉分类的意识,指导和巩固自觉分类的行为,让学生养成自觉减少垃圾、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堆放的
26、习惯,愿意参加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逐步形成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感受,从而更好地导行。】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伴随着歌声走出教室!板书设计:垃圾带来的烦恼来源:危害:分类:教学反思:一、本教案的亮点是:1.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设计,不仅关注了目标的达成,还特别关注了教学资源的使用,时刻注意活动内容、方式是否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相衔接,活动设计巧妙,可操作性强,很好的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逻辑结构脉络清晰。2.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方法科学有效。从教学目标看:全面、具体、适宜,较好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从教学方法
27、上看:根据学生实际,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努力创设了一些生活情境,让他们在情景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情景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进而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体验,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设计理念。3.时刻紧扣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发现垃圾的来源,认识到垃圾给社区生活带来的困扰,及其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又通过给垃圾分类的体验活动,落实能力和方法的目标,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是一节很好的生成课、常态课,体现了建构主义理念。二、存在的不足:1.第一次上课时,老师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用时太多,课前准备工作做的不够充分。要求教师能够调控活
28、动时间,尽量减少无效活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把握学生全面参与度方面做得不够,出现了视角上的盲区。个别孩子受知识面和学习能力的限制,思维接受较慢,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多激励孩子。通过多种有效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积极探究,投入学习。3.在与学生交流环节,教师的提问有些随意,导致问题的针对性不强,效度不高,出现了无效问题。如果把这些“是不是”“好吗”的无效性问题转换一下说话的方式,会更有针对性、更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三、重点解决的问题:课堂学习中生成的资源展示了学生学习的疑难处、认知的模糊处,正是我们后续学习的着力点。本节课生成的“学生对不
29、可回收物品的认识误区”和“垃圾分类出错”两个资源,正是我们课前调研学情时确立的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要通过后续学习,引导学生明确认知的模糊之处,提高本课学习的实效性。四、使用建议:1.在“应对垃圾的危害的策略”的处理上,要倾斜一点精力帮助学生明白“尽量少产生垃圾或者不产生垃圾”才是环境保护的最好做法。2.关于“垃圾带来的危害”这一环节的处理。这堂课,我们有几位老师建议把此环节设计成分组学习的方式,让不同的小组完成不同的任务,增加资源广度。如有的小组开展电池污染的感悟活动,有的小组开展白色塑料污染的体验活动等等。后来又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独立的小组学习能力尚不足,给课堂组织带来难度,而且,学生进行单一主题学习的时候,同时就弱化了对其它主题的参与和感知,经过大家的讨论,仍然保留了原有活动设计。大家在实际授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按需选择。附:前置性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