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9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403577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第 9 页第一章中药与方剂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QQ群:110621064(一)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代本草代表作。作者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五)本

2、草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作者李时珍。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六)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七)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前30卷为中药,收载药物8980味,后4卷为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A.开宝本草B.嘉祐本草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正确答案C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著作是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C.新修本草D.本草

3、经集注E.神农本草经正确答案C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QQ群:110621064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概述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QQ群:110621064中药性状,以药物为观察对象,是药物内在特质的外在表现。中药性能则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是药物的内在特质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二、四气(一)含义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之外,还有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二)确定依据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三)所示作用寒凉

4、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五)阴阳属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六)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4.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三、五味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QQ群:110621064(一)含义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 酸、苦、咸等味。(二)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2.药物的功能。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

5、也可以与滋味相异。(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如香附、川芎等。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3.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五味子。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如乌梅。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4.苦能泄、能燥、能坚。(1)泄通泄,如大黄;降泄,如苦杏仁;清泄,如黄连。(2)燥指苦能燥湿,如苍术。(3)坚坚阴,即泻火存阴; 坚厚肠胃。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5.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如 昆布、芒硝等

6、。6.涩能收、能敛,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同涩作用,如龙骨,海螵蛸。习惯将涩附于酸。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7.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如猪苓、茯苓。常将淡附于甘。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此外,还有芳香味,其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辟秽、开窍等作用,如藿香、佩兰等。芳香味与辛味一样,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四)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五)气味配合原则:1.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2.一药气只有1个,味可有1个,也可有2个或更多。四、升降沉浮(一)含义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与所治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治疗疾患的病位相同。(二

7、)确立依据1.药物的质地轻重花、叶类质轻的药多升浮;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沉降。2.药物的气味厚薄3.药物的性味从四气讲,温升、凉降、热浮、寒沉。从五味讲,辛甘淡主升浮,酸苦咸主沉降。4.药物的效用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有的药表现为升浮与沉降皆具的二向性,如胖大海、前胡。(三)所示效用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潜阳息风等作用。(四)临床应用1.顺其病位选择用药病位在上在表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病位在下在里类

8、病证,宜用沉降之性的药。2.逆其病势选择用药病势下陷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治疗病势上逆病症,常选用药性沉降的药。(五)阴阳属性升浮属阳,沉降属阴。(六)影响因素1.炮制: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2.配伍五、归经(二)理论基础1.脏象学说;2.经络学说(三)确立依据1.药物特性2.药物疗效六、有毒与无毒(二)“毒”的特性1.狭义的毒:药物不良反应。2.广义的“毒”:(1)药物的总称;(2)药物的偏性。(三)确立依据1.是否含有毒成分;2.整体是否有毒;3.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六)使用毒药的注意事项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

9、,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下列除()外,均是甘味药的作用A.补益B.和中C.缓急D.固涩E.调和正确答案D苦味药的作用是A.行气、行血B.燥湿、利湿C.燥湿、健脾D.渗湿、利尿E.燥湿、降泄、通泄、清泄正确答案E下列除()外,均是升浮类药一般具有的功效A.升阳发表B.祛风散寒C.潜阳熄风D.涌吐E.开窍正确答案C多项选择题中药性能的内容包括A.四气五味B.配伍C.归经D.毒性E.升降浮沉正确答案ACDE下

10、列哪些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A.是否含有毒成分B.整体是否有毒C.用量是否适当D.给药的途径E.药物的剂型正确答案ABC第三节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一、功效(一)含义1.高级功效2.初级功效(二)认证今天,对某药功效的确定,一般要经过两个大的阶段。即首先要广泛收集资料,其次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认真分析所得资料。(三)分类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辨证的功效:(2)针对病因辨证的功效:(4)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3)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5)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功效:(6)针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7)针对三焦辨证的功效:2.按中医治疗学分类(1)对因功效:(2)对症功效(3)

11、对病证功效:(4)对现代病症功效:二、主治病证(三)表述1.病名类主治病证,如疟疾、肺痈。2.证名类主治病证,如热淋、风寒表证。3.症状名类主治病证,如惊悸、耳鸣。当代使用最多是证名,其次是病名,症状名最少。第四节中药的配伍二、单味药配伍(一)七情配伍(1)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2)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5)相杀:即一种药物

12、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如乌头反半夏。单行既不增效或减毒,也不增毒或减效,临床可据情酌选;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三、中成药配伍(二)内容(注意病例)1.功似配伍2.功异配伍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哪项不属于七情配伍的内容A.相杀B.相须C.相恶D.单行E.相生正确答案E配

13、伍选择题A.相须B.相畏C.相使D.相反E.相恶1.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2.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3.性能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4.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正确答案B、E、A、D第五节方剂与治法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的。二、常用的治法(一)汗法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二)吐法多用于实邪壅塞,病情急剧的病人。若病情虽急,却有体虚气弱,尤其是孕妇,都必须慎用。(三)下法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

14、肠中积滞,或积水、血,以祛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四)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祛除病邪目的的一种治法。(五)温法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温法又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和温经散寒。(六)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以清除火热之邪,适用于里热证的一种治法。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清脏腑热。(七)消法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结,使之渐消缓散的治法。(八)补法常用的治法分类以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以及阴阳并补、气血双补为主。三、方剂的组成(一)组方原则1.君药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

15、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2.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3.佐药(1)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消除或减缓君、臣药毒性或烈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4.使药(1)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00:28:34(二)组成变化1.药味加减变化(1)佐使药的加减。(2)臣药的加减。注意:不可减去君药 2.药量加减变化3.剂型更换变化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下列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A.汗法B.下法C.攻法D.和法E.温法正确答案C一首方剂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为A.反佐药B.使药C.佐助药D.臣药E.君药正确答案E方剂药味加减变化中,不包括哪种药物的加减变化A.臣药B.反佐药C.君药D.使药E.佐制药正确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