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有效性例谈(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有效性例谈(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有效性例谈-第 7 页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有效性例谈前言:参加有效课堂近一年了,在这个学习班,我们从开始的逐个上课到评课,到这个学期的论文撰写,我们都一直在积极探讨一个最核心的问题:课堂的有效性。从自己借班上课到听别人上课,再回归到平时的课堂,我感觉语文课堂呈现最多的就是朗读,对文本初步接触的朗读,到文本感悟的朗读,最后完全理解了文本的内涵,甚至探寻到文本背后的思想再来朗读。回想现在的语文课堂,只要外出听课或者上课,其实我们老师最关心的就是班级孩子的朗读水平。为什么同样的年级,不同的班级孩子的读书水平会相差很多呢?为什么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孩子之间的读书水平会
2、有差距呢?我想,朗读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时候,要巧妙地帮助学生孕育情感。”言为心声,心中有情,学生才能通过外在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人们常说“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因此,孩子的朗读跟他本身的语文素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班级孩子的朗读水平和执教老师的朗读指导是很有关系的。因此,每当我带着孩子进行阅读的朗读教学时,我总要思考:如何培养孩子的朗读,其实也就是语感的培养。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感培养,让班级的孩子尽量读出最美的声音来?如何让我们中华民族丰富内涵的语言文字让孩子在课堂上尽情地朗读起来,我认为老师一定要做好语感培养的引领者。正文: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
3、、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所谓“语感”实际上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而丰富的感受。它作为感知语言的一种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语感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由此而见,培养学生的语感确实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重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
4、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下面就我们有效课堂的几节课例来谈谈教学中的一些对语感培养的认识。一、 重点词句揣摩和品位培养语感。课文中有些词语,特别是那些能表现中心和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之笔,教师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确切把握其含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和反复揣摩,以便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如:黄化萍老师执教的槐乡五月一课时,在教学第一部分交流学生自己喜欢的句子时,学生说到槐花的花香时,有这样一句话:“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尤其是到了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漩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教师逐个让学生说了各个香
5、是怎样的香,紧接着再让学生找,哪个字表现香透了?用心思考,浸表示什么意思?这时候,学生再来朗读这一部分就能把自己的理解融进到语言文字中去,学生读出一点,老师相机点拨:读出了清香,读得进步了一点了,老师又提示,读出了醇香。学生的语感灵性来了,读得越来越好,老师及时表扬,闻到了浓浓的槐花香,教室的角角落落都沉浸在槐花的香气中。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几个关于香的词语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了文字的优美,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进而使学生的语感也得到了升华。二、 朗读和想象结合培养语感加强朗读训练和重视朗读指导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特殊的作用。由于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参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
6、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我就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一定会有所思和有所悟。他们的这种有所思和有所悟就是一种对语言材料的敏锐感觉,即语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以便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还必须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思。学生必须在认真揣摩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再现作者用语言文字描绘的画面,进而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才能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领悟感情,获得丰富的语感。如:范丽云老师执教的莫高窟一课时,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是文章的重点学习内容,文章的这部分描写也是最
7、细腻的,在指导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很有效的。范老师在教学“彩塑“部分时,先让学生明白“慈眉善目、威风凛凛”是形容人的神态,接着让学生回想,还有哪些词语是形容人的神态的?学生说出了许多,根据学生说的,老师播放莫高窟彩塑图片,让学生自己看,自己再用上“有-有-还有的-”来说看到的彩塑。结合图片的说之后,再让学生来读课文对彩塑的描写。从学生的朗读中明显能感悟出对彩塑的赞美。当学习到莫高窟的壁画一段文字时,当课文展现了各种各样飞天的形象,为了让学生读得更具体,读出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宏伟瑰丽。老师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来到现场,你会发现还有哪些飞天的形象?用“有的-还有的-”说自己头脑中想象的飞天形象。
8、有的说面对铜镜,梳妆打扮,有的说相互追逐,打闹嬉戏,有的说置身花丛,追赶蝴蝶等等。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来读课文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这一段文字时,学生把课文中描写的形象变成了自己头脑中的画面,这时的朗读就是一种体验后的倾吐。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学生的朗读就明显提高得很快。这样一来,经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力,也实实在在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三、 生活体验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培养语感生活体验是语感形成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生敏锐的语感是和其生活的敏锐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生活体验,语感的培养就会变得非常苍白。叶圣陶先生指出
9、: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刻的语感。从叶老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体验对语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生活体验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敏锐的语感才能培养出来。如:王燕执教的鲜花和星星一课,一年级的课文,虽然很短,很简单。但要培养好一年级学生的语感,并不是老师一下子就能教给他们的。在朗读“我最喜欢满地的鲜花,我最喜欢满天的星星。”一句话时,王老师先让孩子理解“最”,让学生说说班级中谁的字写得最好?谁的歌最好听?让学生自己再用“最”说一句话。同样,满天的星星,让学生联系生活给“满”找个朋友,学生明白“满”就是很多很多。这样说
10、过之后,再让学生来读这句话,学生就读得很有韵味。一年级的孩子,从小就这样又意识地去培养对语言文字的语感,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朗读能力肯定很强,班级读书的整体语感也就好。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是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师只要经常地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就能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总之,语感像一泓流水,学生的语感必须在语言实践中结合生活体验并通过反复体会和揣摩才能形成并提高;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结合每篇课文的特点,积极探寻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五章,阅读教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走进新课程,第四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志建,例举中感悟 表达中述情,小学教学设计,2005,(4)。 周少兵,语感,灵敏的语言神经末梢,课程与教学,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