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例谈低段阅读教学策略之课堂诊断(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例谈低段阅读教学策略之课堂诊断(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例谈低段阅读教学策略之课堂诊断-第 8 页立足规范,让课堂绽放有效之花例谈低段阅读教学策略之课堂诊断“语文教学规范”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这一要求具体应包括对教师的教和对学生的学的要求。通过落实“规范”,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让规范在保底的前提下大面积优化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研究的问题。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势必提到一个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的教学行为。好的教学策略应是高效低耗,能够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并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愉快地进行。无论选择哪类教学
2、策略都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建立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体验来说说如何立足规范,提高低段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 规范词语教学,防止含义理解生硬化问题呈现如教学雨点儿一课,引导学生学习“飘落”一词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出示“飘落”词卡) 师:谁来读这个词语? (指名读) 师:你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生1:表示东西落下来。生2:表示东西从天上落下来。师:有点说对了,完整地说就是表示很轻的东西从上往下慢慢地落下来。明白了吗?生:明白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师:那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飘落”? (指名表演,显然学生的表演很生硬,很难表演出其中的涵义。)诊断反思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
3、生自己体会词语义,学生大概能说出一二,但不太完整,于是我直接把词语的完整含义告诉学生,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词义。之后结合学生动作表演,使他们对词义加深印象。但遗憾的是学生的表演很生硬,很难表演出其中的涵义。我总觉得此环节教学过程是清晰的,但教师传授的痕迹太重,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似乎还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透彻地理解,更谈不上运用。一年级的孩子对抽象词语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应该运用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飘落”的意思,这样会化解难度。我应试图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了解意思,然后再点出这个词的意思,而不是自己直接把现成的答案告之学生。最后可以让学生加以运用,这样就能真正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学生对这个词语
4、肯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表演这个环节可以用其他的形式来代替,比如实物演示也许会更合适。带着疑虑,总结经验后我又一次进行了教学,以求新的突破。尝试解决师:“飘落”是怎么样的?看仔细了(教师纸片演示飘落) 师:你看清楚了吗?是怎样的?生1:纸片是从上往下落下来的。师:对,“飘落”的方向是从上往下。生2:纸片是慢慢地落下来。师:对,“飘落“的速度很很慢的。谁能把他们的话合起来完整地说说?“飘落”表示东西生:从上往下慢慢地落下来。师:不错,把刚才两个同学表达的意思合起来说了。那么哪些东西可以用上“飘落”这个词语?生1:树叶师:你能用“ 从 飘落下来”来说说吗?生1: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师:还有哪些
5、东西可以用“飘落”这个词?你也用“ 从 飘落下来”来说完整。生2:雪花,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生3:羽毛,羽毛从小鸟身上飘落下来。师:小朋友懂得可真多,不但理解了“飘落”的意思,而且还会用了,真厉害!老师发现刚才大家说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生:这些东西都很轻。师:你也发现了这个特点,不简单!是呀,能用上这个词语的东西都是很轻的。那么谁能把“飘落”的意思再说得完整些呢?生:表示很轻的东西从上往下慢慢地落下来。二、规范句子教学,防止互动形式单一化 问题呈现如教学我选我一课,引导学生学习“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这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师:看大家读得有滋有味,很认真,老师
6、这儿给大家带来了3句话。(出示: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选谁呢?大家都在想。)师:来读读吧!比较一下这3句话。 (生自读比较) 师:好,谁来比较一下这3句话?生1:都有“选谁呢?”这三个字。第一句它在开头,第二句它在最后,第三句它在中间。生2:都有“教室里静悄悄的”这句。第一句它在中间,第二句它在开头,第三句也在开头。生3:都有“大家都在想”这句。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这三句话虽然顺序变了,但是什么是一样的?生(齐):意思 师:对呀,句子不一样,但是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看来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真奇妙
7、!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话。 (生齐读)诊断反思这一环节下来,我觉得教学过程挺顺的,通过句式比较,加强了语言实践活动,学生也能读出疑问的语气。可总感觉学生兴趣不浓,教学开放性略显不足,学习内容没有达到最优化,师生间互动形式贫乏单一。正感疑惑之时,励老师很有价值的点评令我茅塞顿开。在句式比较这个语言转换的练习中,我先把三句话同时出示再让学生比较,这样做对学习内容的整合处理没有达到最优化。所以不用三句同时出示,可以一句句出示,与原文比较,捕捉语言信息。可先出示书上的那句,让学生读,想想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由此学生会说出后两种说法,这样学生通过自主转换语言,深刻体会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
8、达。由此防止了互动形式单一化,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这个语言转换练习就水到渠成了。消化了励老师的点拨后,我开始新的尝试。尝试解决师:看大家读得有滋有味,很认真,老师要考考大家。(出示: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师:想想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生略显难色)师:你可以想想把句子的顺序变一下来说。生1:可以这样说“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选谁呢?”(出示: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选谁呢?)师:真厉害,这样说也可以的,句子还是通顺的。谁还想到了其他的说法?生2:还可以这样说“教室里静悄悄的,选谁呢?大家都在想。”(出示:教室里静悄悄的,选谁呢?大家都在想。)师:对,这也是一种说法。大家
9、真会动脑筋,这三句话虽然顺序变了,但是什么是一样的?生(齐):意思 师:对呀,句子不一样,但是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看来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真奇妙!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话。 (生齐读)三、 规范朗读教学,防止指导过程简单化问题呈现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鸭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师:美丽的小路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己练习,把这部分的内容读好。(生自由练习)师:读好了吗?请小朋友来读读。(指名一生读,该生读得不太流利)师:读得不太流利,谁愿意再来读读?(再指名一生读
10、,做到了准确、流利,但是小路美丽的感觉没有读出来)师:读得不错,不过没什么感情,谁能有感情地读读?(再指名一生读,语气也较平淡)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小路的美丽。(全班读得整齐划一,铿锵有力,但是既没有读出小路的长,也没有读出小路的美丽)诊断反思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指导学生朗读时,仅仅在布置任务,至于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的要求,没有合理的建议,没有巧妙的点拨,没有必要的示范,有的只是反复地读,机械地重复。连语言情境也没有让学生具体再现,语言情感也没让学生具体地感悟,怎能提高朗读水平呢?学生多次朗读了这个句子,但学生的朗读是苍白无力、缺乏感情的,不是发自内心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
11、,是因为我忽视了学生去领悟文本中的感情这一过程,把指导过程简单化了。“谁能有感情地读读?” 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感情从何而来?这样的朗读只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永远不能达到与文本的对话。所以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引导,简单的说就是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体会文本的感情进行再创造。这句话较长,要先让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出节奏,注意停顿的地方。然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通过斟酌文字,对关键词的有效理解,帮助学生把握句子的感情基调。同时可以借助图片欣赏,让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这样的朗读指导才是行之有效的。带着思考,我又一次对文本进行了处理,希望有改进。尝试解决(
12、出示第一自然段)师:美丽的小路是怎样的呢?我们来读读这一段。(生自由练习)师:这句话很长,大家要把字音读准,同时要注意停顿,请小朋友边读边在停顿的地方标上竖线。(生作停顿记号)(出示校对)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读好这句话。(指名一生读,该生很注意句中的停顿)师:对于这种长句,我们朗读时要非常注意句中的停顿,这样听起来就更舒服了。这是一条美丽的小路,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呢?先自己练习,把你认为能表现美丽的词句加上点,提醒自己读好。师:请小朋友来读读,大家听听他有没有读出小路的美丽。(指名一生读,该生读得很有感情,把“花花绿绿、五颜六色”几个重点词读得较重)师:你为什么把“花花绿绿、五
13、颜六色”这两个词语读得重一些呢?生:因为“花花绿绿”说明鹅卵石颜色很多,很漂亮。“五颜六色”可以看出鲜花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也很美。师:这些词都可以看出小路的美丽,对呀,对于句中的关键词,我们可以读得稍重些。师:看,这就是一条长长的美丽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看着这样的小路,你不禁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边说边出示图片,同时把关键词的颜色变化一下以提醒学生)生1:小路真的太美了!生2:小路真的太漂亮了!生3:我很喜欢这样的小路!师:那就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好这些话吧!(生自己练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小路的美丽。(全班读得整齐划一,铿锵有力,而且很有感情)追求教学的规范,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追寻教学的有效,是在规范基础上的理想境界。让我们立足规范,并让课堂绽放有效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