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洞开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之门(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79658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洞开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之门(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洞开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之门(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洞开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之门(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洞开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之门(7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洞开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之门-第 6 页小学语文论文故事教学法:洞开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之门【内容摘要】 第一学段段阅读教学要基于文本特点、学生阅读特点、“学为中心”的课堂需要,选择趣味与实用并存的故事教学法。寓内化文本内容、学习语言表达、激发学习兴趣于故事教学之中。课堂中通过激趣、拓宽学习面;引导、开发想象力;实践、提高表达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勇于自主地开口讲、我要学。教师要勇于在课堂中采用故事教学法,给学生创造有弹性与张力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 故事教学法 文本体裁 学习主体 鲁洪生先生“不求甚解”误人子弟一文(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4月5日五版),不赞成王富仁、郭崇明二位“

2、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意见,其理由之一就是:阅读教学原本不是阅读,不能用一种“阅读”方法的特征批驳“阅读教学”,所以即使阅读可以“不求甚解”,阅读教学也不可“不求甚解”。但是,王、郭二位的意思,正是在于指出,现在的阅读教学已经背离阅读本来的本旨,以致阅读教学与阅读成为主旨背悖的两个东西,呼唤阅读教学回归到阅读本来的出发点上。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采用故事教学法,洞开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之门。一.什么是故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就是以故事为主要的教学素材,以故事的搜集、选择,故事的呈现、故事的分析、评价为主要环节,组织、设计、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

3、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直接从故事中悟到蕴涵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等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却因此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劳动,多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故事正是这种教学方法的载体。讲故事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充满故事的学校才是具有文化内涵的学校。笔者认为:儿童的天性就是爱听、爱读、爱讲故事。故事教学法就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具有更丰富的

4、想象力、更自信的表达力、更敏锐的感受力。并在故事情境中使学生求真、向善、向上。二.为什么要实施故事教学法1.基于低段文本特点:故事性体裁居多现行小学语文课本,文本体裁较多,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寓言、神话、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童话、说明文、小品文等等。每一种不同体裁的文本,它的结构、语言、表现方法都有自己的用意。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不同的文体特点,准确把握课文呈现出的语言文字的价值与魅力,才能在教学上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低段的文本体裁则以故事性体裁居多,如寓言、童话等。现行人教版一、二年级教材中:童话有32篇、寓言6篇、叙事性课文35篇、而诗歌有23篇、其他写景、科普性文章只有

5、19篇。由此可见故事性体裁在整个低段课文中所占比例之大。这些文本大多情节生动、趣味盎然,每个故事的背后都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道理的揭示又难懂、难开口,因此对于教学方法的确定上存在着一定的尴尬性。教学时若一直强调学生对道理的理解,则会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若只重视对内容的分析与理解,又只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索然无味。而故事教学法则能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读中讲、讲中悟,语文课不致于被教条式的分析弄得支离破碎,还能保存故事性文本的一体性和语文味。2.基于低段学生阅读特点:喜欢故事 故事是人的心灵得以舒展的地方,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它们就像

6、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虽然低年段学生识字少,课堂上无意注意高于有意注意,自主阅读能力差,但却爱听故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我任教的这几个班级里,总有一两个学生,他们课堂上永远坐不住,不是做做小动作,就是想跟其他孩子说话。他们讨厌老师的提问,反感作业练习,更是将必要的词句课文积累当成是“要命”的任务。成绩更是处于中下游水平,老师家长急,可他一点也不急。每个中午我都会让孩子自己阅读故事、看课外书,起先还比较担心这些孩子会耐不住性子,影响其他孩子的阅读。所以每次中午我都刻意去教

7、室看看这些孩子有没有在捣乱,奇怪的是,每次都能看到这些孩子拿着书籍看得津津有味,有时甚至会哈哈大笑或眉头紧锁。阅读后的午间休息时间,总能看到他们眉飞色舞地向其他小朋友讲诉着一些好玩有意思的故事,更是会手舞足蹈、沉浸其中。我开始留意这些学生爱看的书,有的是绘本、有的是小巴掌童话、有的是神话故事等,都是富有趣味的故事性书籍。这些学生的喜好其实就是所有孩子内心里最真实的渴望,故事比玩有意思、比老师的讲课有意思、比补习班、作业、成绩有意思多了。3.基于“学为中心”需要:课堂改革的必要新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有一条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

8、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并在具体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可我们的阅读课堂却并非如此,存在着很多常规弊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只是做到了备教材,却忽视了备学生;只是关注了教什么,而忽视了怎么教;只是考虑在公开课上如何让自己的个人风采得以展示,而忽视了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与学习主体性。在这样背景下的阅读课堂,违背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个体学习为

9、主体的目标。同时也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阻碍了课堂改革的步伐。新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而整个小学阶段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第一学段识字量近占总识字量的二分之一!这样的识字任务对于拥有不同学习起点学生的老师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教师们可能无暇顾及阅读教学,课堂上老师分析,学生接收,总之怎么简单怎么来。那么是不是第一学段的学习目标就是以识字为重呢?我想不是的,每位教师心里都应该清楚第一学段识字教学是重点、阅读教学是难点。第一学段的学生,思维水平正处于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且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所以低段儿童的学习常常在活动中进行。且他们

10、的自学能力差,处于起步阶段。一二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阶段,各项常规习惯,如:握笔姿势、写字姿势、行为习惯等等又是第一学段教师所要训练的重点。时间的分割促使着第一学段阅读课堂改革的势在必行。三.如何开展故事教学法1.寓内化文本内容于故事教学法之中(1)看图故事内化文本 低段故事体裁的文本内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这些直观形象的图片能大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是对文字的一种深化说明。好的插图不单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引发他们的奇妙想象。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插图的隐形作用,在看图故事中自主习得文本内容。如人教版二上酸的和甜的一文,其文本最大的特点是每段内容都

11、配有一幅与之相对应的插图。教学时,老师可以借助图片教孩子讲故事。出示图一和第一段。自由读读,为什么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呢?生交流:小狐狸自己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师:你从哪儿可以看出狐狸吃不到葡萄呢?生: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引导学生观察图一中狐狸的动作、神态、看图想象吃不到的心理、语言等来讲故事,一遍比一遍讲得更好。孩子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加上这些动作、表情、心理、语言,可以让我们的故事更加绘声绘色呢。孩子们,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讲讲第二幅图的故事呢?出示图. 指名讲,学生点评第三幅图,同桌互讲后指名讲。 这样借助插图,一步一步丰富故事内容并内化文本,使学

12、生在讲故事中已然将狐狸的酸葡萄心理和松鼠兔子的人云亦云的形象刻画在心理。(2)内化文本讲故事 对于短小精悍又蕴含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课堂中可以采用讲故事贯穿全文,故事读、讲、演、悟法,读、讲、编故事法等,遵从体裁的整体性。如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教师采用讲故事的方法,从故事的开头开始,先将故事读好,梳理故事脉络。再将故事情节一步一步讲好,讲读中体悟揠苗人的无知与急于求成。整节语文课,没有抽丝剥茧的分析、没有穷追猛打的追问。只有一次一次学生别具个性的讲故事的声音,而寓意揭示到故事讲诉完毕后竟已水到渠成。又如狮子和鹿这篇课文。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读好鹿欣赏精美别致的角、抱怨难看的腿这两部分;其次自由练

13、讲“狮口逃生”片段,通过生生互评,教给学生加上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再实践中学习讲故事,在讲故事中体会鹿狮口逃生的惊险与鹿腿的重要作用;然后引导学生演一演“狮口逃生”,让故事味富有乐趣与童趣;最后学生悟出故事道理。整个课堂紧紧扣住故事,趣味浓浓、学生学讲得不亦乐乎。2.寓学习语言表达于故事教学之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而讲故事教学法既需要教师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又要训练学生的言语能力及语用实践能力。较好地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实践能力。(1)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语言是文本的基

14、本载体,低年段学生刚接触母语,应从积累、模仿开始,学习课文中规范的语言。如何在故事教学中达到积累与运用的目标呢?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积累,在形象的故事情境中运用。笔者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从词到短语到句子到段落扫清字词障碍,读好课文优美短语与句子,读出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其中重在积累文本描写小葫芦的优美短语。其次抓住种葫芦人的喜爱之情,设计向朋友介绍自己种的小葫芦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对课堂中积累的语言进行一个转化运用,变成自己的语言。学生在介绍小葫芦的时候,既体会了种葫芦人的那份一心扑在葫芦上的专情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学的用意不正在于此吗?(2)依托形式、发散思维著名特

15、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注视思想内容,一只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内容人人看的见,而形式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对于故事性体裁的文本来说,善于发现文本的语言形式是帮助学生讲好故事的重要拐杖。还是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设计讲故事的教学方法。学习鹿欣赏角和抱怨腿的部分,在学生的朗读体会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借助感叹词抒发情感。在学习“狮口逃生”部分时,就让学生想象文本空白点,抓住感叹词,想象鹿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想法,并用讲故事的语气讲出来。设计如下: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把凶猛的狮子远远

16、地甩在了后面。鹿松了一口气:“ ,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却被树枝挂住了。鹿急得直冒汗:“ , 。”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鹿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 。”(3)教给方法、指向表达教学目标确定应根据教材特点确定教什么,并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怎么教。故事体裁的文本,其教学目标应重在习得讲故事的方法,并能在其他故事体裁中运用表达。经过一年一年的训练,随着孩子语感的增强与学习能力的提高,到了高年段,其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素养都将得以提升。例如:笔者在教学守株待兔这篇寓

17、言故事时,主要分读好故事、学讲故事、讲完整的故事三个环节,紧紧抓住学讲故事这一环节。通过指导学生讲好故事的起因,重在引导学生抓住故事中的关键词句用讲话的语气来讲故事,可以适当提示加上动作、想象使故事更丰富。小结故事方法,学生自己练讲故事的经过部分,适当点评中引导学生加上表情、想象使内容更精彩。学生自主讲故事结尾部分。总结讲故事的方法,借助讲故事小贴士的帮助讲完整的故事。讲故事小贴士:开场白:大家好, 起因:忽然 窜出来 一头撞在树桩上经过:乐滋滋地想 每天 多好啊 从此丢下锄头 整天结果: 全完了方法的指导,针对学生真实实践、表达起点通过教师的点评进行点拨,润物无声。目标定位明确,让学生抓住关

18、键词不看课文把故事用讲话的语气讲出来是教学目标。并能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3.寓激发学习兴趣于故事教学法之中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最好的阅读动力莫过于阅读者对所阅读的文本产生兴趣。对所阅读的文本有兴趣,就可以激发出强烈的阅读热情,就可以收到好的阅读效果。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思维更加敏捷,易产生灵感,有利于培养创造性的思考能力。浓厚的兴趣是低年段学生走向成功阅读的关键。而故事教学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让学生自己讲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19、(1)故事引入,学劲十足在教学酸的和甜的和小猴子下山一文中,教师运用了课堂伊始的几分钟,带着孩子一起看了绘本故事:大卫惹麻烦、大卫不可以等、然后由教师讲今天要学的故事引入课堂揭题。学生的兴趣被精美绝伦的绘本和老师绘声绘色的故事情境大大地调动起来,从而对本课的学习抱有很大的学习期望与学习动机。一节课的学习氛围就由要我学转变到了我要学。(2)由内而外,阅力十足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们教师在把握好主阵地的同时,要以更长远的目光看待自己的教学。教是为了他日的不教,在教学人教版二下27寓言两则时,通过读好故事、讲好故事、悟得道理中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在课末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由一篇带多篇,由课内转向课外。此类的拓展阅读推荐适用于很多故事性体裁的课文中,重点在于教师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期待。故事教学法是很多老师不敢触碰的,唯恐上不出彩。而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生命拔节的地方,老师要勇敢地把它用于教学中,唯有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突破教学难点,才能有效的打开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另一洞天。 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版2.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的应用 钟惠萍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01期3.教学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4.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