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精心研读 用心把握 会心反思”教学三部曲之《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精心研读 用心把握 会心反思”教学三部曲之《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科学:“精心研读 用心把握 会心反思”教学三部曲之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第 5 页“精心研读 用心把握 会心反思”教学三部曲之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摘要: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们应该做到:课前充分研读教材;课中把握每个教学环节;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实施“精心研读、用心把握、会心反思”三部曲。关键字:研读 把握 反思 精心 用心 会心正文:小学科学课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
2、度。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科学教师要充分研读分析教材、找到合适的方法,用心上好每一节课,扎实开展每个探究活动、把握每个教学环节,并能及时的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加以改进,最大限度的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究精神。以下是本人在执教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中的三部曲。一、精心研读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想办法验证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为以后了解更多化学变化的现象和本质打下基础。本课教学内容由“观察
3、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产生了什么气体”。三部分组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科学知识目标: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教学重点为:观察、阐述小苏打和醋发生的变化。教学难点是:分析小苏打和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二、用心把握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说过:“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活动时间”。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应该力图体现以探究为核心,
4、通过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最终达成共识,并能将所学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基于以上理念,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1、完善了实验材料将玻璃杯换成了集气瓶,生活中的玻璃杯太大太长了,实验室的玻璃片盖不住,所以选用集气瓶,大小合适,并且与玻璃片配套,当然选用它时同时也告诉学生可以选用家里合适玻璃杯进行实验;2、将小苏打和白醋的比例进行了更改。由教材上的1:3更改为:小苏打1勺,白醋多于3勺。作为科学教师,我清楚的知道该化学反应式为 CH3COOH+NaHCO3=CH3COONa+H20+CO2。而是否能反应完全,与小苏打的纯度和白醋
5、的浓度有关。我给学生准备的白醋是市场上出售的“浏阳白醋”,其成分主要是由优质米酒、醋酸、饮用水组成,可见它并不是由100纯醋酸组成,并且在上课前,我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多于3勺的白醋才能将小苏打反应完全,现象会更明显些。3、将倾倒二氧化碳气体使蜡烛熄灭这一实验进行了更改教材上倾倒的方法我在课前试了几次,都不能成功,分析发现,有以下几点原因,(1)、瓶口太大,造成一部分气体容易散发在空气中,向下倒时不利于气体集中倾倒在蜡烛的火焰上。(2)、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不足以将蜡烛熄灭,只能让火焰晃动几下。(3)、倒气体的同时容易将液体倒出杯外,气体还没完全倒出来就会有液体流出。考虑到以上情况,我改用分析
6、、想象、推理的方法,让学生达成共识,了解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这一特点。三、会心反思回放本节课的各个环节,我进行了以下具体的反思:(一)“观察材料、引出课题”环节。上课一开始,我直接出示小苏打和白醋,对学生说:“看,老师从厨房中带来了两种能食用的物质,想知道它们是什么吗?那我们就先来仔细观察它们的特点,再来猜猜它们是什么吧!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怀着好奇而又急切的心马上投入到了观察活动中,很想知道它们究竟是什么。这里我采用的就是直接导入法,用简洁明快的问题、新的观察材料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开门见山。事实证明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并激发学习动机,抓住重点,使思维迅速定向,很快步入探究主题。(二)“
7、大胆猜想、设计方案”环节当学生通过汇报交流和教师的介绍了解了这两种物质的特点和名称后,我提问:“如果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谁来猜猜看!”在每个孩子猜想后我都追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猜想,怎么想到的?这样就让学生知道:猜想不等于瞎猜,而是有依据的,是科学思考下的合理推测,这样就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猜想意识。在充分尊重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上,学生猜想很多,比如:从牛奶和水的混合猜想可能会变色;从喝的饮料猜想也许会产生气泡,还有的认为小苏打会溶解在白醋中、或者小苏打变少、可能会发热等等。)教师把学生的猜想有序的板书在黑板的右边,与后来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进行对照,看哪些猜想是正确的。
8、 讨论实验方案这一环节我做得非常扎实:1、关于小苏打和白醋放入的顺序和量的问题。我肯定了无论先放小苏打还是白醋都是可以的,但对它们的比例我进行了强调。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孩子还不能够理解白醋已发生了化学变化,老师也不可能用化学分子式来向学生们解释这种变化,于是我用商量的口吻,建议学生试试小苏打1勺,白醋多几勺这样的比例混合,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得到白醋的味道变了、小苏打不见了或变少了这一利于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的现象,避免由于白醋过多,仍然闻到白醋的气味,错误地推导出白醋没有发生变化,引起不必要的争论。2、注意了实验的公平性。当学生讲到按比例来取小苏打和白醋时,我特意请一位学生上台来取
9、一勺白醋,接着请他帮我们再取一勺小苏打。通过一个学生演示,引起全体学生的关注,自主去发现要取一平勺小苏打才能公平,他们还想到用牙签来帮助操作。通过学生的上台演示,集中了学生的智慧,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更是很好的渗透了科学方法,可谓是一举多得。3、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根据猜想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探究,教师只是引导者、指导者。本来打算用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想到用“玻璃片”:怎样才能让瓶中的物质不出来,也不让瓶外的物质进去呢?没想到学生由可能会产生气泡这一猜想就想到要选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这是我意料之外的,足可以看出学生完全进入角色了,真正做到了动手之前先动脑。(三)“动手实验、
10、分工合作”环节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分工合作,扎实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实验员、材料员、记录员、汇报员采用轮流当任的办法,这样就使得人人都有机会发表意见,人人都有机会动手操作,人人是学习的主人。本节课的分工安排我把它照例板书在黑板的左边。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实验,同时下位参与,并及时指导探究,引导学生将现象进行整理、分析、思考。(四)“分析现象、达成共识”环节学生通过汇报,将现象与猜想进行对照,产生了新的问题:有气泡产生,说明了产生了一种新的气体,那它是什么气体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想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点燃的火柴熄灭。我
11、顺势让学生分小组动手试试看,考虑到火柴太短,所以用长的小木棍来进行实验,通过汇报交流学生发现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关于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这一特点,教材上这一实验操作无法完成,我改用演示、想象、分析的方法:首先,提出问题:“从刚才的验证实验可以得知:瓶口处小木棍的火焰还在燃烧,而伸入瓶中后火焰熄灭了,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演示将里面的液体和气体全部倒出来,在点燃小木棍放入相同的部位,发现瓶口与瓶内火焰依然燃烧,从而发现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与空气不一样的气体。随及举出生活中氢气球的例子,分析讨论它为什么不会像氢气那样往上飘,从而推断产生的这种气体比空气重这一特点。是不是通过
12、刚才两个实验就能证明它就是二氧化碳呢?不是。我采用讲授法,告诉学生经过科学的大量研究,证实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强调了“科学家经过研究”的背后含义,让学生明白我们刚才的实验并不能足以证明它就是二氧化碳气体,还需要有更多的证据。让学生明白科学上的结论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获得的,这是科学研究的态度。当知道小苏打的白醋混合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这个变化属于化学变化,那关于溶解的猜想就不攻自破了,学生很自然的就能明白溶解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关于“留下的还是白醋吗?”这个问题现在小学生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实验来验证它是什么,所以我采取了“观察法、查阅资料法”让学生进行了解。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闻闻它的气味发现醋
13、的味道变了,有的学生说有点像雪碧的气味,不像醋,教师提示学生查阅书籍43页去寻找答案。(五)“联系生活、延伸课堂”环节在科学知识获得的同时,我还注重了与生活的联系。播放影像:灭火器的原理,让学生了解了灭火器就是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这一性质而制作的。让学生怀着“科学能给人类造福”的信念去学科学。在教学的最后,我给学生演示了蜂蜜柠檬汽水的做法:先准备好榨好的柠檬汁,往里面加入2勺蜂蜜,再准备半瓶苏打水,将两者混合,产生了气泡,汽水就制成了。这个制作学生特别感兴趣,当我在台上演示时,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聚集在教师的手上,当苏打水和柠檬汁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变成了柠檬汽水时,整个教室传来了惊叹声一片
14、,都被这种奇妙的汽水制作过程吸引住了,整节课就是在这种惊叹声中结束,让学生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下课后学生们都围了过来,询问制作汽水的材料与细节,足可以看出通过这种直观、鲜活而又有趣的现象,强烈激发了学生动手制作的愿望。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再一次激发他们从身边去找科学的探究精神。第二天有许多学生都和我汇报了回家做汽水的过程,有的用橙汁,有的用菠萝,还有一个用西红柿。看到许多学生能学以致用,动手制作,我心里无比的欢喜,这就是科学应用于生活啊!本节课通过实施“精心研读、用心把握、会心反思”三部曲,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中时,给科学教学活动带来无限生机,还可以感受到小组合作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更可以发现“下水探究”、“有效反思”对科学教学的重要性,我想,我会继续精心、用心、会心!也许,这就是新科学课程的魅力!参与文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科学究竟是什么 张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