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20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72372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2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2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第 20 页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第七单元教材分析首案编写第七单元的课文都具有“怀古”之风,既有选自经典小说、传记的精彩片断,也有出自名家的诗词绝唱,还有根据古人诗词编撰的“文包诗”形式的小故事。可以说,这个单元的课文在文学价值方面是值得掂量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出自古典名著水浒传,其人物刻画出神入化,寥寥几笔就通过人物的神态言行显现出此人的性格特征。少年王冕选自儒林外史,通篇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尤其是段与段的连接,承上启下间转承自如,用语生动、准确,很值得学生学习,并在自我习作中运用。黄鹤楼送别是根据李白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2、陵而编撰的“文包诗”,使古诗的学习增设了故事的情景,不仅激发了学生学故事的兴趣,也给学生自己学习古诗提供了范例。清平乐村居则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名篇,极富韵律美、情境美,文字勾勒堪称一绝,定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宽泛,学生可根据自我意愿自由选择,可看成学生一学期习作学习的总体汇报,但在习作时应强调写真事,吐真情。练习七在积累词语,练习说话和习字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单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4课第五自然段、25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6课清平乐 村居。2学会生字22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准确而简练地回答课后

3、相关问题。4学会讲水浒传的故事。5通过多层次的品读,感悟文本语言之美,体会文本中语言运用的技巧。6通过仿写、读后感的书写,学习语言实践运用。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林冲棒打洪教头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少年王冕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方法。通过对人物的言行等的感悟,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通过对儒林外史精彩章节的赏析,增进对王冕人物的认识

4、,以及发现文章中富有的哲理,从中获得一些启迪。黄鹤楼送别 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清平乐村居 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朗读,想象并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作文7 练习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练习7 诵读与积累与“水浒”故事有关的成语,丰富语言积累。了解朝代与古代名人,加深对我国历史的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积极参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四、单元课时安排林冲棒打洪教头3课时少年王冕2课时黄鹤楼送别2课时清平乐 村居3课时习作

5、72课时练习73课时23. 林冲棒打洪教头首案编写 梁蒲霞二度修改 路 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下节课复述课文打下基础。3.情感态度价值观: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理解生词,读通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知人物形象。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2.理解文章的结构,

6、整体感知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3.能熟练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小组合作,自学新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教学准备:熟读课文,查找资料。教学过程:一、简聊水浒传,激发学习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传吗?谁来简单介绍一下。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改写自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3.什么地方给你深刻的印象?(棒打)谁打谁?(林冲打洪教头)师相机板书课题。4.请生对课题质疑。5.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二、初读课文,疏通读音,理清故事脉络,整体感知全文1.生自由读文读书要求:(1)独立朗读,读正确、读流利。(2)文章较长,速

7、度可稍快一点。(3)思考: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结果怎样?2.检查自读效果(1)课件出示生字词:板块一:白昼衣裳银锭推辞较量踉跄押解还招灰溜溜依草附木骗吃骗喝板块二:躬身施礼纵身跳出往后一退抡棒一扫全不理睬气势汹汹措手不及满面羞惭A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两个多音字“解”“还”;一个轻声“裳”;三个后鼻音“棒”“沧”“锭”;两个三拼音节“骗”“掂”;一个平舌音“睬”;一个翘舌音“昼”。B齐读、开火车读C指名说说部分词义,再齐读D观察三行词语,发现了什么?(第一行写林冲的,第二行与洪教头有关,第三行和第四行是洪教头在比武前后的态度变化)3本文改写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上文白参杂,出示句子请生读

8、通,简单理解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课文4-8段落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那其他的段落在写什么呢?三、精读课文,直入重点,品读文字,感知人物形象1.学习第1自然段师介绍林冲被押解到柴进庄上2.学习第2、3自然段A默读第2、3自然段,林、洪二人比武之前,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B指名交流,师相机点拨C除了写两个主要人物外,文中柴进的言行有什么作用?指名归纳(柴进的话和行为,反衬出林冲非同一般的社会影响力) D总结写法正面描写(语言、行动、神态、心理)侧面描写(烘托、映衬作用)E指导朗读2.更精彩的比武就要开始了,施耐庵如何用他的生花之笔刻画出这个比武场景的?比武

9、过程中,我们又可以从中感受两个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让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地品味!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生词3.阅读水浒传中林冲和其他英雄好汉的故事板书设计:23 . 林冲棒打洪教头武艺高强自以为是谦卑忍让粗鲁傲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在写人方面的特点。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展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自定学习目标同学们,我们已初读了22课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林冲发配途中来到了柴进庄上,偶与洪教头相遇。洪教头逼他比武。林冲仅用几招,就使洪教头败于自身的棒下,使他羞

10、愧离庄。)同学们,在这精彩的故事中,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教学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根据阅读写人文章的一般步骤,提出自身需要了解和考虑的问题,既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让他们自定学习目标,激发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二、研读,理解人物形象1.讲读23小节。(1)自由读。考虑:在两人相遇的过程中,洪教头、林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后,板书:骄傲蛮横谦虚平和。(2)细读,讨论。你怎么会说洪教头是一个骄傲蛮横的人呢?品读洪教头说的三句话。先让学生知道洪教头当着林冲的面,对柴进说这样的话,是用旁敲侧击的方法,贬低林冲;接着把这三句话连起来,体会洪教头的飞扬跋扈,步步紧逼;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11、进行朗读、品味,在读中体会洪教头的为人。面对洪教头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林冲的表示如何?这说明什么?比较作者对洪教头、林冲的不同描写,你有什么发现?(3)小结。课文第一段,记叙了林冲与洪教头在柴进庄上相遇。作者在叙述时,洪教头和林冲的表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骄傲蛮横、步步紧逼,一个是谦虚平和、一再退让。在描写时,突出了对洪教头语言的刻画,写林冲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在讲读这一段时,基本上是顺应了学生的问题,但是又提出引导学生深究的问题。2.讲读47小节。过渡:紧接着,课文记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过程。作者是怎么展开故事情节的呢?同学们对洪教头和林冲又有怎样的了解呢?(1)轻声

12、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自身感受最深的语句。(2)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叙述比武的过程。通过相关语句的交流,体会洪教头狂妄浮躁、武艺一般的特点。在有关片断的讨论中,了解林冲机智沉稳、武艺高超的特点。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描写之传神。这是教学的重点局部,也学生充沛发挥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地方。教学节奏要放慢。在教学中,要和时对学生有独立见解的地方,给予恰当的鼓励。3.讲读第8小节。过渡:最终,这场比武的结果(师引)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溜地走开了。(生读)三、总结,揭示一般规律1.总结性讨论。(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林冲、洪教头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回顾板书)(2)作者

13、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2.总结。阅读写人的课文,首先要弄清楚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来理解人物的特点,想一想,作者为了表示人物的是怎样展开具体描写的。假如一篇课文中描写了两个或几个人,还要进行比较、欣赏,找出作者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四、作业1.练习复述课文。2.阅读古典小说水浒。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我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先让学生读课文,体会林冲和洪教头的人物个性,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细品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挖掘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 “林冲是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理由。”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当说到理由的时候,同学们将课文和自己的

14、见解结合在一起,每个人的答案都很精彩。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合作、探究,一起去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不仅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体现。24. 少年王冕首案编写:梁蒲霞二度修改:路 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性

15、格特点。教学重难点: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教学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 多媒体课件养成教育训练点: 养成学生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

16、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吴敬梓: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耽误 秦家 积攒 腌鱼腊肉掩映 葱茏 晶莹 青翠欲滴缭绕 明媚 王冕 争先恐后强调多音字:闷:mn 闷得慌 mn 闷热载:zi 记载、三年五载 zi 载歌载舞、载重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3.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4.交流,疏通。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王

17、冕从几岁到几岁的事?2.交流:七岁十岁十三四岁十七八岁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引导用词语概括:丧父辍学放牛学画荷花自立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四、品读课文第一段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2.交流。3.齐读课文。五、练习书写生字强调:区分“秦”与“泰”。第二课时一、品悟人物语言理解母亲“无奈”过渡:课文在写七岁的王冕时只用了23个字,

18、而写十岁的王冕时却用了三个自然段,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说说你感悟到了什么?生自读、批注。交流、板书:(孝敬母亲 勤奋好学)师: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相机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到隔壁人家去放牛。”(1)自由读提问: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耽误”:说明母亲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仍做出了让王冕辍学的决定,表明她很无奈。“实在”“只能”说明母亲的无奈。(3)指导朗读(4)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去放牛。”指名口头填一填引读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王冕却说:“我在学堂了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到快活些。”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谈谈你的看法。王冕体谅母亲,所以

19、,他即使心里并不高兴,也能考虑到母亲的感受。这么说纯粹是为了安慰母亲,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提问: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母亲确实是无可奈何,非常不忍心的?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学生交流“理理衣服”“含着眼泪”可见母亲舍不得王冕,关心、爱护王冕。3.第四自然段“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联系自己谈谈王冕的孝敬母亲。二、紧扣重点事例体会王冕“好学”过渡:母亲无奈之下让小王冕去放牛,小王冕是怎么回答的?.相机出示“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心里倒快活些”.设问:不读书,小王冕真的感到快活吗?.自由读课文思考:从哪几件事中可以看出当时王冕并不是真的快活,其实他是很想读

20、书的?.学生交流版块一()相机出示“每天给的点心钱在柳树阴下看书。”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小结:小王冕想买一本书可真不容易啊!()指导朗读版块二()相机出示第五、六自然段()自由读找找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冕非常想读书?()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天下哪有学不会画几笔?”a谁能把这句话用陈述句说说?天下没有学不会的事,我要自己画几笔。感受了什么?王冕很有信心。b指导朗读相机出示第六自然段学生交流a从“攒钱”“托人”等词中体会王冕好学b引导学生从“起初三个月之后”中体会王冕坚持不懈的好学精神。相机指导朗读C 提问: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冕画得好?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好?d师小结版块三过渡:同学们你们知

21、道吗?其实王冕能学画也是一个偶然,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1)默读第五自然段找找原因。2)读读描写雨后美景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色彩美;景物描写错落有致。指生读出其美。3)三四年间,像这样的雨应该下过很多次,为什么以前王冕就发现不了美呢?再读读这一段,找找原因在哪儿?4)出示第一句话“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不少道理。”他通过读书明白了哪些道理?懂得了大自然的美,学会了欣赏美;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5)齐读第五自然段。三、抓住关键语句感悟王冕“孝顺”过渡:生活的贫困使王冕不得不放弃了上学堂读书,不读书他真的快活吗?.出示第二自然段.提问:当时他为什么还说快活?.学

22、生交流.提问:王冕是个孝顺的孩子,课文哪些也写到了?速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学生交流()齐读句子四、巧设关键问题学生情感升华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2.总结全文。教学反思:本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到王冕是一个刻苦、努力,遇到困难不放弃的孩子。学生不仅全方位地积累语感经验,内心的真实情感与课文发生共鸣,真正与文本进行了对话,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25 .黄鹤楼送别首案编写:申婷婷二度修改:路 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

23、值观: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2.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勤于背诵、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教学方法:对比阅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

24、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A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B 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提出要求: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齐读,指名读。检查自学效果。(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2)读顺诗文(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3检查(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2)出示词语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饯行 飞檐 凌空远眺敬仰 誉满天下 伫立 脍炙人口 凝视繁花似锦俯临长江杨柳依依沙

25、鸥点点依依惜别按捺不住浩浩荡荡永世不绝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饯行:“饯”读jin,不读ch;意思是送别。按捺不住:“捺”读n,不读ni;意思是控制不住。脍炙人口: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b齐读(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4. 质疑问难。三、识记、书写生字1.投影生字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孟”字,上下结构,弯钩起笔和出钩处直线对齐。对比识记“幕”“墓”“慕”“暮”。强调“谊”读音y,不要误读为y。“暂”读平舌音zn,不读卷舌音zhn。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四、作业1.完成习字册2.朗读全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26、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教给概括方法:将记叙文的四大要素一一找出,然后组成一句话。时间暮春三月地点黄鹤楼人物李白和朋友孟浩然事件送别本文叙述了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的事。二、讲读课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一)学生自学课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

27、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交流学习心得。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心中情)A提问: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B配乐朗读“仰望”是怎样看?抬头向上看;那“远眺”呢?向远处看。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生答师总结,俯视(低头看)、环视(向四周看)、窥探(偷偷看)、凝视(聚精会神地看)、端详(仔细地看)、东张西望、虎视眈眈,目不转睛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

28、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2“孟夫字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话中情)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补充:“敬仰”表示尊敬和仰慕。那孟浩然有什么值得李白敬仰呢?生答后师补充孟浩然人格高尚的事例。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

29、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桌分角色表演读: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E学生上台表演3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景中情)“伫立”什么意思?能否改为“站立”?分别读读,说说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伫立重在强调长时间地站立。)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

30、之广陵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把描写诗句意思的语句勾画出来,然后,把整首诗的意思说说。强调诗中一些重点词的意思:“下”:顺流而下。“唯”:只。“尽”:完。你从“烟花三月”的“烟花”看到了什么?4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五、布置作业离别诗有很多,请同学们收集整理。师推荐:别董大(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赠汪伦(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文包诗”这类课文的教学把握还不够,它既不同于单纯的古诗教学,又不同于普通的课文教学,它要求在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可我在教学中比较重文,对文诗结合处理得还不够细腻。尽管我认为,只要理解了“文”,对诗的理解会水到渠成,但必要的“文”“诗”结合环节还是需进一步落实的。26 . 清平乐 村居首案编写:申婷婷二度修改:路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

32、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这首词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一、介绍古代文学,导入课题。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明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介绍词的特点: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

33、“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由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辛弃疾的资料。二、初读全词。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阅读课文。要求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想一想,作者在词中写了些什么?遇到不懂的词语查词典解决。自读课文,自悟词意,全班交流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炼,内容却很丰富。阅读时,不能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一看就懂,必须反复的阅读、思考、吟诵,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容。1.自读、反复诵读,读准读音;指导读准,相机正音:乐(yu)、醉(zu)、媚(mi)、翁媪(wng o)、剥(bo)2指导读出节奏教师范读,学生模仿练习朗读。注意:剥的读音。3.指名朗读。4.交流汇报1)翁媼”是什么意思?2)词中“无赖”的意思怎

34、样解释?3)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5.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三、指导生字书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过程:一、揭题引趣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诗的国都,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和诗一样,词,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枝艳丽的奇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欣赏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 村居。二、品读词句,生成画面。1指名读想象:板书、交流。A乡景图(1)板书,并读出词句。(2)想象乡村风景。(3)

35、 指名读1、2两句。B相媚图(1)显示画面,指名回答并板书。(2)激发想象,再现情景。想象一下,如此恩爱的一对老夫妻,操着柔柔的吴地方言,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3)创设情境,小组表演“翁媪对话”。(4)点击“醉”,理解“醉”的含义。此时此刻,酒后略带醉意的翁媪还可能陶醉于什么呢?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5)指名交流,相机引导。(6)教师质疑。作者辛弃疾认识这对相亲相爱的老夫妻吗?为什么?所以说,这“谁家翁媪”是说也不知道是谁家的一对老夫妻。板书劳作图 剥莲图。C劳作图(1) 观察画面,揣摩人物内心。(2)师生角色模拟,合作访谈,体会

36、老大、老二的孝顺和勤劳。(3)现场分别采访。采访老大:(锄豆的老大在哪里?)老大,天气这么热,瞧你累得满头大汗的,怎么不歇歇呀?平常家里的农活都是你干的吗?为什么?今年的豆子长得怎样啊?高兴吗?为什么?采访老二:(编织的老二在哪里?)老二,你这织鸡笼的手艺可真高啊!跟谁学的呀?织鸡笼干什么用啊?教师小结多孝顺,多勤劳的两个儿子啊!因为,美好的生活,还需要劳动去创造啊!D剥莲图(1) 点击,显示画面及词句。(2)自由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3) 紧扣“卧”字,体会小儿的天真与可爱。小儿子是父母最喜欢的,你们喜欢吗?为什么?哪些词语,让你觉得他特别的可爱?(4)激发想象,体会“无赖

37、”。(5)指名背诵类似诗句,体会儿童的天真。看着这样的画面,你会想起哪些关于儿童的诗句呢?(6)屏幕显示关于儿童的诗句,齐读诗、词。三、领悟意境,体会情感。1总结全文,整体显示音、画。你觉得,用心走遍了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心中的感觉可以用哪一个词来表达呢?2指名自由表达内心的感受.3停顿符号,齐读全词。4联系背景,体会情感。此时此刻,翁媪醉了,我们醉了,其实,最“醉”的人该是谁呢?为什么?可以结合你所了解到的辛弃疾生平来说说。虽然农村生活苦一些,但生活在山清水秀之间自有一番乐趣,夫妻相敬如宾,孩子们勤劳孝顺5.教师小结。一个“醉”字,道出了词人辛弃疾内心强烈的愿望:向往和平、安宁、幸福的农村

38、生活,希望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所以,才留下了这千古绝作清平乐村居。四、练习反馈1.课堂小练笔。现在,请大家结合刚才的交流,根据这首词和插图,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想象画面中描绘的情景,改写成一个片段,内容多少不限。注意:展开想象,使画面有动有静,动静结合。2.点评反馈。3.布置连接成文。五、课外延伸同学们,辛弃疾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600多首词作品,内容丰富,既有金戈铁马的豪放,也有田园风光的委婉。课后,希望大家再去读一读他更多的词作,去了解他的作品风格,了解他的一生!学无止境”,“举一反三”才能带着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板书设计:26 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乡景图醉里吴音相

39、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相媚图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劳作图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剥莲图教学反思: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首词的意思很简单,背诵更不是难事。教学中,我从词语教学入手,疏通理解词的表面意思,以小溪为线索,展现溪上、溪东、溪头的画面,引导学生走入词境,最后通过“醉里吴音相媚好”两位老人在说些什么,醉心于田园美景、醉心于相扶相守的幸福、醉心于儿子的勤劳懂事,引导学生在理解与表达训练中进入词境,感受词的意境美。这个教学过程既是理解训练,又是想象训练,更是表达训练。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时,我先由眼前的画面感受作者的高兴,再补充当时的背景介绍,从而让孩子们体会到作者对这种宁静,恬

40、淡生活的向往。习作七首案编写 王晓娟二度修改:路影教学目标1.根据教材提供的四个题目,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教学重难点1.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写作素材。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勤于修改的习惯教学准备:例文教学时间:2课时(指导+写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作前指导1.激趣我们写了很长时间的作文了,有些同学总认为好像没有什么好写的内容。其实,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中处处都有你一展才华的地

41、方。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有意思的作文题,看看是不是可以给你一些启发,想看看吗?2.出示相关的作文题目及要求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有趣的一次实验冬天盼春节师生共同品读赏析几个题目,思考可以写些什么内容?老师注意强调每个题目下面出现的习作提示。3.看到这些题目,我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件件往事,有趣的生活是多么令人回味啊!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每当读完一个题目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景?教师进一步给出提示:如写我喜欢的一篇课文,在写不同题材的课文的时候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要把喜欢的理由说清楚,如:写人的课文应着重写学习人物品质,为人物的或机智勇敢,或坚贞不屈等品质所打动;写景的课文应着重体会景色之美

42、和作者语言的表达等;有趣的一次实验重在“趣”字,此“趣”学生常会写成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生了他们所谓的“趣事”,但实则是一些低级趣味的事。在引导时注意,此处的“趣”可以是实验时发生的有趣的事,也可以是实验本身就很奇妙,就很有趣;冬天在引导学生时注意不要一看到“冬天”二字就是下雪,就是堆雪人、打雪仗,应写出新意,抓住冬天的特点,写出别人没有发现或不太引起别人注意的你所观察到的或体验到的独特的东西;盼春节则重在一个“盼”字上,写出“盼”时急切的心情,这应该是这篇作文出彩的地方。4.在这些作文题目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题目吗?5.选择自己打算写的作文题目,小组内向自己的同组同学说说写

43、作方法,并且说说把哪一部分作为写作的重点。小组内其他同学共同商议,看看有没有不妥的地方,及时给予提出,并加以注意。6.停止讨论。说说有没有打算写这四个题目之外的东西的同学。请说清楚自己想写什么内容并说说打算怎样写,写那些方面。第二课时一、下笔成文1.写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巡视,若有情况及时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2.想想为自己的习作想个合适的名字,注意,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力求把题目起得有文学味道,并且尽可能要优雅,富含深意。二、作后评改1.自读自改。改正运用不正确的字,修改不合适的语句。2.同位互读互改。读同位的习作,标出自认为好的地方,提出文中的疑问,在此过程中,完善同位两个人的作文。3.把

44、自己作文中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以肯定、表扬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板书设计:习作7留心周围事物清楚具体描述写出真情实感例文有趣的一次实验“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了教室,脸上带着微笑,手里拿着蜡烛,小碗和两张白纸。同学见了都在底下议论纷纷:“老师今天要干什么呢?”“啪啪啪。”老师的手拍了三声,同学马上把目光投向老师。老师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叫烤墨纸。”首先,李老师先拿起两张白纸微笑着问:“你们看,这是两张样品纸?”同学们齐声说:“白纸”。一边翻弄着白纸,老师又接着问:“看看上面有没有什么东西?”同学们左看右看,都摇头说:“没有什么呀。”甚至有个别好奇心强的男生跑到老师面前瞧瞧也说:“没看到什么,就是一张白纸呀。”老师笑笑不语,接着把蜡烛固定在小碗底部,然后点燃了。拿出其中一张白纸在上面烘烤。“同学们,现在你们安心的等待,看看等会将有什么事发生。”可是等到纸的背面都烧黑了,什么也没看见。老师不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