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小学科学中“记录”现象之我见(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小学科学中“记录”现象之我见(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科学:小学科学中“记录”现象之我见-第 5 页为记录“正名”-小学科学中“记录”现象之我见【摘要】小学科学作为课程改革后出现的一门“新生”学科,在这几年,以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饶有趣味的学生活动内容与形式,迅速地占据学生的内心“市场”,呈现出异彩分呈的可喜局面。不过,在欣喜的同时,也有一些课堂片面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对基础科学素养的培养。“记录”作为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实验研究,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记录一直没有受到起应有的重视。那么,我们如何才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
2、理解呢?本文将从“我”眼中的教学“记录”出发,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关键词】 课改 记录 重要性 科学态度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项目的观点认为:科学中的记录是孩子们最好的科学书。确实,在实际的科学实验中,记录也无处不在。如在动手做实验前,往往需要有一个比较详细的实验计划;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中的问题用图或文字来表达;在进行阶段性实验,如蚕宝宝的一生时,需要把这期间观察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数据的收集;高年级还要求能绘制比较简单的图表这些都离不开记录。因此,科学记录既是孩子们科学学习的其中一项内容,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喜的是,课改的这几年,学生和老师也逐步尝
3、到了记录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记录加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让学生学会了一种新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求实”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更是让教师多了一个了解孩子们研究活动的进程和研究能力的途径。如在动物的栖息地一课中,孩子们更多时间的观察都在课外。换成以前,孩子们这段时间的观察活动就成了教师的了解“盲区”,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在其他更多也是更宝贵的时间内所经历的观察活动和新的发现。而有了一个系统的记录方案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等等,教师都能从学生所做的研究记录中得到信息,由此教师也可及时发现并纠正研究错误或
4、者改变指导策略。 但是,我们的“记录”是不是已经炉火纯青了呢?不是。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况值得我们反思。 情况一.把记录当成一种形式。这是很多公开课都经常出现的。教师很用心地准备了一份记录表,学生也在实验中做了记录。教师也叫了几个小组的同学进行回答。但是对于小组们的记录,教师却没有一个实质性的有效评价。一节课结束后,更多的记录表仍然静静地躺在原处。学生也只知道“描”了一些文字上去,至于对错,描述方式的正确与否,也就成了千古悬案。下课了,一甩手,记录纸不知飞去哪里了,有的教师也是将它们随手丢到了垃圾桶,似乎记录纸的寿命只有40分钟。一份实验的依据,教师不去评价,学生又怎么会重视呢?情况二.
5、错误地理解科学记录的概念。这里又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部分学生的“一根筋”,让他们将自己的一相情愿“强”加到了记录表上。如三年级有两个记录,让学生描述小苏打和醋的各自特点以及两者在混合后的变化。由于在一开始观察小苏打时,很多学生猜测是面粉,以致虽然在后来告之它的“真实姓名”,很多学生在记录时仍然写的都是猜测时的“面粉”和醋的混合。这么一来研究的过程就有失严谨。第二.为了某些主观愿望的达成,让学生对于记录更加随意。在养蚕的过程中,为了超过其它小组,故意把2.2厘米长时候的蚕写成3.1厘米。如此一来,不但蚕宝宝被冤枉,科学记录在学生心中,更是留下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印象。第三.“群英荟萃”,让记录表成
6、了一个能装百物的箩筐。在一些课上要记录什么,哪些是需要记录的,学生不清楚,教师也没有明确要求。于是学生把观察到的、实验的结果、测量的数据等等不管需不需要、正确与否一股脑儿全记录下来。所以也就自然地在描述醋的特点时出现了“它可以给我们当调料使用,味道很好”的记录。出现这些情况,有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和失误,同时也是学生在“不经意间”的“条件发射”,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一种个性上的自然流露。因此,我们要从教师和学生身上找出原因,来理解上述情况。1.教师没有认识到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部分。记录纸记录着孩子们探究的过程与发现,是孩子们收藏的证据,是孩子们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老师苦思冥想的心血。孩子们很少会把
7、这些记录纸保存起来,大部分都被扔进垃圾筒,似乎情有可原,。我们怎能让它一丢了之呢?,孩子不懂其中的价值,难道我们也是吗?实验课上要“玩”,这没错。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也经常提到诸如“让我们一起来玩玩空气”之类的话,这本身也无可厚非。但我们如果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带有盲目性的“玩”的基础上,就忽略了科学探究的复杂性,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对科学形成一种错误的理解。笔者自己在上了解空气时,让学生“玩玩”空气,没有说清玩的目的,结果在汇报时,有的小组只顾玩,没有记录,有些小组虽然做了记录,却是“我们小组的空气爆炸了,气球飞得很远”的表述。2.学生缺少 “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的意识。科学是诚实的
8、学科,这是很多科学家所认可的。然而,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大多在实验中希望出现和自己假设相一致的结果,如果出现与期望不相符的答案,他们也宁愿相信自以为是的常理,而否认自己的实验所得,甚至往往以得出与自己期望相符合的答案为荣,浑然不知真实无价。此外,由于“玩”的成分的混入,加之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许多人在“玩”的过程中,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于是也就自然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记录时也就自然地变得更加笼统。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让记录名正言顺呢?以下谈谈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1.重视记录,让记录成为每个人的事很多学生“抱怨”,在平时通常都是按照既定的分工来实验,记录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记录
9、员的分内事,偶尔出现问题,小组的其他成员也总是“习惯性”地将责任推给记录员。如此,记录成了一件吃力却不讨好的工作。作为实验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记录,一切的科学研究都是空谈,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树,是站不住脚的。我们不妨给他们介绍身边相关的故事,并且用平时大家在做实验时的亲身经历为例,让孩子们自己找出原因,认识到记录的重要性。我们还可以对小组的分工制进行改进,进一步明确分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并采用“轮换制”,在一学期中,每个学生要体验不同的“岗位”。对于热门岗位,竞争上岗;对于“记录”,则用激励制度。在上学期结束前,进行了又一轮的换岗。笔者实施仅2个月,孩子们就用自己的行动让记录成为了
10、“宠儿”。2.化繁为简,精炼记录表和记录语言“老师,表格里的很多内容我们都看不懂,更不知道该怎样记录。”这是不少学生提出的又一个问题。教师设计的新鲜夺目的表格反倒会让学生无从下手,更谈不上提高实验效率了。我们不妨在设计记录表时,不妨遵循“简约而不简单”的原则。如一位老师在上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时,只要求学生记录各自小组最后溶解了“几勺盐”即可,这与这堂课的重点是一致,又比较简便,但是“几勺盐”这个数据的要求教师却有非常高的要求,这是记录价值所在。这样的记录,既符合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又可以从学生的差异基础出发,尊重差异,而且在无形中,又帮助学生对记录的重点内容进行了筛选。3.丰富形
11、式,增加记录方式的多样性记录通常都是用文字记录的方式居多。不可否认,文字表达的重要性。但是,长时间的使用同一种方式记录,有些发现就难以说清道明。照片、图画乃至诗歌,其实都可以成为学生记录的“新”方式。如在研究各种各样的“锅”时,笔者让学生先自己设计实验装置,对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进行研究。在汇报时,问题自然产生,有的小组是A材料导热性最好,有的则是B材料。不服输的态度和对自己实验的认可让学生产生了“斗争”,其中就提到可能是装置的设计出了问题,于是大家立马将本组的装置画了下来,然后拿到投影机上进行了展示与交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4.“该出手时才出手”,把握合适的记录时机实验中的有些问题需要在过程中
12、发现,这就要求学生们把握合适的时机进行记录,如果一直等着记录,或者专注实验本身而忘了记录,那么既浪费时间,也容易错过最佳的记录时机。如检测“导体与绝缘体”时要求先填写预测结果再做检测,每一次检测后填写一次,最后根据检测结果得出结论。遵守这一科学研究的过程,可以防止学生先实验再填写预测栏目,因为那样做,不利于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培养。5.加强激励,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舍得花时间来设计记录表,却往往会忽视对记录纸的评价,在课后总是把记录纸不当回事,随便学生怎么对记录纸进行处理,时间长了,孩子们对记录的兴趣、主动性会荡然无存。所以提高学生对记录的兴趣,适当的激励和评价必不可少。
13、笔者和学生制订了“三个一工程”,即以小组为单位的每月一评,以个人为单位的每学期设计一份经典记录,自由组合的每月一次记录沙龙。有了这样的评价,学生有了积极性,各样的创造由此产生。有学生把每次的记录表订在一起,夹在文件夹中,有的小组把自己用剩下的作业本合在一起,变成了一本记录本,把每次的记录综合起来。每一个孩子都在记录的同时获得激励,都有记录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记录的自信心,都可以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新的发展。总之,要让小学科学课堂更加扎实有效、活泼而不失严谨,记录必不可少。我们不能让“记录”这个科学中重要的一份子再受冷落。关注记录,关注课堂内外的每个环节,让我们的科学课真正地异彩分呈,真正的完善起来!【参考文献】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郝京华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2科学课程教学论 袁运开 蔡铁权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3研究记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王建峰著 浙江嘉兴市行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