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科学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第 3 页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实验、观察、交流,经历科学规律的发现过程,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声音的产生这节课时,课前我精心准备小组实验器材、做实验。课前几分钟把小鼓分发到每个小组,让他们尽情地敲。在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个人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许多物体也可以发出声音。比如敲击音叉、拍手、拍桌子等。那么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简单的导入后,我让学生自主完成三个探究活动:1.按一按鼓面,敲一敲,观察;2.弯一弯钢尺,伸出桌面压紧,拨动;3.拉一拉橡皮筋,弹一弹。通过观察
2、比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自己说出三个发声体都在振动。再观察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发生的变化,思考水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最后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值得肯定的:一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浓厚。每个人都不闲着,小组内的分工合作比较好;二是课堂上针对探究活动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钢尺伸出桌面多少合适?声音真的是钢尺本身发出的吗(如果没压紧,钢尺敲桌子也会发声)?三个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有什么不一样?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经常有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好教” “科学课不好上”,我觉得主要还是老师嫌麻烦,做的实验少;课前准备不充分。科学课的内容大部分是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而小学阶段甚至初中阶段的学生直观感觉、直接认知仍然占主要地位。作为老师是不能忽略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的。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