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64615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第 7 页小学数学论文关注生本 追求有效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各种新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活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现状: 情境作秀、合作过场、生成流逝、探究形式这一切导致了课堂的效益不高。本文主要从这些教学现状入手,以“生本”的视角剖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策略探索,从而去追寻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关 键 词】追求有效 以学定教 策略探讨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定教”的新理念。“以学定教”,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方案,以生为本,让孩子全面个

2、性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各种新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活力。然而纵观当今的数学课堂,还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在热闹与时髦的背后,却丢失了“生本”和“有效”。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生本,以学定教,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将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放在教学任务的首要位置,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逐渐引导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状扫描:乱花渐欲迷人眼当今课堂,异彩纷呈现状一:情境作秀无目的【案例描述】有位教师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分数”概

3、念,激发探究兴趣,设计了如下情境:师: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她请了几个同学到家中过生日,让我们来帮她分东西。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个苹果和个小朋友)生:我会分,每个同学2个。师:很好,分得很对。如果又进来9个小朋友,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大屏幕上又出现了9个小朋友)生:一共12个同学。师:对,那么6个苹果怎样分给12个同学呢?看哪个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好?生:问问看谁要的举手,不要的就不给他。生:你咬一口我咬一口。师:大家的方法都很不错,还有别的方法吗?【案例分析】以上案例中,教师试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但是教学情景的设置偏离了本课知识。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分,有哪些方法。学

4、生所提出的方法很多,但是与本课知识没有联系。这个情景创设是为了情景而情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从数学方面提出问题,而是漫无目的随便学生说什么,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忽略实质,显然无效。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复习平均分的概念,再问学生:“如果把6个苹果分给12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这样的情境创设才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就能达到本课教学预期的目的。现状二:合作过场没价值【案例描述】我们听了一位教师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一课的教学,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师出示: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讨论。老

5、师的话音刚落,学生立刻行动起来,前排的同学立即转向后排,同学们七嘴八舌,教室里热闹非凡。教师则倒背着手一句话也不说,在教室里踱来踱去学生边讨论边把各种解法都搬上了黑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的结果是教师肯定学生什么解法都可以,可就是未见老师对本题“一般性”解法进行总结性的归纳,对“普遍性”的解题原理进行概括。【案例分析】上面案例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表面上看教师尊重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但是静而思之,我们却发现这样的合作完全走过场,没有价值,是一种盲目的开放。教师肯定学生的任何一种解答都可以接受,而没有对“普遍性”和“一般性”作归纳,使学生陷入思维的误区。所以此片段完全脱离教学内容和教材

6、意图盲目开放,课堂教学怎能说有效?同时我们还发现有的小组是自己说自己的,谁也没听对方在说什么;有的小组是人云亦云;有的小组则只有优生在参与。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无效的合作现象。现状三:课堂生成任流逝【案例描述】教学找规律时,在“智力大比拼”环节,有位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1 2 4 ( ) ( ) ( ) 师: 请你们按规律填数。生1:应该填8、16、32因为规律是前一个数重复相加得下一个数。师(脱口而出):你真聪明,答对了。生2:“老师,还可以填7、11、16师(犹豫):好!你的想法也对!生3:我想填1、2、4师:你怎么和题目一样啊?(该生低下了头)【案例分析】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

7、这位教师很重视预设,但预设过度,造成了生成上的任意取舍。案例中生1的回答是他经过精心预设所产生的答案,是他想要的,所以他马上给予肯定。生2和生3的回答是课堂上的意外生成,对于生2的精彩生成他简单处理,肯定了一下,没有追问理由,让精彩生成自生自灭。对于生3的回答,教师全盘否定。虽然这位同学想法过于简单,但他的说法并没有错。而教师没有听听孩子的分析,给孩子的思维一片发展的天空。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很多教师对课堂交流中的生成问题置之不理,任凭课堂上精彩生成自生自灭。表面看,以生为本,鼓励学生生成,实质上课堂缺乏思维的碰撞与交流,缺乏个性的释放和张扬,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的知识和虚假的生成,是无效的课堂

8、,完全违背了“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现状四:探究形式缺实效【案例描述】“13-8”内容的教学。有位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以生为本,他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索多种解决方法。学生们积极思维,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从8接着数9、10、11、12、13要5个数,所以13-85;画13个圆圈,再划去8个圆圈,只剩下5个圆圈,所以13-85(还有一学生拿出13根小棒,从中移去8根,还剩5根,所以13-85,这两法同理);因为8+513,所以13-85;把8分成3和5,13-310,10-55;把13分成10和3,10-82,3+25。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很好,老师表扬大家。你喜欢用哪一种方

9、法做就用哪一种方法做。【案例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以生为本,以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为目标。以上案例中,表面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以生为本,学生参与活跃,讲出了5种方法。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样的探究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因为采用数数、画画(或移棒)的方法,是学生在幼儿园就学过了的,固然第两种方法是学生的创新,教师应鼓励表扬,而第种方法是最贴近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的,是本节课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师既没有让汇报算法的学生讲清算理,也没有引导学生优化选择适当的算法,而是让学生任意选择喜欢的做法。这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策略优化:“绝知

10、此事要躬行”以生为本,追求有效审视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现象俯拾即是。在新课改的今天,追求教学实效已成为众多教师的共识,如何落实有效教学,走“以学定教”之路已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我们要理性客观地反思过去,实事求是地面对今天,抛弃表面的浮躁,还数学课堂以简约有效。那么,我们该如何洗脱浮华,追寻一种“以学定教”有效的教学之路呢?笔者将结合下面几个教学案例谈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策略一:情境创设,真实有效好的情境创设是教学活动良好的开端,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必须清楚,情景创设不是课堂教学的摆设,不要为情景而情景。那种刻意追求形式“美丽”的情景创设,吸引学生眼球,无效

11、不说,有些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妨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所以,情境创设要追求真实、有效,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要把数学课变得更有“数学内涵”,使得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获得相关的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案例】如同样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师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个苹果和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课件出示个苹果和个盘子)师:个苹果平均分装在个盘子里,每

12、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师:预备开始生:(拍手击掌). (出示个苹果和个盘子)师:把个苹果平均装在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师:预备开始(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师:怎么不拍了?生:半个。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生:不能。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广告中生动的画面、流畅的音乐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将广告引入数学课堂真实而自然,学生在宽松和自由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真切感受真实的生

13、活情境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本案例中的广告情境即不造作又不花哨,能扎实、又合理地融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策略二:合作学习,合理实用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合作学习必须服从教学目标,以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成为课堂一大风景,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但合作学习并不是越热闹越好,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是无效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必须要合理、实用,也就是事先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进行合理的分工,在课堂中教师

14、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交流互动,开展实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一位优秀年轻教师在教学“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时,先写出一个数“825”,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5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小组学生准备几个多位数,先小组计算一下能不能被5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小组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5整除,哪些数不能被5整除。这时教室里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的判断能否被5整除,学生们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学生们带着渴望的心理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当学生为初步得出结论而高兴时,接着老

15、师又进一步质疑“你们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5整除吗?”几名学生说了好几种意见,但都不是最恰当的,一个个都被难住了。接着教师又说“人多出神仙,同学们,你们齐心合作讨论交流,准能解开这个谜,不信你们试试看。”此时,合作交流变成了学生的最大心愿,讨论交流气氛非常活跃。教师也深入到学生中,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同时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了解各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点拨,适时调整。同学们很好地掌握了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以上案例中,教师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合理有效的利用合作学习,通过巧妙的诱导,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成功吸引学生去主动探究,很好地掌握了能被5整除数

16、的特征。这里,学生成了真正的探究者,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课堂上学生有时有理有据的分析,有时陷入思考,有兴奋的讨论场面,也有冷静的思考镜头,并不是流于形式并无实效的繁华热闹。老师也不是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而是积极关注学生思维的运行状况,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所有的思考都出发自学生自身的需求。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快乐与魅力,这样的合作学习合理、实在、有效,值得学习。策略三:直面意外,巧取妙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老师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节外生枝”。对于课堂上的意外生成,教师不能盲目取舍,要慧眼识珠,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不断调

17、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认知起点是有差异的,教师只有在学生的真实认知点上综合把握,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才能心中有数,以学定教,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演绎出不曾预约的精彩。同样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案例】同样找规律一课教学,在“智力大比拼”环节,我作了这样的处理:师出示:1 2 4 ( ) ( ) ( )。师:请你们按规律填数。生1:应该填8、16、32因为规律是前一个数重复相加得下一个数。师:你真聪明,答对了。生2:“老师,还可以填7、11、16师(微笑):你真了不起!能把你的想法给大家说一下吗?生2:“我认为规律还可以是前后两个数的差在依次增加,分别

18、增加1、2、3、4、5(师鼓掌)生3:我想填1、2、4师:你这么填,肯定有你的理由。把你的理由大声说出来,好吗?生3:老师,我觉得重复也是一种规律。师:孩子,你说得对,重复也是一种规律!你真的很棒!(孩子一脸兴奋) 意外成就了无法预约的精彩!生2的生成虽然不是我预设的范围,但是我追问下去,智慧地处理好生成和预设的关系,让生成闪现思维的火花。虽然生3的想法过于简单,也过于幼稚,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他的说法并没有错,何况这种规律也是学生自己的发现,如果这一次我不理不睬,或者给予斥责,那么我不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同时也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泯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从那次后,这位同学特别喜爱数学,成

19、绩直线上升。我想或许就是那次我的鼓励和肯定让他有了更多的自信,在心中播下了学好数学的种子。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直面学生的意外生成,巧取妙用,这样生成才会更加精彩,更加美丽。 策略四:自主探究,讲究实效探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堂中常常伴随着自主探究,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常常碰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用正确的方法去探究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把探究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处理问题,有效

20、引发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与调整。这样的探究才是有效的。【案例】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一位优秀教师设计了以下环节:1、自由拼摆,理解“完全一样”。在学生准备好的6个三角形学具中,随意取出其中的两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看谁拼得又快又好。而后讨论:(1)随意拿两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应该怎么拿?(2)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必须具备什么条件?2、摆拼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1)教师显示拼法,学生跟做一遍:A、重合。B、旋转。C、平移。把右边三角形向上沿着第一个三角形的右边平移,直到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2)独立拼摆并讨论:A、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

21、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B、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C、填写实验记录并汇报实验结果。3、分组摆拼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填写实验记录表,再汇报结果。4、推导公式。(1)回忆讨论:回忆以上的三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分组讨论后,再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三句话填写完整。)(2)归纳总结:依据实验结果,你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板书: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3)用字母表示公式:Sah2。以上案例,教师抓住学生好动的个性,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拼一拼、移一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案例中,

22、教师敢于放手,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一个探索者,对学生没有做任何提示,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思考探究,操作,发现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联系旧知、得出结论,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让每一位学生真切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学生学得主动、快乐!这样的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让我们看到了探究课堂的魅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改以来,各种新理念、新观点积极地充实着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地变换。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老师,不管外面的风向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都必须要记住: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何种教学理念,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有效高质,促进学生和自身的发展。【参考文献】1. 顾徐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六个误区,小学教学研究,2010年第9期2. 胡高正: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追寻与思考,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第14期3. 李先淑:注重课堂细节 提高教学实效,小学数学教育,2011年1-2期4. 姚汉明: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的策略,小学教学研究,2010年第9期5. 杜晓晴:开展有效探究 演绎智慧课堂,小学数学教育,2011年第1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