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语言学史课件.ppt(20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中国语言学史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00页第一节 概述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00页一,汉语语言学的历史分期一,汉语语言学的历史分期 王力把汉语研究的历史分为两大段落:第一段:从汉代到清代末年马氏文通诞生;第二段:从马氏文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马氏文通标志着汉语传统语言学的终结和现代语言学的开始。当代学者则进一步分为七个阶段: 1.先秦 2.两汉 3.魏晋南北朝 4.隋唐五代 5.宋元明 6.清代 7.现代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200页1先秦时期人的思想能否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性质与作用的讨论。语言是如何表达思想的?萌发了最初的训诂学。如何说服说服对方?孕育了最初的修辞学观念。如何认
2、读和书写汉字?总结出“六书”,最初的文字学。先秦,汉语传统语言学的启萌时期。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200页2两汉时期治国理念的转变。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王,陛下安得而有之?” 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史记陆贾列传 )汉武帝表彰六经,独尊儒术,设立五经十四博士,文人为相。 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200页传注之学推动语言学发展。第一,扩大了训诂学范围。注的对象由经扩大到子史集。王逸注楚辞章句,赵岐孟子章句,高诱吕氏春秋注、战国策注、淮南子注,服虔、应劭汉书
3、注研究对象由文献语言研究扩大到口头语言。扬雄方言,服虔通俗文。第二,确立了训诂学基本法则。形训:许慎说文解字 声训:刘熙释名两汉,汉语传统语言学的创立时期。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200页3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的剧烈变动。由统一走向多元,儒、佛、道、玄并存。思想多元推动语言学发展。第一,训诂学产生新的注解形式。出现大量注解性著作。 魏王弼周易注、老子注 魏何晏论语集解 西晋郭象庄子注 西晋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两晋之交郭璞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注 东晋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 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200页 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 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 南朝梁刘孝标(名峻)的世说新语注 南朝梁皇侃的论语集
4、解义疏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内容的发展推动形式的创新:1)集解:汇集前人注解、加以鉴别取舍,并间出己意。2)义疏:讲解前人注解。大多为讲稿或记录稿,内容繁杂、文字粗疏,而且篇幅巨大。违背“朴学”作风。3)史注:考证或补充史实。有别于“义注”。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 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00页裴松之上三国志表云其书内容:一补缺,“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二存异,“同说一事而辞有乖离,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纳以备异闻”;三纠误,“纰缪显然,言不符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四考辨,“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辩论”。代表史注的一般体例。现在
5、学习的是第9页,共200页 4)音义:注音和释义。从正文中摘出所释语词,解释后另编成册。与文本相分离。三国吴韦昭汉书音义、晋宋之间徐邈毛诗音义、徐广史记音义等。第二,尔雅、说文出现后继之作。 仿雅:三国魏张揖广雅 仿许:西晋吕忱字林,南朝梁顾野王玉篇。第三,音韵学形成初步格局。反切的发明,汉语音韵学的起点。最早的韵书:三国魏李登声类、西晋吕静韵集。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00页齐梁之间的“四声”。沈约:“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间,轻重悉异,达此妙旨,始可言文。”梁武帝:“何为四声?”周舍:“天子圣哲。”魏晋南北朝,汉语传统语言学的演进时期。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
6、共200页参考书目:王力中国语言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高校文科教材) 上海古籍出版社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广东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 河北教育出版社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00页4隋唐五代时期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南北文化交流,社会民众参与文化活动。新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唐代科举设“进士”和“明经”两科,进士考诗赋,明经考经术。两者均要求读懂古代文献。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00页第一,训诂学专注于旧注总结。v五经正义:官方组织编写、孔颖达主持完成。包括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和春秋左传。官定的标准读本,称为“正义”。效仿者:贾公彦周礼注疏、仪礼注疏
7、,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注疏。合称“九经注疏”。“注疏”与“正义”的体例相同,但“正义”可称“注疏”,“注疏”不能称“正义”。v文选注:李善注,后来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注(称五臣注)。v颜师古汉书注:汇集前代20多位学者的注解,名为“注”,实为集解。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00页两部“音义”:陆德明经典释文和释慧琳一切经音义。第二,文字学专注于文字整理。v文字写法的整理。颜元孙干禄字书、张参五经文字、玄度新加九经字样等。称“学样之学”。v说文解字的整理。李阳冰,善篆书,自谓“斯翁之后,直至小生”。作刊定说文30卷,今不传。其内容有三项: 1)修正笔法 2)别立新
8、解 3)刊正形声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00页第三,音韵学专注于韵书编纂。南北朝时期韵书大量出现,颜之推称之为“音韵蜂出”,但又批评“各有土风”。增补切韵:孙愐唐韵和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隋唐五代,汉语传统语言学的整固时期。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00页5宋元明时期学术活动受两种思想的支配:王安石的新学,程颢、程颐的理学。新学改良政治(治政),理学改良人心(治心),目的不同,手段都是改造传统儒学。引发了疑古之风。语言学新发展: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00页第一,训诂学多样化。汉唐训诂既严谨的,也是保守的。宋代学者改变了传统学风。v经典注疏。四种为宋人所作:邢昺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
9、,孙奭孟子注疏v辞书编写。雅书:宋陆佃埤雅、罗愿尔雅翼和明朱谋 骈雅、方以智通雅等。韵书:宋陈彭年等广韵、宋祁、丁度等集韵、金荆璞五音集韵。字书:宋陈彭年大广益会玉篇、司马光类篇、金王与秘篇海等。v诗文注解。为训诂学打开新领域。v方言俗语考释。大多保留在笔记书札之中。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00页冒险而失败的王安石。“人为之为伪”,“坡者土之皮”,“以竹鞭马为笃”。令人莫名其妙。苏轼挖苦他:“以竹鞭马为笃,以竹鞭犬,有何可 ?”“鸠字从九从鸟,亦有证据。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爹和娘,恰是九个。”朱熹是成功的范例。注诗经、楚辞、四书,不依傍前人,而又言必有据。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00
10、页第二,文字学继往开来。v徐铉:校订说文 徐鍇:说文解字系传v郑樵、戴侗阐释“六书”v王子韶(圣美)“右文说”其类在左,其义在右。 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 说文“亦声”从A从B、B亦声。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00页v金石文字的辑录整理 刘敞先秦古器图 欧阳修集古录 赵明诚金石录 吕大临考古图释文 洪适隶释、隶续第三,音韵学分化深入。v等韵学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200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200页v古音学 朱熹“叶音说”。 陈第的批判: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
11、,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故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剌不入。 v北音学 周德清中原音韵 依据北方戏曲创作实践编纂,於切韵系韵书不同。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200页第四,语法研究崭露头角。 元卢以纬助语词,表现出语法观念。宋元明,汉语传统语言学的重塑时期。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200页6.清及民初时期第一,训诂学全面繁荣,成果既多且精。清代语言学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致力于汉代训诂研究。 阮元汇编皇清经解,收入190种,共1400卷。 王先谦汇编皇清经解续编,收入209种,共1430卷。大量的史书、诸子和诗文注解。不仅有随文注解,而且还有通释、笔记等专门著作。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
12、经义述闻、经传释词、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等。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200页第二,古音研究更加深入细密。v声母:钱大昕“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v韵母:清初顾炎武首先分先秦古韵为10部,其后江永13部,戴震九类25部(实际16部),段玉裁17部,孔广森18部,王念孙、江有浩21部(王念孙晚年增加“冬”部,为22部)v声调:孔广森认为“古无入声”、段玉裁认为“古无去声”,王念孙、江有诰认为古有四声,但与广韵“平上去入”不尽相同。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200页第三,说文研究蔚为大观。今人丁福保编印说文诂林,收入182家,几乎全是清人著作。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
13、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200页第四,古文字研究异军突起。最先进行搜集和研究的有王懿荣、罗振玉、刘鹗、王国维、孙诒让等人。孙诒让契文举例为第一部甲骨文研究专著。甲骨四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金文也同样受晚清学者重视。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200页第五,词汇研究重受重视。方言词汇研究:杭世骏续方言、程际盛续方言补、程先甲广续方言、胡文英吴下方言考、章太炎新方言等;俗语词汇研究:翟灏通俗编、钱大昕恒言录等;语源研究:戴震转语二十章、程瑶田果蠃转语记、王念孙释大等。近义词比较研究:洪亮吉比雅、异文别字研究:吴
14、玉缙别雅、重言叠字研究:史梦兰叠雅等。清代,汉语传统语言学的鼎盛时期。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200页二,汉语传统语言学的总体特色二,汉语传统语言学的总体特色第一,重实用,轻理论。只是为了解读文献。从学科分布看:“小学”分化为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足鼎立。积极影响:使语言研究贴近实践,成为应用科学。消极影响:使语言研究滞留于感性层面,只是微观的经验总结,不是宏观的理论建设。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200页第二,重古雅,轻俚俗。方言俗语研究为的是“证古”,是文献语言研究的一种补充。以说文为圭臬。唐张有:“说文所无,手可断,字不可易也”。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把说文540部首归并为214个,
15、清初经学家朱彝尊斥之为“兔园册”,为之“齿冷目张”。封闭保守的学术风尚,阻碍语言研究深入进行,是消极的。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200页第三,重训诂,轻语法。现代:语音学 语法学 文字学 词汇学古代:音韵学 ? 文字学 训诂学之语义学轻语法的原因是今天语法学者应该深思的。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200页第四,重证明,轻议论。成果总是提出观点,再举例证明。钱大昕证明“古无轻唇音”。“问:轻唇之音,何以知古人必读重唇也?曰:广韵平声五十七部,有轻唇者仅九部,去其无字者,仅二十余纽,证以经典,皆可读重唇。”接下来举例证明,共27条。举例完了,总结:“凡今人所谓轻唇音,汉魏以前皆读重唇,知轻唇之非古矣
16、。”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200页其成果一方面持之有故,可信度较高,而且明白易晓;另一方面却因为限于举例说明,走入“无所不通”、“无说不立”的歧途。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200页 第二节 诸子的语言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200页一,言意关系一,言意关系v老子认为“言不达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v庄子把老子的观点具体化、形象化轮扁斲轮: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200页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7、”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庄子天道)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同上)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200页v孔子认为言意可以统一,“名实相副”: 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孔子曰:“吾闻君取于臣曰取,不曰假。”季孙悟,告宰通曰:“自今以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故孔子正
18、假马之名,而君臣之义定矣。(韩诗外传卷五) 强调“正名”。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200页v墨子认为言意一致。言意不一致的原因常常是概念混乱。 “以攻伐之为不义,非利物与?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子墨子曰:“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墨子非攻下) 哲学命题“杀盗非杀人”: 盗,人也,爱盗非爱人也,不爱盗非不爱人也,杀盗非杀人也。(墨子小取) 公孙龙:白马非马。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200页 夫是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异“白马”于所谓“马”,悖。(公孙龙子迹符)v荀子认为名实关系是约定俗成的。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
19、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荀子正名)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200页二,语言运用二,语言运用孔门“四科”: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v运用什么语言?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荀子: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孟子嘲笑南方学者许行为“南蛮鴂舌之人”。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200页v如何才能把语言运用好?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辞达而已。(论语卫灵公)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见左传襄公二十五
20、年)“文质彬彬”是我国最早的修辞理论。 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200页三,语词构造三,语词构造尹文子大道上: 语曰“好牛”,又曰“不可不察也”。“好”则物之通称,“牛”则物之定形,以通称随定形,不可穷极者也。设复言“好马”,则复连于马矣,则“好”所通无方也。设复言“好人”,则彼属于人矣。则“好”非人、人非“好”也,则“好牛”、“好马”、“好人”之名自离矣。意义:(1)区分了词的不同性质:通称和定形。 (2)指出了词的构造形式:以通称随定形。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200页四、语言习得四、语言习得语言是在交流中学会的。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
21、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200页荀子儒效: 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200页第三节 尔雅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200页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第一部训诂专著。“训诂”即解释故言故语“训”借作“顺”,义为使通顺;“诂”指故言故语,“故”的分化字。先秦的训诂都是作者“文中自注”,是正文的一部分,不是独立的训诂著作。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200页一,
22、一,尔雅尔雅的性质的性质汇编故训:扶摇谓之猋。(释天)暴雨谓之涷。(释天)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释天)十分之一来自诗经。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200页有闻即录,不避重复。释诂上: 永、悠、迥、违、遐、阔,远也。 永、悠、迥、远、遐也。应该合为一条。因来源不同、各存其旧而分开。v尔雅的命名:“尔”借作“迩”,义为近、接近。“雅”借作“夏”,指华夏民族。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200页二,二,尔雅尔雅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刘歆西京杂记卷三“辨尔雅”云:郭威字文伟,茂陵人也。好读书,以谓尔雅周公所作。而尔雅有“张仲,孝友”,张仲,宣王时人,非周公之制明
23、矣。余尝以问扬子云,子云曰:“孔子门徒游、夏之俦所记,以解释六艺者也。”家君以为外戚传称“史佚教其子以尔雅”,尔雅,小学也。又记言:“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尔雅之出远矣,旧传学者皆云周公所制也。“张仲孝友”之类,后人所足耳。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200页尔雅的作者历来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认为周公所作。 张揖上广雅表:臣闻昔在周公,缵述唐虞,宗翼文武,克定四海,勤相成王,践阼理政。六年,制礼以导天下,著尔雅一篇,以释其意义,传于后嗣。今俗传三篇尔雅,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 郡梁文所考,皆解家所说,先师所传,既无正 ,圣人所言是故疑不能明也。第二种认为孔子门徒所作。扬雄云
24、:“孔子门徒游、夏之俦所记,以解释六艺者也。”郑玄驳五经异义:“某之闻也,尔雅者,孔子门人所作,以释六经之旨,盖不误也。” 现在学习的是第51页,共200页第三种认为秦汉学者所作。欧阳修:“考其文理,乃是秦汉之间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之言尔。”第四种认为西汉人所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书在武帝以前毛亨以后,大抵小学家缀集旧文,递相增益,周公、孔子皆依托之词。现在学习的是第52页,共200页四说皆有可疑之处。今学者认为尔雅成书于战国后期,作者是儒家学者,但后人有所增补。现在学习的是第53页,共200页三,三,尔雅尔雅的内容和体例的内容和体例今本尔雅分上、中、下三卷,共19篇。1尔雅的内容前三篇解
25、释普通语词。释诂第一 解释古代语词,185条。如、适、之、嫁、徂、逝,往也。卬、吾、台、予、朕、甫、余、言,我也。释言第二 解释常用语词,308条。还、复,返也。贸、贾,市也。现在学习的是第54页,共200页释训第三 解释描写事物状态和动作方式的语词,128条。明明、斤斤,察也。 穆穆、肃肃,敬也。暴虎,徒搏也。 冯河,徒涉也。后十六篇解释百科语词(即事物名称)。释亲第四 解释亲属称谓,93条,分为四小类。父为考,母为妣。(宗族)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母党)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婚姻)现在学习的是第55页,共200页释宫第五 解释建筑物,87条。牖户之间谓之扆,其内谓之家,东西墙
26、谓之序。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连类而及: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 谓之梁,石杠谓之徛。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现在学习的是第56页,共200页释器第六 解释日用器具,134条。鸟罟谓之罗,兔罟谓之罝。鼎绝大谓之鼐,圆弇上谓之鼒,附耳外谓之釴,款足者谓之鬲。连类而及: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释乐第七 解释乐器及音乐词汇,36条。 大瑟谓之洒。大琴谓之离。徒鼓瑟谓之步,徒吹谓之和,徒歌谓之谣,徒击鼓之咢,徒鼓钟谓之修,徒鼓磬谓之寋。现在
27、学习的是第57页,共200页释天第八 解释天文现象和四时节气,142条,分为十三小类。春为春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祥)北极谓之北辰。明星谓之启明。(星名)谷不熟为饑,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仍饥为荐。(灾)春猎为搜,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讲武)现在学习的是第58页,共200页释地第九 解释地理和方物,67条,分为七小类。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九州)宋有孟诸。楚有云梦。(十薮)下湿曰隰,大野曰平,广平曰原,高平曰陆,大陆曰阜,大阜曰陵,大陵曰阿。(野)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九府)现在学习的是第59页,共200页释丘第十 解释高地及其形
28、貌,49条,分为两小类。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为融丘,三成为昆仑丘。(丘)厓内为隩,外为隈。(厓岸)释山第十一 解释山岭及其形貌,50条。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山大而高,崧;山小而高,岑;锐而高,峤;卑而大,扈;小而众,岿。现在学习的是第60页,共200页释水第十二 解释河流泉水以及相关事物,64条,分为四小类。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直波为径。(水泉)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陼,小陼曰沚,小沚曰坻,人所为为潏。(水中)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原注海者也。(水泉)水草交为湄。(水泉)连类而及: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泭。(水
29、泉)现在学习的是第61页,共200页释草第十三 解释草本植物及其状貌,243条。荼,苦菜。笋,竹萌。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蕸,其本密,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木谓之花,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秀而不实者谓之英。释木第十四 解释木本植物及其状貌,116条。槚,苦荼。荣,桐木。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小枝上缭为乔,无枝为檄,木族生为灌。现在学习的是第62页,共200页释虫第十五 解释昆虫及其状貌、习性,84条。荧火,即照。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食苗心,螟;食叶,蟘;食节,贼;食根,蟊。释鱼第十六 解释鱼、水中生物及其状貌、习性,77条。科斗,活东。蟒,王蛇。鲲,鱼子。鳖
30、三足,能;龟三足,贲。鱼枕谓之丁,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郭注:“枕在鱼头骨中,形似篆书丁,可作印。”现在学习的是第63页,共200页释鸟第十七 解释鸟禽及其习性、状貌,126条。舒鴈,鹅。舒凫,鹜。燕,燕鳦。鸟鼠同穴,其鸟为鵌,其鼠为鼵。鸟之雌雄不可别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释兽第十八 解释野兽及其习性、状貌,112条,分为四小类。熊虎丑,其子狗。(寓属)豹文,鼮鼠。(鼠属)虎窃毛谓之虦猫。(寓属)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寓属)现在学习的是第64页,共200页释畜第十九 解释家畜及其状貌、习性,99条,分为六小类。騊駼,马。(马属)狗四尺为獒。(六畜)牛七尺为犉,羊六尺为羬。(六
31、畜)驳,如马,倨牙,食虎豹。(马属)现在学习的是第65页,共200页2尔雅的释义方式四种:第一,同义相释。包括“直训”、“同训”、“互训”、“递训”。直训,用同义词直接解释:孔,甚也。(释言)舒,缓也。(释言)藿,山韭。(释草)同训,用一个词解释一组词: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释诂上)如、适、之、嫁、徂、逝、往也。(释诂上)现在学习的是第66页,共200页互训,两个词互相解释:多,众也。众,多也。(释诂下)宫谓之室,室谓之宫。(释宫)递训,一个词解释另一个词,而又被另一个词解释:速,徵也;徵,召也。(释言)煽,炽也;炽,盛也。(释言)唐蒙,女萝;女萝,菟丝。(释草
32、)现在学习的是第67页,共200页第二,描写特征。卷施草,拔心不死。(释草)罴,如熊,黄白文。(释兽) 直接描写柽,河柳;旄,泽柳;杨,蒲柳。(释木)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释器)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释鸟) 对比描写现在学习的是第68页,共200页第三,界定性质。畯,农夫也。(释言)身份父之姊妹为姑。(释亲)亲缘关系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释器)材质鸟罟谓之罗,兔罟谓之罝,麋罟谓之罞,彘罟谓之羉,鱼罟谓之罛。(释器用途鼬,鼠。(释兽)类属荼,苦菜。(释草)类属凫,雁醜,其足蹼,其踵企。(释鸟)类属+描写现在学习的是第69页,共200页第四,串讲
33、句义。“子子孙孙”,引无极也。(释训)“如切如磋”,道学也;“如琢如磨”,自修也。(释训)现在学习的是第70页,共200页三,三,尔雅尔雅的历史地位及局限的历史地位及局限历史地位在于首创性。第一,创立了通释体训诂。 正文体、注释体皆随文释义,不离文本;通释体离开文本,独立成书。第二,创立了义类编辑法。 部首编辑法说文,韵母编辑法广韵,义类编辑法尔雅尔雅内容特色,集中解释了天文地理、动植物名称。郭璞:“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现在学习的是第71页,共200页局限在于体例不严。第一,混释语词。林、丞、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释诂上)应分为两条:A.林、
34、丞,君也。B.天、帝、皇、王、后、辟、侯,君也。 王引之称为“二训同条”育、孟、耆、艾、正、伯、长也。(释诂下) 四训同条戴震:“此皆掇拾之病。 ”现在学习的是第72页,共200页第二,分释语词。释诂下: 遘、逢、遇也。 遘、逢、遇,遻也。 遘、逢、遇、遻,见也。又释诂下: 欱、合、盍、翕、仇、偶、妃、匹、会,合也。 仇、雠、敌、妃、知、仪,匹也。 妃、合、会,对也。 妃,媲也。此亦“掇拾之病”。 现在学习的是第73页,共200页第三,释语格式相混。释训: 祁祁、迟迟,徐也。 畇畇,田也。又如: 隧隧,苗也。 俅俅,服也。 溞溞,淅也。 锽锽,乐也。 婆娑,舞也。第四,少数语词有目无释。释鱼首
35、列六鱼名:鲤、鳣、鰋、鲇、鳢、鲩,不作解释。 现在学习的是第74页,共200页 第四节 传注之学现在学习的是第75页,共200页一,经今古文之争一,经今古文之争今文经用汉代通行的隶书抄写。古文经用先秦古文字抄写。古文经最集中来源为孔子旧壁。五经博士第一次,甘露三年,石渠阁,宣帝“称制临决”。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第二次,建初四年,白虎观,章帝“称制临决”。第三次,熹平四年,灵帝“召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验,树之学门,使天下取则焉”。 现在学习的是第76页,共200页班固汉书艺文志: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经立也
36、。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v古文经学家对两汉语言学的贡献,有三方面。第一,注解了一批不易读懂的古代文献。第二,创立了新的训诂体裁注释体。第三,造就了我国第一批语言学家。现在学习的是第77页,共200页二,传注的内容和体式二,传注的内容和体式核心内容是词句解释,包括:1标注字音第一,直音。用同音字注音。礼记表记:“先王谥以尊名,节以壹惠,耻名之浮于行也。”郑玄注:“壹读为一。”淮泛论训:“干鹄知来而不知往。”高诱注:“干鹄,鹊也。
37、干读干燥之干,鹄读告退之告。”汉楚元王传:“嫂厌叔与客来,阳为羹尽,轑釜,客以故去。”颜师古注引服虔曰:“音劳。轑,轹也。”直音注音术语有:读为、读曰、读同、读与同、音、读,等。现在学习的是第78页,共200页第二,读若。用近音字注音。淮本经训:“驱人之牛马,傒人之子女。”高诱注:“傒,系囚之系,读若鸡。”吕大乐:“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高诱注:“沌读近屯。”汉贾谊传:“形气转续,变化而嬗。”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嬗音如婵,谓变蜕也。”读若注音术语有:读若、读如、读近、读似、音如,等。现在学习的是第79页,共200页第三,譬况。描述如何发音。吕慎行:“崔杼之子相与私闀。”高诱
38、注:“闀,斗也。闀读近鸿,缓气言之。”淮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高诱注:“旄,读近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第四,反切。截取两字的声母和韵母拼合成一个字的读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兼取声调。 红,胡笼切h()+(l)ng = hng 好,呼报切h() + (b)o = ho反切产生于东汉,改进了注音方法,推动了声韵调分析。现在学习的是第80页,共200页第五,破读。改读字音以表示意义或词性变化。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释文:“好,毛如字,郑呼报反。”汉贾捐之传:“(石)显鼎贵,上信用之。”颜师古注:“如淳曰鼎音钉,言方且欲贵矣,方且是也,读如本字。破读无专门术语,在“如字”、“读
39、如某字”的对比中显示。有时也直接注音。现在学习的是第81页,共200页第六,又读。字的另一读音。春秋隐元:“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何休注:“正月,音正,又音征。”淮地形训:“煖湿生容。”高诱注:“煖一读暵,当风干燥之貌也。”又读音一般用“一读”、“又读”、“某人读”标注。注音,一般只为冷僻字、疑难字、多音字注音。直音、读若、譬况、反切注常音,破读、又读注又音。现在学习的是第82页,共200页2改读本字指明本来应该写的字。礼记中庸:“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郑玄注:“示读如寘诸河之干之寘,寘,置也。”吕重已:“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而不可行,逆也。”高诱注:“勯读曰单,单
40、,尽也。” 周礼天官大宰:“以九式均节财用,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郑玄注:“郑司农云:匪,分也。颁读为班布之班,谓班赐也。”汉严安:“调五音使有节族。”颜师古注引苏林曰:“族音奏。”改读本字一般用“读为、读如、读曰、音”等注音术语。 现在学习的是第83页,共200页改读本字出现于东汉。诗经假借字,毛传直接释义,不作改读: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毛传:“流,求也。”小雅巧言:“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毛传:“水草交谓之麋。”东汉始多。郑玄明确认识“假借”: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郑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又曰:“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之,趋于
41、近之而已。”(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引)现在学习的是第84页,共200页3推求义源方法有二:分析字形和比方字音。罕见分析字形:周礼考工记轮人:“牙得则无槷而固。”郑注:“槷读如涅,从木,熱省声。”仪礼大射:“膳尊两甒在南,有豐幂。”郑玄注:“豐以承尊也。其为字,从豆声。近似豆,大而卑也。”常见比方字音:论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何晏集解引郑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公羊桓二:“纳于大庙。”何休解诂:“庙之为言貌也,思想仪貌而事之也。”现在学习的是第85页,共200页4辨别词性第一,标注破读音。从略。第二,以动宾结构说明动词。
42、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毛传:“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策东周:“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高诱注:“德,恩之也。”第三,以“貌”说明状态形容词。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毛传:“蓁蓁,至盛貌。”邶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毛传:“迟迟,舒行貌。”现在学习的是第86页,共200页注意区别: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毛传:“翘翘,薪貌。”屈原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王逸注:“汩,去貌,疾若水流也。”第四,以“辞”、“辞”、“之辞”、“语助”说明虚词。天这样细密的分类,只是笼统地解释为“辞”或“语助”。“辞”也可以写作“词”。例如:
43、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毛传:“思,辞也。”孟尽心上:“夫舜恶得而禁之?”赵岐注:“夫,辞也。”于嗟,叹辞;敢,冒昧之辞;且,未定之辞;毋,禁止之辞;焉耳,恳至之辞;云尔,绝语之辞等。现在学习的是第87页,共200页5对比语法鄘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毛传:“中河,河中。”屈原天问:“吴光争国,久余是胜。”王逸注:“言大胜我也。”6.指示修辞小雅鹤鸣:“它山之玉,可以为错。”郑笺:“他山喻异国。”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毛传:“兴也。”郑笺:“寒凉之风病害万物,兴者,喻君政教酷暴,使民散乱。”小雅采芑:“钲人伐鼓,陈师鞠旅。”郑笺:“钲也、鼓也,各有人焉,言钲人伐鼓,
44、互言尔。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此言将战之日,陈列其师旅,誓告之也,陈师鞠旅亦互言之。”现在学习的是第88页,共200页礼记中庸:“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郑注:“社,祭地神,不言后土者,省文。”7校正文字周礼夏官训方氏:“诵四方之传道。”郑注:“故书传为傅,杜子春云傅当作传。”周礼天官小宰:“以法掌祭祀、朝觐、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七事者,令百官府共其财用。”郑玄注:“七事,故书为小事,杜子春云当为七事,书亦为七事。”现在学习的是第89页,共200页周礼春官男巫:“春招弭,以除疾病。”郑注:“杜子春读弭为弥兵之弥,玄谓弭读为敉,字之误也。”周礼春官大宗伯:“侯执信圭
45、,伯执躬圭。”郑玄注:“信当为身,声之误也。身圭、躬圭盖皆象以人形为瑑饰,文有粗缛耳。”邶风绿衣之“绿”,郑玄即误以为“当作褖,故作褖,转作绿,字之误也”。褖缘綠緑。但“绿衣”与“黄裳”相对。现在学习的是第90页,共200页8列举异文礼记月令:“命田舍东郊,皆脩封疆,审端径术。”郑玄注:“术,周礼作遂。”礼记射义:“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郑玄注:“今礼扬皆作腾。”商颂玄鸟:“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郑玄笺:“员,古文作云,河之言何也。” 现在学习的是第91页,共200页9发明句读句尾点断叫“句”,标记为“ 、亅”,句中点断叫“读”,标记为“丶”。礼记曾子问:“昔者史佚有子而死,下殇也,
46、墓远,召公谓之曰:何以不棺而敛于宫中?史佚曰:吾敢乎哉?召公言于周公。周公曰:岂不可。史佚行之。”郑玄注:“言是岂,于礼不可,不许也。”释文:“周公曰岂,绝句。言是岂,绝句;于礼不可,绝句。”周礼天官宫正:“春秋以木铎修火禁,凡邦之事跸。”郑玄注:“郑司农读火绝之,云禁凡邦之事跸。”现在学习的是第92页,共200页第五节 扬雄方言现在学习的是第93页,共200页一,扬雄与一,扬雄与方言方言写作写作汉书扬雄传:雄“少而好学”,“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沈湛之思”。扬雄答刘歆书:少不得学,而心好沈博绝丽之文,愿不受三岁之奉,且休脱直事之繇,得肆心广意以自克就。有诏:“可。不夺奉,令尚书赐笔墨钱六万,得
47、观书于石室。” 现在学习的是第94页,共200页研究方法:以尔雅为线索,访问调查各地来京的上计吏、孝廉和士卒,手“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问异语,归即以铅镝次于椠”。直至去世方言仍未完成。由于拒绝刘歆索看,七略无法著录,因而汉书扬雄传及艺文志均未提及方言。宋人洪迈据此怀疑方言不是扬雄所作,清人驳斥之。 现在学习的是第95页,共200页方言写作原因,有三:首先,受老师影响。两位老师:严遵,字君平;林闾字翁孺,与扬雄有“外家牵连之亲”。两人见过“輶轩之使所奏言”。其次,喜爱模仿。模仿司马相辞赋,作长杨、甘泉、河东羽猎四赋;模仿屈原离骚,作反离骚,“反而广之”。中年以后认为辞赋创作是“童子雕虫篆刻
48、,壮夫不为也”,转而研究哲学和语言学。又模仿周易作太玄、模仿论语作法言、模仿苍颉篇作训纂篇。方言为模仿尔雅之作。再次,具有深厚的语言学造诣。宋人李孟传说:“方言多识奇字,太玄多有奇语。”刘歆让儿子刘棻跟随扬雄学习奇字。又作训纂篇。 现在学习的是第96页,共200页方言书名:今本方言题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我国古代没有这样复杂的书名。扬雄本人未作过“輶轩使者”。作者本人称“殊言”。许慎、应劭引用、郭璞作注只称方言。“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十字应为书商刻书时所加,一如“绣像补图”、“增广补注”、“全本”、“忠义”之类。现在学习的是第97页,共200页二,二,方言方言的体例与内容的体例与内
49、容今本方言共十三卷,扬雄自云“殊言十五卷”。郭璞作注时,将原书后四卷合并为两卷。郭璞方言序云:“三五之篇著而独揽之功显”,所见尚为十五卷,此后方言即以十三卷行世。方言体例沿用尔雅:首先,内容编辑方式沿用尔雅。八卷解释普通语词,五卷解释百科语词第四卷解释衣服、第五卷解释器物、第八卷、解释动物、第九卷解释车船兵器、第十一卷 解释昆虫。解释普通语词共八卷,范围比尔雅大。现在学习的是第98页,共200页其次,释义方式沿用尔雅。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卷一)前半与尔雅“同训”相同,后半为方言专有。释义比尔雅丰满:尔雅释虫:“蝙蝠,服翼。”方言卷八:“蝙蝠,自关而东谓之服翼,
50、或谓之飞鼠,或谓之老鼠,或谓之仙鼠。自关而西秦陇之间谓之蝙蝠;北燕谓之蟙 。”因此尔雅是汇编,方言是著作。现在学习的是第99页,共200页方言内容的独特之处,有四:第一,记录同一对象的不同方言指称。逢,逆,迎也。自关而东曰逆;自关而西或曰迎,或曰逢。(卷一)假、 、怀、摧、詹、戾、艐,至也。邠唐冀兖之间曰假、曰 ;齐楚之会郊或曰怀;摧、詹、戾,楚语也;艐,宋语也。皆古雅之别语也,今则或同。(卷一)虎,陈魏宋楚之间或谓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间谓之李耳,或谓之於 ,自关东西或谓之伯都。(卷八)现在学习的是第100页,共200页第二,记录同一语词的不同方音变体。方言称为“转语”或“语之转”,也称为“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