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特殊教育对象多元化发展与安置方式的转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特殊教育对象多元化发展与安置方式的转变.ppt(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特殊教育对象多元化发展与安置方式的转变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8页一、特殊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对象也更加扩大了。最早是对某些特定的残疾儿童根据其障碍程度加以分化,如1902年起英国最早将全盲儿童和低视力儿童分开来进行教育。再如最初有很多儿童都被认为是智力落后儿童,而后来研究证实其中有一部分应当被确诊为孤独症儿童。除了将残疾儿童受教育范围扩大以外,也特别强调了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应当得到特殊教育,包括学习障碍儿童和超常儿童等。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8页一、特殊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发展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与精神病理学家西蒙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使对
2、智力落后儿童的认识分化得更详细,根据其智力落后的程度,可将他们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等几类,这样就需要根据这些儿童不同的特点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在教育形式上,逐步开始采取将轻度的智力落后儿童安置在普通中小学的特殊班里,对他们进行义务教育。 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28页一、特殊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发展n五十年代末,美国从争霸世界的需要出发,加强了对教育的投入,并加强了对天才儿童的鉴别与教育。60年代美国教育家柯克在一次由父母们参加的有关“知觉障碍儿童”问题的会议上提出了学习障碍这一概念,并组织家长们成立了学习障碍儿童协会,并进而推动了在美国公法94-142法令(1975)中将这一类儿童做为特殊
3、儿童中的一类。对那些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导致在听讲说话阅读书写推理数学能力方面有困难的儿童提供特殊帮助。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28页一、特殊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发展n这种特殊教育对象的大分化,与人们对特殊儿童的认识水平提高以及教养态度的改变是分不开的。在最初的特殊教育机构中,残障儿童被看作是低能的、需要给予保护的客体,因而采取的态度是将他们安置在隔离制的养护机构中,以起到保护他们的作用。而在当时社会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残疾儿童参与社会生产的机会有限,他们也不需要掌握很系统的知识或技能,这样在其养护机构中就主要是以简单的生活技能和浅显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教育内容,目的是进行慈善救济活动。
4、同时,由于对特殊儿童的鉴定、测查措施主要是凭直观的感性认识来进行的,缺乏对儿童身心特点的科学、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往往将不同程度的孩子混合在一起进行管教,其效果是不佳的。 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28页一、特殊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发展n因此当特殊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就必然会进行分化,不仅对同一类儿童在内部根据程度上的差异进行分化,而且也在横向上覆盖更多的特殊儿童,使他们也得到相应的教育。从特殊教育目前的发展来看,仅仅将特殊儿童的概念停留在残疾或障碍儿童上是远远不能解决教育中教育对象的差异问题的,将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分离出来,有助于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对他们开展适合的教育。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28页一、
5、特殊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发展n美国在障碍者教育法中将学龄期各类障碍儿童分为十种: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智力落后言语障碍孤独症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脑损伤其他健康损害多重障碍等。另外超常儿童的教育也受到重视。n俄罗斯将听觉障碍、智力障碍儿童及视觉障碍儿童进一步分类,即分为盲与低视力、聋与重听、晚聋、智力落后儿童与心理发展迟滞儿童,还将脊髓灰质后遗症儿童、脑瘫儿童、严重语言障碍儿童也包括在特殊儿童中,同时还向有多重障碍的儿童开设特殊班。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28页一、特殊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发展n我国目前仍然将盲、聋、智力落后儿童作为特殊教育的主要对象,同时超常儿童的教育很不规范,学习障碍儿童往往被误认为是智力落后儿
6、童或学习、品行的“双差生”,很少考虑到他们的特殊困难,对这类学生的研究还很不够。因而中国目前的特殊教育主要是针对残疾儿童的。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8页一、特殊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发展n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特殊教育领域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动向,很多教育工作者、特殊儿童家长、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士对传统的划分“正常”或“异常”的标准提出了质疑,他们指出仅仅满足于将某个或某些儿童确诊为特殊儿童,并对他们进行分类的做法是带有歧视性的,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例如,一个儿童被确诊为特殊儿童,他们就会失去在主流社会中与同龄人进行交往的机会,而且这种标签可能会长期甚至终身伴随他们,人们将他们视为“异类,在其学习
7、、生活和工作中会设置许多无形的障碍,或将他们排除在主流社会中健全人所能够从事的活动之外。 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8页一、特殊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发展n基于这种认识,有识之士们掀起了一场“反标签运动”。其首要目的是将人为强加在儿童身上的标签取消,使人们对特殊儿童的关注不再仅仅放在他们自身存在的缺陷上,在对他们进行分类时应当更多的考虑他们的学习需要,否则这种分类就是毫无意义的。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8页二、特殊需要儿童概念的提出 n随着人们对特殊儿童概念的进一步分化,以及对其教育观念和方法的转变,又提出了更为广泛的特殊需要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的概念。以包
8、容不同类型的儿童,并使得这一概念的“标签”效应得以消除,有利于实现按照儿童的个性特点实施教育的目标。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8页二、特殊需要儿童概念的提出n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最早岀现于二十世纪80年代。1981年英国教育法根据沃诺克报告的建议,将特殊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很大变动,它废除了过去按障碍类型的划分,将特殊教育定义为“对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教育”。这样,特殊教育的对象就不仅是占学龄儿童百分之二的身心障碍儿童,还包括了以学习困难儿童为主的另外百分之十八的儿童,总共约百分之二十的儿童都被认为是特殊儿童。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8页二、特殊需要儿童概念的提出n这就极大地扩大了特殊儿童
9、的范围,使特殊儿童的主体发生了转变,也就要求传统的教育方式应当改变。不少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也接受了广义的特殊儿童概念,例如挪威把家庭有问题的儿童也看作是特殊教育的对象;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将特殊教育定义:“为那些通过通常的教育方法,不能或者难以达到与其年龄相符的教育的社会的及其他水平的人们实施的教育方式”。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8页二、特殊需要儿童概念的提出n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制定的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强调“学校应适合于所有的儿童,而无论这些儿童处于何种身体智力社会情感语言及其它状况。这些儿童应包括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流浪儿童与童工,边远地区及游牧民族的
10、儿童,少数民族儿童及其他处境不利的儿童。”n这其中许多儿童都会在求学生涯的某个时期经历到学习困难并由此产生特殊教育需要。之后人们就更多地以特殊需要儿童作为关注的重点。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8页三、特殊儿童安置方式的转变n由于特殊儿童的主体不再仅仅限于残障儿童,同时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一切都对传统的隔离式教育提出了挑战。这一进程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反标签化”运动和“正常化”思想的提岀开始,不断有新的发展。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8页三、特殊儿童安置方式的转变n1967年丹麦的班克米尔克森提出“残疾者智力落后者应与普通市民一样,具有同等的生存权利,使他们的生
11、活尽可能接近普通市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之后这一思想被概括为“正常化”(Normalization),并被传播到北欧和美国。1968年丹麦通过了关于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Integration)的条例。特殊儿童得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8页三、特殊儿童安置方式的转变n1975年美国学者提岀了特殊儿童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的思想,其基本原则就是要实行多样化的教育安置形式,最大限度为特殊儿童提供最少受限制环境的教育,并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8页三、特殊儿童安置方式的转变n1982年后人们逐渐提出和接受了全纳(I
12、nclusion)的思想。1994年将其概念明确为:“对所有学生,包括有重大残疾的学生提供得到有效服务的平等机会,包括得到需要补充的工具和辅助性服务并安置到附近学校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班级,以达到使学生在社会中像所有成员一样的富裕生活。”n同年在世界特殊教育大会发表上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全纳教育思想,指岀“有特殊需要者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这些学校应将他们吸收在能满足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8页三、特殊儿童安置方式的转变n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殊儿童的教育也得到了重视。国家先后在义务教育法(1986)、残疾人保障法(1990)、残疾儿童教育条例(1
13、994)、教育法(1995)等法律法规中,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实现了“以一定数量的特殊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普通学校附设特殊班和在普通班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儿童教育的新格局。这种做法是与国际上对特殊儿童实施一体化教育的潮流是基本一致的。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8页三、特殊儿童安置方式的转变n而全纳教育观念的提出,又对我国开展特殊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应该在观念上改变对特殊儿童的认识,不应当将特殊儿童与残疾儿童划等号;其次要打破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各自独立的教育体系,使两者进一步融合,使特殊儿童有可能在普通教育机构和特殊教育机构之间进行流动;再次要创建一种面向所有儿童开放的新教育体系,实现儿童入学的“零拒绝”,在教学中深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教育。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8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28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28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28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28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28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28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28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