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论文:运用“项目学习”为劳技课增效(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劳技论文:运用“项目学习”为劳技课增效(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劳技论文:运用“项目学习”为劳技课增效-第 6 页小学劳动与技术论文 运用“项目学习”为劳技课增效【摘要】针对当前劳动技术课被边缘化以及劳动技术课所授知识整体效益低下等现象,笔者借用“项目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学得更有兴趣,为劳技课增效。具体的做法是:选定项目时的课堂导入,要紧密联系生活;探讨项目时的教学过程,要激发学生兴趣;完成项目时的评价,要触动孩子心声。【关键词】项目学习 学习兴趣 学习模式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劳动体验,形成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为目的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劳动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道
2、德情操,提升劳动技术素养,促进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劳动技术课程就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如何改变这一现象,让劳动技术教育真正实践育人的功能。笔者认为,除了转变育人转念外,在劳技课堂中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能有效扭转这一现象。它是一种全新理念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反映人们真实生活、学习环境的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完成实际工作、解决问题、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在了解、遵守社会契约的基础之上,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在劳动技术课堂中,运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是指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引出需要研究制作的某个作品也就是确定该课堂学生要重点讨论研究的项目。那么,如何在劳动技术课堂运用“基于
3、项目的学习模式”,找准学习起点,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劳技教学的效率。以下是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一、选定项目时的课堂导入,要紧密联系生活基于项目的学习课堂,它的灵魂就是“项目”,一切环节都紧紧围绕“项目”,因此课堂导入要引出项目主题。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劳技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开启学生的积极思维。要创设良好的劳技教学情景,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只有和生活紧密结合才是真实的,只有真实的才能真正吸引学生。(一)用生活中的问题导入长期以来教师对劳技课的片面理解,认为劳动技术课就是“动手学做一样作品”的课,因此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完全依赖于书本教材。书上让学生做什么,课堂上就安
4、排学生做什么,非常单一。课堂教学脱离实际而导致劳动技术课失去了魅力。而在项目学习的课堂上则能扭转这样的局面。如劳动技术四年级上册的缝布袋,教材难度系数不大。笔者结合当前的生活需求,让五年级的学生来尝试制作环保袋。虽拔高一个难度,但学生有基础。课始这样讨论:“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我们的环保袋供不应求,希望同学设计自己心目中的环保袋,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问题设计和学生生活有实际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项目”和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又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课堂上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制作的环保袋款式多样、造型各异、色彩艳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好
5、的教学情景”,学生为兴趣而学,为生活而做。学生就能形成了积极的自我导向,学习就将变得更加愉快有趣。(二)用生活中的实物导入课堂时间十分宝贵,课堂导入非常关键。它的好坏、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一个好的导入设计,就如一块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又像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有时教师直接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本课堂的劳动成品,增加学生对成品的感性认识,诱发他们学习的动因,学生们跃跃欲试。有时用展示实物法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们就想要自己亲手做一个。只有点燃学生的兴趣火花,就可以刺激他们动手实践,激发实际操作的欲望。学习三年级下册主题二纸杯小创意时,先用课件出示纸杯
6、做的两三个小创意,让学生去欣赏。然后导入:“同学们,我们平时生活中用过的一次性杯子,老师觉得扔到垃圾桶太可惜了,你们还有什么好方法把他们变一变吗?”生:“可以做一个纸杯娃娃。”“我可以把它变成一个纸杯小动物。”“做一个纸杯小台灯也挺不错的。”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丰富,那就赶紧行动起来把你想变的纸杯小物品设计出来吧!”接着发下白纸,出示书本的设计方法进行参考,然后让学生拓展思维,自由进行纸杯创意设计。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纷纷开动脑筋设计出了千姿百态的纸杯小物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眼见为实”的效果吸引力很大。不过有的教师为了让课堂导入更加出彩,一开始过细地讲解作品制作的多种方法,这样反而过度吸
7、引学生注意力,局限学生的想象力,如四年级上册学剪团花一课,一位老师在课开始的头15分钟,通过个人的示范讲解想让学生知道团花有很多剪法,她告诉学生可以剪成四角,又可以剪成八角;可以剪成三角,也可以剪成六角。总之开始把团花应该怎么剪,讲得非常复杂,把学生对剪团花的热情浇灭了。因此课堂导入时出示实物不宜多,而要“精”,具有代表性就可以。(三)用生活中的实践导入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把和项目有关的学生生活记忆充分调动起来,以达到大家共鸣,这样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如去年下半年路桥实验小学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达人秀活动。这个时候,他们学校的一位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达人秀剪纸,她的整个课堂就是模拟成学校的达人秀评
8、比现场,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是主持人,学生是参加活动的达人。学生设计团花、剪团花、看谁剪的最漂亮、看谁设计的最有创意,谁就是获胜者。整个过程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用五分钟剪出团花的外形;第二板块是用八分钟说说在团花上设计哪些花纹;第三板块是十五分钟剪出团花的花纹。这位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没有进行过多的知识说教。学生是整节课的主角,老师是引导者,最后呈现的团花异彩纷呈,让人赞叹不已。有着相同经历的记忆,提出一个将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课堂的项目学习采用来自生活实践的困难来表达,就能激起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项目的兴
9、趣随之增大了。二、探讨项目时的教学过程,要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将“项目”确定后。接下去学生便研究探讨完成这个项目需要的材料、工具,推测步骤等。教师的角色则是引领者,组织者。(一)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中,教师要做的是从旁引导,少说教,给学生更多实际有效的指导,和学生一起发现完成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跨越本学科思维的意识,多关注学生在研究完成项目的过程是否积极主动,是否能迎难而上,是否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的合作将困难迎刃而解,是否能通过实践找到更巧妙的方法。如小风车一课,教师出示一个小风车成品,邀请学生来动手拆一拆,请其他学生仔
10、细看。根据第一个学生拆的顺序,其他学生能推测出制作步骤,此时再请其他学生将拆开的小风车各个部件组装起来,学生一下子轻松地学会了小风车的组装步骤。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制作过程,效果要比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做要好。而且这样的教学策略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推断能力,也更能吸引学生。(二)教师铺垫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中,当项目确定后,学生在制作中遇到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分析原因,提出各种方法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每一个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一样。万事都靠教师辅导,学生依赖性就太大了。但放手并不等于不管学生,教师还是要通过语言指导做好
11、铺垫或总结。案例:制作环保袋的项目学习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日常用袋:塑料袋、布袋、纸袋等。教师:“我们生活中有各种袋子,同学们觉得哪些袋子可以被当作环保袋使用?”学生高:“塑料袋本来就是要被限制使用的,肯定不能作环保袋,我听爸爸说塑料袋在土中降解200年都不够,把它烧掉么污染空气,把它丢掉水里也污染水源,所以不环保。”学生周:“我觉得布袋和纸袋都很环保,可以反复使用。”学生吴:“纸袋很容易破,不牢固,经常用一下就破了,不能做环保袋。我觉得还是布袋最好,够牢固,能反复使用,又不污染环境。”教师评价:“吴同学的考虑很全面,是的,布袋最适合做环保袋。当然根据布质地不同,还可以分为无纺布制的环保袋、麻布类
12、的环保袋、普通布质的环保袋。我们今天也要制作的环保袋,我们不研究它的质地,我们研究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改造成环保袋,起到旧物改造的功效,又能为家里添一只环保袋。”学生们思考了一会儿时间,有小手举起来了。学生张:“我家有旧床单可以改造成环保袋。”学生陈:“我想到了,旧枕套也可以。”学生杨:“我穿不了的短裙也可以。”学生的思路被同学的回答激发开了。旧衣服、旧裤子也都可以改造。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制作环保袋需要的工具和操作的步骤等。从以上教学活动看,不是教师告诉学生怎么做,而是教师引导学生怎么思考。学生不是在回答一个个问题,而是主动地思考完成项目需要的材料、工具和步骤等。学生之间交流想法,其实就是资源
13、共享的一个过程,能相互启发,能相互纠错,培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决策,和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研究同一个问题,但同时学习了多种制作方法。(三)教师巧妙引导,学生多种解答教师要有跨越本学科思维的意识,很多学科的知识是相互交融的,学习知识应该让它在脑海中形成一张网络,各知识相互联系的网络。同一个答案不同的人喜欢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只要学生表述清楚,教师不需要做统一的规定。教师对学生独特的表达方式要用肯定的语言去评价,激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鼓励学生在聆听他人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比如,学生设计“水果娃娃”,有的学生用平面图表现他的设计方案,有的学生用立体图展现他的设计方案,有
14、的学生喜欢用单一颜色画设计图配上文字说明,而有的学生喜欢用彩色画笔表现各种水果的安排,还有的学生喜欢直接用文字来表达他的设计方案等,只要学生能表述清楚,那具体运用什么学科的什么知识,教师不需要统一,让学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三、完成项目时的评价,要触动孩子心声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中,当学生探讨出制作方法与步骤后,马上动手制作作品完成项目。由于每个孩子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作品的呈现也是不同的。因此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表达欲望。(一)教师为学生搭建展示作品的舞台当一节课接近尾声,学生的作品新鲜出炉时,教师要考虑如何展示学生的作
15、品。完美的作品展示,是一种激发学生成就感的有效手段。作品的展示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在课后展示;作品的展出可以面向班级的学生,也可以面向班级的家长。教室里虽然有软黑板等地方可以布置优秀作品,但对于立体的作品还是需要有类似图书架的作品展示区,让学生展示自己得意的劳技作品。随着劳技课的进步,作品展示角上的成果随之更新,这不但能美化教室,更加能激发学生动手创作的欲望。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学生有好的作品,当然也不忘记上网去晒晒自己的创意,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作品,班级的QQ群可以给学生多一个展示的平台。(二)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当上评委多种途径展示了学生的优秀作品,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欣赏学生动手动脑设计
16、制作出来的作品。劳动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劳技作品的评价门槛比较低,主要看作品是否精美,是否有新意,是否实用等。因此参与评价的人员不只是任课教师了,学生、同伴、家长等都可以参与评价,给作者赞赏和鼓励、建议和指导,帮忙学生更好的提高技术素养。1.学生自己夸一夸设计制作的亮点劳技课不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也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要成为一个自信的人,自我欣赏自我肯定少不了。学生作品在让他人评价之前,先由作者来介绍自己设计制作中的亮点,既能解释介绍作品,又能对自己劳动成果进行自我肯定。2.小组同伴评一评他人作品的优点现在的学生挑同伴的“刺”很能挑,鼓励欣赏同伴的能力却显得弱一些。这样会导致学生极度自我中
17、心,不善与他人交往,不能欣赏到他人优点,那么自己也很难有进步的空间。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设置让小组同伴相互之间评一评的方式,来欣赏对方作品优点,不但表扬了同伴,和谐了人际关系,同时也是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欣赏到同伴的优点,自己不知不觉会在以后也朝这个优点去发展。3.老师评语激一激创意设计的特点教师对作品的评价,是学生最关心的,也是他们认为最权威的。教师在总结作者和同伴肯定优点的基础上,不盲目表扬,在激励的同时给学生适当的建议,帮助他修改或者下次更好的制作,教师合理的建议给学生指明方向,能帮助学生少走弯路。4.家长不忘赞一赞孩子技能的发展如今家长关注学生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等学科多,常常以学生
18、的考试成绩去衡量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甚至眼里只有孩子的成绩,关注不到孩子技术素养,殊不知在今后孩子踏入社会,良好的技术素养能提高生活品质,日常生活中“钉纽扣、烧菜、修电灯泡”等不是用嘴巴说说就能做好的。目前很多独生子女成家了还依靠家长生活,那都是因为缺少独立性和动手能力。在众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某些企业高薪聘请技工却找不到理想人选,这都是因为家长对孩子而是技术素养的轻视造成的。因此,让家长来评一评、赞一赞孩子的劳技作品,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另一个闪光点,重视孩子学习的技术素养和创新意识。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项目学习的劳技课堂符合学生特点,能激发学生劳动兴趣,能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相信学生在项目学习的劳技课堂中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教材不同,根据学生能力不同,适时适量让学生参与到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去,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灵活,学得有用。【参考文献】1施致良.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PBL)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11期.3刘海君.云波.项目型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案例J.小教研究.2005年第9期.4胡庆芳.美国中小学项目学习模式的学习J.网络科技时代.2004年第1期.5李晓.朱迅.项目教学法在我校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