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30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49723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3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3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3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30页).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第 30 页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目 录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第三章 器官缺陷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2第二节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5第三节 肢体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8第四章 发展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10第二节 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12第三节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14 第四节 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章 超常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第六章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单亲、离异、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17第二节 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1

2、9 第三节 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21第四章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方法 第一节 箱庭疗法 23附录 附录一 何侃简介(26) 附录二 华国栋简介(27)附录三 方俊明简介(28) 附录四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29)附录五 感觉统合疗法(31) 附录六 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33)附录七 积极心理学(35) 附录八 音乐疗法(37)第一章 绪论【课堂内容】一、 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 狭义和广义二、 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分类 残疾儿童、问题儿童、超常儿童三、 对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态度四、 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形成(一)先天(二)后天五、异常儿童的发生率 难以制定六、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形式(

3、一) 特殊教育学校 (二)普通学校等机构附设的特殊教育班 (三)普通学校的普通班七、特殊教育的过程1、预防2、诊断3、教育与训练4、就业培训八、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体系(一) 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二) 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基础教育(三) 有特殊需要青年的高等教育九、特殊教育的原则早期教育原则、补偿教育原则、个别化教育原则、系统教育原则十、特殊教育的发展史遗弃时代、嘲笑时代、慈悲时代、保护时代、教育时代十一、特殊教育发展趋势九点【补充内容】 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 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二)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三) 教育实践缺乏科学性 1、个别化倾向

4、2、医学化倾向3、课程化倾向4、德育化倾向(四) 就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够(五) 社会大系统缺乏整合第二章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课堂内容】第一节 一般方法一、 心理教育法(一) 认知改变法(二)榜样示范法(三)实际锻炼法(四)情感陶冶法二、 心理咨询法(一)经典心理疗法(二)集体心理疗法(三)积极心理疗法三、 行为矫正法四、 家庭疗法第二节 特殊方法一、 游戏疗法(一) 游戏种类 1、机能性游戏2、体验性游戏3、获得性游戏4、创造性游戏(二) 玩具种类 1、模拟实物类2、发泄情绪类3、投射内心世界类二、 箱庭疗法(又称沙盘疗法、沙箱疗法等)【详情见附录】(一) 起源 地板游戏世界疗法沙

5、盘游戏箱庭疗法(二) 概念(三) 材料 1、沙箱2、沙子3、玩具4、陈列架(四) 特点1、 重视来访者与治疗者的关系2、 以沙箱为中心,创造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这一空间可以使患者自我治愈得以发挥3、 普遍无意识的心象4、 玩具的象征意义(五) 应用范围 1、心理临床应用 2、在医疗系统应用 3、在幼儿园、学校系统的应用 4、家庭疗法中的箱庭疗法应用 5、在社区、企业机关的应用(六) 适用症状1、 自闭症等言语和交流困难2、 焦虑等情绪困难3、 注意缺陷、多动4、 攻击性行为5、 人际关系困难(七) 诊断标准1、 攻击性(A)2、 空虚性(E)3、 歪曲性(CDR)(1)封闭性C(2)无次序

6、性D(3)机械性R三、 艺术疗法四、 感觉统合疗法【详情见附录】第三章 器官缺陷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内容】一、定义听力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异常,以致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从而难以同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二、造成听力残疾的成因(一) 学语前(二) 学语后三、聋儿的基本心理特征(一)孤僻怯弱型(二)咄咄逼人型(三)滑稽幽默型(四)否认现实型(五)随波逐流型四、聋儿的心理与行为发展障碍 1、情绪发展障碍:缄默、孤僻、胆怯、恐惧 2、心理需要障碍:过分依赖、固执、任性 3、社会交往障碍:固执、刻板4、学习障碍:精力不集中、

7、注意力涣散、厌学 五、对聋儿的性格培养【补充内容】 听觉语言训练1声音刺激训练训练方法:根据听力障碍儿童听力损失的分贝数来选择声音刺激的强度。如果儿童无反应坚持用较大声音刺激其听觉器官。如听力障碍儿童对声音有所反应,可适当降低刺激强度。一般每次训练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一天训练几次。可把康复用具分为高频音和低频音交替训练。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和使用其感兴趣的方法和游戏,如电脑动画、电脑互动游戏、听鼓拨珠、捉迷藏、节目表演等。同时,还要进行辨别声源方向和配合测听的训练。2乐音刺激训练 训练方法:与听力障碍儿童一起听音乐、歌曲,一起随乐曲拍手、跺脚、点头等,用和谐而有规律的声

8、音刺激听觉器官,让儿童感到乐音很好听,培养其辨别不同的音色和音调的能力。根据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可设计和使用击鼓传花游戏、听音击鼓游戏等,增加训练的依从性。3辨音训练1)整体声音的分辨:整体声音的分辨,包括辨别自然界各种动物的叫声,物体发出的声音,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不同人的口音、声调,不同乐器的声音等。从声音的范围的角度,可设计听叫声选动物玩具或交通工具、听自然界声音选图片等。 2)语音的分辨率:语音的分辨是声音分辨中的重要部分。可进行元音辨音练习、辅音辨音练习、复韵母辨辨音练习和拟声词的训练。训练中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第二节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内容】一、视觉障碍的定义

9、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中央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以致不能进行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它活动。二、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一) 视觉障碍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二)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1、情绪特征2、人际关系3、自我意识4、意志特征三、视觉障碍儿童成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一)问题可能在适应过程中产生(自身因素)1、精神创伤期 2、震惊、否认期 3、悲伤及退缩期 4、屈服及沮丧期5、重新认识期 6、适应期 7、自我接纳和自尊期(二)早期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四)学校教育的缺位四、视觉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矫治(一)视觉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1、营造良好

10、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优化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2、根据视觉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视觉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矫治【补充内容】 怎样训练视觉障碍儿童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1)训练吃喝教会儿童每次吃东西之前要洗手;如果他完全看不见,帮助他学会吃各种食品的味道;每次都让他坐同一个位子,筷子、碗、勺子都在同一位置,按同一顺序摆放,相同的食品最好放在桌子同一位置,并放在盘子的不同地方;手把手教他用杯子喝水,把喝水的杯子放在相同的位置,使用权他容易拿到,杯子最好是不易破碎的塑料或不锈钢制品,以免伤害视障幼儿;(2)洗澡、洗衣应在家庭洗澡的地方以相同的方式教儿童学会洗澡,如果他一个人不能单独

11、去洗澡的地方就要安排家人陪他去,还可以从屋里到洗澡的地方牵一根绳子,帮助他摸着绳子自己去洗澡的地方;告诉视障儿童洗澡时为防止别人看见,应在没人的地方洗澡或在洗澡时关上门,并拉上窗帘;洗澡后要他穿干净的衣服,告诉孩子穿的衣服必须经常换洗,也可教他闻闻衣服的味道,以了解自己所穿衣服是否脏了。(3)上厕所教会儿童象其他家人一样上厕所;如果他不能单独去厕所,可让家人带他去,也可以牵一根绳子,帮助他通过摸着绳子独自去厕所;告诉儿童便后要用手纸擦干净,教会他自己做;每次便后要冲水,要用肥皂和洗水;厕所设计应比较合理,以保障视障儿童的安全。(4)穿衣服教会他向别人一样穿衣服;教会他识别衣服的前后面,可以在衣

12、服背面内部缝个标记,以便区分;用不同的形状标记缝在不同颜色的衣服内,让他记住,以便穿衣服时挑选他要穿的颜色。要时刻记住那些对于正常儿童不用教而靠眼睛观察,然后模仿而自然学会的技能,视障儿童特别是盲童都需要一步一步的教他,要牢记他们是丧失部分或全部视觉的儿童。第三节 肢体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内容】一、定义肢体障碍儿童,指四肢或躯干等有缺陷而失去正常运动机能的儿童。行为界定:1、限制了运动和活动,体态扭曲 2、是永久性的二、现状三、肢体障碍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一)肢体障碍儿童的心理问题 1、自卑 2、自我中心 3、孤独感4、焦虑5、自我控制欠佳(二)肢体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1、个

13、体因素(1)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认识不同,反应方式不同(2)残疾性质(3)残疾程度(轻度和重度)2、家庭因素(1)家庭经济状况(2)家长的心理调试水平,影响对肢障儿童的态度和教养方式(3)家庭内部关系,不良的关系将产生离心力,良好的关系将产生向心力3、社会因素(1)伙伴关系(2)学校教育(3)公众反应,公众的认识和态度影响肢障儿童的心理四、肢体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一)个人方面1、正确认识自己的缺陷和长处 2、培养自我调控能力 3、学习人际交往技巧(二)家庭方面1、父母和子女发掘生活中的乐趣,勇敢面对问题2、夫妻之间对事之间保持成熟的态度,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他的担忧,不要因为孩子的残

14、疾争吵3、亲戚朋友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支持4、家庭中每个成员具有开朗而诚实的态度,不减少孩子的户外活动5、尽快训练孩子的生活能力,使之适应致残后的生活(三)社会方面1、鼓励与正常儿童交往2、促进全纳教育的发展,教给孩子知识3、促进公众接纳,完善服务体系4、进行康复训练五、肢体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矫治(一)肢障儿童自卑心理的矫正(二)脑瘫儿童心理问题的矫正【补充内容】 如何对肢体障碍儿童进行教育?一、坚持正面教育,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一,不要讽刺他们,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第二,不要过分地赞扬他们,以免产生骄傲情绪。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时刻顾及到这一点:不要使孩子失去对自己

15、的信心。二、 创设自由空间,让孩子有主动探索的机会。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以发展幼儿的主动性为重要任务,使幼儿成为主动和成功的探索者与学习者。三、老师家长的积极配合通过各种活动和方法,让孩子从不同角度来表现自己的长处并通过我们的鼓励和表扬来不断培养 幼儿的自信心,促使他们自信心的建立。第二章 发展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内容】一、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含义智力障碍儿童是指儿童在发展期间智力功能明能明显低于常态,同时伴有适应行为方面的缺陷。这个定义必须符合3个条件:(二)心理行为特征1、人格与行为(1)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2)依靠他人的指导行事(

16、3)内向性行为(4)外向性行为(5)任性行为2、心智能力3、社会适应力(1)自理能力(2)社会行为(3)反社会行为(三)必要性1、心理健康是儿童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2、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二、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一)主要心理问题1、不适应性行为2、人格偏差3、人际与社会适应不良(二)影响原因1、个体 (1)生理或生化方面的缺陷(2)情绪不稳定(3)自我评价较低2、环境因素 (1)家庭教养不当(2)缺少良伴(3)在校的失败经验(4)主流社会的忽视二、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矫治(一)预防 1、生物、生态支持2、教育支持与控制3、行为支持4、环境支持(二)矫治【补充内容】 智力障

17、碍儿童的训练原则:1、提供不同类型的玩具,游戏,学习环境,让孩子在感官上有充份的刺激及学习机会,促进感知的发展。2、尽量用玩具,游戏设计把要训练的概念包括在内,而避免一些刻板式的训练,而令孩子的兴趣大减。3、根据评测情况,看孩子发展到那一个程度,加强现有的正确概念,然后按照发展表,训练下一个概念。4、训练尽可能按步骤进行:如配对分类挑选说出,表达名称。5、在训练一些概念时,用的玩具 、教具,先用相同的,然后用同类型的,最后才用不同类型的。6、先用一些孩子常见的典型实物训练,然后才增加一些复杂,抽象的例子,以明白概念。7、要训练的概念尽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尽可能配合肌能的发展。8、训练要从近到远

18、,从已知到未知,从目前到过去未来,从实物到形象符号,从确认到配对,比较,分辨,类别再到综合类化这规律进行。 智障儿童的治疗方法:1、行为疗法 (1)系统的脱敏感法 (2)暴露反应妨碍法 (3)给予道具条件 (4)模板方法 (5)沙盘游戏 2、 冲击疗法 3、示范疗法与暗示疗法 4、阳性强化法与消退法 5、厌恶疗法与暂时隔离法 6、认知疗法第二节 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内容】一、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一)定义及表现特征学习障碍儿童指那些有一种或几种基本心理过程障碍的儿童。该心理过程障碍会影响理解和使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并通过儿童在听、说、读、写、推理、拼写、计算等方面的能力的不健

19、全表现出来。表现特征:1、知觉2、智力3、记忆4、元认知5、语言思维6、注意(二) 分类1、 发展性障碍2、 学业性障碍二、学习障碍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1、抑郁和自卑2、迷惘与矛盾3、自我安慰与侥幸4、逆反与嫉妒5、焦虑与放纵三、学习障碍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一)病理因素1、生理缺陷2、心理缺陷(二)环境因素1、传统教育的消极影响2、学校教育的不当举措(老师对学困生缺乏足够的耐心,多次帮助辅导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学生采取责难。)3、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如:读书无用论等)四、学习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矫治(一)预防1、家长篇(1)家长与教师要善于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肯定;看到孩子有所

20、进步,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改善其心理状态。(2)对孩子的进步不能急于求成,而且在孩子的进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反复,家长必须耐心对待,帮助孩子从挫折体验中接受教训。(3)注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评价,多做纵向对比,少做横向对比,即不和成绩好的同学对比,只和自己过去的成绩对比,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2、学校篇(1)对学习困难的儿童不应歧视、讥讽和打骂,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2)协助儿童克服困难(二)矫治1、通过帮助儿童克服学习障碍,提升其成就感2、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习障碍儿童排除学习过程中的情绪障碍3、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习障碍儿童克服成长危机可使用“感觉统

21、合训练”、“前庭平衡觉训练”法【补充内容】 面对学习障碍儿童,我们应该怎么办?1、对儿童要有深入的了解2、客观评价儿童的学习能力3、开展特殊教育4、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培养5、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6、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第三节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概述自闭症又叫阿斯伯格综合症,也称孤独症,是指自我封闭、不理会外界事物的种种状态。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是一种先天的脑部功能受损伤引起的发展障碍,属于感觉统合障碍。二、分类(1979年的分类)(一) 隔离型(1)不喜欢与人接触,缺乏人际交往能力。(2)口语表达能力差,有的自闭症儿童一生都没有口语能力。(3)非口语表达能力,如不能用眼神与人

22、接触,也不能理解别人的传情。(4)对物理刺激有明显的反应,如热、电、光、冷。(5)通常只有刻板性行为,缺乏模仿能力。(6)明显的情绪障碍,喜怒哀乐变化无常(二)被动型(1)能与人接触,有时会表达自己的要求但不主动,缺乏人际交往能力。(2)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但表达的意思多是重复的、简单的。(3)有体态语言等非口语的表达能力,但是在理解力方面不行,无法理解别人的传情。(4)刻板行为和模仿能力可以,但想象力很差。(5)有一定的情绪障碍,显得冷漠、被动和迟钝。(三)主动和特异型(1)能与人接触,有时会主动亲近他人,但多半是单向的。(2)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但是在发音和声调上都可能有异常。(3)没有非常明

23、显的刻板行为,但偏向于重复性强的排列性游戏,有时执迷于一种活动。(4)有体态语言等非口语表达能力,但运用比较差,社会沟通能力差。(5)没有明显的情绪障碍,但给人的感觉还是缺乏热情和冷漠。三、心理行为特征及心理行为问题(一)心理行为特征1、社交障碍(1)冷漠 (2)缺乏社会交往技巧 (3)缺乏正常情感反应2、沟通障碍(1)语言发展迟缓 (2)不能用合适的方式与人沟通3.独特兴趣与刻板行为(1)有独特的兴趣对象(2)坚持特殊的日常习惯或仪式(3)重复单调而无目的的身体动作(二)心理行为问题1、情绪情感问题焦虑、自我中心、恐惧、孤独、忧郁2、社会适应问题 没有独立的交往能力 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差

24、不会根据环境改变行为方式3、不良行为问题自我刺激行为、同一性问题、攻击行为、多动行为四、心理问题的成因(一)个体原因1、感知觉异常和缺陷 2、认知困难 3、语言发展困难 4、情感缺陷(二)家庭原因1、家庭环境 2、父母的教养方式 3、过分的溺爱和关注(三)社会原因1、缺乏专业的康复机构和师资 2、社会对自闭症患者认识程度不够五、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矫治 (一) 感觉统合治疗1、提供自闭症儿童喜欢或较能接受的刺激,以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改善其大脑处理各种感觉的功能,使其有能力做出适当的反应。2、加强自闭症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的指导和训练。3、依照个体发展的过程,改善其身体概念、空间概念及计划动

25、作的能力。4、自我刺激行为或自伤行 为的处理。(二)心理干预法 1、行为矫正法(1) 矛盾意向疗法 (2) 正强化法 (3)负性活动法2、社会生活技能训练法 3、游戏疗法 4、音乐疗法 5、松弛疗法 6、呼吁全社会关注(三)教育治疗1、ABA行为训练由美国加州大学的洛瓦思博士于19世纪70年代创立,该方法将语言训练放在首位,运用功能分析法,从个体的需要出发,采用”ABA”模式,即“起因(需要)行为结果(积极或消极强化物)”来塑造正性行为。ABA行为训练更注重个体内在需要,强调行为功能,有巧妙运用各种行为改变技术,尤其是对于问题行为和人际交流有着极其显著的疗效。2、 结构化教育结构化教育以发展个

26、体的整体适应技能为目的,利用自闭症儿童程式化特点和视觉优势,采用分布教学法和视觉策略取长补短。该方法强调运用个别化教育,充分尊重自闭症儿童的特定技能和兴趣,并整合父母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家庭和学校并进的训练。 3、分离式学习体验分离式学习体验式1982年专为3-5岁的学前自闭症儿童设立的州立早期教育矫治计划。该计划运用个别化教育和回归主流理念,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有受过特殊教育培训的父母在自然情境中训练其自闭症子女基本生活技能,而这些儿童就读于普通学前班,其社交技能、语言技能和恰当行为又可能在同伴交往和教师个别化训练中获得。六、自闭症教育九要(1)要建立适合的学习环境与气氛(2)要实用与生活结合

27、(3)要反复练习 (4)要多变和多样化(5)要奖罚分明 (6)要有渐进性(7)要有长期的计划 (8)要培养患儿的独立性(9)要利用一切有利因七、及早发现儿童自闭症应注意三方面迹象 第一,语言障碍。岁以前,孩子会有一些简单的语言发育,比如叫爸爸妈妈,和人的对话交流存在连贯性,有简单的理解能力。但是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理解、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和同龄的孩子做比较,一般都能够发现。 第二,行为异常。自闭症儿童不但和大人在语言上没有交流,包括在目光的接触等行为上,都是缺乏的,严重的甚至会有自我伤害、攻击性强等异常行为。 第三,社交障碍。自闭症儿童在幼儿园里可能会疏离人群、独自玩耍,不会和小朋友成群结伴,

28、而且玩的东西相对比较单调刻板。但有些家长和老师往往不注意,只觉得是孩子不合群。 岁前是自闭症儿童接受康复治疗的“黄金时期”,专家建议,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应了解自闭症早期症状知识,发现后及时把患儿送到康复学校,训练他们掌握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帮助他们最大限度融入社会。训练方法:1、想尽办法让孩子开口说话。孤独症儿童不会和人交流,他想要家长做什么事情,都是拉着家长上前指向这个东西,或通过哭闹、打滚,甚至自伤等行为去表达愿望和要求,从不开口说话。比如,孩子想喝水了,他会拉着家长到饮水机旁。如果不等开口就满足他,他会更封闭。所以,这时哪怕是一个喝字,家长也要等孩子说出口,再满足他。2、教孩子和他人互动。孤

29、独症孩子想要别人什么东西时,常常用抢的方式,家长可以和他做一些交换互动,让他学会等待。比如,他想要什么东西马上就要得到,否则就哭闹、打滚。家长不要急着拉他,不妨漠视地离开,通常孤独症的孩子都会站起来跟着走了。家长一看他爬起来不哭,可以赶紧抱着他说:妈妈喜欢不哭的孩子,下次他就不哭了。通过这种方式,帮他建立良好行为、消除不良行为。 第四节 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内容】一、 多动症儿童心理健康的概述(一) 定义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DHD),简称多动症,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出现与年龄不相称的行为。(二) 诊断标准1、注意力缺陷型2、多动、冲动型3、复合型(三) 心理行为特征1、 分

30、心和注意力不足2、多动3、冲动4、需求注意的行为5、动作不协调6、学习障碍7、 反社会行为8、情绪困扰Tips:多动症和多动、好动的区别:(1)注意力方面(2)自控力方面(3)行为活动方面二、 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一) 心理行为问题1、 对立反抗行为2、情绪异常和困扰3、学习问题突出4、人际关系紧张5、自我态度低落(二) 成因1、 生理因素(1)脑损伤(2)生化因素(3)前庭系统失调(4)遗传2、 家庭因素3、 环境因素4、 心理因素(三)必要性三、 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治疗(一) 预防(二) 矫治1、 药物治疗(小儿智力糖浆、利培酮)2、行为治疗3、认知行为策略4、

31、感觉统合治疗5、心理辅导6、多元模式(药物和行为同时使用)7、音乐疗法8、针刺耳压疗法9、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补充内容】第三章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单亲、离异、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概念 单亲家庭是指因离婚、分居、服刑、丧偶、未婚生子等单一的父或母和其未具有生产能力的子女(包括亲生或领养关系)所组成的家庭,由父或母单独挑起子女的教养责任 重组家庭是指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寻找和自己境遇相似的另一半结合成一个新的家庭。二、心理特征及表现(一)心理特征(1)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3)怀旧心理(4)敌视心理 (5)害羞心理 (6)封闭心理(7)孤僻心理 (8)嫉妒心理

32、(9)自恋心理(二)心理问题的表现(1)学习困难,主要表现是作业拖拉,学习成绩下降,自控能力差,影响课堂纪律等。(2)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感脆弱,过度敏感,极端固执,过分冲动。(3)性格孤独冷漠,早熟,戒备心重,防范意识强,甚至出现抵触和敌对心态。三、心理问题的成因(一)家庭原因由于缺少父母一方的爱,或因为父母一方缺失而导致教养方式不当,如过度保护溺爱,期望过高,或疏于管教等,均造成孩子心理异常。(二) 学校原因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对其心理的需求无心顾及,因此他们在学校受不到教师及时的关心和帮助,其错误和缺点更加突出。(三) 社会原因社会不良现象和不健康的艺术作品等对孩子有巨大吸引力,如网吧、

33、游戏机厅、麻将厅等。(四) 自身原因由于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缺乏教育力度,加上意志薄弱,因而不能用正确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往往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旷课、不做作业、打电子游戏、偷东西、撒谎等。这些又往往使这些孩子产生舒适的情绪体验,进而强化了这些不良行为。四、教育对策(一)家庭教育1、作为父母无论在各方面都应该尽力关心教育子女2、培养孩子多元化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3、要让孩子了解父母关系的现状4、让子女广泛接触社会,多与学校、老师联系,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5、经常地表达赞美和激励,注意在生活中彼此赞美。 6、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7、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但

34、简单粗暴也不可取。8、注意性别角色教育9、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二)学校教育1、最大限度地减少单亲家庭给儿童带来的负面的影响2、建立特殊群体的心理档案3、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三)社会教育 1、责成有关部门聘请一些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专家编写关于如何教育单亲、离异、重组家庭子女的书籍、文章,从理论上去探讨这些家庭教育子女的教育方式、方法。 2、建立单亲、离异、重组家庭子女教育以及咨询机构,开设咨询电话,目的是能让这些家庭有问题的时候,及时与社会联系。五、 重组家庭儿童出现一下情况,家长应该考虑向心理与精神专家咨询 1、独自面对失落,从不向父母声言;2、在父母之间或两个家庭

35、之间感到受折磨;3、封闭自己,不与人交往;4、对“对与错”没有把握;5、与任何先前的家庭成员或继父母在一起时感到非常别扭;6、孩子直接向某个家庭成员发泄不满和愤怒或公开仇恨父母或继父母;7、父母中的一方感到巨大的压力,不能满足孩子增加的需要;8、父母或继父母中的一方公开喜欢和偏袒某个孩子;9、管理孩子只是某个父母的责任而不是父母或继父母双方的共同责任;10、家庭成员没有从通常愉快的活动中得到快乐。第二节 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概念年龄在18周岁以下,脱离家庭或离开监护人流落社会连续超过24小时,失去基本生存保障而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二、特点1.脱离家庭、学校或其他社会组织,不便监管,他们的

36、存在可能导致多种社会问题2.游离于社会边缘,缺少关爱和帮助,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3.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面临严重威胁三、心理问题(一)江湖习性,惯用暴力(二)怕受伤害,总爱撒谎(三)缺乏关爱,性情冷漠(四)误解爱护,拒绝救助四、流浪的成因(一)家庭原因1、没有监护人2、监护人没有监护能力3、监护人不履行监护义务(二)儿童自身心理问题1、人格特征焦虑倾向,不愿与人交往,倔犟,爱面子,强烈的冲动倾向,想逃离的冲动2、情绪情感社会的好奇,外界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少年的好冲动,街头的诱惑3、过去的经历与体验学习成绩差,饱受父母的责骂,同学的讥笑,老师的冷眼 身体残疾 家庭贫困4、社会原因(政

37、府机构和其他原因)五、心理健康教育(一)家庭源头1、改善家庭教育方法,营造安宁、幸福的家庭环境,从根本上预防流浪儿童的产生。2、已经出现流浪儿童的家庭,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积极寻找。(二)政府1、制定针对流浪儿童的相关法律法规;2、开办家长学校等,增强家长的法制意识;3、建立控制儿童流浪专项资金;4、大力发展经济,缩小贫富差距,发展社会福利;5、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整合社会资源 。(三)社会1、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全社会参与流浪儿童的救助服务;2、广泛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3、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发展儿童福利事业。补充: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专题讲座,如: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

38、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实施个别咨询与辅导,方法:引入学校模式、分年级开展六、流浪儿童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1、破坏社会治安。操纵流浪儿童乞讨的黑恶势力,采取拐骗、威逼利诱等手段,网罗各地流浪儿童,强迫他们到街头讨钱。 2、影响民族团结。在有违法行为的流浪儿童中,新疆籍流浪儿童最为突出。这些新疆流浪儿童的违法行为已引起了流入地居民的不满和敌意,也造成新疆流浪儿童对汉族人民的仇视。3、破坏市政设施。流浪儿童因为生活没有着落,会偷窃市政设施去卖废品获利。4、影响城市形象。他们利用自己的身型特点,随时跪倒甚至搂抱路人乞讨,行人怀着厌恶躲避或被迫给钱。在外国人流动密集地区,流浪儿童甚至

39、形成了规模,见外国人给钱就一哄而上,死抱着不放。破坏了外国友人对北京的印象。七、目前流浪儿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流浪儿童的医疗问题。流浪儿童被置于社会医疗体系之外,他们普遍都有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需要治疗,而且有些身体残疾甚至被故意致残。但流浪生活使他们缺乏就医的可能,而残疾甚至成为乞讨的重要条件。即使流浪儿童进入救助中心,中心卫生站只能处理常见、轻微的疾病,每个孩子每月的费用定为150元,包括衣食住行和医疗,如果出现大病,并没有资金救助。2、长期救助的儿童如何安置的问题。根据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办法,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时间一般在10天左右,然后实施遣送。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孩子不愿配合或者已是孤儿需要

40、长期救助的。3、重复救助问题。有的流浪儿童在一个救助机构重复受助;有的在A地受助被送回家后又流入B地流浪,在B地受助被送回家后再流入C地流浪。无论是同地重复受助,还是异地循环受助,流浪儿童都没有脱离流浪状态,救助机构的工作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4、流浪儿童的心理问题难以解决。他们身体受到摧残,人格被扭曲,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段经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的伤害。5、对未满14周岁违法犯罪流浪儿童的管理空白。有违法犯罪行为但年龄没到14岁的孩子,很多处于“三不管”状态:家庭不愿管;法律无法制裁,公安机关不管;城管无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救助机构不收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儿童。6、救助工作中

41、“主动要求救助”条件限制苛刻。根据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中有关“自愿原则”的条款,救助管理站只能救助那些自愿来站寻求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而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自愿”。因此他们目前处在城市公共管理之外,过着“无政府”的生活。八、个人建议1、完善相关法规。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流浪儿童救助的法律、法规。2、实施强制救助。目前在儿童救助实际情况中也普遍存在着对流浪儿童的救究竟是强制还是自愿的争议。3、建立部门协调机制。4、监督家庭履行监护义务。对愿意回家,家庭也愿意接收的受助儿童,救助机构以视情况适当延长救助的观察期限。5、充分发挥社区的救助和帮教功能。对于确实无法遣返回原籍的流浪儿童,要变流为救

42、助。6、对适龄的流浪儿童开设技能培训,解决流浪儿童生存能力。7、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第三节 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概念艾滋病致孤儿童,简称艾滋孤儿,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定义,艾滋孤儿是指自身健康但父母一方或双方因艾滋病死亡年龄在18岁以下的儿童。 注意:(一)父母患有艾滋,子女也患有艾滋;父母患有艾滋,而子女没有艾滋(二)艾滋孤儿和艾滋儿童的区别二、疫情简介 疫情集中于三个主要地区 超过3/4的病例集中在下列5省区:河南,云南,新疆,广西,广东 高发于偏远地区和农村 少数民族地区 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AIDS)患者以来,全球累计感染者总数已达6

43、 900万,死亡者总数已超过2000万,并且使1 500万儿童成为了孤儿。据专家预测,2009年估计到2010年,全球艾滋孤儿将会达到2 500万 三、生存状况 贫穷:基本生活保障丧失 辍学:受教育机会减少 救助:集中寄养、民间收养、分散抚养 社会歧视严重:严重的心理障碍四、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一)心理问题1、认知偏差,缺乏自信心,自尊心2、性情冷漠 ,内向,自闭 ,自卑3、人格扭曲(二)成因1、家庭因素 2、社会因素3、学校因素 4、个人因素五 、艾滋孤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消除人们对艾滋病的无知和误解(二)让艾滋孤儿得到关爱和受教育的机会(三)营造艾滋孤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交往氛围(四)对艾滋孤

44、儿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加强对孩子的心理指导 艾滋孤儿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心理指导应从其父母患病时就开始,尽早给孩子心理指导。 与教育、卫生、社会福利部门协作,是减少艾滋孤儿身心创伤,避免其心理问题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有效措施。六、收养艾滋致孤儿童条件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规定,收养人应同时具备的条件为:(1)无子女。所谓“无子女”是指收养人既没有亲生子女,也没有养子女和继子女。(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所谓“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是指收养人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身体、智力、经济、道德品质和教育子女等方面具有抚养和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能够履行父母对子女应尽的义务。(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所谓“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主要是指精神疾病和传染病。(4)年满30周岁。所谓“年满30岁”,是包括30周岁本数在内。夫妻共同收养,则必须双方都年满30周岁。2、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同意共同收养。3、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4、收养三代以内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