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品德课“活动”的实效性》(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品德课“活动”的实效性》(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品德课“活动”的实效性-第 6 页小学品德论文莫让浮云遮望眼浅谈品德课“活动”的实效性【内容摘要】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参与活动成了品德课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直击课堂现场,在热闹的背后,却不乏“作秀”的浮华:形式呈现华而不实,内容选择随心所欲,课堂组织一盘散沙,使“活动”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本文试以“活动”教学现状入手,分析原因,提出优化“活动”教学的对策。【关键词】活动 优化 实效 新课程以破竹之势长驱直入,给品德课堂带来了生命活力。新的课堂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参与活动成了品德课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一时间,品德课堂开始高举“活动”大旗
2、,轰轰烈烈地开展一个个活动,课堂“热闹”了,学生“动”起来了,然而繁华的背后让我们驻足而立的是:学生是否真的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和感悟,是否经历了过程,训练了方法、行为,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直击现场,“活动”只是浮云在一些课堂实践与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堂成了“秀场”,活动只为“作秀”,效果如浮云一般费时耗力,让学生疲于奔命,却收效甚微。一、形式的呈现华而不实1、小组合作假性展现现场1:本人在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我也能研究一课时,安排了一个“制定研究计划”的小组活动,前排同学像往常一样,向后一转,有的小组“叽哩呱啦”,各说各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只有一两个优生撑门面,其他人漠不关
3、心,沉默以对;有的甚至无聊得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我只在四周无目的地巡视过了几分钟后,学生转回自己的位置,老师指名发言。而发言者仍是那几个积极分子。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已被许多教师广泛采用。让学生与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火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的“假热闹”,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本来意义。在品德课堂上,教师采取的活动化合作学习只有着力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合作精神,才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2、资料搜集浮光掠影现场2: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战争何时了一课时,课前,组织学生去搜集记录“战争所带来的危害”,活动中,学生所获颇丰,有图片,有文字,还有视频资料等。但是在教学中怕
4、因学生的呈现无法控制教学时间,于是只一句话带过,不断地呈现自己原本作入课件的内容,整节课的课堂气氛沉闷得很。 思考: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要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然而在这节课中,我只注重结果而轻过程,大大的打击了学生的主动性。另外,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记录、实验和思考。表面上看来可能收获不大,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获得更多体验,可能会丰富以后的人生。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过程。如果教师那么每一项活动也许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总结完毕,但是学生又会有什么收获呢?3、角色扮演游离
5、课外现场3:教学浙教版一年级下册有人生病时,安排了“奶奶生病了”环节,让学生角色扮演。结果,一学生弓背弯腰嗫着嘴,颇有几分赵本山的味道,学生的目光全都关注在此,拍桌打凳地哄堂大笑一片,至于“关心照顾病人”一主题被抛至九宵云外。思考:角色扮演是引导学生经历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然而上述事件中,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追求课堂的“轰轰烈烈”“有声有色”。由于目的性不够强,淡化了学习主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失去了体验的真实性。二、内容的选择随心所欲1、忽视学生学习情况现场4:一位教师在教学果实和我们,为了创设情境,让每一位学生戴上头饰,扮演各种果实,来
6、夸一夸自己有哪些作用。学生对果实作用知之甚少,所以,一节课只有看见果实在微风中摇曳的优美姿势。 思考: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认识。当学生对果实的营养价值、特性还知之甚少时,就无法用自己的表演展示果实的作用,也就激发不起他们喜爱果实的情感。如果让学生课前或课上习得一些“果实的作用”这些知识,再去表演,那么学生才会进入角色,使之人即果实,果实即人,喜欢果实、情由心生。因此,在品德课活动中,必须让学生在最基础、的生活体验中获得发展。只有这种源于儿童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我们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2、没有关注学生生活背景现场5:假期安全真重要一课时,一位
7、老师安排了小组合作学:小朋友们度过了长长的一个假期,假期的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你一定外出去旅行了吧?可是你知道吗?在快乐的旅途生活中,会有一些叫“危险”的坏蛋,随时准备出来搞破坏。下面,请小朋友们小组讨论一下,都遇到过什么危险?讨论结束后,竟无人回应。老师没有根据实际的需要,课中讨论时,很多学生都无话可说,因为他们当中大多都没有遇到过“危险”。思考: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是课程的基础,只有依托真实的生活背景,方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像所以课堂活动如果不从学生本身考虑,远离学生的生活,那么学生在进行活动时就会感到举步维艰,思考的过程也往往是凭空捏造,不切实际,从而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标。三、课堂
8、的调控一盘散沙现场6:在试教我安排一天的生活时,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安排了“给盼盼安排一天的生活”的活动项目。我先把预先准备的图片放在信封里分发给各小组。等学生一拿到图片,就像炸了锅似的沸腾起来。有的喊着“老师这个人在干什么呀”“老师,他的动作好好笑呀”“老师,我们的图片与他们的不一样”,如此小菜场般的热闹至此再也调停不下,最后在无法言语的结局中草草收场。后来,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防止节外生枝,我干脆把学生的任务给揽了下来,去掉那个重要的活动。然而这种剥夺学生活动空间的方式也是有害的。思考:小孩子总是好动的,一有机会离开位置,往往会一发不可收拾。孩子们也是充满好奇的,如果太多外在的因素干扰,他们
9、的注意力就会神游象外。所以教师在活动前的设计是否周密,课堂的调控是否及时显得尤为重要。优化活动,除却“浮云”纵观上述案例,看似一切都是“活动”惹的祸。其实不然,活动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教师活动的组织者并没有把握好“活动”的度,没有选择好活动的内容,没有将活动形式恰如其分的呈现,课堂活动没有调控到位。因此,下面我就形式、内容、调控三方面来优化“活动”,让“活动”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开展,收获“活动”实效。一、内容的选择脚踏实地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只有在孩子感觉不到在受教育的时候,教育效果是最佳的。”只有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注重儿童自己的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
10、有所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教育。1、追求童趣一位国外的心理学家说过,儿童与成人思维兴奋点的差异就在于成人注重哲理,而儿童注重形象;这个差异是由生理、阅历、年龄等诸多因素构成的。诚然,在纷繁的内容材料选择中,如何捕捉住精彩的闪光点,如何切入到儿童趣味的“兴奋点”上来,让内容本身一下子就能“抓住”孩子,这是教师的一个基本功。如教学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一课,面对着二年级小朋友,童心未泯,一脸稚气,为了让孩子们更快地进行情境。以一则游戏导入:先在黑板上画一个钟面,没时针与分针。老师先用双臂演示时针与分针,学生们立马被游戏吸引,个个跃跃欲试。在游戏中,孩子们情绪高涨,快速地进入课堂,在快乐的活动中渗透了时间的
11、观念。有人说: “只有你像孩子,你才能读懂孩子;只有你像孩子,你才能解放孩子。”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发具有童趣的课程资源,经常组织开展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在开心快乐的儿童活动中巧妙地使孩子体验到蕴涵其中的道理,努力使“童趣”回归到我们的课堂活动中。2、贴近生活活动作为品德与生活共同的中介,必然要关注活动内容的生活性,正如新课程所指出的“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记得在教学世界之窗一课时,孩子们对于图片中的人物“周总理、爱因斯坦、贝多芬、乔丹”几位人物,虽有听闻,但由于与学生的年代相隔较远,孩子们看到这几位人物时,并没有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兴奋点。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去
12、搜集当代不同肤色,不同人种的优秀人才。课上,将学生搜集到的图片、文字加以交流。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奥巴马、姚明、盖茨等人物时,人种没有优劣之分的概念在孩子们的交流声中渐次形成。3、摸清学情教师设计一个活动,必须摸清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情况,对孩子的个性、心理发展、认知结构等情况了然于胸,教学时方能有的放矢。如在学习我国的行政区时,由于乡下学生对于省、自治区等概念薄弱。我就跳出课本设定的内容,组织学生先记录电视频道,看看你能记住多少个省台。动员学生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在每天看地图中,了解了每我国的行政区域分布。有这个基础后,课堂上的讲解也变得水到渠成,对我国的行政区进行拼图也显得游刃有余了。
13、因此,教师把握、洞悉学情情越准,所设计的活动才有正确的基点,才能调动和吸引学生全员参与,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活动才有实效。二、 形式的呈现形神兼备活动,不能仅仅“为了活动而活动”,主要还是为了使学生健康积极的成长。所以,每个活动形式的呈现,都不是局限于表面的热闹,而是要关注活动本身所要承载的价值追求,这才是活动的本质。因此,活动要形神兼备,有的放矢,真实参与,才能有所收获。1、活动目标要明确活动目标应该是活动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一次活动的设计要明确意图、价值在哪儿。比如我在设计春天多美一课时,让学生填写完春天的歌后,为了增加趣味性,请学生来当当“柳树、冰雪、小草”等事
14、物做做动作。结果,有些孩子不会用肢体表达,成了“四不像”,惹来了一阵哄笑。另外,孩子们稚拙的动作没有让他们的体验得到升华,倒是让原本充满生机的事物变得笨拙、僵化而没有美感。所以,我在后来的教学中,改变措施,以真实的图景再现,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春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一次活动,必须要有较强的指向性,始终围绕着目标进行点拨,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体验,有所感知,有所感悟,才能在心智上真正得到发展。2、学生参与显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关系到教育效果的首要问题。学生只有亲身体验、经历过程,才能让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才能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有位老师在执教李奶奶身上的伤痕,老师并不局限于书本内容,而是
15、让学生回家广泛搜集、询访。结果有些孩子就讲述了自己的祖辈在日本侵略时所受的痛苦潸然泪下,一种发自肺腑的情感在胸中油然而生。总之,要充分体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真实地经历搜集、交流的过程,充分挖掘学生身身拥有的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才能让学生在真正“心动”的环境中获取真知,喷发真情。三、 课堂的组织严谨有序活动课堂秩序乱是常见现象,要有效开展活动教学,老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调控。所以教师就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注意把握好活动的时机,对活动局面进行有效的调控。1、调控节奏教师要想有效地调控活动的节奏和频率,正确处理“动”与“静”的关系。活动教学不能一味追求学生表象的“动”,而是要注意
16、留足时间让学生安静地“动”脑子。活动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认知。如我在教世界之窗这一课时,孩子们被课件中乔丹的精彩灌篮唏嘘不已,有个男孩子甚至情不自禁地从凳子上蹿起,也学着样模仿起灌篮动作时,我及时问他:这位同学,你为什么这么激动呢?孩子收敛了动作,静了一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从而理性地认识了乔丹的魅力,认识了黑种人的魅力。继而课堂顺着此话题自然延伸下去。所以,在学生情绪高涨、兴奋,难以自我平息时,老师要适可而止,及时收拢,以免浪费时间。如果在沉默不语时,教师又要及时出手,加重趣味,点燃学生活动的兴趣。2、彰显引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课堂的主导。既要对学生的活动放
17、开手来,但又不能放纵不管。如果学生在认识上出现偏差时,就要引导学生走上正路。如在学习我的家庭时,一个男孩子上来展示自己的画:一间二层楼房,住着一家四口。有些孩子只在意画的技艺,有些孩子带着嘲讽的口气,笑称儿童房里竟摆着姐姐和他的两张床,惹得小男孩很羞愧。这时,我说:“孩子们,家是什么,难道只是三层楼,四层楼,甚至更高的楼吗?其实家就是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你看,他们一家都生活在二楼,每天都能看到彼此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关系是多么亲密呀!”孩子们听后都赞同的点了点头,甚至向这个男孩子投去了羡慕的眼光。学生由于涉世不深,有些价值观毕竟是稚嫩的,他们的认识会存在片面性或者错误之处,需要老师借助点评帮助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活动,是品德课实施中的灵动音符,不是花架子,不是浮云。我们只有艺术性地、实实在在地奏响它,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美好的乐章。参考文献:1、朱海青 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有效性初探 中国中小学教科网2、邱宁松. 让活动煲出一锅“心灵鸡汤”小学教学参考, 2009.1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陈光全. 提升活动教学品味的基本策略 湖北教育 2009年第2期5、李健虹. 注重活动实效 闪现灵动课堂 小学教学参考 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