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年级上册六单元《 解决问题 (数数的策略)》说课稿(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年级上册六单元《 解决问题 (数数的策略)》说课稿(8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年级上册六单元 解决问题 (数数的策略)说课稿-第 8 页 数学说课稿 解决问题 (数数的策略)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79业的例6.教材简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中例6安排的解决问题,为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创造了机会。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继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使学生理解“画示意图”是帮助理解题意的重要手段、数数是一种有效地解题策略,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积累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一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又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
2、思维过渡的时期,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变式,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明白排队中的问题,教材编写上十分重视注重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注重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使学生逐步明晰“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决是否真确”的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思路。二、说学生: 在学习1-10各数认识时,学生已初步了解计数器的使用方法。由于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已经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1-20间物体的个数,在学生能正确的说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基础上,运用其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孩子从他的“已知”走向“未知”。其实此处的
3、未知并不完全是“一无所知”因为学习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是在学生先前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同化和顺应的结果此时“以学定教”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小学生而言一次完整的课堂学习可以描述为学生从他的认知起点到课堂学习目标之间的认知发展过程。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高于逻辑起点。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奥苏伯尔曾经说过:“教育心理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知道儿童已经知道了
4、什么”这就是我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为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起点的一点考虑。 三、说目标 :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 字个数的问题。2、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四、说思路: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二、在活动中体验排队问题三、游戏活动,运用新知 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五、小结:五、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从同学们
5、熟悉的放学排队入手,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引导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排队中的学问。二、在活动中体验排队问题(出示课件教材79页情境图)(一)看图体验,交流信息1.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一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丽排第几,小雨排第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有办法解决吗?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出示课件知道了什么?)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环节唤起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基数和序数和数的大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继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6、 本节课开始 我用简单的生活实例逐步启发深入,使学生得到问题解决的策略。开篇简洁的说明了本节课的解决问题的基础就是“数数”使学生有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通过再现小朋友排队参观熊猫这一场景来展现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特点。课堂中的练习也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场景。 (二)动手操作,合作分享在活动中体验排队问题1.独立操作:以小组为单位,“”代表小丽,“”代表小宇,其他同学用“”表示,动手排一排。2小组交流:怎么排的? 教学中,我结合小班分组教学的特点,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充沛地交给同学,让他们通过自身考虑、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的形式,自身去提出问题并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我又引导同学
7、从创设的情境中走出来,回到生活实际中,去发现身边的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同学在用数学的过程中,感受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在学习新知时,教师创设了贴近同学并富有童趣的资源信息,给同学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同学主动去探索新知,引导同学通过动手操作、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促进同学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同学初步学会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二、在活动中体验排队问题 3.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和结果 学生汇报时要求表达的清楚自己组的想法且声音洪亮。 生可能汇报: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个,也就是说明小丽
8、和小宇之间有4个同学。(师在黑板上示范板书方法二:)师:大家同意吗?还有别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可能汇报:还可以直接数数,11,12,13,14总共是4个数。(课件出示怎样解答?)(板书方法一:11 12 13 14)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明确:数数的时候不能数错,不能数10和15两个数。强调:为什么不能数10和15?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0和15指的是小丽和小宇,而题目要求数他们两人之间的人数,所以不能数10和15。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数数、画图的方法来想一想、说一说。 这一环节教师课上注重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反思,认真总结经验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再让学生
9、用自己的方法数出来、或画出来。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提出问题。在不同的问题中能充分的听取学生各种方法,虽然学生们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结果一致。但是思考的角度不同。老师都能充分的给予认可。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放手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当小老师,引导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有不同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学生掌握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三、游戏活动,运用新知 请10个同学上台排队,并指定两人说说自己从左往右的位置,台下的同学闭眼睛先听台上的两名同学说自己的位置。再说出这两名同学之间有几人。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
10、(出示教材79页情景图) 2.拓展题(课件出示拓展题) (1)今天是11月5日,星期一。今天有雨,运动会推迟3天再开。推迟后运动会星期几开? (2)今天我从第10页读到第14页,明天该读到第15页。他今天读了几页? “变式”,就是变换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从不同角度组织感性材料。在各种表现形式中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的思维又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变式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中老师从例题“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到基础练习“小宇和小华之间有几人”再到滑滑梯但此时提出的要求则不同让一名同学当小老师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提问之后的“星期几”及“读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老师一直鼓励学生进行进行对比、分析、思考和解答从而找出进行问题解答的不同方法和途径,实现学生在变式问题解答过程中,得到分析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谁的表现值得你学习? 这一环节的设计 总结一堂课自己的表现,并给予正确的评价。总结学习方法,和学会欣赏他人。 六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方法一:11121314 方法二: 方法三:15-10-1=4(个)口答: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个。 板书设计突出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