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的演变(9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04886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的演变(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的演变(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的演变(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的演变(9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的演变-第 8 页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的演变 刘华安 我国传统城市的规划布局,以方直平整的街道方格网系统最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当然在南方水乡也不乏弯曲幽隐的街巷;西南山区也有不少因山就势道路迂回逶迤的山城。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一带,以方格网街道布局,使行政区、居住区、商业区等相对独立所组成的城市数量最多。但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的这种传统体系,也不是自始至终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代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我国城市规划科学及其布局结构体系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从考古发掘郑州商城、湖北盘龙城及安阳殷都等处的遗址看,城市规划思想虽处于模糊的萌

2、芽时期,但其布局已有一定的分区,一些都邑自中心向外周多依次为宫署区、居住区、农业区、城防区、作坊区等。郑州商城城址规模据测已达周长约7公里,城内还发现有大面积夯土台基和大型房基以及手工作坊等遗址。这些遗址布局表明,城市是经过简单的规划的。 进入西周盛世,营城建邑以前人的经验为基础,根据实际,周人还制定了一套城邑体制,自觉地把城市规划应用于城邑营建实践,从而为建立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同时也确定了我国传统城市内部分布结构的基本格局。据考工记匠人记载:西周的城邑规划体制主要是从城邑的等级、大小、内部布局等方面来进行规划并付诸实施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3、左卒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意思是说:营建国都,规模为九里见方,每一面开设三个城门。城内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街道能并行九辆马车。城邑以宫城为中心,左建祖庙,右置社稷坛,前为外朝办事之所,后设市场交易之处。外朝与市场的面积都是一夫,即百步见方之地。同时规定,诸侯城、卿大夫采邑城按王城礼制,依次降低一级规格。这种体制不仅规定全国城邑分为天子王城、诸侯国都城和采邑都城三级,而且对各级城邑的建置数量以及分布格局包括城邑规模、城垣、城门、道路等的等级,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上述西周城邑规划布局,确立了我国城市以宫城为中心主体的基本结构,处于从属地位的其他各个组成部分,则按照各自功能和规划体

4、制要求,分别布置在主体的周围,按分区尊卑,围绕宫廷区依次安排。王室、卿、大夫府第所在的“国宅区”近王宫而建,民众多分处城之四隅,宫区之北多为市场区,工商业者居于近市,手工业作坊区置于外郭。在宫廷区内,即实行前朝后寝制和三朝三门制;另有与之相适应的网格。通过整个道路系统的联系作用,一方面将规划范围扩及广大的王畿,另一方面以显示宫廷区的核心地位。我国古代城市的这种布局传统,差不多贯穿了我国城市发展史的全过程。 秦汉时期,随着大统一专制王朝的建立,城市规划布局传统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城市内部结构布局重视利用地形,不强求仿制周制在形状上的整齐划一,据地形以加强军事的防御功能,以致城垣、居

5、住区等平面颇为曲折;同时,秦汉宫廷区范围相应大为扩展。西汉整个宫廷区分为五宫,各自独立,顺地势高低从南而北,沿南北中轴线交错布置,呈不规则状。市、作坊及居民闾里偏处城北与城周较低地带。上行下效,郡、县治城亦多仿此。 汉魏洛都因受传统礼制的影响,其王城规划布局基本上以周制为蓝本,但又不完全受其局限。洛都分区布置井井有条,以宫廷为中心,凡与宫廷区有密切关系的,加上永宁寺,都分布在内城中,各按其性质,依方位主次,环绕在宫廷区的周围。外郭除正南设有辟雍、灵台及明堂外,主要辟作市、里及手工业区。内外城的功能,其分工十分明确。市、里统一规划布局,严格区分。这种区域结构,既是这一时期继承周制城邑传统经验的总

6、结,同时又为确立唐、宋时期城市规划制度奠定了基础。 唐、宋时期的城市布局结构,除宫廷区、官署区没有多大的变化外,在商业区、居住区等其他分区布局结构方面,尤其是宋代,则有较大的改进。其主要表现是:为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集中市制转变成以全市为市场领域,行业街市为骨干,联系分布各居民坊巷的商业网点和新型仓库区所组成的商业网,新兴的城市服务行业,如瓦子、茶馆、酒肆等,也纳入商业网内,聚合而为我国古代后期城市综合性的商业服务组织的新规划、布局体制。这种体制的变化,一方面使旧坊制改进为按街巷分地断的办法来组织城市聚居生活的新的开敞式坊巷制;另一方面还改变了旧的功能分区,增加了新的功能分区,如仓库

7、区、码头区、专业性商业区,即行业街市等。同时,这种分区布局还不是像过去那样一句礼制尊卑来确定其区域位置和配备程序的原则,而是主要取决于经济功能上的要求。这种新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尤其在专业性的商业区布置上反映更为明显。如以批发为主的行业街市,多设置在运输方便、有利货物集散的沿江河岸地带,而特殊商品的行业街市等,则多设于交通枢纽地带,构成城市的商业中心区。以后元、明、清各代的城市规划、布局,基本上是以宋代城制为基础的,而且城市经济性的功能分区类别日益增多,其布局更趋广泛,几乎遍布城区的各个地段。 此外,从具体内容来看,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的传统体系至少还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大型建筑多采用轴线

8、对称的布局。轴线对称布局即以中轴线为主体,沿轴线布置建筑空间序列,这是中国大到城市,小到宫殿、衙署、庙宇、民居常用的方式。周代有关建筑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大型建筑已采用对称的布局,陕西岐山西周城址即是实证。东周各诸侯国城址、汉长安宫殿部分的布局等,都有其对称的轴线。隋唐长安是将中轴线对称手法扩大应用用于整个城市的总体布局的较典型范例。其城门数目和位置、道路的格局、长宽,市以及坊里的大小与划分等,都严格地按照对称的布局衬托出中轴线,宫门及主要宫殿建筑群都位于中轴线上。 宋开封城中也有正对宫城正门的宽广的中轴线大街。元大都城市布局的整体艺术又达到新的高峰,城中有主要的南北轴线,又辅以东西的横轴线

9、,在东西、南北轴线的交点处建造中心阁。明清北京城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手法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不仅比原来的中轴线加长,而且沿中轴线建造前后左右相对称的重重城门,并形成形体、大小不同的各种广场,城门内外亦对称设置华表、牌坊等建筑物,以建筑的高低错落来增加空间的变化,赋予空间序列更浓厚的艺术特色。 严整的城市规划和以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反映在州、府、县治或鼓楼、钟楼为城市中心形成“井”字、“丁”字或“十”字形的街道网,四面开设城门,沿街布置牌楼、店铺等,而住宅则多安排在呈平行排列的小巷之中。这种城市布局在北方城市中非常普遍。南方有些地方府州县治也是如此。如宋平江府城图碑就较典型地反映了这类城邑的布局。

10、明清以来的城市中,其衙署建筑依然是前堂后宅、官署与住宅合一的纵轴线对称布置方式与左、右民宅所形成的横轴线对称方式相配合。各城中的民居、寺庙布局亦多采用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特别是一些典型的大住宅。如北京的四合院、苏州街巷、徽州民居、南方天井式连宅、云南一颗印式住宅、福建客家土搂等。它们的建筑层数有高低,院落有大小,间数有多少,但都是中心轴线对称概念很强的布局形式。漫步在中国古代城市中可以发现从住宅、店铺、宫殿、衙署、寺庙、园林、会馆、陵区,直到整座城市都有着轴线配置关系,几何性、方向性的感受远较西方建筑突出。可见,就中国古代城市中绝大部分建筑群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来说,运用轴线对称布局方式组织城市立

11、体空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纯熟的技巧。其二,利用高台地势或人工台基来烘托、突出城市中的主体建筑。在商、周至春秋战国的一些城市遗迹中,宫殿遗址处多筑有高台。秦阿房宫、汉未央宫以及曹魏邺城西北角的三座高台等,都是以高大的台基来突出主体建筑的宏伟气势。至唐,其大明宫、含元殿、麟德殿也筑在高台上,而且在规划过程中,还注重从整个城市的总体布局上,特别是从道路的主次格局上来突出主体建筑群。唐长安城中的朱雀大街,就是作为中心点正对含元殿。但是人工台基工程浩大,7公里长而又宽直的朱雀大街也过于单调。故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在承前制的同时,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中轴线虽长但富于变化,主要建筑都有台基,通过一连串比例恰当

12、的、封闭的广场及充满韵律感和节奏感的城台、门楼、华表、牌楼、桥梁等各种建筑艺术形式的衬托,使主要宫殿更为宏伟壮丽。各朝的宫殿如此,各地的衙署亦如此。只不过因级别有差,而规格有异罢了。其三,与中国古代城市中讲求对称而又富于变化的平面布局相适应,历代城市的立体布局则表现在绚丽多姿的色彩上。中国的建筑色彩基本上集中分布在城市,它主要运用在建筑的屋顶、墙身、木构、门窗等各部位。在形成中国建筑色彩的诸多因素中,以琉璃瓦、彩画及汉白玉材料所起的作用最大。关于屋面修饰,战国时代即开始在屋瓦上涂饰红土粉。西晋时期,即公元4世纪初开始应用琉璃瓦,这时仅限于屋脊、檐头等处,后渐扩展到全部屋面及饰件。最初出现的是绿

13、色琉璃瓦,以后陆续增加了黄、蓝、褐、翡翠、紫、红、黑、白等多种颜色。多种琉璃瓦五彩缤纷,流光夺目,不仅是优良的屋面防水材料,而且还是建筑外檐重要的装饰材料。琉璃瓦屋面从唐代的减边作法发展到宋代已扩大为全部屋面满铺。明、清兴盛的琉璃瓦建筑还反映出明显的等级观念与身份。如金黄色为皇家宫殿、陵寝的专用颜色,重要的坛庙及敕封的寺观亦同;绿色用于王府、佛寺;黑色用于祭祀建筑;蓝色专用于祭天之所;园林则多色并用。由于琉璃色彩美,品种多,宋时即有各种琉璃面砖。开封铁塔是我国最早的一座以琉璃面砖装饰的建筑物。在古代城市中,即使是普通的住宅也有装饰的习俗。门窗涂朱是秦汉以来的传统,并以青绿涂画门户边框。不过,这

14、多为富人为之。一般民居屋面多图刷月白浆、松烟粉修饰檐头。墙身色彩除了砖、石、土的材料本色外,也用各色涂料进行装饰。明、清贴金之法以装饰门钉及窗格更增华贵之状。为防腐之用,木构件的色彩装饰也由来已久,古代早有“屋不呈材,墙不露形”的记载。宋代木构彩画多为写生,明清则多变化为程式化的旋子彩画。彩画艺术可以说是古代城市建筑艺术中独具东方特色的艺术之一。与此同时,大量汉白玉作为建筑材料在城市特殊建筑物中广泛应用,它与琉璃瓦和彩画一起,构成了我国城市传统布局体系中绚丽多姿的立体特点,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与传统布局中的重要人文景观。它们的兴起、变化与发展,提高了我国城市整个环境布局的美学质量。此外,我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中还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等特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规划布局传统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