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学(5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04511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心理学(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心理学(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心理学(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心理学(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2.3.4. 中医心理学-第 5 页5. 中医心理学:是继承中国古代哲学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与现代心理学相互渗透和交叉,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防病治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特点是:整体性、实践性、边缘性、辩证性6. (论述):中医心理学的两大理论特点?答:(1)整体观:中医心理学具有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认识心理活动活动规律的特点,从而把人的心理与生理、心理与社会、心理与自然环境、,以及心理活动本身都处于整体联系中。 (2)形神合一观:是整体恒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形与神的统一性,为中医心理学生理心理统一观奠定了理论基础。7. 内经对中

2、医心理学的贡献?答:(1)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理论。(2)九气、五志理论为后世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加深了人们对心理现象和规律的认识(4)丰富并发展了中医心理学的临床实践。8. 中医最早的心理疗法祝由:祝,告也,由,病之所以初也。即通过解说分析疾病的起因,然后加以明言开导和行为诱导,来解除病患的心理压力,调节情绪和精神活动,以达到治疗疾患的目的。特点:原始朴素、治以祝由。9. 历代医家的贡献?答:先秦:左传、五十二偏方、内经(1)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临床辨证体系,首提脏躁,首创甘麦大枣汤治疗之。(2)晋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注重针灸的心理效应,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脉学专著

3、介绍了情志变化在脉象上的反映。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对中医心理学思想进行系统整理,体现在调节情志养神对五志的阐述(3)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症候学专著,记载心理症状。(4)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方中具体介绍了运用“内视法”、“调气法”、“呼音法”等气功养性方法来疏通气机,调畅情志。(5)宋代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各种致病因素归结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统称为“三因”。陈氏在论述三因致病时,特别突出了情志因素的致病作用,所创立的“七气汤”、“大七气汤”、“小定志丸”、“菖蒲益智丸等方剂,为中医诊治情志病作出了贡献。 宋代刘完素以倡“火热论”著称。他提出“五志化热”的著名理论,

4、因而提出一套降心火、益肾水为主的治疗火热病的方法,并注重调理情欲。 宋代李杲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情志因素常为脾胃受损先导,在治疗上他重视情志因素的作用,主张服用“补中益气汤”时,必须“宁心绝思,药必神效”。 宋代张从正儒门事亲,多次强调由于社会因素的不同,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也不同。他对情志过度所导致的疾病有着独特的见解,提出情志相胜疗法。(6)明清:张介宾在类经会通中专列情志疾病29条。景岳全书中对痴呆、癫、狂、痫、郁、诈病等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的病证论述颇详,还特别指出“以情病者,非情不解”,“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 缪希雍在本草经疏写到:“以识遣识,以理遣情,

5、此即心病还将心药医之谓也。”这个时期,心理治疗运用广泛,具体方法丰富多样,像情志相胜疗法、两极情绪疗法、激情刺激疗法、暗示疗法、说理开导疗法、移精变气疗法等。 王清任医林改错“灵思在脑不在心”的论述是古人又一次对精神意识思维发生器官的认识和思考。第一章 理论基础1. 经典名句: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灵枢本神2. 形神合一论:指生命形体与精神心理状态的高度和谐平衡状态,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保身长全的重要前提,形神合一的发生基础是阴阳,形神互动的动力是阴阳作用,精气互用,形神调养的原则是调和阴阳。是中医学的指导

6、思想,是整体恒动观在中医心理学中的具体体现。3. 形:一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有形实体,二是指人的形体,即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脏腑经络组织等有形之躯体,以及循行于脏腑之内的精微物质。4. 简述形与神的关系?答:形神关系就是身与心、心理与生理的关系(1)形为神之质a神本于形而后生b神依附形而存(2)神为形之主:各脏腑的活动都是在心神的统合下协调有序的进行(3)形与神俱,形神合一(4)形病则神病形病神亦病。5. 神的含义,广义而言是指个体生命活动的外在体现,狭义上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基本范围相当于现代心理学的心理过程。A生命活动的内涵:1、具有生命力的人2、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活动3、内脏精气的升华

7、B精神活动内涵:1、思维活动2、感觉意识3、情致活动6. 6. 心主神明: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感知、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神明:神,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藏于内,明显于外”,故称神明,神依附于形,神为形之主。这些都要依靠心来完成。7.心神感知系统:(1)心神主导脏腑功能活动: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有赖于经络为神气的使道。(2)心神为核心的感知与生命系统(3)心神主导人的意识思维活动性(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灵枢本神)(4)心神统领魂魄、兼赅志意(随神往来者谓

8、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8.心神感知论: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五脏神志论:神志在中医学中又称为神明,精神,亦属神的范畴。A五神:神魂魄意志B五志:喜怒悲恐惊C神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D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9.五态人格的描述;A人格:个体独特的、持久的心理或行为特征的综合,常决定整个心理面貌,显示出个体之间特定的行为和精神风貌上的差异,是个体心理行为的差异性,个

9、体化的核心因素和标志。 B体质: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分类:阴阳平和型:安静自处,不好名利,寡欲天喜,顺应万物,适应变化,从容稳重,如诸葛亮太阳型:好高骛远,意气用事,过于自信,易冲动,感情用事,不易控制,如猛张飞少阳型:自尊心强,爱慕虚荣,活泼好动,好交际,好抛头露面,昂首挺胸,手常背于后,如程咬金太阴型:表面谦虚,内心另有所谋,好得恶失,抑郁,面色暗沉,爱哭泣,如林黛玉少阴型:喜好小利,嫉妒心重,幸灾乐祸,站立时躁动不安,走路时似俯身向前反映较迟缓,如蒋干10.中医影响睡眠的因素:A.阴阳(白昼自然

10、界中阳气盛而阴气衰,人体阳气出于阴而旺盛于外则觉醒,黑夜时自然界中阴气旺盛,人体阳气入于阴分则睡眠)、B.营卫气血、C.脏腑、D其他:年龄、体质强弱、胖瘦。11,。病梦的四种原因:A、外邪侵袭致梦(内有淫邪泮衍,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B、内部刺激致梦(阴阳、气血、上下偏盛偏衰,失却动态平衡,均可致梦。)C、七情刺激致梦 (凡阴阳劳逸之感于外,声色嗜欲之动于内,但有干于身心者,皆谓之正邪)D、其他原因致梦(肠虫致梦说、误治致梦说)七情学说: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内伤七情:由于七情致病是直接影响有关脏腑的气机、阴阳气血而发病,病自内生,故称内伤七情

11、。七情致病的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怒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3)影响病情转归。病机:a气机紊乱: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怒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忧则气聚集。b脏腑失调c伤精耗血d聚痰成淤e神志失常望诊内容:望神、望色、观形、审态。闻诊:重在对语言声音的观察。诊断闻诊的异常语音:(1)谵语:患者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胡言乱语、数数更端、内容杂乱、声音粗长、壮而有力、多为实热证。(2)狂言:是在某些心气实热时表现为粗鲁狂言、言过其实、声过其常、丧失理智,医书上记述为登高而歌、弃衣而行、狂言

12、詈骂、不避亲疏。(3)独语:往往是由于情志郁结,有重重心事,但又不愿向人倾诉,表现为二重性的行为特点,只好自言自语。(4)郑声:当心气内损精神散乱时,心底有事,困难吃力的想表述,语言低怯,一事一语,频频重复,病重虚极,生命垂危。(5)噫:即嗳气,既可因寒气客于胃,亦可因情志抑郁、有事拂郁心中,而使脾络不舒,胃气上逆而为噫气。(6)睡中呢喃:睡梦中呓语,咬字不清,意思不明,睡着多言,醒后则无,有心火、胆热或胃中不和等原因所致。(7)错语:患者在神志清醒时,语言错乱,心气虚,精不养神所致。(8)夺气:王气溃散,神恍志弱,声音微小,欲言难以重复。心理症状:病人自觉心理异常痛苦,或医生检查而知的病人心

13、理异常表现,常见辨神志症(神昏、发狂、痴呆、言语失常、健忘)、辨情志症(善喜、忧思、怒、惊恐、悲喜)、辨睡眠症(不寐、嗜睡、多梦)治疗原则:协调阴阳、调节气血、心身同治、疏导情志。三因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于不同人格体质的人要施以不同的疗法)问诊(内经中的原文):意疗:也就是中医的心理疗法,又称心疗或非针药疗法。只不用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手段,而借助语言、行为以及特意安排的场景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唤起患者防治疾病的积极因素,促进或调整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或康复目的的方法。素问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意疗包括:(1)顺情纵欲:通过满足平凡的意愿,生理和感情需要,以

14、达到祛除患者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原理:人之情,莫不恶死而后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2)开导解惑:医生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和患者交谈,使患者明了疾病的相关原理,以及自己所做的努力,主动消除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3)情志相胜法:即用一种或多种情志相制约,消除其相胜的病态情志,以治疗由情志偏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方法:悲可以治怒,以怆侧苦楚之言惑之;喜可以治悲,以虐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原理:是在偏激情志破坏了心身稳定的情况下,医生根据情志的五

15、行属性及其生理规律,有意激发所胜之情,制其有余,以恢复或重建其心身平衡,达到有关治疗心身疾病的目的(4)暗示诱导疗法:医生采用暗示含蓄的方式对病人的精神意念活动的指向。(5)移精变气法:又称移情易性法,指运用各种方法转移和分散精神意志活动的指向,借以缓解和消除精神刺激而引起的气机紊乱等各种病理状态的一种情志自我调摄疗法。中医行为疗法:(1)种类:习以平惊疗法:让患者习惯于接触有害的刺激因素,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使之不再对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因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精神过敏性病症。矫正疗法痛症换物法行为诱导法行为满足疗法歇饮疗法舞蹈疗法。(2)适应范围:恐怖

16、症,抑郁症,不良情绪导致的躯体化症状和矫正不良行为等方面(3)优点和长处:重视患者的自我调节治疗方法设计精巧,疗效明显对治疗师要求较高。音乐疗法:(1)原则:因人施乐,辩证施乐,同质原则。(2)作用:导养神气,宣和情志,改善行为开发智力,强化气质,提升价值,顺应自然,天人合一。(3)角调木气肝,能防治气的内部;徵调火气心,有利防治气机下陷;宫调土气脾胃,利防治气的上升紊乱;商调金气肺,以防治气的耗散;羽调水气肾,利于防治气的上逆和过分上炎。(4)乐记是我国最早影响最大的音乐理论著作。郁证:由于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欲哭,或咽中有异物感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成为郁病,又称郁证。悲惵:指因心气亏损,气郁胆结,淤血内阻所致,表现为以自卑愧疚、惊恐胆怯、神情疑惑、精神惶惑,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神志疾病。脏燥:因神志不舒,郁火内扰,或天葵将至之时,阴血方虚、气机紊乱、心神不宁所致的一种情志疾病。梅核气:是指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症,如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特征的咽喉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咽部神经官能症,又称咽癔症,癔球,多发于壮年,以女性居多。中医心理养生:中医心理养生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形神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心理学的思想着重研究维护和增进心身健康的原则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