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附图).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729954 上传时间:2020-10-20 格式:PDF 页数:118 大小:19.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附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附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附图).pdf(1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 2017 年 9 月 目目 录录 总 则. 2 第一章 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 4 第一节 战略定位. 4 第二节 发展目标. 6 第三节 城市规模. 7 第四节 空间布局. 9 第二章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11 第一节 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的首都功能 核心区. 11 第二节 推进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提升,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14 第三节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 18 第四节 以两轴为统领,完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秩序. 20 第五节 强化多点支撑,

2、提升新城综合承接能力. 21 第六节 推进生态涵养区保护与绿色发展,建设北京的后花园. 22 第七节 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城市整体功能优化. 24 第三章 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5 第一节 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25 第二节 坚持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 29 第三节 坚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大幅度提高生态规模与质量. 32 第四节 协调水与城市的关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4 第五节 协调就业和居住的关系,推进职住平衡发展. 36 第六节 协调地上地下空间的关系,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7 第四章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39 第一节 构建全覆盖、更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39 第二节 加强老城整体保护. 41 第三节 加强三山五园地区保护. 43 第四节 加强城市设计,塑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 风貌. 45 第五节 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 48 第五章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让城市更宜居. 51 第一节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 51 第二节 标本兼治,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52 第三节 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实现住有所居. 55 第四节 着力攻坚大气污染治理,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57 第五节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运行保障能力. 60 第六节 健全公共安

4、全体系,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62 第七节 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城市治理方式. 65 第六章 加强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68 第一节 加强分类指导,明确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和目标任务. 68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69 第三节 提高服务品质,发展乡村观光休闲旅游. 71 第四节 加大治理力度,实现城乡结合部减量提质增绿. 72 第七章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74 第一节 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74 第二节 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76 第三节 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77 第八章 转变规划方式,保障规

5、划实施. 82 第一节 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实施及管控体系,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82 第二节 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84 第三节 建立实施监督问责制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85 第四节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实施统筹决策机制. 8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1 序 言 2014 年 2 月和 2017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 为新时期首都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 精神,紧紧扣住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

6、这一重大问题,谋划首都未来可 持续发展的新蓝图,北京市编制了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 人口资源环境,让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永续利用,同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坚持 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 ,紧密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眼于更 广阔的空间来谋划首都的未来。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确定 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实现由扩张性规划转向优化空间结 构的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努力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 平。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开门编制 规划,汇聚各方智

7、慧,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维护规划的严 肃性和权威性。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2 总总 则则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两次视 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 战略布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实施以疏解北京非首 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 有效治理 “大城

8、市病” , 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人居环境质量、 人民生活品质、 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一流的和 谐宜居之都,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 主要规划依据主要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5.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6.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7.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 年) 8.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9.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10.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 11.

9、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 12.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13.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 管理水平的意见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3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 16410 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16 年至 2035 年,明确到 2035 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 近期到 2020 年,远景展望到 2050 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4 第一章第一章 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

10、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 布局布局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就是要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 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本 次城市总体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 思想新战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立足 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眼于新的历史时期首都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总结新中 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明确发展目标和城市规模,科学规划城市 空间布局,提出了各项规划要求。要实现这些战略目标要求,必须解放思想、开 阔思路、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做好各项工作,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11、,建设首善 之区并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努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一节第一节 战略定位战略定位 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 技创新中心技创新中心 北京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 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履行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为国家国际交往 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基本职责。落实城市 战略定位,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提升首都功能,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做 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 城

12、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 政治中心政治中心 政治中心建设要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提供优质服务, 全力维护首都政治安 全,保障国家政务活动安全、高效、有序运行。严格规划高度管控,治理安全隐 患,以更大范围的空间布局支撑国家政务活动。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5 文化中心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建设要充分利用北京文脉底蕴深厚和文化资源集聚的优势, 发挥首 都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和服务保障功能,把北京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 脉与时尚创意相得益彰,具有高度包容性和亲和力,充满人文关怀、人文风采和 文化魅力的中国特色

1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更加精心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这 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体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培育世界一流文化团体,培养世 界一流人才,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和服务 体系,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营造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向上向善、 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文化 创意产业体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国际交往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要着眼承担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的重要舞台, 服务国家

14、开放 大局, 持续优化为国际交往服务的软硬件环境, 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积极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发挥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的首要窗口作用,努力打造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 重大国际活动聚集之都。 优化 9 类国际交往功能的空间布局,规划建设好重大外交外事活动区、国际 会议会展区、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区、国际交通枢纽、外国驻华使馆区、国际商务 金融功能区、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区、国际旅游区、国际组织集聚区等。 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充分发挥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抢占全球科技制

15、高点,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打造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 都。 坚持提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引领辐射能力, 规划建设好中关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6 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 2025”创 新引领示范区,形成以三城一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多园优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 空间格局,构筑北京发展新高地,推进更具活力的世界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使北 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 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目标发展目标 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与迈

16、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相适 应,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北京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落实 “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履行“四个服务”基本职责的有力支撑,是全市人 民的共同愿望。立足北京实际,突出中国特色,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北京建设成为在政治、科技、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具 有广泛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建设成为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家园。充分发挥 首都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2020 年发展目标年发展目标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疏解 非首

17、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 “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首都功能明显增 强,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中央政务、国际交往环境及配套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进一步提 升。 2035 年发展目标年发展目标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7 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首都 功能更加优化,城市综合竞

18、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构架基本 形成。 成为拥有优质政务保障能力和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 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 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成为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和谐宜居城市。 成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 2050 年发展目标年发展目标 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都、更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首都、超大城市可持续 发展的典范,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达、社会和谐稳定 的世界级城市群。 成为具有广泛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全球中心城市

19、。 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 成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文脉标志。 成为富裕文明、安定和谐、充满活力的美丽家园。 全面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规模城市规模 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以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确定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平原地区开发强度,切 实减重、减负,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 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实现各项城市发展目标之间协调统一。 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 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

20、确定北京市常住 人口规模到 2020 年控制在 2300 万人以内,2020 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调整人口空间布局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8 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 实现人随功能走、 人随产业走。 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 城六区常住人口在 2014 年基础上每年降低 23 个百分点,争取到 2020 年下降 约 15 个百分点,控制在 1085 万人左右,到 2035 年控制在 1085 万人以内。城六 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 2.优化人口结构 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制定科学合理 的公共服

21、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 化进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人口整体素质。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 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3.改善人口服务管理 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 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 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常 住人口 2300 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 保障。 4.完善人口调控政策机制 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 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 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加强全市落户政策统筹,建立更加规范的户籍管理体系, 稳步实施常

22、住人口积分落户制度。强化规划、土地、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调 控作用,加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人口调控工作责任制。 5.转变发展方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到 2020 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现状 19.6 万元/人提高到约 23 万元/人。 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 坚守建设用地规模底线,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到 2020 年全市建设 用地总规模 (包括城乡建设用地、 特殊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及部分水利设施用地) 控制在 3720 平方公里以内,到 2035 年控制在 3670 平方公里左右。促进城乡建 设用地减量提质和集约高效利用, 到 2020

23、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由现状 2921 平方 公里减到 2860 平方公里左右,到 2035 年减到 2760 平方公里左右。 1.建立以规划实施单元为基础、以政策集成为平台的增减挂钩实施机制,变 单一项目平衡为区域平衡,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实施的平均拆占比为 1:0.71:0.5。 2.实施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与减量挂钩,全面实施先供先摊方式供地。合理 确定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规模和结构,鼓励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3.重点实施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工矿用地整治,积极稳妥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9 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 4.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实现违

24、法建设零增长; 通过腾退整治,实现既有违法建设清零。建立拆除腾退后续管控利用机制,完善 属地负责、部门联动的违法建设查处与考核问责机制。 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 减少平原地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调整用地结构,合理保障区域交通市政基 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拓展生态空间,到 2020 年平原地区开发强度由现 状 46%下降到 45%以内,到 2035 年力争下降到 44%。 北京市平原地区面积约 6338 平方公里。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关键是减 少总量、多减少增、优化结构。着力压缩一般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适当增加重点 服务保障建设用地规模,降低建设用地面积占平原地区面积的比例。

25、加强分类指 导,按照不同区域确定相应开发强度。 第四节第四节 空间布局空间布局 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考虑延 续古都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着眼 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完善城市体系,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 核一主一副、 两轴多点一区” 的城市空间结构, 着力改变单中心集聚的发展模式, 构建北京新的城市发展格局。 1.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首都功能核心区总面积约 92.5 平方公里。 2.一主: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即

26、城六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 山区,总面积约 1378 平方公里。 3.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总面积约 155 平方公里。 4.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为传统中轴线及其南北向延伸,传统中轴线南起永定门,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10 北至钟鼓楼,长约 7.8 公里,向北延伸至燕山山脉,向南延伸至北京新机场、永 定河水系。 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东西向延伸, 其中复兴门到建国门之 间长约 7 公里,向西延伸至首钢地区、永定河水系、西山山脉,向东延伸至北京 城市

27、副中心和北运河、潮白河水系。 5.多点:5 个位于平原地区的新城 多点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 人口疏解的重点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 6.一区:生态涵养区 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昌平区 和房山区的山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中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北京的大氧吧,是保障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11 第二章第二章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怎样建设首都?必须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契机,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

28、“牛鼻子” ,统筹考虑疏解与整治、疏解与提升、疏解与承接、疏解与协同的关 系,突出把握首都发展、减量集约、创新驱动、改善民生的要求,大力调整空间 结构,明确核心区功能重组、中心城区疏解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 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平原地区疏解承接、新城多点支撑、山区生态涵养的规划 任务,从而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做到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结合,走出一条 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为实现首 都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节第一节 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的首 都功能核心区都功能核心

29、区 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 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充分体现城市战略定位,全力做好“四个服务” ,维护安全稳定,保障中央 党政军领导机关高效开展工作。保护古都风貌,传承历史文脉。有序疏解非首都 功能,加强环境整治,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补充完善城市基本服 务功能,加强精细化管理,创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 保障安全、优良的政务环境保障安全、优良的政务环境 1.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严格管控高层建筑审批,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2.为中央和国家机关优

30、化布局提供条件 有序推动核心区内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疏解, 并带动其他非首 都功能疏解。结合功能重组与传统平房区保护更新,完善工作生活配套设施,提 高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保障水平。 3.加强综合整治,营造良好政务环境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12 完成重点片区疏解和环境整治,优化调整用地功能,提升景观质量,创造安 全、整洁、有序的政务环境。 4.腾退被占用重要文物,增加国事活动场所 推动被占用文物的腾退和功能疏解,结合历史经典建筑及园林绿地腾退、修 缮和综合整治,为国事外交活动提供更多具有优美环境和文化品位的场所。 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功能重组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功能重

31、组 突出两轴政治、文化功能,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打造沿二环路的文化景观环 线,推动二环路外多片地区优化发展,重塑首都独有的壮美空间秩序,再现世界 古都城市规划建设的无比杰作。 1.继承发展传统城市中轴线和长安街形成的两轴格局,优化完善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功能,展现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 2.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建设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地区 62.5 平方公里的老城范围内,以各类重点文物、文化设施、重要历史场所为 带动点,以街道、水系、绿地和文化探访路为纽带,以历史文化街区等成片资源 为依托,打造文化魅力场所、文化精品线路、文化精华地区相结合的文化景观网 络系统。严守整体保护要求,

32、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与创新的关系,使老城成为保有古都风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一流文明风尚的 世界级文化典范地区。 3.提高二环路沿线重点区域发展质量,建设文化景观环线 调整功能区结构, 提升发展效益与城市服务水平。 北京站、 东直门、 西直门、 永定门等交通枢纽地区,调整功能定位,提高周边地区业态水平,加强地区环境 治理,整顿交通秩序,建设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秩序良好的城市门户。 加强沿线区域空间管控,严控建筑规模和高度,保持老城平缓开阔的空间形 态。依托德胜门箭楼、古观象台、内城东南角楼、外城东南角楼、明城墙遗址等 若干重要节点,开展二环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及景观提升

33、,贯通步行和非机动车 系统,完善绿地体系,建设城墙遗址公园环,形成展示历史人文遗迹和现代化首 都风貌的文化景观环线。 4.引导二环路以外 8 个片区存量资源优化利用 二环路以外的德胜门外、西直门外、复兴门外、广安门外、永定门外、广渠 门外、东直门外和安定门外 8 个片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创造整洁、文明、 有序的工作生活环境。严格管控疏解腾退空间,完善公共绿地、社区公共服务设 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安全设施,提高宜居水平和服务能力。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13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1.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关停、转移区域性批发类商品交易市场。对疏

34、解腾退空间进行改造提升、业 态转型和城市修补,补足为本地居民服务的菜市场、社区便民服务等设施。 2.疏解大型医疗机构 严禁在核心区新设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增加床位数量。 引导鼓励大型医院在外 围地区建设新院区,压缩核心区内门诊量与床位数。 3.调整优化传统商业区 优化升级王府井、西单、前门传统商业区业态,不再新增商业功能。促进其 向高品质、综合化发展,突出文化特征与地方特色。加强管理,改善环境,提高 公共空间品质。 4.推动传统平房区保护更新 按照整体保护、人口减量、密度降低的要求,推进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协调 区及其他成片传统平房区的保护和有机更新。建立内外联动机制,促进人口有序 疏解,改善居民工

35、作生活条件。 加强精细化管理,创建一流人居环境加强精细化管理,创建一流人居环境 1.改善背街小巷等公共空间面貌,营造宜居环境 深化完善核心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公共空间管理水平。落实街巷长制,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整治提升背街小巷,建设“十无五好”文明街巷。提高环卫 保洁标准,开展绿化美化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规范环境秩序。让街巷胡同 成为有绿荫处、有鸟鸣声、有老北京味的清净、舒适的公共空间。 2.加强房屋管理,确保合理、合法、有序利用 加强公房管理,治理直管公房违规转租及群租、私搭乱建等问题,提升房屋 利用质量与效率。 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适老化改造, 增加坡道、 电梯等设施。 3.提升生

36、活性服务业品质,提高生活便利度 制定准入名单与机制,规范提升小型服务业,做好网点布局规划,打造规范 化、品牌化、连锁化、便利化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 4.加强旅游治理,营造整洁、有序的游览环境 加强旅游路线引导,完善故宫等重点景区周边交通疏导方案,规范胡同游和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14 旅游大巴停放管理。外迁现有旅游集散中心,引导游客通过公共交通进入。加强 景点周边管理,统筹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5.加强交通治理,改善出行环境 提高智能交通管理水平,实现包括胡同在内的停车管理全覆盖,提高现有停 车设施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开展停车场建设。打通未实施次干路和支路,综合整 治道路空

37、间,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 6.完善基础设施,切实改善民生 采取低影响开发、雨污分流、截流和调蓄等综合措施改造老城排水系统,降 低内涝风险,减少溢流污染。推广四合院厕所入院、入户。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 类与再生资源回收有效衔接,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全面推进架空线整治,实现 主次干道架空线全部入地。 7.制定政策法规,鼓励存量更新 针对四合院、工业遗产、近现代建筑等特色存量资源,制定完善相应政策法 规,鼓励发展符合核心区功能定位、适应老城整体保护要求、高品质的特色文化 产业。 第二节第二节 推进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提升,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推进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提升,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38、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中心城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集中 承载地区,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地区,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 要地区。 以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为切入点,完善配套设施,保障和服 务首都功能的优化提升。完善分散集团式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推进城 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态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以两轴为统领,围绕核心区,在西北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南部地区形成主 体功能、混合用地的空间布局,保障和服务首都功能优化提升。 北

39、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15 1.西北部地区 主要指海淀区、石景山区。海淀区应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 新中心核心区,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功能的重要地区,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典范区, 生态宜居和谐文明示范区,高水平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实践区。石景山区应建 设成为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山水文化 融合的生态宜居示范区。西北部地区应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优势,加强高等学校、 科研院所、产业功能区的资源整合,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服务环境,提升科技创新 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 2.东北部地区 主要指朝阳区东部、北部地区。应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 商

40、务中心区、国际科技文化体育交流区、各类国际化社区的承载地。提升区域文 化创新力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塑造创新引领的首都文化窗口区。规范和完善多 样化、国际化的城市服务功能,展现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建成大尺度生态环境 建设示范区、高水平城市化综合改革先行区。 3.南部地区 主要指丰台区、朝阳区南部地区。丰台区应建设成为首都高品质生活服务供 给的重要保障区,首都商务新区,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的融合发展区,高水平对 外综合交通枢纽,历史文化和绿色生态引领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区。朝阳区南部应 将传统工业区改造为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区。 加强南部地区基础设施和 环境建设投入,全面腾退、置换不符合城市战略定

41、位的功能和产业,为首都生产 生活提供高品质服务保障,促进南北均衡发展。 降低人口密度,严控建设总量,调整用地结构,严控建筑高度降低人口密度,严控建设总量,调整用地结构,严控建筑高度 1.降低人口密度 到 2020 年中心城区集中建设区常住人口密度由现状 1.4 万人/平方公里下降 到 1.2 万人/平方公里左右,到 2035 年控制在 1.2 万人/平方公里以内。 2.严控建设总量 到 2020 年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由现状约 910 平方公里减到 860 平方公里 左右, 到 2035 年减到 818 平方公里左右。 中心城区规划总建筑规模动态零增长。 3.调整用地结构 压缩中心城区产业用地,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适度增加居住 及配套服务设施用地,优化居住与就业关系。增加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 政基础设施用地。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16 4.严控建筑高度 加强建筑高度整体管控,严格控制超高层建筑(100 米以上)的高度和选址 布局。加强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建筑高度管控,形成良好的 城市空间秩序。加强山体周边、河道两侧建筑高度管控,创造舒适宜人的公共空 间。 第坚持疏解整治促提升,在疏解中实现第坚持疏解整治促提升,在疏解中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更高水平发展 1.疏解非首都功能与城市综合整治并举 把疏解非首都功能、城市综合整治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