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案-菱形的教学设计(6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70329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教案-菱形的教学设计(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数学教案-菱形的教学设计(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教案-菱形的教学设计(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教案-菱形的教学设计(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数学教案-菱形的教学设计-第 6 页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课题名称:19.22菱形的性质姓名:工作单位:学科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课题来源: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2节。菱形的性质是八年级下数学的重点知识,也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点知识,更是正方形的性质和菱形的判定的重要基础。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学习内容:本节课要求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有关性质即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

2、组对角。在探索图形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与掌握了一定的 图形性质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的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四边形的基本性质,从而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 思想。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菱形是初中几何中综合性非常强的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等有关知识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节课

3、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知识与技能 1、掌握菱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理解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的联系和区别。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菱形有关性质、判定重要条件的过程。2、在观察中寻求新知,在探索中发展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4、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一般特征:学生是斜沟乡中心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一半的同学基础不是很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弱。推理能力较差,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初始能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已学过,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已初步掌握说理的一般方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还不强。信息素养:大部分学生的信息素养一般。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

5、活动策略)1、情景创设策略:通过生活中的图片衣帽架、三菱越野汽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2、类比启发策略: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引入菱形的性质,巩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探究策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探索出菱形的性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预设学生

6、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问题情景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1)生活中的图片衣帽架、三菱越野汽车(2)演示由平行四边形得到矩形的过程,回忆什么叫矩形?(3)问:由平行四边形怎样得到菱形吗?2、给出它们之间关系的板书。感知和欣赏生活中的图形,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联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探究新知1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写出几何语言3、P92的做一做,思考得到的是什么图形,有什么性质?1、动手剪出一个菱形。2、观察所剪出的菱形分

7、组讨论,总结出菱形的性质。通过动手操作、细心观察、引导学生推理、归纳出菱形的性质。(三)、反馈训练应用提高1、练习:(练习卷上)判断题:(4小题,有关菱形定义的理解)2、例11题练习小组比赛,抢答例1小组合作讨论。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利用多种形式的题型来达到对菱形的性质进行巩固。(四)、探究新知21、复习菱形的面积公式S =底高2、提问:还能从别的方面求菱形的面积吗?3、练习1-61、复习:提问个别学生。2、小组合作讨论,归纳出推理过程及公式。菱形的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3、画出草图,计算。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对菱形的性质进行进一步提高和延伸。(五)、归纳和小结1、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

8、关系是什么?2、菱形的性质是什么?3、菱形的面积公式。小组合作讨论,请一位代表发表本组意见。由学生小结,互相补充,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巩固和应用。(六)、作业练习题一份。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揭示本质,掌握精髓。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量表项目A级B级C级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听课及作业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

9、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胆量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理表达自己 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思维的创造性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

10、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老师的话: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19.2 (2)菱 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矩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1、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菱形2、菱形的性质(1)四条边相等(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菱形的面积=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菱形的教学反思第一、吃透教材,分析学情,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教学课程,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素质教育理念。1、了解学生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 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菱

11、形的定义和性质,而菱形的定义是菱形判定的方法之一,因此由菱形的定义可以很自然地引到菱 形的判定方法。同时本节知识对以后学习正方形判定也深有影响,掌握这些,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2、不要简单的教“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 地将教材知识激活,形成有自己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如:本节课菱形的判定定理2、3的探究和应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针对判定定理2,我制做了教具,通过每 个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让他们带着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

12、培养学生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 出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针对判定定理3,我给学生准备好尺规和“画一画”,让学生从直观操作的角度发现问题,使探究的 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针对判定定理应用,遵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判断题、证明题。让难点逐个击破。3、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运用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突破教学难点,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 具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但多媒体的教学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正

13、 如,有评委说:“一堂课下来,没有板书就不是一堂好课,一定要两者有机的结合。”第二、课堂教学作为实施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如何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更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下面我从课堂教学中的“激”“引”“导”“放”四个方面淡一淡。1 “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如本节课导入:先出示跳伞运动员在空中组成菱形图片,引入课题,抓住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如本节 课的例3题目比较简单,可方法“活”,灵活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运用心理激励原则: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或是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愉悦

14、,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树立自信心,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2、“引”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如在判定定理2、3的探究中,这点体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数学概念、定理。例题教学和解题过程,都 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鼓励学生动耳、动口、动脑、动手。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满足和愉 悦。3、“导”适时点拔,训练思维,指导学法,让学生“想”起来,达到“会学”。通常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思维,但是可 能由于问题的难度导致学生思维受阻,如本节课中的练习:把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判断重叠部分的形状。学生就不知如何来说明,这时就必须点拔;学 生也有时把知识混淆,如本节课中的问题:判定2成立的理由。学生就很快讲到菱形性质。而没有想到菱形定义,这时也必须点拔。在点拔问题时要注意向学生渗透 数学思想,这样才能把课讲活,讲懂,讲深。4、“放”力所能及的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悟”则学会,大胆实行权利“下放”,让他们尝试,猜想发现,解决问题,并让他们学会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