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全文及翻译30073(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庸全文及翻译30073(11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庸全文及翻译30073-第 10 页中庸全文及翻译简介大学与中庸虽只是礼记中的两篇,却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南宋朱熹将它们与论语、孟子合成四书之后,其地位更加突出,既是儒家诸经的普及读物,也是诸经的代表作。大学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其实它们都是秦汉之际的作品,是儒家大量吸收易学思想的产物。一、关于大学大学即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通篇引诗、书立论,终篇不见易经、易传一字,但它的思想脉络却来自易经与易传,是纳易学入儒学、用易学思想充实儒家思想并使之融为一体的典范。大学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
2、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大学全文的提要,也是全文的纲领。大学是讲什么的呢?三项任务,或谓之三大纲领:明明德,亲(新)民,达到社会的至善。如何完成,要有先有后,而且举出了人们在思考过程中不能先后相混的几个层次。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方法,全文围绕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展开,层层推进,次第分明,结构严密。二、关于中庸中庸是儒家又一重要经典,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它的价值远远超过大学。程颐说:“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子思(公元
3、前483前402年),孔子之孙,他是战国初人,相传中庸为子思所作。但就其内容考察,此书不可能成于易传之前,至少是同时代的作品。而且“孔门心法”的说法也不确切,因为孔子当时还没有这样深刻系统的思想。为了弥缝其中的矛盾,朱熹作中庸章句序时将其加以虚化,不提孔子,并将这种“心法”的由来上推至尧舜。朱熹说:“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人,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中庸原文及译文1.天命之谓性,
4、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白话解: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法律无假期,修行不分时候与场所。)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白话解: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3.喜怒哀
5、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白话解: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平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之发生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4.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与不
6、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无所顾忌无所不为。5.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白话解:孔子说;舜真是具有大智能啊!他喜欢征询别人的意见,就算是浅近的话,也欢喜省察它的含意。把别人的错误和不好的意见隐藏起来,同时又表扬别人正确的好意见,最后再将众人的意见,所有过与不及之处都加以折衷,取其中道,施行于人民,这就是舜之所以为天下百姓拥戴,与津津乐道的缘故吧!6.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白话解:子
7、路问孔子怎样叫做强?孔子说:你所问的是南方人的强呢?还是北方人的强?还是你所谓的强呢?用宽宏柔和的道理教化人,能忍受无理的欺侮而不报复,这是南方人的强,君子安然处之。至于披铠甲,卧枕刀枪,死也不后悔,这是北方人之强。好勇斗狠的人安于此道。因此君子与人和平相处,而不随流俗移转,这是真正的强啊!7.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白话解:孔子说:中庸之道是离人不远的,假使有人遵行中庸之道而远离人群,那就不可以称之为道了。(道在人身上,道在生活之中。)8.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白话解:说话时要顾虑到能不能做到,做事时也要顾虑到与自己所说的话,是不是一致,君子何不努力笃行实践,做
8、到言行合一呢?9.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呼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白话解:君子只求就现在所处的地位,来做他应该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处在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该做的事;处在贫贱的地位,就做贫贱时应该做的事;处在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所应该做的事;处在患难,就做患难时所应该做的事。君子安心在道,乐天知命、知足守分,故能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悠然自得。10.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白话解:君子对上不怨恨天,对下不归罪他人,所以君子安心的处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小人却是冒险去妄求非
9、份的利益。(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则修身见于世。)11.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白话解:孔子说:射箭的方法,很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过来要求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好,功夫够不够。(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12.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白话解: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好比走远路,一定要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13.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白话解:鲁哀公问为政的道理。孔子回答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施政,都记载在竹简和木牍上面。当他们在位的时候,他们
10、的教化就能施行,他们死了,他们的教化也就灭亡了。以人来施政的法则,是希望政教能快速推行,而利用土地种树的法则,在使树木快速生长,施政的道理,是希望如同蒲卢一般快速滋长。14.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白话解:所以为政之道,在于得到人才,而得人才的方法,在于领导者能修养自身,以德行感召人才;修身必须依据天下共遵的法则(道),修道要依据仁慈博爱。所谓仁,就是人性,以爱自己的亲人为最重要。所谓义,就是事事合宜,以尊敬贤德的人最为重要。亲人之爱有亲疏等差之别,贤能之士也有等级,礼节就是因此而产生的。15.天下之达
11、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白话解:天下所共同遵守的大道有五种,当其力行实践时则分为三种。我们说: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姊妹、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五种就是天下人所共同遵守的伦常大道。而智能、仁爱、勇气这三种是人人所须具备的德行,当他实行时就是一个诚字。16.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白话解:五伦与智仁勇以及诚的道理,有的人天生就知道了,有些人是经过教育学习才知道的,有些人则是经过勤勉苦学才明白的,等到明白以后
12、,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有些人心安理得地实行,有些人是因为有利益才去做,有些人则需要勉强才会去做,一旦做成功了,结果都是一样的。17.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白话解:孔子说:喜欢研究学问的,就接近智能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耻就接近勇了。(知耻者,能拒绝羞耻事,不做羞耻事,诸恶莫作,故近乎勇;如果能再接再励,为所当为,众善奉行,即是真勇者也!)18.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白话解:豫者预也,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
13、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白话解: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2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
14、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白话解: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虽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学习,不断地学习,可以改变任何习性,甚至改变任何人!)21.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白话解:只有至诚恳切的人,才能尽力发挥他天赋的本性到达极致,能尽他自己的本性,就能尽知他人的本性;能尽知他人的本性,就能尽知万物的本性;能尽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赞助天地万物的化育;能
15、赞助天地万物的化育,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三才者天、地、人)22.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白话解:诚,是自然的道理,万事万物的本末终始都离不开它,没有诚,就没有万事万物了。所以,君子把诚看得特别宝贵,诚,并不仅仅是为了成就自己而已,而是要拿他来成就万事万物。23.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白话解:君子恭敬奉持德性,同时好问勤学以致知,使德行和学问到达广大精微的境界,虽然极其高明,依
16、然不偏不倚地遵循中庸之道。温习已知以增进新知,存心敦厚以尊崇礼节。所以在上位时不会骄傲,处于卑贱的地位也不会背叛作乱。当国家政治上轨道时,他的言论可以帮助国家振兴,当国家政治紊乱无道时,他的沉默足以被接受。诗经上说:既明理又有智能,以保全其身。明哲保身就是这个意思吧!倍者:背也。24.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菑及其身者也。白话解:孔子说:愚笨的人偏要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偏爱一意孤行;生在现今的时代,偏要恢复古代的作法,这样的人,灾害将会降临到他的身上。灾者灾也。25.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白话解:万物同时生长
17、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彼此不相违背。小的德行,好比河川分流,川流不息,大的德行,如敦厚化育,根深叶茂,无穷无尽。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道理。26.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白话解:君子做人的道理,看来平淡却不会使人讨厌,看来简单平易却有文采,虽然温和却不失条理;见彼而知此,见外而知内,见微而知著,能明白这样的道理,就可以一起进入道德之门了。27.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白话解:君子只求内省时没有过失,无愧于心。君子之所以让人佩服,觉得赶不上,正是在这种别人看不见的地方。28.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白话解:诗经上说:君子独居在屋内深处,也要无愧于心。所以君子不待有所行动,人人都尊敬他,不必开口说话,人人都相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