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8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二章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第 7 页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城市化过程改变了我们的生活(1)城市化改变了城市生活:伴随着城市化,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城市化改变了农村生活:改变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我们称之为“乡村生活的城市化”。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极大地缩小了城乡差别。2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原先的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被等都发生了变化,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1)对生物圈的影响: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
2、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的多样性减少。(2)对岩石圈的影响: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土壤层的影响。(3)对水圈的影响: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渗漏产生再分配,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每逢暴雨,排水不畅,极易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4)对大气圈的影响:城市工业生产、生活排放各种气体改变大气成分,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
3、,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从而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城市是重要的污染源。城市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由于城市的核心功能,城市能够带动区域开发,加速经济发展,从而对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3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原先的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比如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城市土
4、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城市功能区。(2)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居民的就业方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的转移,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演化为现代化工业社会。(3)城市景观取代乡村景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它既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诸要素综合作用的过程。(4)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5)城市化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地方
5、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知识拓展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过度扩张现象及其产生的影响1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过度扩张现象:在城市发展规模上盲目求大,许多城市不看条件,小城市要变中,中城市要变大,大城市要特大,特大城市要国际化。在建设过程中贪大求“洋”,盲目追求大马路、大广场、大草坪,盲目追求高层、超高层建筑,追求标志性建设,有些大城市盲目追求CBD。一些城市的建设脱离实际,标准偏高。城市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数量惊人,城市形象杂乱。城市建筑不协调,有些建筑单体不顾城市整体,有的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总体形象。在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一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风
6、貌受到破坏。在有的文化名城,商业气氛过强,影响了历史文化特色,甚至有的地方制造假古董,破坏真古董。在一些城市和风景名胜区,旅游建设破坏旅游资源。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近水”。城市雕塑精品少,垃圾多;城市盲目绿化,移植大树成风,忽视乡土树种和草种,盲目引进外地品种。小城镇建设中,有些地方盲目搬用大中城市的一套,追求形式,造成浪费。2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切实际的盲目开发,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致使环境质量下降。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以致城市地区水
7、系十分紊乱。城市是重要的污染源。城市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知识拓展 现代城市应具备两个属性:一是生态化,二是特色化。生态化的中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特色化的中心是人与文化的协调融合。城市生态系统的目标是和谐、高效与发展。和谐是人与山、河、湖泊、植被等自然景观协调。高效是城市在极小的范围内创造大量财富,有惊人的生产力。发展是现代城市生态系统处在快速演变中,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城市特色是城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建筑风格、市政风采、园林特色的总和。城市特色主要体现在街道广场、海滨湖畔、建筑群体、人海车流的连续景观上,通过极目远眺、漫步观
8、赏、沿途浏览,给人深刻的、难忘的印象。二、城市环境问题现代城市在提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享受的同时,也使人们饱受“城市病”的困扰。1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密集区域,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城市中的各种污染如表2-24所示。表2-24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染源及污染物居民燃烧燃料排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放出尾气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表径流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城市固体垃圾废弃物危害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污染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人体健康危害人体健康和
9、环境举例光化学烟雾、酸雨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类死亡,某些金属导致“公害病”工厂、施工场地的机器声,车辆的噪声、商店中的音响发出的噪声等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塑料袋、易拉罐、废电池等除上述环境污染外,还有光污染、电磁污染等。悄然无息的光污染:现代化的灯光,往往也会造成光污染,在某些情况下,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有毒气体和噪音。科学研究证明,现代灯光的使用,无形中扰乱了人体的“生物钟”,使人体生理节奏失调,成熟年龄悄悄提前,青少年近视率增加,还可能发生皮肤癌;另外,耀眼强光还会导致人体内大量的细胞遗传变性,正常细胞死亡,而不正常细胞却增加。至于在舞厅那种飘忽不定、变化无常光怪陆离的灯光,更易伤害眼角膜、眼结
10、膜、晶状体,造成视力模糊、结膜充血、失眠头痛、食欲减退等。电磁辐射污染又称电子雾污染,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以及手机等家用电器工作时,会产生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充斥空间,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任何物质,对人体造成污染。长期暴露在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的辐射剂量下的人体,体内细胞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导致病变等。误区警示 噪声不属于环境污染,因为它不对人类构成危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噪声。此外,振幅和频率杂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则
11、的声振动,也称噪声。随着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城镇人口的密集,噪声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对通信的干扰,以及对机件引起的疲劳和破坏日益严重。20世纪50年代以后,噪声被公认为一种严重的污染。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随着城市人口增多和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在许多大城市,经常发生交通阻塞。人们上下班的高峰期,交通阻塞现象尤其明显,在很多大城市中心区,高峰期汽车行驶的速度仅十几千米每小时。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住宅问题主要表现在住房缺少,质量低劣。随着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住房拥挤现象很普遍,有些人甚至无家可归。3人口密集,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城市人口本
12、来就未充分就业,存在着一定的失业队伍。乡村人口的大量迁入,必然会导致失业问题加重,也会影响社会治安。此外,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逆城市化和内城衰落问题。误区警示 因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而否定城市化的积极作用。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的合理发展和分布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至于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过度膨胀等造成的。记忆要诀 用四字句法记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地被占,耕地减少;开采过量,地面沉降;废物增加,污染加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秩序混乱。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13、1城市经济发展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3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4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5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6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环境质量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不少发达国家的城市,绿地成荫,鸟语花香,像座公园。伦敦和华盛顿平均每人有绿地25平方千米和46平方千米。波恩森林和花园占全市面积的1/3,每个平均有绿地150平方米。同时,城市环境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从重视城市环境的视觉艺术到重视人的需要,强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融合,使城市生活更接近自然。知识拓展 生态城
14、市(Ecopolis或Ecoville)这一概念最早是前苏联生态学家OYanitsky(1987年)提出的。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多种有关生态城市的概念。我们认为,生态城市应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经济高效、发展持续的社会自然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其内涵、特点见生态城市概念模型图(图2-32)。图2-32典题热题例1(2006上海高考)我国某些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的首要原因是()A城市轨道交通发展B中心区人口密度大,地价上涨C中心区农贸产品供不应求D中心区绿地面积减少解析:逆城市化现象首要因素是由于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
15、下降,城市居民为了追求比较好的生活质量,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答案:B深化升华 此题为识记性题目。逆城市化现象引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主次之分。逆城市化出现的根源在于人口高度密集引起的市区种种环境问题。从表象上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等原因也是逆城市化的产生原因,实际这些只是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条件,非首要原因。在分析某个问题时,一定要分清楚主次。例2(2005上海高考)上海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主要是由于中心城区()A绿化面积不断扩大B建筑密集,上升气流强C空气质量不断改善D大气中固体尘埃含量低解析:由于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辐合上升,有利于对流雨的形成;下垫面粗糙度大,对移动
16、滞缓的降雨系统有阻障效应,使其移速更为缓慢,延长城区降雨时间;再加上城区空气中凝结核多,有促进暖云降水作用,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会“诱导”暴雨最大强度的落点位于市区及其下风方向,形成城市雨岛。答案:B拓展延伸 本题考查城市“雨岛”效应,而其产生的原因是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因此本题考查内容可以变式为城市热力环流的考查,并可由此而考查为了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的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市;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设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例3图2-33是“某城市简图”。当地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7、。图2-33(1)用连线将该城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绿地分别与相应的字母符号连接,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商业区A工业区B居住区C绿地D(2)用连线将该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重型机械厂和印刷厂分别与相应的数字符号连接,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水厂污水处理厂重型机械厂印刷厂(3)在A、B、C、D四区中,土地价格最高的应是_区。解析:第(1)题,根据城市三大功能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的布置特点以及城市绿地的作用,结合图示条件很容易将连线完成。第(2)题,水厂应布置在城区最上游,污水厂放在城区下游,重型机械厂与城区特别是居住区之间应隔以必要的城市绿地,印刷厂可布置在城区的近郊。第(3)题,城市中地
18、价最高的地区一般是位于城市中心区或交通便利区,而商业区的地租支付能力相对最高。答案:(1)商业区D工业区A居住区C绿地B(2)水厂污水处理厂重型机械厂印刷厂(3)D例4图2-34为“某城市发展阶段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2-34(1)图2-35中能正确反映阶段都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图2-35(2)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与周边地区温差增大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解析:第(1)题,市中心为商业区,居民数较少,且昼夜人口密度差异较大;第(2)题,阶段城市实现了合理的功能分区,工业区充分考虑了主导风向对居民的影响,不会使工业污染日益严
19、重。答案:(1)A(2)C例5我国的城市化虽然起步晚,水平比较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读图2-36,完成下列问题。图2-36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19492000年)(1)测算19952000年城市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结合我国的人口总数,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数。(2)根据计算结果,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城市化会给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压力。(3)试提出缓解这些压力的措施。解析:本题关键是解决第(1)题,1995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5,年增长率为1。按总人口12亿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为1 200万。根据
20、每年净增加的人口情况体验城市化给地理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提出缓解措施。答案:(1)1 200万。(2)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总体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得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由于城市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大,自然环境的分解能力有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过快的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3)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等。问题探究问题 从以下三张图片,
21、结合自己了解的知识,说一说地域文化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图2-37探究思路:建筑是石头的史诗,它既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表现形式,也是文化艺术的综合载体。由于阿拉伯国家和中国西北部地区位于干燥地区,荒漠化严重,自然条件恶劣,形成一种封闭的文化,由于伊斯兰教的传播,在人们的观念上形成一种崇尚真主爱好和平的观念,因而建筑的风格也受其影响,呈圆顶,色彩深沉端庄。但是西域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较深,加上民族融合的因素,因而西域的建筑融合了中国古典艺术和阿拉伯民族艺术。总的来说,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加之社会、民族文化情趣的差别,造成了阿拉伯式的清真寺和中国式样的清真寺建筑风格上的差异。A图为阿拉伯式样的清真寺:这
22、类建筑的阿拉伯风格具体表现在:第一,从外观造型上看,是阿拉伯风格。第二,平面布置上采用集中式构图。第三,殿堂一般都很淡雅、素洁、雕塑和彩画不多。另外,建寺的设计师们很注意整体色彩的运用。B图、C图为中国式样的清真寺:这些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的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申,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第二,中国化的建筑类型。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
23、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中国式的庙门制度。自明代以后,那种阿拉伯式拱券大门在内地已不多见,它已为中国式的寺庙大门所代替。第三,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是中国清真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清真寺建筑的鲜明特点之一。不少清真寺都成功地将伊斯兰教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融会贯通,把握住建筑群的色彩基调,突出伊斯兰教的宗教内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装饰手段取得富有伊斯兰教特点的装饰效果。中国很多著名的清真寺,都以其精美的彩绘艺术见长。如西安化觉寺、山西太原古寺、山东济宁大寺、北京的东四寺、牛街寺、通县寺等,其后窑殿及圣龛上的彩画艺术精美绝伦
24、,显得极其富丽堂皇。一般而言,华北地区多用青绿彩画,西南地区多为五彩遍装,西北地区喜用蓝绿点金。无论何种颜色的彩画,都源于中国传统当无疑问。而这些彩画的共同之处又在于,不用动物文,全用花卉、几何图案或阿拉伯文字为饰,这是中国伊斯兰教装饰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第四,中国清真寺的伊斯兰教特点。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无论其花样如何繁多,也无论其如何大量吸收中国传统建筑手法,都必须严格遵循伊斯兰教建筑的一些基本原则,具备伊斯兰建筑的某些基本特点。清真寺的建筑艺术表现了以伊斯兰文化为体,以汉文化为用的特色。中国穆斯林清真寺为“哲玛阿提”聚会的场所。其外形吸收了汉族建筑艺术特点变成一种宫殿式建筑,也有部分拱顶式建筑,内部装饰是阿拉伯式的,一般采取几何形图案或艺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