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教学(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教学(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教学-第 10 页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引言:“把”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都非常复杂。“把”字句可能是汉语中人们对它研究最多的一种句型。这种句型在很多语言中都没有,比如韩语,虽然韩语中宾语都是提前的,但是都有主语、谓语、宾语、方向等标记。对一位教外国人学汉语的老师,能够真正地理解“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已经是很难了,更何况说教外国人使用好“把”字句。总的来说,“把”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怎么教、如何教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来说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作为一名大学时期学汉语
2、的外国学生,本人深刻地体会到学习一种在母语中几乎都没有的句型是多么困难的事。在此基础上,本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章集中解决了以下六个问题: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3.“把”字句的结构4.“把”字句的选择和使用5.把字句的教学设想6.在学“把”字句过程中,学生常见的问题正文:1. “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用了介词“把”的句子叫把字句。大多数“把”句子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响,产生某种结果。例如:(1)他把那瓶水喝完了。确定的事物:那瓶水;行为:喝;结果:完了喝那瓶水完了(2)他把包放到
3、柜子里。确定的事物:包;行为:放;结果:到柜子里放包到柜子里(3)他把那瓶啤酒喝得干干净净。确定的事物:那瓶啤酒;行为:喝;结果:干干净净喝那瓶啤酒 干干净净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请看下面两个例子:(1)那本书(她)买到了。(2)她把那本书买到了。虽然,上面两个例子都强调了结果:“买到了”,但是(1)句和(2)句也有不同的地方。(1)句说的是“那本书”怎么样。例如:(3)A:那本书她还想借吗?B:不,那本书她已经买到了,不用借了。然而,(2)句说的是“她”怎么样,如:(4)A:她怎么那么高兴?B:是啊,他终于把那本书买到了,当然高兴了。所以,为了强调的主体行为不同我们需要考虑到用“把”字句。
4、2.2. 如果一个动词又有宾语,又有补语,我们就把宾语拿到前面去,因为宾语和补语不能都放在动词的后面。例如:放,包,在柜子里。我们不可以说:(5)他放包在柜子里。(X)而要必须说:(6)那个包(他)放在柜子里。(7)他把那个包放在柜子里。但,这两个句子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于主体行为的状况。(6)句说的是“那本书”怎么样,(7)句说的是“他”怎么样。3.“把”字句的结构通过研究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等教材,总体来说,语言家的观点基本一致: “把”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十把十“把”的宾语十谓语动词十其它成分例如1: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在/到/给主语把宾语动词在/给/到
5、地方我把它们(书)放在书架上你把电脑放在桌子上我把它(画儿)挂在墙上我们把衣架放在床的右边你把包放到柜子里例如二: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给+谁主语 把 宾语 动词 给 谁(某人) 大卫 把 车钥匙 递 给 小明 他 把 钱 递 给 售货员了 我 没把 词典 借 给 美丽 国大卫 想把 他的照片 寄 给 妈妈 “把”字句表处置例如:他把那本书放在桌子上。我把包放在柜子里。 语法特点:“把”字后边的名词应该是已知的、确定的、可以理解的;“把”字句中的动词一般要加其它成分,最少也要加“了、着”;例如:v 他把门关上了。v 他正在挂着一幅画。4.“把”字句的教学设想“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
6、突出难点,是令许多留学生头疼的一个语法项目,但同时又是汉语中一个很重要且使用频率较高的语法项目。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并能正确运用“把”字句,也就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一个棘手问题,尤其是要给初级阶段的学生讲清楚“把”字句,更是对汉语教师提出的一个挑战。我们可以通过一下两个步骤进行讲解“把”字句: 第一步:用尽量简明和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列出“把”字句的两种基本结构: 1.主语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宾语、补语等) 同时说明,格式中的宾语指的是“把”所涉及的事物,即“把”的宾语,而不是动词的宾语,且这个宾语必须是有定的,也就是说是交际双方所共知的;动词后必须要有其他成分,包括宾语、补语、动词重叠式(VV)
7、、动态助词“了”、“着”等。然后举例如下: (刮风了),你把窗户关上吧。(“窗户”是你我共知的,“关”后带补语“上”) 我把那本小说看完了。(一般不说“一本小说”,“看”后带补语“完”) 我们把房间打扫打扫吧。(“房间”是有定的,动词用重叠式) 我把那个盒子给她了。(动词“给”后带宾语“她”) 我把行李托运了。(动词“托运”后带动态助词“了”) 2.主语想要能已没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 说明:格式中的“想”、“要”“能”等代表能愿动词,还有“会”、“可以”“应该”等;“已”还包括“已经”;“没”包括“没有”。也就是说,能愿动词、表示已然的副词以及否定副词等都应放在“把”字之前,而不能放在动词的前边
8、。举例如下: 我想把剩下的胶卷都照完。 你要应该把口袋里的东西都掏出来。 他能把这些馒头吃光。 我已经把借她的书还回去了。 老师,您可以把这句话再说一遍吗? 你没有把昨天的练习做完。 第二步:向学生讲清“把”字句在语义上的要求: 1.主语一定是谓语动词所示的动作的发出者。例如: 我把那个盒子给空姐了。(“盒子”是“我”“给”空姐的) 你把空调开开吧。(“空调”是要“你”来“开”的) 2.“把”字句中主要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而且必须能使宾语产生位置移动、形态变化等。所以,有些动词如“有、是、来、去”以及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觉得、想、喜欢”等不能作“把”字句的主要动词。比如,不能说: 我把词典有
9、了。 我妈妈把北京来了。 她把京剧喜欢了。 我把爸爸妈妈想了。 再举正例如下: 他把那张桌子搬到楼上去了。(动词“搬”使宾语“桌子”发生了位置移动) 我把那些饺子都吃进肚子里去了。(动词“吃”使“饺子”进了“我”的肚子)第三步:加强对比教学教材中的语法练习,也常常是以单句形式出现的句子。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主谓宾句和“把”字句都可以。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这两种句子没什么区别。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比教学;教学时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变换句型的练习方法。教学时可采用“把”字句、“被”字句和一般“主谓宾”句语义对比的方法。如小王动了我的电脑,结果是我的电脑坏了,汉语可以用“把”字句来说:v 小王
10、把我的电脑搞坏了。也可以用带宾语的一般主谓句说成“小王搞坏了我的电脑”,但是多数中国人会选择用“把”字句来说。上句也可以转换成“被”字句,但当人们回答“你的电脑怎么了”或者“你的电脑呢”这样的问题时,人们更倾向于用“被”字句。又如,“他”修冰箱,结果是冰箱好了,用“把”字句说就是:v 他把冰箱修好了。中国人常常把受事成分“冰箱”放在主语位置上,用受事主语句表达,说成“冰箱他修好了”,也可以用带宾语的一般主谓句说成“他修好了冰箱”,但这样的说法要少于前两种说法。句子变换举例:小王搞坏了我的电脑。小王把我的电脑搞坏了。我的电脑被小王搞坏了。通过讲解阶段,让学生掌握“把”字句的基本用法以后,作为对外
11、汉语教学的老师还需要考虑到如何让学生运用好“把”字句的语法句式,换句话来说,在那个环节下,可以准确的使用“把”字句。笔者认为,这属于每位教师的情景设计。如果,老师设计好情景练习就可以容易让学生掌握语法点。下面提出一个比较有价值、效果的情景设计。桌子上有电子词典、一支笔、一瓶矿泉水,一张空白纸。大卫走过来,看看四周没有人,就拿起词典,放到自己的书包里了。玛丽走过来,正在打电话,看到桌子上的笔,拿起来记什么东西,结果用力太猛,笔坏了,她就把笔扔了,扔到垃圾箱里了。金哲焕跑过来,累得满头大汗,于是坐下来休息,看到桌子上的矿泉水,就一口气喝光了,只留下一个空瓶子。这时,一阵风吹来,吹跑了桌子上的纸。过
12、了一会儿,东西的主人民熙回来了。他看到桌子上什么也没有。于是,询问大家,东西到哪儿去了。听到回答后,他哭了。根据情景展示,我们要求学生针对民熙的问题进行回答(先口头回答,然后写下来)。当学生尚未习得“把”字句时,他们会用主动宾句来描述上述情景,得出的句子往往不流畅自然,不符合语境,甚至不合语法,更不合语用的简约性、经济性原则。而按照汉语母语者的表述方式,在上述情景中,共出现了三种意义的 “把”字句和两种结构的“把”字句。a.表示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位置移动。结构为:S + 把O1 + V在/到/给/向/进 + O2,如:(1)大卫把词典放进包里了。(2)玛丽把笔扔到垃圾箱里了。b.表示确定的
13、事物因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某种结果。结构为:S + 把 + O + V + 结果补语,如:(3)玛丽把笔弄坏了。(4)金哲焕把矿泉水喝光了。c.表示不如意的情况。结构为:S + 把 + O + V + 结果补语,如:(5)风把纸刮跑了。(6)把民熙气哭了。本情景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语境中感知“把”字句的核心意义、处置义和致使义。需要指出的是,把“风”句和“气哭”句列入,是为了避免学生习惯性地认 为只有人才可以发出处置性意义,使学生不仅在真实世界里懂得“处置”“致使”,也可以在概念上理解这种意义。且宾语不仅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施事。这样可 以避免在提高阶段学生不能理解表示致使义和客体为施
14、事的“把”字句。掌握了“把”字句的要素,就可以进入造句阶段。此外,在讲解“把”字句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练习设计的问题。除了学习练习以外还需要有交际性练习的环节。5.“把”字句的限制条件1.“把”字句的宾语一般要求是有定的,这一规则基础阶段的习得者应该理解。但还有一条,即如果该宾语的限定条件无法识别或是无须识别,如:汽车把一个小 孩撞倒了,就不能要求该宾语是有定的。这一规则最好不要和前一条同时讲解。我们可以消极地解决,即在出现问题时才解决,以免增加习得难度。2.与“把”字句的动词有关的难点很多。一是难以确定中心动词。二是选择动词。三是选择动词附加成分。可以和必须让习得者理解的,一是光杆动词不能单独
15、做“把”字句的谓语成分,二是状态动词与“把”字句的不兼容性。如:知道、喜欢、享受、是。三是随着教学的深入,可以进一步教给学生动词加 “了”的结构形式,以及该形式对动词的要求。从情态类型出发对动词的分类,对于掌握“把”字句动词的限制条件很有帮助。动词可分为动作动词、状态动词、结果指向动词(又分为创造类和消耗类)、结果实 现动词四类。其中,习得者对动作动词和创造类结果指向动词能否与“了”一起做“把”字句谓语成分不太清楚,所以出现了一些病句,如:她把门敲了/他把一封 很长的信写了/把房子盖了。习得者应该知道,动作动词后边必须有定界成分,才能做“把”字句的谓语,只有消耗类结果指向动词(如 “吃、喝、拆
16、、打”等)和结果实现动词(如 “赢、打败、撕”等)才能以“了”作为定界成分。建议此阶段教学用修改病句的方法进行,如列举 “我把这件事知道了”,“小王把一封信写完了”,“快把情况介绍了”等病句。6.在学“把”字句过程中,学生常见的问题,教师应该怎么解决?6.1.“我把汽车吓了一跳”还是“汽车把我吓了一跳”如果你正站在马路边想问题,突然方便开过来一辆汽车,你吃了一惊。这时你说“汽车把我吓了一跳”还是说“我把汽车下了一跳”。当然应该说:v 汽车把我吓了一跳。因为:汽车-吓-我而不是我-吓-汽车。汽车吓我 不是我吓汽车6.2.“他把一本书买到了”为什么不对?“把”字句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
17、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像,产生某种结果。所以,“把”的宾语应该是确定的,双方都知道的事物。把+确定的事物所以,我们可以说: 他把书买到了。 他把那本书买到了。不可以说: 他把一本书买到了。6.3.“我把饭吃在食堂里”为什么不对?请看下面的例子:主语把宾语动词在地方我把书放在书架上你把电脑放在桌子上我把画儿挂在墙上这些句子都可以分成两部分:动词东西+东西“在”地方(1)放书+书在书架上。(2)放电脑+电脑在桌子上。(3)挂画儿+画儿在墙上。这里,“动词东西”是原因,“东西在地方”是结果。例如:他把书放在书架上,意思是: 书原来不在书架上 因为,他放书 所以,书现在在书架上(1)、(2
18、)、(3)的句子都是一样但是,比较下面两句话:(4)把饭吃在肚子里。(5)把饭吃在食堂里。(4)句是对的,(6)句是不对。因为:“吃饭”是“饭在肚子里的原因”,但,“吃饭”不是“在食堂里”的原因。所以,我们只能说:我在食堂里吃饭。6.4.“他把那瓶啤酒喝得干净”为什么不对?“把”字句的“把”字会使宾语处于一种状态或一种结果,而在这个句子里“干净”不表示结果,是一种搭配错误的状态。所以,我们应该说:v 他把那瓶啤酒喝得干干净净。因为,“喝得干干净净”表示“喝完”的意思,是一种结果。总之,可以从结构形式和语义要求两个方面简明而扼要地向学生讲清楚“把”字句的基本用法。课文后边及参考书上对“把”字句这
19、个语法项目解释了很多,但对学生来说似乎显得有些复杂,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讲解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和掌握这个语法项目呢?这就是教师自己应该思考的问题,而教学效果如何,也是教师再发挥的一个重要体现。 当然,“把”字句的教学绝非一劳永逸的事情,对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把”字句始终是一个难点。之所以难,一方面当然是其结构复杂,“把”字句有其组句规则,这种组句规则对句子的各个成分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各个成分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另一方面,还有诸如语境因素、语义因素等在句子中的作用。所谓语境因素,就是说,“把”字句中“把”的宾语是已知信息,这就决定了“把”字句可能是超出单句范畴的,宾语在“把
20、”字句中出现,一定是在上文提到或者是语境规定了的,不然不可能出现在“把”字句中。而且对接收信息的一方来说,“把”字的宾语所指的事物是清楚的,不然交际就无法进行。 所谓语义因素,就是“把”字句中的主要动词后边连带的其他成分比较复杂,学生对它的语义往往不容易搞清楚。所以,我们必须将“把”字句的教学不断渗透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在学习和平时的谈话中遇到这种句型,随时给学生提醒;同时,在跟学生交流时,有意运用“把”字句,如“请你把那本词典递给我”、“请把黑板擦干净”等,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掌握这种语法项目。尤其是在后来学了“被”字句之后,更可以通过两种句式的互换,让学生领会它们之间的语义差别。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即使在掌握了“把”字句的结构形式之后,仍然不能自觉地运用“把”字句,而总是用他们熟悉的形式来表达本该用“把”字句来表达的意思,如不说“我把作业交给老师了”而说“我给作业老师了”。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了“把”字句之后,自觉运用这一句式,这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还有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