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ppt(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血液科 主讲人:张洁,目录,临床常见的血液品种 红细胞种类、适应症及输注要求 血小板保存、适应症、禁忌证及输注要求 血浆保存、适应证、禁忌证及输注要求 冷沉淀保存、适应证、禁忌证及输注要求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临床常见的血液品种有:,全血,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少白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去白红细胞,手工浓缩血小板,机采血小板,新鲜(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人血白蛋白,人血免疫球蛋白等。,红细胞,1、浓缩红细胞(RCC)制备时去掉原血浆后剩下的红细胞就是浓缩红细胞,1U(200ML全血制成)浓缩红细胞体积(120+-12)ML,比容0
2、.70-0.80。特点:与全血具有同样携氧能力,而容量仅为全血的一半,可减少循环超负荷危险;减少了血浆中钾、钠、氨、乳酸和构橼酸含量,适用于心、肝、肾等疾病患者输用;减少了由血浆引起的发热、过敏反应等,红细胞,2、悬浮红细胞(CRCS)制备时抽出原血浆后加入原血浆一半的悬浮液制成。特点:由于血浆基本移去,减少了血浆的不良反应;由于加入了晶体液,黏度降低,输注更流畅。 3、洗涤红细胞(WRBC)制备时去除血浆后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红细胞3-6次制成。特点:以除掉99%的血浆和80%以上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减少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红细胞,4、少白细胞红细胞 5、年轻红细胞 6、去白细
3、胞红细胞 7、冰冻红细胞 8、辐照红细胞 9、保存温度2-6度 10、有效期35d,(二)适应证,1、慢性贫血 红细胞输注的目的是及时补充红细胞数量,纠正缺氧状态。 2、急性贫血 如手术、创伤和其他出血性疾病等。一般决定是否输血、输多少、输什么品种?主要依据失血量决定,出血量在20%以下可以不输血,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即可;出血量20%-25%,除补晶体液和胶体液外,可输注红细胞制品;出血量25%以上,除补晶体液和胶体液和输注红细胞外,可根据病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或冷沉淀等。,(三)输注要求,(三)输注要求 1、静脉输注 生理盐水前后输注。 2、输血前检查 必须作ABO及 Rh 血型鉴定,
4、交叉配血试验等(HIV USR 肝炎系列)。认真检查全血的外观,认真核对献血者及患者姓名、性别、血袋条码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液品种和血量。血液从取出到输注不得超过30min,输血器材符合质量标准,用7号以上头皮针。 3、输注速度 一般成年人为200ml/h 13ml(kg.h) 心血管患者及儿童患者速度应慢,以1ml/(kg.h)。 急性大失血患者速度宜快,50-100 ml/ min。 无论什么情况一袋血必须在4 h内输完。,血小板,(一)保存 1、保存温度 22+-2度震荡保存,震荡频率20-30次/min。 2、有效期 机采血小板保存时间5d,手工血小板1d,特殊血袋保存7d,快速
5、冰冻低温(-80度以下)保存1年以上,但止血效果只有新鲜血小板的55%左右。,(二)适应证,1、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白血病、再障、淋巴瘤、恶性肿瘤大剂量花疗或放疗后。 2、血小板功能异常,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3、大出血,血小板消耗过多。 4、大量输注库存血后,血小板稀释性减少。 5、血小板计数20*10 9/L时。,(三)禁忌证,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3、受血者体内已产生免疫性抗体时 如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输血后紫癜(PTP)、免疫性血小班减少性紫癜(NAITP)等。 4、脓毒败
6、血症、脾亢时 但脾切除时有严重出血者除外。,(四)血小板治疗性输注,1、血小板计数20*10 9/L伴出血时。如鼻出血、牙齦出血、咯血、呕血、黑便、血尿、阴道出血、头痛、视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及其他交明显出血。剂量:2U/10kg体重,一般用量8-16U血小板(或1-2个机采血小板治疗量),每周2-3次。 2、血小板计数50*10 9/L伴出血,一般止血措施无效者。 3、血小板功能异常伴出血者。如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严重肝病、某些药物等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时。 4、大出血消耗了大量血小板时。,(四)血小板治疗性输注,5、大输血(输血量相当于本身血容量)或大输液使血小板稀释性减少,当血小板计数
7、50*10 9/L时。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有下列情况者应输注:血小板计数20*10 9/L,伴无法控制的出血,危及生命者;脾切除治疗本病的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五)输注要求,1、静脉输注 生理盐水前后输注。 2、输血前检查 必须作血型鉴定,无需交叉配血试验,同型相输,输血器材符合质量标准,用5号以上头皮针。 3、注意事项 输注前摇匀血袋使血小板悬起,切记粗鲁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 血小板的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应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已达到止血效果。一般1个治疗量输注速度为30-40min. 因故未能输注(患者高热),应常温下放置,每隔10 min左右轻轻摇
8、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血浆,(一)品种 血浆有2种:新鲜冰冻血浆(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P)。 1、FFP (1)特点:除了含有血浆蛋白外,还含有全部凝血因子,特别是V、VII因子。 (2)用途:主要用语补充凝血因子,治疗凝血因子缺乏患者。 2、FP (1)特点:与FFP相比该血浆仅缺乏凝血V、VII因子。 (2)用途:常用于扩充血容量,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补充血浆蛋白等。,(二)保存,1、保存温度 FFP于-30度以下速冻保存;FP于-20度以下保存。 2、有效期 FFP为1年,1年后可转为FP;FP为4年。,(三)适应证,1、补充凝血因子 2、大量输血伴出血倾向者 3、肝衰竭伴出血
9、者 4、口服香豆素类药物过量引起出血者 5、抗凝血酶III(AT-III)缺乏 6、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四)禁忌证,1、对血浆蛋白过敏者禁止输注血浆。 2、DIC未得到控制者大量输注血浆有进一步激发血栓形成的危险。 3、重症婴幼儿、年老体弱者或心肾功能不全者、血容量正常的严重慢性贫血患者禁用或慎用。,(五)输注要求,1、静脉输注 生理盐水前后输注。 2、输血前检查 必须作血型鉴定,无需交叉配血试验,同型相输,输血器材符合质量标准,用5号以上头皮针。 3、注意事项 输注前肉眼观察应为半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凝块不能输入。 融化后的血浆应尽快应用,如未及时应用可放入4冰箱内暂时
10、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更不可再冰冻保存。,冷沉淀,(一)品种 制备 将FFP于30度以下水浴中震荡融化成2-4度经18-24h缓慢融化,于4度以下(最好0度,即冰块未完全融化时)离心所得的20ml 左右白色絮状物即为冷沉淀。 (二)保存 1、保存温度 -20度以下保存(-30度以下更好)。 2、有效期 从采血之日起1年。,(三)适应证,1、甲型血友病轻、中、重型患者都可输注冷沉淀。 2、血管性血友病。 3、冷沉淀常用于阻止DIC继续发展,重建凝血机制。 4、大量输入库存血后,易引起凝血因子稀释性减少。 5、大出血导致凝血因子消耗过多,输冷沉淀可以补充凝血因子。,(四)输注要求,1、静脉输注
11、 生理盐水前后输注。 2、输血前检查 必须作血型鉴定,无需交叉配血试验,同型相输,输血器材符合质量标准,用5号以上头皮针。 3、注意事项 融化后的冷沉淀不仅要尽快输完,而且要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因故无能及时应用不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不宜放4冰箱,也不宜在冰冻,易丧失活性。 融化后的冷沉淀可以一袋一袋的快速推入,或快速滴入。两袋之间必须盐水冲管。,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按免疫学分为免疫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免疫性溶血反应等)非免疫反应(细菌污染反应
12、、循环超负荷、空气栓塞、出血倾向)。按发生时间分为即发反应(24小时内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和迟发反应(24小时后发生的慢性输血反应)。,(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临床表现:一般在输血开始15min至2h内出现发热、寒战、出汗,体温可达3841,个别患者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动过速、头痛等,血压一般无变化,30min至2h后症状逐渐缓解,7-8h体温恢复正常。受体者体内HLA抗体效价高时,可在输入血液5min内及出现上述症状,同时伴有血压下降,在全麻状态下发热反应很少出现。,(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治疗与护理 保护静脉输液通畅,观察受血者反应,每15-30min测体温、血
13、压各一次,反应较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将剩余血送输血科或检验科进行检验,排除溶血性输血反应或细菌污染反应。 注意保暖、解热、镇静。一般用地塞米松或服用其他镇静药,严重寒战者可静脉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高热严重者给予物理降温。,(二)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一般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发生中途或输血完后。 轻度: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面部)和关节痛,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中度:除荨麻疹外还伴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重度: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哮喘、胸痛、发绀、肺部有哮鸣音、皮肤潮红、出汗、血压下降,可能发生窒息,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或神志不清。,(三)溶血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四)其他不良输血反应,1、细菌污染反应 2、循环超负荷 3、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4、肺微循环栓塞 5、输血后紫癜 6、血小板输注无效 7、输血后血色素沉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