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三学三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反思与改进(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论文:“三学三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反思与改进(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数学论文:“三学三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反思与改进-第 9 页初中数学论文剖析教学过程 优化教学模式“三学三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反思与改进摘要: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学为中心,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本人也积极参与了学校开展的“三学三评”课堂教学改革,但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自学、教师编制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学生课后反思,本文就以上几点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了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关键词:三学三评 自学 导学案 课堂教学 改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全国各地的中学数学课堂正悄然发生着历史性变革。我校本着“让学校成为学生获得生命尊严和向往美好未来的乐园”理念
2、,从“人”的教育出发,开始了以“学为中心,生为主体”的“三学三评”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下面我谈谈在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反思与改进。一、对“三学三评”教学模式的理解“三学三评”教学模式是我校所推行的课改教学模式。三学指的是学生自学、小组对学、集体互学,三评指的是教师评、小组评、集体评。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其基本结构如下:教师学生课前学法指导独立自学课中管理、介入、点评交流、展示、点评课后学后反思指导学后反思、巩固练习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1)教会学生自学自学学法指导;(2)教会学生思考导学案编写;(3)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归纳问题有效组织课堂流程;(4)教会学生学后反思引导学后反思。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学会分析问题、在集体互学中学会归纳问题。二、具体改进(一)课前自学自学预习并不只是看一遍教材就行,它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需要学生通过质疑、分析、判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1.原状第一阶段,本校安排学生20分钟自学并完成导学案,其中约8分钟预习看书,12分钟完成导学案,而大部分学生只花3分钟就看完书本,有些甚至更少,而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完成导学案,全然把导学案当成是当日的作业。2.提供问题方向指导学生自学(1)先看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要高效,全靠目标来引导。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支配
4、着整个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教与学生在预习本节课内容之前要先阅读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要做到有方向、有目的地学习。(2)全面阅读教材阅读语文课文一般粗读、细读和精读。阅读数学教材我要求学生先粗读后精读,先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大致内容,再根据学习目标逐字逐句地阅读教材,尽可能的把教材中的各个问题、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弄明白,难懂的地方要反复推敲,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维,对于某些问题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做到划、点、圈、钩、记,即划出新概念,点出关键点,圈出新公式,钩出疑难语句,记下疑难问题。(3)质疑、提问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自学最重要的就是能对教材中的内容质疑并提出问题。有问题,
5、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进步。如果没有问题,这说明了预习仍处于表面,是知识肤浅的预习。所以教师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如何在阅读教材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质疑、提问学习目标中已指明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根据学习目标中提出的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解决,若碰到解决不了的可作为问题提出来。 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语句不理解时质疑、提问在全面阅读教材时,碰到一些前后难以理解的语句,可以钩出,及时提问。 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连接处质疑、提问数学知识前后往往紧密相联,许多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回顾旧知识,并思考它们的内在联系,然后从自己不
6、明白、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与已有知识或经验产生矛盾或冲突时质疑、提问在阅读教材时若碰到与已有知识或经验产生矛盾或冲突时,学生自然就会提出“怎么会这样”的疑问,若解决不了的,就可以当成疑难问题。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提出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大部分数学的学习都会结合实际生活,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观察身边事物,用数学的角度、思维去分析,这样就会产生一些更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提出问题在解题后,引导学生要从多种途径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可以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变式后再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使一题变成多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
7、的发展。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言,提出创新性的深层次问题在学生能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言,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以引发学生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我结合以上几点就引导学生在自学有理数乘方时提出的几个问题。(1)为什么学习乘方? (2)乘方的意义是什么?底数、指数、幂指的是什么? (3)乘方与乘法是什么关系? (4)94为什么既可以读成9的4次方,又可以读成9的4次幂? (5)为什么5就是51?乘方指的是n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而5只是1个5,既不是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也不是n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的结果。 (6)如何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得到
8、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 (7)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乘方?(二)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是一种教师自主设计的助学方案,意在帮助学生有目标地学、有任务地学、有思考地学、受启发地学,更能体现学生自主地学习与思考。在导学案的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其核心意义是“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倡导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1.原状大多数教师在刚开始实践时,并没有真正理解“导学案”的本质和使用方法,大部分都设计成了一张练习卷的形式,而且目标不明确、内容多,既没有给学生预习自学带来方向标,又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案例:3.2解一元一次方程(3) 学习目标:1.理解移项的意义,掌握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2.
9、了解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3.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解下列方程(1)解方程:(1)3x-2x=7; (2)x+x=3;二、1.阅读书本第88页到第90页,并完成下列问题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4本,则剩余10本;如果每人分5本,则还缺30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思考:什么叫移项?移项在解以上方程中起了什么作用?2.解下列方程(仿照书本第89页例3)(1)2x+6=30-4x (2)3.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某制药厂制造一批药品,如用旧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还多150t,如用新工艺,则废水
10、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少90t.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3:5,两种工艺的废水排量各是多少?下面的练习中还有一道选择题,四道解方程,三道列方程解实际问题。2.借助问题铺设引导学生思考剖析上面给出的导学案:(1)学习目标表述不规范。崔允潡教授在有效教学中指出:“学习目标的叙写要明确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与表现程度。”学习目标中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就应该针对学生,而不是老师,掌握、理解、了解等这些专业术语的动词对学生来说很难把握学习到什么程度,因此应该描述成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指明、绘制等。 (2)导学案内容缺乏问题设计。问题是课堂
11、中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抓手,是帮助学生积极学习的助推器。本导学案中的问题都是以练习形式出现,没有针对性的问题,没有起到帮助学生有目标地学、有思考地学、受启发地学,即导学案失去了“导”的功能。因此导学案中应设计一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智慧问题,形式要多样,思维含量丰富,为学生顺利学习和掌握新知保驾护航,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学习经验,真正达到“导学”“助学”的目标。 (3)导学案内容繁多。12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完成45分钟的内容,这无疑是给学生增加了负担,一张导学案中有这么多的内容,肯定存在着很多重复交叉的机械训练。导学案的例题选择与练习配备很重要。一道好题,远远胜过几十道题。因此选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它的
12、代表性与思维含量、它所承载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例题的教学价值所在。在编写导学案时应以“理解教材、理解学生”为基础,离开了这“两个理解”,导学案其科学性和时效性都无从谈起。根据以上几点,本人修改了原导学案如下:学习目标: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通过与上节课所学过的方程比较,得出移项的法则;2.在探索“ax+b=cx+d”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会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课前自学、课中交流】活动一、复习回顾:解下列方程(1)解方程:(1)3x-2x=7; (2)x+x=3;归纳:1.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 2.解以x为未知数的方
13、程,最后就是将方程转化为什么形式?设计意图:复习回顾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温故旧知,唤起经验,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活动二、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书本第88页到第90页)例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4本,则剩余10本;如果每人分5本,则还缺30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问题1:请找出题中的未知量并设出未知数?问题2: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请把它表示出来。问题3: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并列出方程?设计意图:以上三个问题是按照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进行设计的,其实也就是一种自学方法的指导。问题4:你列出的方程是“ax+bx=c(a,b,c为常数)
14、”类型的吗?它们有什么区别?问题5:怎样使你所列方程向“ax+bx=c+d ”(a,b,c,d为常数)的形式转化呢?请写出转化过程和依据。问题6:转化后的方程和原方程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设计意图:以上三个问题通过搭建“脚手架”有效的调控了问题的难度,使问题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同时也渗透了重要的思想方法转化思想。问题7:什么叫移项?利用移项解出上面的方程。问题8:上面的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移项,设计以上两个问题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让学生清楚学习数学知识一定要理解它的本质,而不仅仅只是如何解决问题。问题9:你还能设出不同的未知数列出不同的方程来解决这个问
15、题吗?请试一试.设计意图:设计这个问题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知道列方程的多种角度,不同的未知数会得到不同的方程,教会学生要择优而定。例2.解下列方程(参考书本第89页例3)(1)2x+6=30-4x (2)问题1:基于你对以上方程的解法的理解,你还有其他的不同的解法吗?问题2:比较课本与你的解法,说说各种解法的优势?设计意图:在解方程时学生往往习惯于将含未知数项移到左边,将常数项移到右边,但对于题2,这样做显然出错的概率更大,因此通过问题1、2,学生可以清楚在解题时如何更好的选择方法,以达到减小错误率。同时通过这两个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开阔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6、和反思的意识。例3.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某制药厂制造一批药品,如用旧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还多150t,如用新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少90t。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35,两种工艺的废水排量各是多少?思考:你还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和同学交流一下,对于解决未知量存在比例关系的问题应该如何设未知数更简单?设计意图:这个实际问题和书本例题类似,学生可以参考例题轻松解决。但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实质,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从其他的角度思考问题,再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以此获得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方法。【课内检测】1. 解下列方程(1)6x-7=4x-5 (2)2. 王芳和
17、李丽同时采摘樱桃,王芳平均每小时采摘8kg,李丽平均每小时采摘7kg.采摘结束后王芳从她采摘的樱桃中取出0.25kg给了李丽,这时两人的樱桃一样多.她们采摘用了多少时间?设计意图:第1小题对本节课用移项解方程的巩固,尤其是对例2的两种情况的强调,第2小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3. 如图,外面大长方形由6个小正方形组成,设中间最小的正方形边长为2,试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设计意图:本题难度稍大,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激情。【课堂小结】今天你获得了什么知识?今天你积累了哪些方法、经验?今天你还提出了哪些不同于课本的见解和问题?今天你还有疑问吗?设计意图:通常的
18、课堂小结往往是一句话“谈谈你的收获和疑惑?”等千遍一律的言语来结束课堂,学生最多想想本节课学了什么知识,很少思考方法和经验的积累,但新课程的目标已从双基变成了四基,我们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重要的还需要思想和经验的积累,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反馈】 完成作业本(三)课堂教学流程无论哪种课堂教学模式,目的就是想把课堂教学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因此这样的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模式的课堂如何开展是我们教师必须要研究的。1.原状课堂实施前期,我们想尽可能的按照学校提供的“三步六查”的步骤进行教学,在课堂上。首先1520分由小组展示:先小组进行对学(由小组内成绩差不多的学生互对导学
19、案的答案),再由小组中的优秀者帮助学困者解决疑难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自控能力不足,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导致这只是一个对答案的过程,有些学生甚至抽空闲聊。接着是学生的展示时间,展示的内容还是导学案中的各个问题,由于导学案中的内容繁多,学生上台展示时浪费的时间太多,教师放不下,怕学生分析不好或台上学生分析台下学生听不懂,又抽时间自己补充强调,这样一来,往往到下课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这样的情况几乎堂堂都是,由于教学任务还没完成,本节课的作业又难以完成,所以教师逼不得已还是得抽空去教学,其实也无疑给学生增添了负担。2.利用问题驱动培养学生能力对于课堂的教学流程,我们时时在探讨,时时在
20、改进。(1)引入课题虽然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已经自学,而且已经完成导学案,但也有必要在课前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或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或让学生能感受到研究本课题的必要性,因此在课前花23分钟简短的引入课题。(2)小组互助第810分钟(由各个课题决定),由小组组长分工安排组内同学对导学案中【课前自学课中交流】部分的各小题进行分析、解答,如果碰到不同的答案,小组进行辩解,最后达成共识,若碰到小组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摘录作为小组的疑难问题,同时在这个时候提出自己在自学时的疑难问题,并且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同样将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摘录下来。(3)精彩展示首先由各小组提出刚才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21、,由其他小组来回答思考,若全班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由老师来补充回答。然后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问题形式再次提出35个问题(这个也由课题知识点决定),由学生脱离书本、脱离导学案,凭自己对本节课的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意识,然后其他同学作补充点评,最后由教师作补充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公平的机会,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为他的展示既不仅是代表他个人,更主要代表的是他的小组。点评时尽可能让学生说出点评的理由,避免出现“他说的比较好”或“他说的比较
22、差”等肤浅的评价语。案例:如在教学相交线时,我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1画出图形,并根据图形说出邻补角和对顶角的特征?2.请说出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并说明是如何得到的?3.根据书本的例题,你认为用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请举例。(4)检测点评课内检测基本由35个练习题所组成,教师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精心设计练习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让个别学生板演,这样可以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经典的错误范例,以此总结经验。(5)梳理反思最后35分钟进行导学案梳理及反思,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四)课后反思很多教师都认为
23、,课堂上看似学生都懂了,可是到作业反馈后发现都不尽人意。这就得培养学生的学后反思意识。美国学者波斯纳曾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对教师而言,教后反思是教师教学水平业务素质提高的关键。对学生而言,学后反思是形成良好学习品质,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经验的重要措施。1.原状由于课堂的教学任务经常完成不了,课堂往往都是草草结束,根本没时间给学生反思,即使嘴巴上让学生在课后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也没有学生真正在回顾。学生在课后也只顾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不会做的问题要么是空着,要么是抄袭。2.学后反思指导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反思意识。要让学生重视学后反思
24、,首先教师要重视,教师必须对学生学后反思进行指导。(1)课堂内容反思:每一节课堂后利用几分钟时间首先在脑子里快速的对本节课的内容“过过电影”;然后再根据目标、重难点进行回顾、思考;再对本节课的例题进行方法的总结,以获得解题的经验;最后对自学时产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琢磨追问。(2)作业反思: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解题过程概况为“审题探索表达回顾”四个环节,明确指出解题回顾时解题的最后一个过程。解题反思既要对答案的反思,还要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对答案反思其答案的正确性,例如有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求出的答案是一个负数,有反思习惯的同学很容易就知道是错误的,但还是存在很大一部分学生不顾答案,做了就完事。
25、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即解题方法的思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一学期实施下来,这种“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手段的学习模式的确也产生了很多的价值。对教师来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逐渐发生了改变,学校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能够有机会学习到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得以改变;通过备课组集体备课,让每个教师之间能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利用书写课例,总结积累成功的经验,反思分析失败的教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对学生来说,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了,相比以前依赖于现代技术的课堂,学生学会了使用教材,学会了尝试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但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期待着在实践的路上能获得更好的方法。参考文献:1 李昌官.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13.22 郦兴江.问题启思促学 倡导“学为中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3.103 李来贵 杨洪艳.浅谈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方式中的“引导论练结”教学方法J.初中教与学,2010.14 兑继华 赵梅香.课表引领 目标导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