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于“诗意”中显语文魅力(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34349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论文:于“诗意”中显语文魅力(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论文:于“诗意”中显语文魅力(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论文:于“诗意”中显语文魅力(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论文:于“诗意”中显语文魅力(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语文论文:于“诗意”中,显语文魅力-第 7 页于“诗意”中,显语文魅力摘 要 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语文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它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能给人以灵魂的触动和诗意的感悟,最终意义也在于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可以说语文教学的生命就在于灵动,在于诗性。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居然成了破坏诗意的“罪魁祸首”,语文学习成为纯粹的技艺之学,缺乏活性、灵性,缺少诗情画意,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2、。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阐述怎样回归语文的诗心画意。关键词 诗意 激情 情趣 自由清代的诗人袁枚曾说过:“心从天外来千里,人在诗中过一生。”诗人荷尔德林也曾说过:“人充满劳绩,但还能充满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那么,从本质上讲,每一个人都是诗人,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教育本来就是诗性的事业,其原点在于对每一个人的生命发展施以终极关怀。中国是诗的国家,高山流水,浓云薄雾,无不赋予了汉文字以优美的灵气与生命。自古以来,我们的民族就追求着那份如烟似雾的意境美。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使语文浸染了浓浓的诗意,赋予了她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激情和浪漫。语文世界,可谓诗心画意的世界。可以说,没有一门学

3、科能像语文那样豪情如虹又柔情似水;没有一册课本能像语文那样包罗万象又体察入微。她内容博大,底蕴深厚,潜藏着人类无数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人生深刻的哲理,有如暗香浮动,沁人肺腑。这样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自然就得诗意地教。中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使命,在于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力求拨动他们心中的诗弦,激起智慧的诗花,唤起澎湃的诗情,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诗意栖息的乐园。因此我以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一颗纯洁的诗心,一片无邪的诗情,努力营造语文教学的诗意,让我们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成为一片充满诗意的天空,让我们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成为一种诗意的生存和安居。语文教学如果充满了诗意,学生骨子深处的诗情也会不断激

4、活;语文教学如果充满了诗意,学生天真烂漫的诗心也能灵感四溢;语文教学如果充满了诗意,学生尚还稚嫩的拙笔也能写出生花妙文!可以说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然而,这原本最美又最具有诗意的学科在当代教育中,有时却变得十分的枯燥、死板。条分缕析的讲解,把一篇篇美文肢解得惨不忍睹,诗意全无;漫天飞舞的试卷,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扫荡殆尽,望而生厌;急功近利的硬性灌输,则使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性和超功利的审美意识熏陶功能化为轻烟,成为泡影。人类数千年来的文化经典似乎只能在试题中才能展现,那“月落乌啼”的孤寂,那“举杯邀明月”的浪漫似乎

5、只有变成一道道题目,我们才能解析,似乎只有我们让学生知道了那些所谓的“对比、烘托、象征”才能读懂这远古的诗情,似乎只有让他们记住了“爱国、乡愁、离别”才能明白古人的心胸?古人写诗之前似乎先要考虑那些修辞和感情?诗不再美丽,在一道道精心设计的题目逼问下,你还能有诗情画意吗?如何让语文回归其诗意本色,成了当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那么怎样营造语文教学的诗心画意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思索。一、 教师要涵养诗意的情怀教学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讲起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有的老师讲起来学生却听得索然寡味,如坐针毡。有的老师一走进教室,学生就围上来问这问那,亲亲热热;有的

6、老师一出现,学生却惟恐避之不及。凡此种种,原因何在?教师个人魅力异也!魅力何来?1. 博学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诗意的人,或者说他的本身就是诗胸中沟壑蕴有无数传奇,眼角的眉梢尽染唐诗宋词,谈笑间纵横经典名篇,一举手一投足洋溢着浓浓的儒雅之气。要有这样的涵养,非读书不可!不读书,无以教书;不充实自己,无以育人。不说通晓天下事理,至少要关注世界政治、科技、社会动态,要了解文学、史政、科学、哲学,也要研读教育理论专著,让自己的生活中有不竭的泉水,也要让这泉水在理性的渠道中自由的流淌。当然,传统名著更要细研,不能断章取义,为了教一段文,就读一本书,这种应付式的仓促上阵的结果

7、,只能使语文教学变得枯燥而苍白。读书是一种涵养,浸淫于古今中外文化大师营造的精神家园中,我们的心灵会变得纯净而柔情,我们的心胸会变得浩瀚而广阔;读书是一笔财富,陶醉于精神世界的悲欢离合,我们使拥有了追求真善美的勇敢和坚毅,也铸造起了抵御假恶丑的钢铁长城;读书是一种追求,它能激励文人在人类文明的冲撞中,不满足于苟且的现实,张扬起开拓进取的风帆,在教书育人的擎天伟业中上下求索而不息。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有可能言谈拘谨,幽默风趣,妙语连珠。他随口而出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甚至他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语气,都能透露出其诗性的文化素养,都能打动学生的心坎,都能成为学生课下效仿的

8、经典。很难想象,一个没读过红楼梦的教师,会很好的指导学生理解香菱学诗,一个不能背什么唐诗宋词的教师会很好的指导学生欣赏李杜苏辛。不读书,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不会教书,不会育人,不敢走上那神圣的三尺讲台。2.激情豪歌一曲万里晴没有激情,追寻诗意的课堂就成了一句空话。激情,是教育的渴望。一堂课拥有了激情,教育将获得刻骨铭心的力量;一个教师拥有了激情,生命将因此而灿烂。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心如枯井,波澜不惊,无欲无求,坐以待毙,此乃人生最大的悲哀。反之,心有所系,有所追求,有所执著,才是人生莫大的慰藉,才有可能达到人生辉煌的顶点。正是有了激情,李白才有斗酒诗百篇的美誉;正是有了激情,魏

9、书生才萌生出民主与科学的教育哲思;正是有了激情,人类才有了航天飞机翱翔蓝天梦想的实现;正是有了激情,才有了地球上一个个传奇故事、一个个惊人的奇迹的诞生“教育者应是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谴激情于笔端,扬激情于课堂。”尤其是语文这样富有感染力的学科,教师必须要学会以情激情。带着一股激情走进课堂,学生会因教师的激情而兴致盎然!一个消沉颓废的教师讲不出“诗圣”杜甫悲天悯人的拳拳热肠,一个冷漠自私的教师讲不出祥林嫂的悲凉凄怆。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如果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

10、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能让孩子喜欢语文。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包括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所以,面对多姿多彩的教材文本,语文教师必须使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激情满怀的人,一个对悲欢离合有着敏锐感触的人。无论是满头青丝的青年教师,还是鬓发如霜的老年教师,年龄不应是激情的仇敌。特别是在我们农村中学,学生基础一般、思维不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又不够好的班级里,更需要用激情式的语言,激情式的心态去实施教学。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潜能的人,他们的头脑不是一个填知识的容器,而是要用激情去点燃的火把。没有激情的课堂

11、是一潭死水,学生只会渐渐地习惯做我们的听众、观众,最终带给他们的是可怕的从众心理。二、 课堂要创设诗意的情趣情趣,可以培养诗心,陶冶诗情,滋养诗意。情趣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支点,一个板着面孔不苟言笑的人,一个端着架子没有一点童心童趣的人,是不可能走入孩子的心灵的,是不可能让孩子喜欢的孩子不喜欢你,怎么可能投入热情和真诚来学习呢?我觉得诗意的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与文本对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触摸语言文字,让文学的魅力走进学生的心灵。情趣课堂,追求诗意、活泼、灵动,似一股温柔扑面的春风,似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那里有“满园春色关不住,

12、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无限遐想,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外收获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个体感悟,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和“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般抛砖引玉式的独特境地,拥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灵释放和“精骛八极,神游四方”的思想驰骋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忘却了自我,醉心于惬意地交流,欢快地思索,同作者一起惊喜,一起感动,一起悲欢。请看张国生老师在教授斑羚飞渡的教学片段:师:哎?下面我们“玩”的内容应该是生:学羊叫。师:光学羊叫还不行,还得把“羊语”翻译成汉语。(大笑)过去你们只作过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把英语翻译

13、成汉语,恐怕没有作过把“羊语”翻译成汉语。镰刀头羊一共“咩”了几次?生:三次。师:第一次怎样“咩”的?请你学一学。有点不好意思是吧?没关系,咱们是“玩”么!把上课当成玩,就不拘束了。生:咩师:不行,这只是“咩”,不是“哀咩”,再“哀”点。生:咩师:这回不错。是什么意思?再翻译一下。生:唉,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师:“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词语用得好,不愧是“小才女”。生:(非常动情地)唉!无能为力啊!(笑)师:真好!第二次是什么时候“咩”的?生:(读)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炫目的斑斓光带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师:再学一学。生:咩,咩。(笑)师:还不行。请大家注意,这两声之间有个破折

14、号,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声音延长。师:就是么,“咩”的时候加上破折号!(笑)生:咩咩。师:还得注意:课文写的是“咩咩”的发出“吼叫”。要“吼叫”。(笑)生:咩咩!(笑)师:好,这回学得像。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再翻译一下。生:母斑羚回来危险!生:那不是桥,回来!师:好,但你没把破折号拉长的语气翻译出来。生:那不是桥回来。生:别作无谓牺牲或许还有别的办法!生:你疯了回来!(笑)这种情趣课堂于自然中诱导学生活泼主动地探求,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充分展现语文教学的人文趣味和文化精神,使学生在人文的教学过程中理解与体验、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犹如读一首美伦美奂、精彩

15、纷呈的诗。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师,是师道尊严;学生,是循规蹈矩;课堂气氛是严肃认真;上课是纪律严明。缺少的就是课堂的情趣,有时自己都觉得沉闷无味,又何来的诗意体验?所以说,没有情趣的课堂绝对不可能是诗意的课堂;没有情趣的老师不可能是诗意的老师,没有情趣的教育也不可能是一种诗意的教育。三、文本要倡导诗意的解读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那些丰富可感的人文资源,去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诗意琴弦,去点燃学生追求崇高、完美的火焰。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耀着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还有牛郎织女的传说,“宁为玉碎

16、,不为瓦全”的古训,“敢为天下先”的信条,苏轼“大江东去”的雄豪,岳飞“怒发冲冠”的悲壮,屈原痛彻肺腑的呼号,鲁迅振聋发聩的呐喊无不体现着某种博大的人文情怀。语文教学,就是要关注和挖掘文本中蕴涵的美好人性,就是要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诗意的课堂是真正回归语文,重视个性化的解读,重视生成性资源,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权利,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亲近”文本,在平和的、无权威的交流中,生成一个个新的视角,让课堂精彩纷呈、魅力无穷,使课堂柳暗花明又一村,充满诗情画意,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就是要学生动用自己的感受、视像、想象、情感、直觉、灵性甚至是下意识、潜意识等,去感

17、受词语的气息,去触摸词语的肤温,去聆听词语的声音,去掂量词语的体重,去把握词语的脉动和心跳,用自己的情感与经验去关照语言文字,沉浸其中,品味再三,用简单的词语构建一个使心灵震颤飞扬的快乐过程。在这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提高。“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习惯且满足于对文章共性把握及理念的揭示,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笼统理解、泛泛而论的状态,止于主题思想、记忆背诵,语文教学枯燥乏味,无血肉、无情感、无想象探究空间,亦无深度的体验。诗意语文力图克服这一弊端,语文教学的诗意源于师生在与文本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真实的心灵感

18、动,是一种真善美的生命体验。它所具有的真实性、审美性和生成性特点,决定了它既无法刻意造作,又不能以媚俗的姿态去强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不断地自己去“感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学生只有充分地阅读、思考了,亲密地接触和感知了文本,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思想深刻”的个性化解读。 四、学生要高扬诗意的自由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诗意的语文,是心灵自由对话的语文。“自由”二字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叶秀山先生在分析海德格尔的“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时,指出“诗

19、意的境界”实乃“自由的境界”。可是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总习惯从固定的结论出发,习惯于对固定的结论进行兴致勃勃的阐释,习惯于把学生的思想纳入到固定的结论之中。我们太“规范”了,我们太“理性”了。最后,我们自己“死”在了这个“规范”和“理性”之中,我们的学生也“死”在了这个“规范”和“理性”之中。我们缺少的便是教学的诗意。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天地,是他们展示才华、放飞思想的天地。诗意语文就是要追求自由、自然的学习氛围,彰显师生之间平等自由的思想意志。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倾听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卢梭(法)曾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

20、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等的不同,他们往往对生活情境和阅读文本有着独特的解读。每个孩子都是一首最美的诗,诗意的课堂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诗意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先“说起来”,“动起来”,教师不随意打断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不轻易用“正误”点评学生的感受,营造起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有胆识畅所欲言,不会因为某种精神压力而不敢对课文“品头论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受传统束缚,敢想、敢说、敢做;在这样的课堂上,没有威胁、批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同的意见、想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赞扬和鼓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

21、生舒展灵性,畅所欲言,我口说我心,我口表我意。那是一种畅快淋漓般的诗意。在这样师生互动的生命课堂中每个个体的思维是自由的,氛围是宽松的,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诗意流淌的自由氛围里,学生挥洒自如,放飞想象的翅膀,尽情展现,收到百花齐放、诗情画意的效果。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何以“立人”?最首要的是让学生有自己的个性,让他们能够“自说自话”让他们敢于听自己的心跳,让他们进入“有我”的境界。没有个性便是没有创造,没有“我”的人是不健全的人。而“诗意”的核心便是“我”的张扬,“我”的精神的自由驰骋。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应该具有诗一般的创造活力和优美意境。诗的本质是创造,诗的灵魂是创造。追求语文的诗意,就是追求语文的创造。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创造自己思想的过程。语文本身就是诗意的载体,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诗情画意的教学还给学生,把充满热情的青春情怀还给学生,把健全人格的自由发展还给学生!参考文献:1、门外汉谈语文教育 钱理群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漫谈语文教学P45张志公 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3、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学习编辑部编 2000年9月第1版4、营建语文教学的诗意美张小波(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5期)5、静听花开的声音浅谈语言教学的诗意美(语言教学研究2006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