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运动经典练习(有答案详解)(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32249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周运动经典练习(有答案详解)(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圆周运动经典练习(有答案详解)(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周运动经典练习(有答案详解)(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周运动经典练习(有答案详解)(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圆周运动经典练习(有答案详解)-第 7 页圆周运动练习题(一)1. 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线速度不变 B. 角速度不变 C. 加速度为零 D. 周期不变2. 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有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球A的线速度必定大于球B的线速度B. 球A的角速度必定小于球B的角速度C. 球A的运动周期必定小于球B的运动周期D. 球A对筒壁的压力必定大于球B对筒壁的压力3. 甲、乙两名滑冰运动员,面对面拉着弹簧秤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滑冰表演,如图5所示,两

2、人相距0.9m,弹簧秤的示数为9.2N,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两人的线速度相同,约为40m/sB. 两人的角速度相同,为6rad/sC. 两人的运动半径相同,都是0.45mD. 两人的运动半径不同,甲为0.3m,乙为0.6m图5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恒定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是不变的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5.如图1所示,把一个长为20cm,系数为360N/m的弹簧一端固定,作为圆心,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0.50kg的小球,当小球以的转速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弹簧的

3、伸长应为( )A. 5.2cm B. 5.3cm C. 5.0cm D. 5.4cm6. 一圆盘可以绕其竖直轴在图2所示水平面内转动,圆盘半径为R。甲、乙物体质量分别是M和m(Mm),它们与圆盘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正压力的倍,两物体用一根长为的轻绳连在一起。若将甲物体放在转轴位置上,甲、乙之间连线刚好沿半径方向被拉直,要使两物体与圆盘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转盘旋转角速度的最大值不得超过(两物体均看作质点)( )A. B. C. D. 图27. 如图3所示,一个球绕中心线以角速度转动,则( )A. A、B两点的角速度相等 B. A、B两点的线速度相等C. 若,则 D. 以上答案都不对图38. 一

4、圆盘可绕圆盘中心O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盘上放置一小木块A,它随圆盘一起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4所示,则关于木块A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A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心力 B. 木块A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木块运动方向相反C. 木块A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指向圆心D. 木块A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木块运动方向相同9. 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圆半径为R,小球经过圆环最高点时刚好不脱离圆环,则其通过最高点时( )A. 小球对圆环的压力大小等于mgB. 小球受到的向心力等于重力mgC.

5、 小球的线速度大小等于D.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等于图510. 一辆质量为4t的汽车驶过半径为50m的凸形桥面时,始终保持5m/s的速率。汽车所受的阻力为车对桥面压力的0.05倍。通过桥的最高点时汽车牵引力是 N。(g=10m/s2)11.在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的圆环上有A、B两点,如图所示,过A、B的半径与竖直轴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则A、B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12.如图所示,a、b两轮靠皮带传动,A、B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点,C与A同在a轮上,已知,在传动时,皮带不打滑。求:(1) ;(2) ;(3) 。13.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小球A、B分别固定在轻杆的中点和端点,当

6、杆在光滑水平面上绕O点匀速转动时求杆OA和AB段对球A的拉力之比。14. 司机开着汽车在一宽阔的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堵墙,他是刹车好还是转弯好?(设转弯时汽车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15. 如图1所示,直径为d的圆筒绕中心轴做匀速圆周运动,枪口发射的子弹速度为v,并沿直径匀速穿过圆筒。若子弹穿出后在圆筒上只留下一个弹孔,则圆筒运动的角速度为多少?图116. 质点P以O为圆心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如图2所示,周期为T。当P经过图中D点时,有一质量为m的另一质点Q受到力F的作用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为使P、Q两质点在某时刻的速度相同,则F的大小应满足什么

7、条件?图217. 如图3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A物体从a点开始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时B物体从圆心O处自由落下,要使两物体在b点相遇,求A的角速度。图318. 如图4,半径为R的水平圆盘正以中心O为转轴匀速转动,从圆板中心O的正上方h高处水平抛出一球,此时半径OB恰与球的初速度方向一致。要使球正好落在B点,则小球的初速度及圆盘的角速分别为多少?图419. 8. m1、m2是质量分别为50g和100g的小球,套在水平光滑杆上,如图6所示。两球相距21cm,并用细线相连接,欲使小球绕轴以600r/min的转速在水平面内转动而不滑动,两球离转动中心多远?线上拉力是多大?图620. 如图7所示,在水平转

8、台上放有A、B两个小物块,它们距离轴心O分别为,它们与台面间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为其重力的0.4倍,取。(1)当转台转动时,要使两物块都不发生相对于台面的滑动,求转台转动的角速度的范围;(2)要使两物块都对台面发生滑动,求转台转动角度速度应满足的条件。图7答案1.解析: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和周期是不变的;线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变化,故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变化的,加速度不为零,答案为B、D。2. 解析:对小球A、B受力分析,两球的向心力都来源于重力mg和支持力的合力,其合成如图4所示,故两球的向心力比较线速度时,选用分析得r大,v一定大,A答案正确。比较角速度时,选用分析得r大,一

9、定小,B答案正确。比较周期时,选用分析得r大,T一定大,C答案不正确。小球A和B受到的支持力都等于,D答案不正确。点评:“向心力始终指向圆心”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处理物体的受力; 根据问题讨论需要,解题时要合理选择向心力公式。3. 解析:甲、乙两人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同,向心力大小都是弹簧的弹力,则有即且,解得,由于所以而,r不同,v不同。所以答案选D。点评:有些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圆是比较“隐蔽”的,一旦理解错误,就会给解题带来麻烦,如本题中两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并不是两人的间距,例2中A、B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并不是圆环的中心O等。4. C 5. C 6. D 7. AC 8. C 9. BCD

10、10. 11. 解析:A、B两点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它们的角速度相同,所以线速度之比加速度之比12. 解析:A、C两点在同一皮带轮上,它们的角速度相等,即,由于皮带不打滑,所以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即。(1)根据知(2)根据知(3)根据知点评:共轴转动的物体上各点的角速度相同,不打滑的皮带传动的两轮边缘上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这样通过“角速度”或“线速度”将比较“遥远”的两个质点的运动学特点联系在一起。13. 解析:隔离A、B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因A、B两球角速度相同,设为,选用公式,并取指向圆心方向为正方向,则对A球: 对B球: 两式联立解得图3点评:向心力是指做匀速圆周运动物

11、体受到的合力,而不一定是某一个力,要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14. 解析:设汽车质量为m,车轮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刹车时车速为,此时车离墙距离为,为方便起见,设车是沿墙底线的中垂线运动。若司机采用刹车,车向前滑行的距离设为s,则常数,若司采取急转弯法,则(R是最小转弯半径),。讨论:(1)若,则急刹车或急转弯均可以;(2)若,则急刹车会平安无事,汽车能否急转弯与墙的长度和位置有关,如图6所示,质点P表示汽车,AB表示墙,若墙长度,如图6,则墙在AB和CD之间任一位置上,汽车转弯同样平安无事;(3)若,则不能急刹车,但由(2)知若墙长和位置符合一定条件,汽车照样可以转弯。点评:利用基本知识解

12、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看能否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合理的物理模型。图615. 解析:子弹穿过圆筒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再次到达圆筒壁时,若原来的弹孔也恰好运动到此处。则圆筒上只留下一个弹孔,在子弹运动位移为d的时间内,圆筒转过的角度为,其中,即。解得角速度的值,16. 解析:速度相同包括大小相等和方向相同,由质点P的旋转情况可知,只有当P运动到圆周上的C点时P、Q速度方向才相同,即质点P转过周经历的时间 质点P的速率 在同样的时间内,质点Q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应达到v,由牛顿第二定律及速度公式得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17.解析:A、B两物体在b点相遇,则要求A从a匀速转到b和B从O自由下落到b用的时间相等。A从a匀速转到b的时间B从O自由下落到b点的时间由,解得18. 解析:要使球正好落在B点,则要求小球在做平抛运动的时间内,圆盘恰好转了n圈()。对小球 对圆盘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 19. 20.(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