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34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25406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3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3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3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34页).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第 32 页41、床头捉刀人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他自认为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慑远方的国家,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则握刀站在崔季珪的坐榻边做侍从。接待完毕,(曹操命令)间谍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风雅高尚、仪容风采,但是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了这个使者。一、词语解释1、足: 2、使: 3、毕: 4、令:5、何如:二

2、、翻译1、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2、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3、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三、“魏武闻之,追杀此使”的原因是 表现了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42、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你用这个干什么呢?”那人说:“我在路上看见的,随便取来玩玩罢了。”陶侃非常生气地对他说:“你又不种田,竟然还随意损害别人的庄稼!”于是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打。因此老百姓都勤垦地耕地,家家生活宽

3、裕,人人丰衣足食。一、词语解释1、出: 2、持: 3、之: 4、执二、翻译1、侃问:“用此何为?”2、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3、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三、本文表现了陶侃 的品质。43、弈秋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他曾经教了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完全按照弈秋说的去做;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大雁飞过来,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虽然两人一起跟弈秋学习,他却远不如人家。这

4、是因为他不如人家聪明吗?当然不是啊!一、词语解释1、善: 2、使: 3、其: 4、惟:5、而: 6、然:二、翻译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3、为是其智弗若与?三、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44、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凡是顾炎武外出游历,(都要)用许多马和骡子载书随行。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伍的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

5、。他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时,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忘记的,就立即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反复查看。一、词语解释1、之: 2、至: 3、或: 4、径:5、足: 6、即:二、翻译1、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三、这一故事表现了顾炎武 的治学精神。45、牧童指瑕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斗牛图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人,爱好

6、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几百件。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尤其喜爱,用美玉做轴,用锦布做囊把它卷起来带在身边。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的是斗牛。牛在斗角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后腿中间,如今却画成牛摇摆着尾巴斗角,真是荒谬啊!”杜某笑了笑,认为是这样。有句古话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果然是真的。一、词语解释1、宝: 2、曝: 3、拊掌: 4、乃:5、谬:二、翻译1、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2、处士笑而然之。三、这一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46、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得麋(m)麑(n),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

7、动 。稍使与就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临江有个打猎的人,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小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头鹿了,把狗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

8、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鹿的尸体七零八碎散落在地上,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一、词语解释1、畜: 2、自是: 3、就: 4、就:5、俯仰: 6、时:二、翻译1、积久,犬皆如人意。2、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三、麋至死不悟的原因是: 四、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47、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co)枥(l)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或尽粟(s)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9、(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临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也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车夫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饲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

10、足,它的特殊的才能和英武的体态无法显示出来,况且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还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一、词语解释1、一食: 2、食: 3、见: 4、临:5、临: 6、知:二、翻译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临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三、本文中哪些语句刻画了食马者的浅簿愚妄: 四、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 48、缇萦救父文帝

11、四年中,人上书言淳于意受赂,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路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上闻而悯其意,此岁即除肉刑法。汉文帝的四年中,有人上书告发淳于意。按照刑法应当专车押送他向西到长安。淳于意有5个女儿,跟着(囚车)在哭。淳于意生气,骂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危急时没有人能帮忙。”这时小女儿缇萦因父亲的话而悲伤,就跟父亲向西行,上书说:“我的父亲做官吏,齐地的人都说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应当受刑。我

12、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复生感到悲痛,而受过刑的人不能再长出新的肢体,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办法了。我愿意舍身做官府中的女仆来赎父亲的罪过,让(他)能改过自新。”皇上听到后为她的意愿感到悲伤,这年就去除了肉刑法。一、词语解释1、言: 2、以: 3、之: 4、泣:5、子: 6、伤:二、翻译1、乃随父西2、今坐法当刑3、虽欲改过自新,其路莫由三、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缇萦救父需要具备什么精神?: 49、管仲与鲍叔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

13、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

14、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一、词语解释1、尝: 2、与: 3、以: 4、时:5、走: 6、知:二、翻译1、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三、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50、名二子说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车轮、车辐、车盖、车轸,在车上都

15、各有职责,而作扶手的横木,唯独好像是没有用处的。即使这样,如果去掉横木,那么我们看见的就不是一辆完整的车了。作扶手的横木,我担心的是你不会掩饰自己的外表。天下的车没有不从车轮行迹上碾过的,而谈到车的功劳,车轮印从来都不在其中。即使这样,遇到车翻马死的灾难,祸患也从来波及不到车轮印。这车轮印,是善于处在祸福之间的。车轮印啊,我知道你是可以免于灾祸的。一、词语解释1、乎: 2、为: 3、虽然: 4、去:5、惧: 6、外饰:二、翻译1、天下之车,莫不由辙2、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三、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四、苏洵在这篇文章中告诫他的儿子苏轼和苏辙什么: 51、有度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

16、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 稷也,而齐以亡。.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 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国家没有永久的强盛,也没有永久的弱小。执法者强国家就强,执法者弱国家就弱。楚庄王吞并国家二十六个,开拓疆土三千里;当楚庄王死了以后,楚国就衰落了。齐桓公吞并国家三十个,开辟疆土三千里;桓公死了,齐也就衰弱了.如今这些国家都成了弱国,是因为它们的群臣官吏都专干乱国的事,而不干治国的事。这些国家混乱衰弱了,又都丢掉国法去营私舞弊,这好比背着干柴去救火,混乱衰弱只

17、会加剧。一、词语解释1、奉: 2、并: 3、释: 4、私:5、负: 二、翻译1、国无常强,无常弱2、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三、本文着重阐述了 的重要性,强调了 52、哀溺文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河中间

18、时,船破了,人们都奋力游泳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也不能像平常那样游得远。他的同伴们说:“你平时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会落在后面?”他回答说:“我腰上缠着很多钱,太重了,所以落后了。”同伴又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他越来越疲惫了。已经游到岸上的同伴大声地向他喊叫道:“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性命都将要保不住了,还要钱干什么?”那个人还是摇了摇头。于是淹死了。我很可怜他。况且如果是这样,难道更多的人不会因为巨额钱财而淹死吗?于是我写下了哀溺这篇文章。一、词语解释1、咸: 2、甚: 3、去: 4、怠:5、且: 6、是二、翻译1、其一氓尽力而不

19、能寻常2、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3、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三、作者“于是作哀溺”的用意是什么 53、谢安吟啸风浪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旺,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去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谢太傅逗留在东山时期,有一次与孙兴公等人泛海游玩。突然风浪兴起,孙、王等人急得脸色都变了,便大声叫喊把船划回去。谢太傅兴致正浓,只顾吟咏歌啸,没有作声。船夫因见谢太傅神态安闲,神情喜悦,便继续向前划去。不一会儿,风更大,浪更猛,大家都喧闹叫喊,再也坐不

20、住了。谢公这才慢条斯理地说:“看这个样子,莫非是该回去了?”大家立刻顺着他的话返回。从这里,可以看出谢太傅的气量足够安定朝野。一、词语解释1、方: 2、既: 3、徐: 4、怠:二、翻译1、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2、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3、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三、本文表现了谢安怎样的品质? 54、进贤为贤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子贡曰:“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子贡曰:“进贤为贤。”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也,闻子皮之进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

21、也。”子贡问孔子说:“现在的大臣中,谁是贤者呢?”孔子说:“我不知道。过去,齐国的鲍叔牙,郑国的子皮,他们是贤人。”子贡说:“那么齐国(贤人)中没有管仲,郑国(贤人)中没有子产吗?”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仅仅知道它的一方面,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你说是推荐贤人(的人)是贤人呢,还是为国家效力(的人)是贤人呢?”子贡说:“(为国家)推荐贤人(的人)是贤人。”孔子说:“是的。我只听说过鲍叔牙推荐了管仲,听说过子皮推荐了子产,没有听说过管仲、子产推荐过什么贤人。”一、词语解释1、识: 2、然则: 3、为: 4、然:二、翻译1、今之人臣孰为贤?2、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3、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4、

22、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三、孔子认为鲍叔、子皮是贤臣的原因是什么? 55、王冕苦学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王冕是诸暨人。(他)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让他到地里放牛,(他)却偷偷跑到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就默默地背诵。(他)黄昏回去的时候,却丢失了牛。有人牵着牛过来责备牛践踏田地,(王冕的父亲)非常生气,打了他,事后(王冕)

23、还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儿子像这样痴迷(读书),为什么不听任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于是王冕离开,去寺院居住。晚上(他)偷偷出来,坐在佛像膝上,拿着书映着长明灯读书,书声琅琅直到天亮。佛像大多是土偶,狰狞恐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却)心神安适得好像没看见(佛像)。安阳的韩性听说后对他感到惊异,(就)收他为弟子。王冕努力学习于是成为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大儒。一、词语解释1、命: 2、亡: 3、或: 4、其:5、去: 6、异:二、翻译1、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2、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3、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4、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三、从王冕苦学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4、56、何岳拾金不昧秀才何岳,号畏斋 ,曽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曾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两百两银子,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让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

25、找东西,便走上前问他关于银子的事情,那人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吻合,于是就还给了那个人。那人想从丢失的钱中分一部分给何岳作为酬谢,何岳说:“我捡到钱时没人知道,都可以算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心存感激地离开。他也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箱子里面有银子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以后我回来再来取。”官吏离开了许多年,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何岳听说官吏的侄子因为其他别的事情到南方来,不是取箱子的事。何岳就把箱子托官吏的侄子带回官吏那儿。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在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贪心;那金钱

26、寄放在他家多年,而他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一、词语解释1、曾: 2、其: 3、为: 4、俟5、绝: 6、略:二、翻译1、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2、何利此数金乎?3、因托以寄去。4、此其过人也远矣!三、文末指出何岳是“一穷秀才”,这样写的用意是: 57、郭进治第郭进有材略,累有战功。尝刺荆州,今荆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 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及宾客庆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於东庑,群子之席於西庑。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 进死未几,果为他人所有。郭进有才能韬略,多次建立

27、战功。他曾经出任荆州刺史,现在的荆州城墙就是他在任时所建。城墙厚六丈,至今坚固完整。郭进在城北建成房子,聚集族人宾客庆祝完工宴饮,连土木工匠也在宴请之列。他在东廊设席招待工匠,在西廊设席让他的儿子们落座。有人问:“您的儿子们怎能与工匠们比邻相坐?”郭进指着工匠说:“这些人是建宅人。”又指他自己的儿子们说:“这些人是卖宅人,本来就应该坐在造宅人的下首位置。”郭进死后不久,大宅院果然被子孙卖掉。一、词语解释1、累: 2、乃: 3、至: 4、既:5、宜: 6、为:二、翻译1、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及宾客庆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2、诸子安可与工徒齿?3、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三、“进死未几,果

28、为他人所有”给人的教训是: 58、贾人食言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舣而观之,遂没。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趴在浮在水面的水草上呼救。一位渔夫驾着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北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

29、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诺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说不算的人。”于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着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于河水之中了。一、词语解释1、亡: 2、于: 3、以: 4、色5、若: 6、焉:二、翻译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

30、乃不可乎?2、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3、是许金不酬者也。三、这一故事给人什么启示?59、吕蒙正不计人过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服其量。吕蒙正宰相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能参与谋划政事吗?”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似的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僚非常愤怒,并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那位

31、同僚)查问。退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有什么损失吗?”当时在场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气量)。一、词语解释1、过: 2、于: 3、是: 4、其:5、止: 6、量:二、翻译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2、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3、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三、文章表现了吕蒙正 的品行。60、孙膑赛马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

32、中、下辈。于是孙膑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膑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膑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田忌常与齐国的贵族们赛马,并下很大的赌注。孙膑看见他们的马分为上中下三等,同时马的能力相差不远。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你只管和他们赌重金,我有办法可以使你取胜。”田忌听信孙膑的意见,和齐威王及贵族们下了千金的赌注进行比赛。等到临场比赛的时候,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你的下等马和他们的上等马比,用你的上等马和他们的中等马比,用你的中等马和他们的下等马比

33、。”三次比赛结束后,田忌以一败两胜,终于拿到了齐威王的千金赌注。因此孙膑也出了名,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并拜他为军师。一、 词语解释1、数: 2、临: 3、以: 4、与:5、于: 6、遂:二、翻译1、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2、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3、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三、这一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61、晏子之御者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

34、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晏子担任齐国的相国,有一天坐车子出门。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的丈夫为晏子驾车,撑着大车篷,用鞭子赶着四匹大马,神情得意洋洋,自以为很了不起。不久,车夫回到家里,他的妻子想跟他离婚。车夫问这其中的原因。他的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的相国,在各诸侯国中都很显赫。今天我看他出门,他志向抱负远大,常常显出谦恭的样子。如今你身高八尺,只是个替人赶车的车夫,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这就是我要跟你离婚的原因。”从这件事后,车夫常常抑制自己的骄态,谦虚退让。晏子感到奇怪便询问车夫,车夫如实回答,于是

35、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一、词语解释1、既而: 2、故: 3、相: 4、显:5、以为: 6、以是:二、翻译1、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3、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三、这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2、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

36、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如此办。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哪个国家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咚咚地敲起战鼓,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有人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着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

37、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一、词语解释1、之于: 2、然: 3、好: 4、以:5、或: 6、则:二、翻译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3、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三、成语“五十步笑百步”的意思是: 63、商鞅治秦公孙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商鞅逃出魏国进入秦国,秦孝公让他当丞相,并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执行,而且公平无私。处罚时,不回避有权势的人

38、;论功行赏时,不偏袒自己的亲信。太子犯法,就在他的老师脸上刺字并割掉鼻子。一年之后,没人拾取别人丢在路上的东西,也无人敢(随意)谋取非分的财物。武器装备大大增强,其他国家都害怕(它了)。但是对百姓刻薄少恩惠,只是用强硬的办法来使人顺服他罢了。一、词语解释1、之: 2、于: 3、至: 4、然:二、翻译1、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2、道不拾遗,民不妄取。3、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三、商鞅治秦值得肯定的做法是“ ”;应当纠正的是“ ”(以文中语句回答)64、此之谓大丈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39、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男子成年时(一般男子在古代成年是满20岁)的时候,父亲给予教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 教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能违背你的丈夫 !” 以顺从为原则,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

40、宽广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重要的位置,施行天下最重要的道理。实现志向了,就跟百姓一起实行它;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实行自己的道理。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做大丈夫!”一、词语解释1、诚: 2、之: 3、戒: 4、道:5、行: 6、由:二、翻译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三、上文中景春和孟子对公孙衍和张仪的看法有何不同?请加以概括65、“强项令”董宣陈留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侯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

41、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董宣为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说公主的

42、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要用刑杖打死他。董宣磕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董宣说:“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等刑杖打,请求能够自杀。”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光武帝命令太监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资历尚浅的小宦官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公主说:“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门。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做) 皇帝和(做)百姓不

43、一样。”当即命令:“硬脖子县令出去!”赏赐三十万钱。董宣把它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 得发抖。一、词语解释1、匿: 2、叩: 3、叱: 4、乞:5、谢: 6、从: 7、俯:二、 翻译1、何以理天下乎?2、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三、上文中董宣和光武帝刘秀分别又怎样的性格特点?66、至乐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天下有没有最大的快乐的事呢?有没有可以存活身形的东西呢?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又依据什么?回避什么又安心什么?靠近什么又舍弃什么?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世上的人们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喜欢的,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