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翻译(6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19524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文言文翻译(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文言文翻译授课目的:1、梳理文言文句子翻译中常考题型,把握考试方向。 2、把握文言文句子翻译常用方法和技巧,从容应对不同考查方式。考点分析:1、课内、课外文言文句子翻译是九年级语文考试中必考内容,所占分值约为6分,是其他题型所无法比拟的,故把握句子翻译对考试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重点、难点:掌握句子翻译的常用方法和注意点,重点关注常见的倒装句,并学会在做题中灵活运用。二、授课内容:【文言文句子翻译考点剖析】1、 题型分析句子翻译常以两种题型出现:直接翻译与选择题。选择题:相对简单,可以把握住关键词,用排除法来筛选出正确答案;2、方法解析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

2、上。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解析: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例:其一犬坐于前。解析:翻译狼中的“其

3、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解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例:明察秋毫解析:“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

4、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例:“夫战,勇气也”解析: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例: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解析:“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

5、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中心词“主状 谓 (定)中心词“宾”】,但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1)、宾语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例:孔子云:“何陋之有?”解析:“有何陋”的倒装,可以翻译为“有何简陋呢?”“何”是疑问代词,“之”是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练:下列句子中,与其

6、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时,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解析:“僵卧孤村不自哀”中“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代词作宾语要前置。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解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莲之爱“

7、,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选出不同的一项( )A 子何恃而往?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句子的特点: A何以战?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翻译下句: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答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未有的过的事。(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规律一: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例: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解析:“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中“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

8、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人”。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也是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规律二: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马。规律三: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解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中“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

9、于我也。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3)、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标志性词语:“以”、“于”、“乎” 等。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具告以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A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公幸教晞以道。 D于其身,则耻师焉。 E得复见将军于此。F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G冰,水为之,而寒于水(4)、主谓倒装: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

10、叫做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例:“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不仁哉!梁惠王也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真题演练】(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

11、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1

12、2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云耕者入冢而得 ( )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14.“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本文表现了韩魏公 的品质。(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郢书燕说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类此。郢(yng):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举( ) (2)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14、郢人谓持烛者“举烛”的原因是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3分)A、指出郢人做事粗枝大叶,贻笑大方。B、肯定燕王善于采纳谏言,治理国家。C、表明治国的根本在于举贤而任之。D、批评今世学者牵强附会,曲解原意。-第 6 页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