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02(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02(10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02-第 10 页15散文二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作者的情感。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老师的点拨下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多媒体音频朗读永久的生命(视频导入)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导言:上面
2、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儿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
3、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听音频朗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回答:1文题是“永久的生命”,读罢课文,你觉得作者在文中对生命持怎样的情感态度?赞美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谈生命易逝。第二部分(第23段)谈生命神奇不朽。第三部分(第45段)赞美生命。3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先抑后扬。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这是“抑”;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是“扬”,最后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层层铺垫,将对生命的礼
4、赞之情抒发到极致,凸显文章主旨。1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2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作者在第二段中以“小草”“小牛犊”为喻,阐释了“生命自身的神奇”。小草卑微而柔弱,然而“春风吹又生”,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3如何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凋谢”的是一个个个体,一朵朵花朵。“永存”的是生命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永远充满生机
5、。1条理清晰,层层深入。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层层铺垫,层层蓄势,水到渠成地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将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抒发到极致,凸显文章主旨。2欲扬先抑,凸显主旨。分析见前面“整体感知3”。永久的生命生命易逝豁达生命神奇乐观赞美生命积极我为什么而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
6、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1听读。听音频朗读,认识生字。遏()制飓(j)风濒(bn)临俯瞰(kn)2指点学生朗读。说说作者一生为什么而活着?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3大声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结构特点。第一部分(第1段):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第二部分(第24段):分说。第一层(第2段)
7、: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第二层(第3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第三层(第4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第三部分(第5段):总结,这样的人生,作者觉得活着值得。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然后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探讨解答。(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面对追求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他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这句话,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语
8、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2)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形象而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中的情感体验。“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揭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越是反衬出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这句话点明了爱情、知识与同情的内在联系。作者用含蓄而充满理性的语言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2问题
9、探究(1)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爱情可以摆脱孤独;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2)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了解人类心灵;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社会。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3)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作者同情那些遭受
10、苦难的人们: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4)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可以说,这篇文章,是罗素生活的宣言书,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生活的共同准则,它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课文中,作者用凝练含蓄的语言叙写了自己一生的纯洁而无比强烈的人生追求,表达了作者博大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激励我们有所追求,奋发向上。我为什么而活着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11、胸怀博大积极乐观本课两篇散文都与生命密切相关,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教师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真正的教育总是充满活力和生气,通过教师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熏陶,对个体生命的肯定、激励、褒扬,创造自由舒展的空间,使学生充满对生命的热爱,具有昂扬向上的精神,学生个体生命情感在积极、活泼、明朗的教育环境中得以无声地滋润、涵化、延展、厚实,把教育中的个体生命引向高处。课堂教学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应该让生命教育走进课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生命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的大事。这也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16昆明的雨知识与能力1把握文章内容
12、,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身边美的事物的关注,对往昔生活的怀念。重点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难点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作探究。作者给宁坤的那幅画、昆明雨中的照片、多媒体课件等。同学们,你喜欢雨吗?(喜欢)为什么喜欢雨?(同学们各抒己见)是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润物无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秋雨,惹人愁思。今天,我们跟随汪曾祺
13、去感受一下昆明的雨。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上。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的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道路,还结识了后来和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在他晚年的诗文书画中,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1播放音频朗读,学生听读,认识生字。鲜腴(xi
14、ny)篱笆(lba)鸡菌(jzngjn)八卦(bgu)密匝匝(mzz)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说说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雨季长,但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是浓绿的。3文章除了写雨,还写到了什么?这些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事物,还写到了为宁坤作画、与德熙去小酒馆喝酒。这些人、事、物都是昆明雨季特有的。4作者对昆明的雨有怎样的情感?喜爱、怀念。1文章写昆明的雨,为什么从宁坤要“我”作画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画上所画的倒挂而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和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和产物,突出昆明的雨多;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从而吸引读
15、者。2“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为什么?在雨的滋润之下,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所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昆明的菌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种类多。牛肝菌、青头菌、鸡、干巴菌、鸡油菌等。数量多。“家家饭馆卖”“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鸡随处可见。味道鲜美。牛肝菌滑嫩鲜香;鸡味道鲜浓,无可方比;干巴菌“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色泽诱人。青头菌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高;鸡油菌颜色浅黄,做菜时配色用。作者娓娓道来,在自然平淡的叙述中流露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对昔日生活的怀念。4
16、作者如何描写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外貌、语言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卖杨梅女孩子的娇美情态,衬托昆明的雨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和喜爱之情。5“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我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有怎样的情味?雨引起的一点淡淡的乡愁;雨中的美景让人陶醉而产生的闲适和恬淡之感。6结尾独句成段,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其作用。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上,照应第三段,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在汪曾祺的笔下,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这样的雨让作者喜爱、怀念。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出这种情感的呢?1散文最大的
17、特点是“形散而神聚”,要做到“神聚”,就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昆明的雨。2文章围绕“昆明的雨”写了哪些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给宁坤的画及题字,引出昆明的雨。第二部分(第211自然段):回忆昆明的雨及与雨有关的人和事,表达对往事的怀念。第一层(第2自然段):用“我想念昆明的雨”独句为段,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第二层(第35自然段):叙写昆明的雨的特点:雨季长;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是浓绿的。第三层(第610自然段):写昆明雨季特有的人、事、物,透露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第四层(第11自然段):以“我想念昆明
18、的雨”收束全文,呼应前文。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文字,想想喜欢的原因。2研读第7段,说说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亲切自然,平淡朴实。例如:“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运用口语,亲切自然,如话家常,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之情蕴含其中。在叙写菌子的色、香、味的同时,还用平淡朴实的语言讲了一个与菌子有关的笑话,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加了文章的情味。3学生赏析,自由发言。如9段中对大缅桂名字的来历的叙述,平淡朴实,娓娓道来,很有情味。又如9段中“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19、加点的词都是口语式的大白话,亲切自然、平淡朴实中蕴含着作者的喜爱和深切的怀念。这篇散文以“昆明的雨”为线索,叙写了昆明的雨的特点,回忆了与雨有关的人、事、物,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及对往昔生活的深切怀念。1语言平淡朴实,如话家常。(见前面“品味语言”)2以小见大。文章选取昆明雨季特有的物,如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物,用这些平常之物寄托作者对昆明的爱,对生活的爱。昆明的雨长想念口语不气闷喜爱自然明亮感激平淡丰满赞美清新使人动情浓绿(民风、人情、生活)(动乱年代少有的宁静与恬然)汪曾祺的散文大多用平淡亲切的语言叙述“凡人小事”来表现主题,我以读带品,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深情。这样的“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