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6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63页).doc(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第 57 页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总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 订做校服课本P2例1时间第2 周第 2课时2月 日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
2、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二、互动新授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2)出示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
3、3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一) 简单的统计表课后作业 数学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总课时第2课时教学内容讲故事大赛 课本P3例2时间第2 周第 2课时2月 日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 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2. 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教学过程一、 情境引入师:今天,老师
4、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课件出示评选条件:1 数学成绩优秀。2 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3 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二、 互动新授1. 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1) 收集数据。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课件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2) 学习记录方法。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量?完成统计表。姓名张三李四票数2. 教学例2。(1)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5、。课件出示投票结果。(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姓名王明明陈小菲票数1522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三、 巩固练习练习一的第3题。四、 全课总结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二) 简单的统计表课后作业 数学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总课时第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46时间第2 周第 3课时2月 日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2、 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教学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
6、收集和整理数据。教学难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1、简单的统计表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生: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生: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2、收集和整理数据。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师:看来,同
7、学们学得还真不错。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小题。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小题。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对于第(3)小题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小题。师: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汇报。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涂了
8、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学生独立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再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三、全课总结。师:同学们,经过你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练习一课后作业 数学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机动课第5、6课时总课时第 7课时教学内容平均分的认识(一)时间第2 周第 2课时2月 日教具 多媒体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教学难点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
9、力和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一、准备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新课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3尝试平均
10、分物品。(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4独立进行平均分。(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三、练习1练习二的第1题。(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2练习二的第2题。3练习二的第3题
11、。四、总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设计 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总课时第 8课时教学内容平均分的认识(二)时间第3 周第 课时2月 日教具 多媒体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教学难点初步
12、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13、?)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
14、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板书设计 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总课时第9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二时间第3 周第 课时2月 日教具 多媒体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15、”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请学生说说平均分的概念。2.把6个圆形平均分成3份,怎样分?二、练习巩固1,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3题。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让学生动手分一分。2,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4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平均分,在填写,写得数。订正。3,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三、综合应用1,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7题。学生读题,小组合作摆积木。学生填写,说说填写的理由。2,完成书
16、本“练习二”的第8题。学生读懂情境图,再填空。4,拓展练习,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9题。学生画图,同桌合作,说出自己的想法。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板书设计练习二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总课时第10课时教学内容除法时间第3 周第 课时2月 日教具课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3、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1、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过程一、 激趣引入1、 谈话
17、,出示情景图。问:从图中你知道什么?2、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3、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二、板书课题4、 引入除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三、新课讲授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5、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
18、,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要分的竹笋是几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成几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是几?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把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7、 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七、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板书设计练习二 课后作业
19、 教学反思总课时第11课时教学内容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时间第4 周第 课时3月 日教具课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读一读,并说出每个算式表示什么。62=3 164=4二、板书课题三、新课讲授2、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
20、是怎样分竹笋的?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4、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5、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第1题。(2)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明确要求
2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汇报。六、堂上练习1、练习三第4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三第5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七、学生谈收获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八、全节课总结 板书设计除法的各部分20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总课时第12、13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三 时间第4 周第 课时3月 日教具课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
22、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2、 学生举例。3、 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二、知识运用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5、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7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指名
23、汇报是怎样计算的?6、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8,9题。(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三、综合应用7、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0题。(1)、说出题目的要求。(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8、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第11题。(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2)、全班交流汇报。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除法的各部分20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总课时第14课时教学内容用2-6乘法口诀求商(一)时间第4 周第 课时3月 日教具课件
24、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二、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三,新课讲授1、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2、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1)、学生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5、(2)、同桌合作,交流方法。3、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4、 学生交流想法。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1)出示例1的第(2)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2)同桌交流想商的过程。六、知识应用,加深理解9、 引导学生完成第19页的“做一做”第1题。(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汇报。10、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七、学生谈收获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
26、收获?八、全节课总结板书设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4 想:3()=12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总课时第15课时教学内容用2-6乘法口诀求商(二)时间第4 周第 课时3月 日教具课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 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3、 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学生动手摆小圆,把12个小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并说出除法算式。2、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
27、听。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在指名汇报。二、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三、新课讲授3、 教学例2(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每个蒸笼装4个包子,有6个蒸笼,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妈?怎样列式?用那句乘法口诀解决?(2)、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题目。(3)、 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4)、 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书本第19页做一做2六、知识应用,加深
28、理解8、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题。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9、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5题。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七、学生谈收获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八、全节课总结板书设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6=24(个)24 4=6(个) 24 6=4(个)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总课时第16课时教学内容用2-6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时间第4 周第 课时3月 日教具课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 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2、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
29、能力教学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1、口算14=4 66=3644=() 366=( )41=( )为什么第二组只有1道乘法算式和1道除法算式?二、知识运用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6题。(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2)、试一试,算一算,你能得到几个玩具?学生计算汇报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计算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三、
30、巩固提高6、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7、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0题。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8、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1题。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9、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2题。(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五、全课总结板书设计练习四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总课时第17课时教学内容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式题时间
31、第4 周第 课时3月 日教具课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掌握两步文字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2、 让学生学会读文字题,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教学重点学会分析文字叙述得 题意。教学难点能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把下面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45-40=558=4035-28=772=1487-24=63 46=24讨论后,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板书课题二、新课讲授1, 教学例4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理解图意(2)、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边讲解
32、,边用图形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3)学生尝试解答例题4指名汇报:90-36=54(个)这一步你求的是什么?549=6(个)这一步你求的是什么?(4)、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90-36)9=549=6(个)让学生读两遍。三、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我们做完题目后,要学会检查。四、针对例题对应练习,完成教材P54的“做一做“。五、知识应用,加深理解1,完成教材P55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2,完成教材P55的第2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六、学生谈收获,全节课总结板书设计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式题549=6(个)90-36=54(个)(90-36)9=549=6(个)课后作业
33、 教学反思总课时第18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五时间第5 周第 课时3月 日教具课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2、 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讨论与质疑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小括号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 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2、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3、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探索学习4、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3题。(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还有其他想法吗?
34、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5、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4题。(1)、出示情境图,看图理解题意。(2)、引导学生解答。6、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5题。出示计算题,说说每一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计算。三、拓展应用8、完成练习第6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9、完成练习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10、完成练习第8题。让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式计算。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练习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总课时第19课时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 时间第5 周第 课时3月 日教具课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1、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
35、切联系。2、 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3、 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 巩固对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掌握。教学重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2、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二、探索学习3、 单元知识整理。(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4、 单元复习。(
36、1)、混合运算。谈话: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混合运算?你会算吗?(2)、复习除法计算。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3)、完成教材P57第2题。观察情境图,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互相交流思考过程,列式解答,集体交流。三、 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让学生观察图画,列式计算。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第4
37、题。根据错的答案寻找出原来的数,再求出正确的得数。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加减 从左往右乘除带括号的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总课时第20、21课时机动总课时第22课时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时间第6周第 课时3月 日教具 课件 剪纸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谈话: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
38、学生介绍项目。)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二、互动新授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自主交流。2、教学“对称”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9、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
40、、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找,互相说。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2、 3题。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课后作业 数学课堂作业本教学反思总课时第23课时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时间第6周第 课时3月 日教具 课件 剪纸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实
41、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游乐项目。)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
42、(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二、互动探究1、生活中的平移。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 师: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 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