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3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31页).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第 30 页德阳市旌阳区西街小学校本科研课题结题鉴定表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时间2011年10月2012年9月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名单序号姓名姓别年龄职称(职务)所承担的工作1王筱榕女41小学高级教师主研2谢朝蓉女45小学高级教师主研3刘爱民女44小学一级教师收集整理资料4吉小玲女41小学一级教师收集整理资料5谢红女36小学一级教师编写成果集课题背景(本课题主要针对什么问题)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表现为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的
2、改革与创新,数学课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性较强,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究,思维得到发展,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研究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措施)1、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例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2、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研究和借鉴国内外的一些相关文献和资料,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3、重视课题队伍建设,分工合作相兼。4、借助媒体信息,补充教学资源。5、认真做好阶段性总结与反思。研究效果(学生、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1、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能通过独立思
3、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学生能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学生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能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2、教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有效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我们的教师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和教学观,理解、掌握了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念和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3、经历一年多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运用好多媒体技术,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形成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教科室审查意见
4、 负责人(签字) 年月 日 学校结题鉴定意见 校长(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德阳市旌阳区西街小学校本科研课题立项审批表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课题预计研究时间2011年10月2012年9月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名单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所承担的工作1王筱榕女41小学高级教师主研2谢朝蓉女45小学高级教师主研3刘爱民女44小学一级教师收集整理资料4吉小玲女41小学一级教师收集整理资料5谢红女36小学一级教师编写成果集课题背景(本课题主要针对什么问题)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表
5、现为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数学课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性较强,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究,思维得到发展,学习效率得到提高预计成果(预计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寻找探究式学习的理论依据。2、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提高研究效率。3、重视课题队伍建设,分工合作相兼。4、借助媒体信息,补充教学资源。5、认真做好阶段性总结与反思。预计效果(预计学生、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 1、老师能够熟练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求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提高学习效率,大
6、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科室审查意见负责人(签字) 年 月日学校立项意见校 长(签字) 年 月 日备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研究是我们初步摸索的一种适合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本课题组这一年来的研究进行如下总结:一、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加强技能培训,团结协作1、课题组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确定“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从三方面研究: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研究,学生数学探究方法研究,中考数学探究试题研究。每个年级组分别研究一个内容,低年级重要针对学生的探究方法,中年级研究课堂模式,高年级研究网络教学
7、。2、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各小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交流。3、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
8、究、富有个性地学习。4、课题研究公开课采用“定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交流、反思、评价”模式展开,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看、听、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陈燕老师上的乘法的认识,陈晨老师上的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潘英老师上的乘法分配律实验课,开展探究、交流、研讨。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活动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创设实用新颖,素材选取翔实可靠;着眼于探讨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活动中教师合作探究、交流
9、借鉴,课题研究形成了浓厚的氛围。每位教师带着饱满热情、全新理念上课,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全组教师的参与下,实验课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活动提升了教师实施教学与研究教学的能力,推动了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再上台阶。5、每次课研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同仁点评,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评课中出现百花齐放众说纷纭的场面,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让所有的教师都感到一些迷惑,产生强烈的课题探究欲望,上课的教师能根据点评有针对性的反思,听课的老
10、师在听与评中能产生有效的教学认识和方法,有认可的,也有反对的,所有这些在碰撞、在反思。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课活动中,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得到很好的培训和锻炼,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绩。二、成果的形成1、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例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2、数学价值观的转变是这次课
11、题研究的亮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某些矛盾;学生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时间却不允许,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对有些问题不一定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是否传统的方法更有效等等问题。经历一年多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运用好多媒体技术,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形成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三、学生成果1、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2、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3、学生能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4、学生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5、学生能反思自己学习
12、过程的意识;6、学生能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7、学生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所遇到的困难、问题。8、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总之,在课题研究实验中,初步形成了适应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课题研究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我们刚刚走完其中的一程,但我们会冲出重重迷雾,迈过道道险关,勇往直前。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到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论影响,它的特点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地位。这样的教
13、学模式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现。在信息社会,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学习资源的扩大将使学习的内涵得到扩展,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将转为主动探究性学习,这样学生主动性才能得到尊重和发展。因此,在教育步入信息的今天,在新的课程理论下,应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研究的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外部因素,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辅助者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性、教学模式引言:2006年12月20日我校申报的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
14、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被中央电化教育馆正式确定为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三年中经历了课题准备、实验、阶段小结、课题总结,现进入结题阶段,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对我们的课题进行结题审核和评估。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当前我国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还
15、要着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因此,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最好的途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最后一点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总是以课本素材为中心,而信息技术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16、使数学教学内容得以跳出封闭的教材,扩展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创设了广阔的智力背景,使得构建立体化、多样化、信息化的数学大教材成为可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突破时空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客观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及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鉴于以上认识,我们申报了此立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确立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与意义,并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条件分析与可
17、行性分析,确立了研究方法与手段,制定了研究计划与步骤。我们成立了以校长直接分管,教导处一名主任担任课题组组长,一批校级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从组织上给予切实的保证。二、课题总体设计一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 2、人本主义理论3、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4、布鲁纳的知识结构论。 二课题的界定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核心内容。按照流行的说法是指: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覆盖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传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和方法体系。本课题中的信息技术界定为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国际互连网Internet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18、。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在把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两者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和认知工具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看作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是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地使用信息技术,努力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都发生变革,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三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
19、应变能力。具体包括:(1)通过实验使实验班级的学生成绩超过非实验学生的平均水平。(2)通过实验使实验班级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提高,学生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求知,适应社会自我实践能力,优于非实验学生。达到:、能独立完成作业;、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会质疑,主动提出问题;、能举一反三;、能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自主学习,有一套自学的方法。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等发生较大的变革。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结构。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进一步优化教
20、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基本形成一支有现代信息素养的科研型的师资队伍。4、通过研究,基本构建起以学校校园网为信息平台和信息载体的数学学科资源教育网,并向其它学科领域扩展,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四研究内容(1)、本课题探求一种侧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学习者,必须确认学生是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这就需要更新教学模式,借助计算机网络,构建自主学习型的教学模式。因此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将构建以下教学模式作为实验研究的基本模式:教师现代信息技
21、术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借助媒体,协作学习深化提高,创造新知(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需要探究的情境,教师可在屏幕上出示思考题或可让学生在一定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2)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并可上网收集相关信息,教师宜深入其间获取反馈信息,并作个别指导、点拔。学习的形式可以:1、生生合作,即让同桌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研讨。2、小组合作,合作小组可以是4个人或8个人,利用小组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已见的特点使问题更清楚。3、集体合作,即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教师这时候只需在关键处
22、加以点拔。(3)借助媒体,协作学习:即学生在自学尝试的基础上,生生、师生、人机再次协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释疑解难的作用。可以是:一、派代表汇报个人或小组探索的结果,进行班级交流,教师可以借此了解全班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达标情况,交流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用投影片或让学生上机操作,二、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验证辩析正误,这时教师要抓住重点、难点,要点加以引导,使学生茅塞顿开。三、深化提高,创造新知:即教师预先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检查效果。(学生在机上集体练习或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有目的的自主练习,教师通过电脑了解每个学生做题情况,给予具体灵活的辅导)并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这节课的
23、收获,教师最后作出评价,肯定对的,指出不足,并进行相应的奖励。(2)、改革学生学习方式,优化学习方法。本课题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带着任务动手实践,互相交流、合作、评论,让他们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并探索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声、形、奇及交互的特点,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知识基础、能力和学习习惯、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适合个别化学习的特点,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亲自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
24、作用,让学生独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做法: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交互性的特点设计多种内容和题型,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习惯,自主选择,不受同班同学影响,教师及时搜集学生反馈信息进行个别辅导,调控教学,让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特点,在课余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需要,选择软件进行练习,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学习内容上用电脑进行分析,并配上评价性或鼓励性的配音“你真棒”、“别灰心”、“继续努力”。五研究对象及方法1、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研究和借鉴国内外的一些相关文献和资料,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将及时对实验情况进
25、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在适当时机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本课题借助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以实验研究为主,采取文献查取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综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课题研究。2、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和多媒体电教网络教室,先在数学科(低、中、高三个年段)中各选出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与其他普通班做比较,然后推广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去。三、本课题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去查阅读资或进行社会调查
26、实践活动,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自主探索知识能力和信息意识,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2、课题组成员通过近三年的实验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水平获得显著提高,并能有力地推动课改的不断深化。通过研究与实践,造就了一支年轻的具有现代教育意识的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3、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大量节省了教师仅仅用语言去分析,用粉笔板书的时间,有利于增加课堂的教学密度化抽象为直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运用多媒体能够加强知识间联系,设计开放型、探究型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数学能力得到增强,学生素质得
27、到提高。5、数学实验教学是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获得真实、鲜明、生动的具体过程,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主动验证数学规律,进而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6、本课题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在设计与实施实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已经出现一批成果:有典型课例、精典课件、精彩素材、优秀论文等,呈现在数学网络资源库上,供教师教学时交互通用、共享。实践证明:数学实施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可行的,必要的。四、研究的成果1、加快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在课题的建设中,学校加快了信息化的进程。学校硬件设备不断完
28、善,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相继建成,Internet接入校园,同时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教学软件逐渐丰富,功能逐渐完善,促进了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学校有两个网络教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一个电子阅览室,三台实物投影仪,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卓有成效,校内所有的电脑都能上网,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2006年成功创建了丰顺县小学首个电化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2007年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第二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在近三年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实验教师能认真学习,不断更新观念,运用现代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研究,
29、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认真上好实验课,为本课题提供第一线素材。同时实验教师能相互交流,及时总结,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实验论文,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三年来,课题组成员、实验老师及其他教师共写出研究论文篇数二十二篇。主持人胡开初老师撰写的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文获广东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论文有机整合,和谐教学一文荣获“引探创新教育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发挥整合优势,提高教学效果一文,2009年6月在梅州市小学信息技术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被评为二等奖,县一等奖。2007年4月,参加市说课比赛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获二等奖。课题组成员张书伟主
30、任撰写的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问题与对策;邱积成老师撰写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获市二等奖;罗红霞、黄会岭老师的电教论文分别获县二、三等奖;徐小红老师申报的子课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被县教育局教研室审批通过,现正在实验之中,效果明显。在课改教研活动中,成功举办了梅州市县域小学数学课改教研活动。受到市教研室领导和参会的平远县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胡开初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张书伟主任、徐小红老师评为县“电教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胡开初老师在梅州市县域小学数学课改研讨交流活动中执教的六年级数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公开课上得成功,受到与会市教研室、平远县、镇及本县、
31、镇领导的一致好评,他还代表县参加梅州市小学数学说课比赛并获二等奖。除此,本课题取得的成果还有:1、课题论文集一部2、课题课件集一套3、实验教师教案集4、发表或获奖论文证书一本5、学校网站资源库建设资源丰富这些成绩都是实验教师在长期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认识、经验,是教师们心血的成果。同时,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提高。(1)、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得到了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广泛应用,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增多了,所以学生的操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绘图、文档的编辑、网上搜索等技能,部分学生已掌握演示文稿、动画、网页的简单制作,学生有了自己的电子信箱,并能经常用电子信箱收发邮件。(
32、2)、学习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信息。如六年级数学中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师布置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找到了多种计算方法,如“用小方格量、通过割补转化”等等方法。(3)学生生成加工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生成、加工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自实施本课题以来,我校先后有多名学生制作的电子小报和电脑绘画在省市县中小学生比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 3、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真谛就在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造和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探求。通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本
33、课题得出了以下两种新的教学模式:(1)情境探究式: 基本流程为:设境准备尝试探究梳理总结练习实践1.创设情境,探究准备。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从生活情境入手,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中,把学生引入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创造问题情境;(3)学生表演,再现问题的情境;(4)利用图片、实物或模型。2.尝试指导,探究结合。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方法选择是否有效、答案是否正确等,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
34、。常用方式:(1)复习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理解新概念。(3)指导学生对进行联想、类比、归纳等。(4)组织学生开展交流。3. 梳理知识,引导总结。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老师需要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学生主动梳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力的目的。总结方式:(1)相关概念学习后,以辨析方式进行深化。(2)反思反刍解题过程。(3)从数学知识、思想、学后启发三方面进行总结。(4)布置不同形式的课外数学活动。(5)让学生撰写专题论文。4. 练习实践,培养能力。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
35、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常用方式:(1)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大的,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通过合作共同解决。练习形式:(1)例题变式和题组对比练习。(2)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3)相互命题,考察效果。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这一教学结构下的信息技术,是作为教师辅助教学的工具出现的,作为老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研究的重要载体。情境探究式是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常用的一种
36、模式,虽然它没有做到人机互动,但也体现了它的优越性。我们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以及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师生们感受到了信息技术辅助下的课堂,具有直观明了,学生易懂的特点,同时具有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引发求知欲,使教学轻松,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感知-理解-记忆,从感性到理性升华的过程,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之目的。(2)问题探究式基本流程为:引发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学生提问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交流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为宗旨,以数学网络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自我互评
37、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方式。 1. 提出问题能力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特别是数学发的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是推动数学科学发展中最重要的力量,让学生领悟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无法估量的,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为此我们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概括。经过教学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通过课题质疑、联想质疑、比较质疑、批判质疑等“提出问题”的方法,掌握了学生自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提出问题”的方式。2.自主学习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
38、索,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获取、利用、加工、评价信息资料的能力。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3、协作交流能力竞赛型:两个或多个学生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竞赛型学习,看谁能够最先达标。通过网络提出一个问题,提供相关信息,由学生或教师选择竞争者,开始独立解决问题,同时随时监看对手的解决情况。(2)伙伴型: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有许多可供选择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选择自已所学的内容,并通过网络查找学习同一内容的学习者,选择其中之一经双方同意结为学习伙伴,遇到问题时,双方相互讨论,从不
39、同角度交换看法,直到问题解决。(3)互换角色型: 不同的学生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习者负责解答问题,而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解决疑难,双方角色可以互换。经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了“问题探究式”。这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或途径,给学生一个主动探索、发现的空间,形成在网络环境下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多维互动的数学课堂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活动和教学平台,这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课堂教学结构开放化。4、开展实施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开发专题教学资源网站是实施整
40、合、开展信息学习最有效、最具可操作性的一种模式。我们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实验中,自主开发资源型学习网站。重视数学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师们努力收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已有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教师自己开发研制,形成了电子素材库、电子教案、电子题库、网络课件等学科资源网站。同时还进行相关网站或子页的链接、导航。并向其它学科领域扩展,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在学校资源库建设上,我们一方面自行购置了一些教好的资源软件,另一方面组织我校的教师自己制作、下载一些新颖实用的教学课件,我们不仅将校园网作为学校工作的窗口,还将校园网建成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一个交流平台。今后还将努力建设原
41、创性专题教学资源网站,服务师生资源所需。五、课题研究的体会和反思1、经过课题研究,我们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的自身成长、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当然,我们也在实验中认识到:这种教学手段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媒体,有些教师为追求课件表面化的奢华和大容量,有造“花架”之势。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要摆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辅助”位置,恰如其分地发挥它的效能。要取缔只具有展示书本或代替板书功能的课件的展示。同时课件不能替代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动手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使学生在活动中
42、有所发现,寻找规律,得出结论,决不能以媒体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2、课题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研究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能和素养,还要教师抽出很多的时间去学习、设计并制作课件,为了准备一节课,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财力与精力,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有的教师对此失去了原有的热情。3、加强专家引领和培训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制约着我们的课题研究。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进行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和一线教师三结合的研究策略,加强同领域课题校际间的互通,取长补短,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边调整,提高研究的水平。4、加强资源建设有了计算机和网络,必然会
43、产生对相配套的教学软件和资源的需求。资源的建设需要教师的参与,还需要一些专业机构提供优质的现成的精品资源,不能要求教师人人自己做资源,作为教师,主要要学会使用,学会选择自己教学中需要的课程资源,然后将一些适用的资源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5、审视我们这个课题所做的工作,我们认为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学习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课题组活动开展得还不够正常;平时资料的积累还不够及时;研究成果的质和量上还要做不懈地努力。六、留给我们的思考在近三年的研究中,老师们还有几点困惑:1、对平衡点难于把握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如何实现对数学信息进行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层次的学
44、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难于达到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对平衡点难于把握。尤其是网络教学的理论指导、模式、方法、互动与反馈等方面,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2、制作课件需要建立数据资料库 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如何在短时间内收集到所有所需资料,确实不容易。有时为了几张图片,要查遍图书馆,跑遍各种书店,确实费时又费力。若能建立专门的资料数据库,专门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建立检索系统用于查询,这样将大大方便制作者。3、形象与抽象需要把握好度 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首先是一种形象,似乎更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由于教学本身抽象,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使基本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如果始终借助计算机,那
45、么学生的抽象思维训练会受到一定限制,在数学课堂上要适当控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七、实验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1、整合课程的理念需进一步强化:教师们习惯从自身学科出发进行教学,教学的开放意识和开放态势尚处于初级阶段,对课程整合的构架及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缺乏清新的认识,仍习惯于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习惯耕耘教材,习惯于机械的训练和让学生死记硬背的高分策略。2、学科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整合效果在数学课中能有效体现,但对学科教学的影响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今后我们将加大整合力度,充分调动实验老师的积极性,进一步探讨整合课对学科教学的影响。结束语:本课题近三年的研究中,得到了梅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古
46、小光主任、黎红明主任、刘应成副主任和市教育局教仪站谢军站长、丰顺县教育局巫拉芳副局长、县教育局教研室黄协顺主任、罗庆欢副主任、县教育局电教站文森茂站长等领导以及学校领导老师的指导、帮助和支持。为此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向以上专家、领导及关心我们的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三年多来的探索与研究,使我们认识到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在课题的实施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征途的艰辛,当中有喜悦、有困惑。但更多的是我们收获了经验、成功、喜悦和累累的硕果!如今课题已总结整理完毕,恳请上级领导、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使课题能顺利结题。参考文献:1数学课程标题(实验稿)2001
47、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数学课程标题(实验稿)解读2002年5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附录:本课题收集到的部分数据:1、本课题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比较“探究性教学模式”以思考题为主线,“引导”与“探究”相结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口气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惜言如金”,鼓励学生多说多练,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经过三年多实验,实验班的学生能力得到培训,成绩得到提高。具体情况如下:表1、学生能力测试实验前后比较年级平均分自学能力测试口述能力测试实验前六(2)82分理解、分析能力低,基本不会预习。口头表达能力不强,不能完整地说出一句话,一个问题。六(4)87分理解、分析能力一般,没有掌握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口述能力不强,说话胆小结巴,语言不流利、不完整,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