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9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09524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氏之子教学设计(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 9 页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课文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新词。2、能结合注释读懂课文。3、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之韵。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5、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1、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请看大屏幕,认真听故事:(大屏幕)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同学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学生谈感受)看来你们都听懂了这个故事。罗斯福虽然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体现了语言的艺术。2、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很多。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认识这个聪慧的

3、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3、请大家齐读课题。“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二、反复朗读,感悟添趣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吧。生自由小声初读课文。2、同学们,你觉得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生畅谈。白话文: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文言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请一生先读。3、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和节奏,请看大屏幕。先听老师读好吗?谁愿意给老师点评。(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

4、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4、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摇头晃脑,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愿意这样试一试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5、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三、理解学文1、杨氏之子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根据课文下方的注释和词语手册学着去理解课文的意思。2、逐句理解。先看这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大屏幕)这句话讲的是?预设: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dquo;看注释”,你真会学习。你采用的方法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又一个重要的方*dquo;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板书 联系上下文)(

5、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理解甚,惠与慧的比较。(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抓住“诣”,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3)为设果,果有杨梅。为设果,只有一种水果吗?(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指以示儿曰。你怎么评价杨氏之子的回答。杨家小儿回答的妙在于他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

6、,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鸟。师:还可以说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生:我认为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3、师: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师: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师: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应呢?生:这孩子真聪明。生:孔君平无言以对。师: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生:聪惠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生:智慧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6、通过大家积极的探讨、用心的感悟,我想此时你们一定能把这个故事通畅地讲出来,谁来试试?7、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7、预设:聪明 懂礼貌 幽默 反应快 8、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9、课文朗读的吸引人,能不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诵下来。(借助动作背诵。)10、比赛背诵课文。四、升华感悟1、这杨家小儿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来说吧,像“禁止践踏草坪!”(大屏幕)这样生硬的,带着指令性的提示语随处可见,但是,现在,你走进公园,你会发觉,这样的语言少了,同样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试着来改一改这个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吗?生:小草要睡觉,请

8、别打扰!师:充满关怀!生:草儿青青,何忍踏之!生: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 师: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好吗?(看大屏幕)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五、总结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9、。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语文的学习之旅吧!六、板书设计9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 杨梅 妙 孔君平 孔雀 预设:聪明 懂礼貌 幽默 反应快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人们对汉语拼音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不同,汉语拼音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曾经盛行的汉字拼音化的呼声,使人们一度迷失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方向,将其推至极端,以至于到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学实验还走不出其强大的背影,仍然沿着这样的思路苦苦地努力着。本次国培,不少老师提出关于拼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现一并回应如下: 核心问题一:关于拼音教学 降低要求,减缓难度,突出“工具”使用价值 语

10、文新课程中汉语拼音教学的改革 自从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后,汉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汉语拼音教学做了相当大的改革,没有把汉语拼音和识字与写字、阅读等并列,而是放在了识字与写字部分,(除1992年和2000年大纲之外,其余大纲都如此。)突出了它帮助识字的作用,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更加明确了汉语拼音作为工具的使用价值。 根据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定位,相应地对教学要求也要发生变化。另外,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难点,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主要表现在难记,以及拼读和书写要求高。所以,2001年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作了较大的调整,突出对这个

11、工具的使用。如何理解和认识汉语拼音教学要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决定着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1、从“背诵”到“熟记”、从“默写”到“正确书写”,降低记的要求 汉语拼音教学几十年的要求,如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够默写声母和韵母,(只有1963年大纲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一直到2000年修订大纲和2001年课程标准才发生变化,要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正确书写声母和韵母。从“背诵”到“熟记”,从“默写”到“正确书写”,降低了对汉语拼音识记的要求。 发生变化的原因如下。从识、记的角度,小学低年级无论什么时候学习汉语拼音都会比学习汉字难。首先需要学生认读、记住的声母、韵母,不象汉字音形义之间还有一定的联系

12、,声母、韵母没有意义,音和形之间也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只能是机械记忆。尽管所有的教材都会在形象性和趣味性上做文章,但毕竟还是有限。以往大纲要求学生能够默写声母和韵母,前提条件是在识、记的基础上背的滚瓜烂熟。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这些要求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语文学习从机械记忆开始,给学生就是这样的第一感觉和印象。从工具的角度来看,不必要求这样高也可以实现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目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帮助阅读和写作的任务,作到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熟记字母表就足够了,根本用不着达到默写和背诵的程度。 2、从熟练拼读、直呼音节到准确拼读音节,降低拼读的要求 1992年大纲对拼读的要求是,“学会

13、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2001年的课程标准要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从熟练拼读直至直呼音节到准确拼读音节,拼读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降低了两个层次的要求。众所周知,达到直呼音节的前提是熟练拼读,而只有准确拼读,经过反复多次训练,才可能熟练。尤其是从准确拼读到熟练拼读,绝对不是同一层次的要求,例如1986年大纲一年级“要求拼读正确并逐步熟练”,二年级要求熟练拼读。从历史发展来看,1963年大纲到现在,只有1986年和1992年大纲要求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在此之前的1963年和1980年大纲都没有这样高的要求。这次课程改革之所以做出这样大

14、的调整,主要还是基于对汉语拼音作为工具作用的认识。如果说汉语拼音仅仅是辅助认读汉字和正音,就没有必要达到熟练的程度甚至做到直呼,只要是能够准确地拼读即可实现这样的目标。如果说要达到利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目的,首先必须达到熟练拼读的程度,才可以在阅读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只有儿童对音节整体的识别不再依赖通过看清声母、韵母、声调,然后拼合出来,而是能够以音节整体为单位进行辨认操作,这才具备了最基本的阅读条件。”(佟乐泉、张一清小学识字教学研究第128页,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所以,能够做到直呼音节则是最理想的,因为做到直呼,学生可以通过直接读音节把课文读下来,而不用经过拼合的过程

15、。通过以上的分析,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1986年和1992年大纲要求这样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要求。基于汉语拼音的作用和对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认识等原因,2001年课程标准对拼读要求做出重大调整是非常必要的。读课文时,以读拼音代替了读汉字肯定是不对的,也没有必要让学生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熟练拼读和直呼音节上,而应该让学生直接去识字和阅读。 3、降低书写的要求 对于书写的要求,从1963年以来的大纲来看,1992年大纲的要求是最高的,“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要求的难度一是默写声母和韵母,二是声母、韵母和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尤其是在四线

16、格书写的要求,除了1992年大纲,1963年以来的其它大纲都没有这样的规定,基本都如同2001年课程标准的要求,即“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除了1980年大纲要求默写声母和韵母)对书写要求做调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语拼音书写要求太高导致学生难学、厌学。如果从单一笔画书写的相对难度来看,汉语拼音的笔画要比汉字的笔画难写。学生刚刚入学,大多数学生在写字方面还没有一定的基础,上来就让学生写 o e,肯定比写横竖撇捺难。同时还要把这些本来就很难写的字母恰当地安放在四线格里,可想而知其难度。有些老师还严格要求按照四线格的位置书写,例如写j q时,这两个字母的下端一定要写到最下一格的三分之一,诸如此

17、类的要求,实在是为难学生。要判断出四线格中每个格的几分之几,成人不容易,刚入学的孩子更难。 令人深思的问题的是,为什么要求学生汉语拼音的书写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写汉语拼音的目的是什么?从学生的角度,写拼音一方面是帮助记忆,另一方面是为了给汉字注音。然而,写拼音与写汉字的目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除了帮助记忆之外,写汉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感知、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因此,汉语拼音的书写要求绝对不应该如同写汉字那样,只要能够正确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就可以了。如果要求太高,就需要承担众多的风险。首先,书写要求高必然延长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时间,因而占用学习其他内容的时间。其次,书写要求太高对刚入学的孩子来

18、说本来就不合理,为了完成任务,学生要反复训练,必然产生厌烦情绪。仅仅一个“工整”要求,不知要浪费学生多少时间,并且没有什么意义,后果则是刚入学的学生就厌学。另外,从学到用汉语拼音需要一定的过程,不能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总之,从1992年大纲和2001年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要求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明显的变化。 汉语拼音教学要求的变化 识、记 拼读 书写 1992年大纲 默写声母和韵母。 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 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2001年标准 正确书写声母和韵母。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准确地拼读

19、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语文新课程还为汉语拼音教学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关于汉语拼音教学时间的安排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多的想法和作法。从民国时期注音字母的教学,人们就开始了各种尝试和探索,例如二、三十年代的国语教科书,有的是把注音字母单独编写一册,叫“首册”,这样在教学时可以灵活处理,既可以安排在开始,也可以安排在以后的任何时段;有的是把注音字母分散在课文生字教学中,给单独列出的生字注音,学生在学习生字时逐渐学习注音字母;也有的像现在这样安排在教材中集中教学。 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在小学一、二年级完成注音字母或汉语拼音的学习已达成共识,但是具体安排在什么时间是值得

20、探讨的。从课程标准发展看,1941年以前规定在一、二年级完成;从1941年国语科课程标准到1992年大纲,规定在小学一年级完成,有的大纲还明确规定安排在开始阶段,以后的年级进行巩固;2001年课程标准与1941年以前的做法相同,要求在第一学段完成,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安排。这样做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做出了很多探索,也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根据现有的经验,整齐划一的规定不符合地区差异和教学实际情况,尤其是应该照顾到方言区的特殊性。第二,为各种实验和探索提供空间和条件。从时间安排上,可以是一年级开学,也可以是二年级开学,或者是其中的任何时段。例如有的教材安排在第三册开始,也有的安排

21、在第一册中间,识一定数量的字之后学拼音,把拼音和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拼音辅助识字的作用充分地体现出来),从而避免如果开始就集中学习而产生的为了学拼音而学拼音的弊端。从内容安排上,可以集中教学,也可以分散教学,各有优势。例如考虑到汉语拼音教学难点较多,可以采取分散难点的思路。例如识记、拼读和书写是三个难点,而学会了拼读,就可以达到帮助认读汉字和查字典的目的,因此就可以把书写的要求往后放一放。等到学生会写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再写拼音时会感到很容易,原本要花很长时间,但到这时候很快就会写了。既充分发挥了拼音的工具作用,又节省了时间,分散了难点。还可以借助学生已经识的字教学拼音,这样一方面学生不觉得枯燥

22、,同时也减缓了难度。无论是记声母、韵母,还是拼读音节,都变得很自然和容易。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探索和实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001年课程标准为汉语拼音教学的时间选择和内容安排提供了空间,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必然促进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促使教师根据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处理。可以预见在这方面的探索会越来越多,积累的经验也会更加丰富。 核心问题2: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 低年级的识字和阅读是最基础的训练,具体到量的规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平均下来,每学期认400字,其中200字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50

23、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平均下来,课外阅读每天不到70字。这个量的规定是经过测算的,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应该作为各个教材的基本出发点。就此衡量,苏教版的识字量是否仍然过大?【苏教版“标准本”小学语文教材一二年级识字量1700个(其中1000字要求会写)】苏教版采用了“识写分流”,也就是,多认少写,这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多认字跟阅读也是相互配合的。识字越多,能覆盖的阅读材料就越广泛。 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包括了提前识字,表面上看是减轻了小学低年级的任务,但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很多时候效果其实是适得其反,原因在于学前教育识字教学的不系统,以及过早的记忆性要求会挫伤儿童的识字兴趣等。 我

24、们反对简单的大量练习来实现识字和写字的效果,孩子们连笔都握不好,如何完成大量的练习?我们现在都很着急,怕输在起跑线上了。我们也深知各位一线老师的巨大压力,我们能否一起来呼吁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不要拔苗助长,让孩子们“慢成长”,已经有了一些资历的老师,可以试着偷偷的给孩子们多一点儿时间。 核心问题3: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多是在不断地鼓励和赞扬得以形成。故我们不仿把阅读也做成一种活动,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受表扬和赞赏的机会。课外阅读考级活动已在不少学校成功开展。比如,有的学校给学生们提供一份课外阅读考级活动的书目资料单,共设有十五个级别。一至六年级每期

25、两级,共十二级。十三级至十五级为阅读小学士,阅读小硕士,阅读小博士。每学期提供两次申报考级机会,先由教师出试题对全校学生进行书面测试,达到合格分数后,方能再进行口试,合格后能取得阅读考级证书。这一过程中,每个班级的语文老师都会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带领学生们一同读书,氛围浓厚。师生共读经典,学生们长期坚持下去,会不知不觉爱上书。 课内外阅读理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课外阅读是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提高的过程。它既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检验着课内阅读教学的效果。并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东西没有经过课外阅读的实践锻炼,就很难真正内化为阅读能力。没有课外阅读的延伸,课内阅读就是孤军

26、奋战,如果不加重视,就可能会导致阅读教学甚至语文教学高耗低效。 课内阅读应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主动阅读多种多样的课外读物。语文教材中一篇一篇课文,无非是通向广阔语文天地的阶梯,阅读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怎样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字、词、句、段,认识文章的写作结构,引导学生体验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基于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的语文课,不能停留于文本内容的理解,还须对学生的方法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建立正确的阅读理念、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有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同时也可以为习作提供范例和一种长线的积累。当然课外阅读也有着自身独立的价值,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特定的目标,如学生可通过阅读的方式去体验社会生活、学习文化知识、获得精神上的熏陶和愉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