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大河之舞》观课报告(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大河之舞》观课报告(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大河之舞观课报告-第 4 页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大河之舞观课报告大河之舞一课,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三单元第2课。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本节课型定位为欣赏教学课,引导学生感受踢踏舞的热烈情绪,在欣赏旋律的同时,体会节奏带来的快感。目的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本节课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从感受节奏表现节奏创造节奏成果展示这一层层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舞曲的旋律总在学生的耳边不断回响,同时也达到了记住舞曲主旋律的目的。下面结合观摩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谈一下感想:一、观察设计本次观察对象为王成俊老师,执教内容是五年级第三单元的大河之舞。本次
2、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 准备阶段。制订观察方案,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等;准备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2、现场阶段。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3、反思阶段。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二、观察情况 1、选材精准大河之舞是“风靡全球的踢踏舞经典之作”,形式新颖,音乐独特,符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审美追求。2、对教材挖掘视角新大河之舞是综合了音乐、诗歌、戏剧、绘画、杂技等艺术在内的表演艺术。其中舞蹈包含有舞蹈表演、舞蹈节奏和舞蹈构图三个基本要素。大河之舞这节课“已踢踏舞的节奏作为主脉贯穿于整个课堂”,而将诸如踢踏舞的起源发展、舞蹈的风格特点及有关“大河”与大河之舞的相
3、关介绍等,或一带而过或点到即可。3、“互动形式新” 教师的设问指向性较强,当学生讨论答案不同或有误时,教师能等待,能引导学生在音乐的听辨中,在舞蹈的观察中自己寻求答案。又如,将踢踏舞跺脚动作简化为分组完成以手击掌、击物的动作。学生通过视频图像及四组节奏合成,表达了兴奋、激烈、炽热的感情,达到了视觉、听觉以至精神上的满足。这是真正尊重学生的最好体现。4、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新 教学从听辨感受节奏入手以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声部到多声部的方式分层学习控制与表现节奏,进而在旋律的不断重复中变化节奏,即兴创造节奏直至完成大河之舞歌、五、乐三位一体的成品合成展示。在整个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将感受、参与、体验、
4、创造、生成融合为一体,达到了知、情、意统一的境界。 三、观察建议1、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而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从这次课堂观察来看,这一理念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较为普遍。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应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2、注重提问操作的技巧性。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自己,更要备学生,了解学情也是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把握提问机会,在课堂实战中逐步积累经验,丰厚教学功力,学会提问,力求做到三点:(1)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2)提问面要广,不能局限于几个学生;(3)教师提问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作出调整。3、对学生的反应要给予反馈。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认真听取。对回答中正确的部分,有独到见解的观点,要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对于回答中的错误,要及时给以纠正。否则,正确的得不到肯定,错误的得不到纠正,学生得不到正确反馈,就可能把错误的当成正确的记忆下来。一个学生回答不完善,其他学生补充后,教师必须小结。这不仅是使答案正确和完善,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完整而系统的知识,获得对自己有益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