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3710554 上传时间:2020-10-18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2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ppt(9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六三分段)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基于新课标下的教材 修订特点,特点一细化“你说我讲”,正确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新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结果的关系。由此,修订教材将探索过程细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把“四基”目标落到实处。,特点一、细化“你说我讲”,正确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让学生经历数数过程,感悟自然数的本质。 “数感”是新标准的十大关键词之一,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修订教材在“数的认识”编排方面,强化了数数

2、过程,通过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体会自然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2强化直观,沟通算理与算法的联系,提高“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也是新标准十大关键词之一。“运算能力”不仅仅是指运算速度的快慢,更重要的是指能够由算理概括提炼出算法,合理简捷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修订教材充分借助学具操作,将算理直观化,让学生充分经历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化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特点二、重视“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目标教学,将“四基”目标落到实处。 为将上述“两个基本”目标落实到位,修订教材设计了明、暗两条线。1暗线,即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

3、法渗透于各单元知识教学之中。 在知识教学中,依据具体情况有目的、有选择、适时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而且还能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理性地认识数学规律,提升数学思考力。由此,修订教材整合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教学,在各单元学习内容中,有意识地渗透分类、比较、归纳、类推、转化、极限、函数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将“两个基本”教学贯彻于整个知识教学的过程中。,特点二、重视“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目标教学,将“四基”目标落到实处。,2明线,即单独设置栏目与专题,助推“思想方法”目标的有效落实。 一是保留原教材“聪明小屋”栏目,安排了诸如找规律、简单的推

4、理等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平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一年级上册第52页探索不同颜色花的排列规律,第109页通过计算进行简单推理。,二是新增“智慧广场”专题,低年级段每册安排2个,旨在让学生了解与掌握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凸显数学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长聪明才智。一年级上册安排的内容是“借助几何直观解决问题”。专题一是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专题二是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这两个专题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几何直观”,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画直观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特点三、凸显“综合与实践”的过程性与操作性,注重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结合新标准相关要求,修订教材对原

5、教材“综合与实践”内容做了进一步细化与改进,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活动脉络更加条理与明晰。,一年级上册分别安排了“找找周围的数”(见第23页)、 “分积木”(见第92页),一年级下册分别安排了“趣味拼摆”(见第41页)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见第100101页)。 这些内容的编排,一是全部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增加可操作性;二是依据波利亚数学问题解决四部曲,即“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制定了“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思路,即“规划方案、动手实践、交流与反思”,将过程性目标落到实处。,特点四、关注知识的整体性,提前渗透应用题基本结构,引导学生感知数量关系。 新标准强调:“教材编写

6、应当体现整体性,注重突出核心内容,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性。 条件与问题是应用题的基本要素,虽然低年级没有所谓的“文字应用题”教学要求,但是“2个条件和1个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骨架”,把握了它,将为后续学习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及综合性问题,提供必要的“工具”。,特点四、关注知识的整体性,提前渗透应用题基本结构,引导学生感知数量关系。 为此,修订教材将原教材“讲数学故事”内容进行了细化,增加了“我这样讲”内容。这样编排,一是引导学生把简单实际问题用“三句话”来表述,感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熟悉题中的事理和数量关系,并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二是引导学生讲“有

7、数学味的故事”,排除非数学内容的干扰;三是体现数学故事的开放性。设计了“你还能讲一个身边的故事吗”这一问题,使学生不仅可以看图讲故事,还可以发散开来,讲自己身边相关的数学故事。四是体现引领的层次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二、新旧教材整体变化情况,一年级上册,二、,六、认识图形,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结构的变化,一、10以内数的认识,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八、统计,九、总复习,三、具体单元解读,准备课 数数,1. 初步体会数数的有序性,学会一些简单的数数方法,体会数与物的一一对应,培养初步的数感 2.感受与同伴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快乐,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掌握初步的合作、探究的方法,第

8、一单元 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010各数,掌握各数的组成。 2. 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自己的语言表示几个和第几个。 3. 认识符号、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4. 理解110各数的含义,发展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认、读、写以内各数 2.理解以内数的意义3.借助计数器、小棒等学具掌握以内数的组成。,教学内容,1.以两幅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借助摘苹果的情境,苹果数量逐步减少到一个也没有来认识有关0的问题 2.借助直尺、足球记

9、分牌上的0,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起点、比分,1.理解610各数的意义 2.感知自然数的 另外一个含义-序数,区分几个和第几个,1.学习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2.认识“”、“”、“=”,并能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教材主要变化,情境,科技小组活动,科技小组活动,教材主要变化,情境,快乐课堂,实验教材,修订教材,教材主要变化,情境,老鹰捉小鸡,拔河比赛,教材主要变化,情境,快乐课堂,拔河比赛,教材主要变化,1.分块编排突出了数的认识,层次清晰,利于学生认识数的意义。 修订版前三个窗口分别安排了1-5各数的认识、0的认识、6-10各数的认识,第四窗口是大小比较。这样分

10、层次安排利于学生深刻认识数的意义,形成数的概念。,窗1红点1 、2,实验教材,探索,2.重视展现数的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认识数的本质,发展数感。,修订教材,教材主要变化,在“你说我讲”中安排了由具体事物到点,再抽象到数字,然后利用横档的计数器拨一拨,引入了后继数,这样编排重视了数的抽象过程,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由具体事物到点,再抽象到数字。,教学建议,1.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已有的经验,经历符合形成的过程,发展初步的

11、数感和符号意识,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例如:教学-10各数时,要让学生结合熟悉的情景校园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再由实物到点子,再到数字这样一个逐步符号化的过程。在“0”的认识过程中,要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数“0”。 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习活动,有步骤的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学习目标,1.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比较的一般方法。 2.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3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

12、长短、多少、大小、轻重、高矮等。 4. 自己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1.感受分类的重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联系,能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教学内容,2.学习比较“长短”“轻重” “高矮”等,教材主要变化,情境,实验教材,修订教材,不变,教材主要变化,情境,实验教材,修订教材,更直观,形象,目标明确,注重比较方法的指导,利于学生体会比较方法的多样性。,教材主要变化,习题设计,实验教材,修订教材,习题设计更具直观性、可操作性,利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感悟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习题新增

13、加了3、4题比多少的题,学生在数一数、连一连等活动中,感悟一一对应的思想,并体会到比较方法的多样性。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和归纳能力。,教学建议,1.注重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分类的重要性及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感悟、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探究第1窗口时: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第二步:联系生活,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自己的衣服是怎样分放的; 第三步:让学生合作讨论,可以怎样分类整理? 第四步:交流总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分类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学建议,2.让学生充分操作,积累活

14、动经验。 新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结果的关系。 在学习窗口2“比较”这一内容时,要让学生动手先去探究比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操作找到比较的一般方法:如可以一端对齐比较、用手拃一拃、用长尺子量一量、用手掂一掂、看一看等。在比较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比较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目标,1. 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读写加减法算式。 2. 初步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 3. 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5. 会

15、看图填写一个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和是5以内的加法计算 *认识加号 *会读写加法算式,*和是6、7的加法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一图二式) *关于0的加法,*体会减法的意义 *被减数是5以内的减法 *认识减号 *会读写减法算式 *关于0的减法,*被减数是6的减法 *被减数是7的减法,*和是8的加法 *被减数是8的减法 *和是9的加法 *被减数是9的减法 (自主练习中) *渗透“一图四式” (说明),*和是10的加法 *被减数是10的减法 *继续渗透“一图四式”,*10以内的连加 *10以内的连减,*10以内的加减 混合运算,实验教材,教材主要变化,修

16、订教材,一、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化简信息包,缩小“知识块”,降低教学难度。,6个信息窗 窗1、2:10以内的加法 窗3、4:10以内的减法 窗5: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窗6: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8个信息窗 窗1、2:5以内数的加减法 窗3、4:有关6、7的加减法 窗5:有关8、9的加减法 窗6:有关10的的加减法 窗7:连加连减 窗8:加减混合,“信息包”复杂,承载知识点过多,学生接受有困难。,进行拆分与简化,适当缩小知识跨度,分散知识点,降低教学难度。,教材主要变化,二、拆分后的情境图更加简明,更易于低年级学生理解。,实验教材,修订教材,实验教材包含了学生、小猴、青蛙、小鱼、花朵等多组信

17、息,各组信息交织在一起,学生难以提出连加连减问题,给学生读取信息、提出问题造成困难。修订教材一是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只保留了学生和小猴两组信息,二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动态呈现出学生数和小猴数的变化情况,比如学生这组信息:从上往下看,第一幅图中原有4个小朋友,第二幅图中来了3个,第三幅图中又来了2个。学生很容易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的连加问题;再如小猴子这组信息:从上往下看,第一幅图树上原有5只小猴子,第二幅图中从树上跳下1只猴子,第三幅图从树上又跳下2只,学生很容易提出“树上还剩几只猴子?”的连减问题。如此化简信息包,有利于学生读取信息,进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增强了情境的有效性。,教材主要

18、变化,三、习题设计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促使学生形成 良好的认知结构。,修订教材中在加法和减法练习中都使用了饼干图的情境;新添加设计了小青蛙跳远、看数轴填算式等练习。向学生渗透了加减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很好地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建议,1.重视实际操作,借助直观模型感知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把“个小方块和个小方块合起来”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从根小棒里拿走根,还剩根”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让学生借助小棒、学具等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在操作过程中直观形象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教学建议,2.做好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在算法探究中,要引导学生充

19、分利用学具操作 和已有的数的组成的知识基础进行探究。如用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划一划等形式,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孩子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体会两种运算之间的联系。 讲数学故事等习题,要引导学生经历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建构解决问题的模型。,教学建议,3.在探究算法过程中,要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 要鼓励并启发学生从自己的思维角度来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学会欣赏别人的算法,并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同时也体现课标的理念: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来学习这一理念。,四单元 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学

20、习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辨认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学会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认识 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材主要变化,情境,实验教材,修订教材,窗2内容删减,教学建议,1.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要引导学生亲身亲身参与现实活动,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感悟知识。如通过“对口令”、“抹鼻子”、“拍手”等游戏,经历用上下、前后、左右辨认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互相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 2.注重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位置的相对性,观察位置时都是以观察者为主。,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

21、的认识,学习目标,1. 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 会用、的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3. 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数位“个位”、“十位”,并能正确的读写。 4. 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10”、,“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5能看图讲数学故事,会结合生活情境口头编加法和减法数学故事并列式解答。,认识11,并能正确读写;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数位“个位”“十位”。 认识20 ,并能正确读写1120各数。,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

22、; 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及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教材主要变化,情境,实验教材,修订教材,删掉估计内容,挪到百以内数的认识,借助多种学具注重数数的过程,由直观到抽象,发展学生数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材主要变化,探索,修订教材,内容基本没变动,仅是修订教材在探究12+3=时,借助学具呈示了多种方法,如数一数、摆一摆、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等方法,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强化直观,沟通算理与算法的联系,提高“运算能力”,同时也呈现了探究的过程,体现了新课标理念: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教学建议,1.注重在直观操作中感知与抽象,理解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如在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时,要: 第一步:先

23、让学生借助实物数一数,然后借助小棒等学具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感悟数的大小,掌握数的顺序。 第二步:数到10个时,把10根捆成1捆,在直观的基础上抽象出10个1是就是1个十。 第三步:用计数器表示出来,再借助计数器抽象出数的写法。 这样有直观到抽象,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建议,2.放手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展现多样化的方法。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的探索算法,并通过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本单元的 易错点,易错点:找规律填数字,分析:此题有些学生的数感不强,容易出错,尤其是2个2个数,而且是从大到小排列时学生容易出错。应

24、让学生借助小棒或计数器多数数,从小到大数,或从大到小数,或一个一个数,或2个2个数。,修订意图:,“数是数出来的。” 史宁中,“数感”是十大核心词之首,是本次修订教材着力体现之处。,强化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自然数的意义,六单元 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在拼、摆、摸、滚等操作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4种立体图形,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 2. 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4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本单元主要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4种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辨认和区分这4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教材主要变化,

25、不变,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教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前面学过的分类思想对各种物体进行分类,并通过观察比较活动,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基本立体图形,初步认识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渗透分类思想的同时培养学生几何直观,提升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1.通过触摸、观察、想象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直观地认识几何形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上这节课要让学生带齐实物,要注意了解各组带来的物品是否形状齐全,并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节,确保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活动结束后,要选取典型的作品进行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同形状物体的特征。,教学建议,2.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由大量感知到逐步抽象,再到寻找各种形状

26、的物品,使学生经历“物-形-物”的思维过程,引领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引导学生在对各种物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基本形体,充分展现从“物”到“形”的思维过程;再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广泛地寻找包含以上立体图形的物品,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使学生再经历从“形”到“物”的认知过程。,教学建议,3.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切勿随意拔高。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直观认识这4种立体图形,知道他们的名称,并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对于它们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七单元 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习目标,1. 理

27、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2. 会对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进行整理,填写加法表。 3. 会口头编加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 9加几以及相应的“几加9”的口算计算。,教学内容: 8加几以及相应的“几加8”的口算计算。,教学内容: 7、6加几以及相应的“几加7、6”的口算计算。,教材主要变化,情境,6个信息窗 窗1:9加几 窗2:8加几 窗3:7、6加几 窗4: 十几减9 窗5:十几减8、7 窗6:十几减6、5、4、3、2,修订教材,实验教材,实验教材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编排在一起,这样编排思维跨度太大,知识

28、点过于集中,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不利于学生的运算能力的形成。考虑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在整数加减法计算乃至整个计算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必须让学生打好基础。修订教材适度调小思维空间,将其拆成两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安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个单元是“逛公园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安排在一下一单元。使重点更加突出,难点得以分散,同时还基本保留了原来的编写意图。,修订意图,课标对计算内容的阐述:,关于运算,第一学段总体要求是:“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型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由此可见

29、,运算已由过去只注重笔算拓展到笔算、口算、估算并重,由过去只单纯的注重技能、技巧,拓展到对运算过程中数学思考的重视。 那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既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化之间的过程和演变过程。所以虽然是计算教学,也需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一定不要仅是简单机械的计算,学生不明算理,仅是简单程序化地复制算法。,教学建议,1. 活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积累感性的活动经验。

30、教学时,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情境图,将静态的情境变为动态,将抽象变为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置身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理解、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读取数学信息、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2、正确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教材在拆分信息窗、化简信息包的同时,细化了探索过程,突出了教学重点,如在计算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教材细化了算理教学,以突出计算教学核心,抓住计算教学的关键。故而,在计算教学中,既要重算理,又要重算法,在算法形成与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算理,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建议,3.数形结合,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明算理,探索口

31、算方法。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且爱说、爱动,根据此特点所以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说等学习活动探索口算方法。如教学中,教师要先让学生自己想,然后借助小棒等学具来摆一摆,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发现“点数法”“凑十法”等多样化的算法,再互相交流逐步完善想法。利于学生更形象具体地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智慧广场(一),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旨在让学生了解与掌握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凸显数学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长聪明才智。,一年级上册安排的内容是“借助几何直观解决问题”。专题一是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专题二是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这两个专题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

32、中提到的“几何直观”,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画直观图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教学建议,1.借助画直观图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实现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转化,帮助学生解决重叠问题。,单纯计算太抽象,学生易出错,可能9或8,形象直观,把握数学本质,教学建议,2.设计“大问题”,给学生创造经历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深度思考和探究的数学思维。,读取信息后: 1.要让学生先大胆猜测、思考: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 2.学生遇到困难时,再引导学生:画一画看看到底有多少只? 3.从中引导学生感受画直观图的优越性,让学生在

33、探究过程中感悟掌握几何直观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智慧广场的价值。,智慧广场(二),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旨在让学生了解与掌握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凸显数学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长聪明才智。,教学内容,教材上呈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用减法计算1410=4(朵)。二是用学具摆一摆,如果芳芳给晶晶一朵,那么芳芳还剩13朵,晶晶有11朵。三是画直观图的方法。这样编排,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画示意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体会“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问题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经历“猜想操作验证”的过程,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移多补少”的方法,

34、掌握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芳芳可能给晶晶几朵花?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这里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找到正确答案。在学生处于疑惑状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画直观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学建议,2.借助画图,让学生经历“抽象-形象抽象”的过程,帮助学生建模。 在解决问题中,借助直观图,要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刻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不改变总量的基础上,把14和10两个量变为同样多,也就是差4补2(补得量就是差的一半)。帮助学生建构此类问题的模型。,综合与实践,找找周围的数 分积木,实验教材,修订教材,原教材只呈现了四幅画面,提供了学生活动的线索:可以在自己身上、在马路上、在家里和在校园里找数,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强。,修订教材紧扣新标准要求,体现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指导性,教材共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 第一个环节“想一想”,旨在培养学生做规划的意识与能力。 第二个环节“找一找”,旨在让学生亲历实践。 第三个环节“说一说”,旨在让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 第四个环节“议一议”,旨在让学生总结反思,养成“回头看”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