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第 16 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课题组(崆峒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平凉 744024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当代中小学生自我意识过于强烈,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相对薄弱,如何把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内在素质,这是当前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提高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只有正确引导广大教师理清二者区别联系
2、,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共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新体系,开创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学校整体素质教育的稳步发展。关键词: 素质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一、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一)目前中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学校德育认识不全面。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受“左”的思想影响,把德育单纯地理解为政治教育,虽然这样的时代早已过去,德育的内容也有了许多变化和发展,但泛政治化倾向已经被置入公众意识中,这大大缩小了德育的视野,如中小学校园里,一提到德育活动就将主
3、题确定为爱国、奉献、爱心等,脱离现实环境和现实需要,不利于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也难以实现中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从而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2. 德育问题心理化。 德育教学方法不同于其他的地方就在于它必须保持教学过程和学生修身过程相统一,德育教学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接受和内化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德育过程中不能以真理自居,而应平等地参与学生活动,并与他们倾心交流,然后通过启发和入情入理的商讨和讲解,引导学生接受并形成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如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和接受是毫无效果的。长期以来,德育问题心理化。误以为传统的德育已经过时,主张以心理健康教育代替传统的德育方式,片面地把学生的思想
4、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主张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调适等手段取代传统的德育模式。甚至过分夸大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甚至某些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取代德育。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一直主要采用灌输法,即把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德原则和美德概念灌输给学生,并通过训练、榜样、惩罚、考试等方式巩固和强化灌输的内容,这虽然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方法简单生硬,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品德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二)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德育的效果心理学表明,学生如果对德育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定势,那么,他就会顺利地接受
5、德育要求并努力去执行。反之,如果学生抱着消极的态度定势,那么他就会对德育要求产生抗拒、排斥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德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案例一今天中午由我来管理五二班,刚处理完一件麻烦的丢笔事件,马上又有一个女生来打报告:老师,李XX把我的书给撕破了!边说边把封皮掉落的书展示在我的面前。好,你把李XX叫来。女生转身出去,不一会李XX就走进办公室,脖子似乎抽筋似的直直立着,小嘴撅得老高。“说说吧,怎么回事?”我倒不急于训斥,摆出一幅很想听故事的样子,到底李XX平时在我的课上表现还可以,笔记记得挺工整。“是她先惹我的!”我的话音还没落,他的话就子弹一样射出来,“她把米倒在我的位子上了!”“哦,是嘛,这
6、是她不好”,我先肯定了他,“倒的米多吗?”“我不知道,没查!”他感觉自己得到的认同,语气更壮了。“去,查一查,倒了多少米,再来告诉我。”我还没想出下一步怎么处理,他就又回到我的面前,“八粒。”听那语气,似乎有点弱了,是因为米太少,还是因为可预想的训斥?“八粒?”我想这是一个肯定的疑问。 “八粒米有多大?”我笑了,“有你的指甲盖大吗?”他不自觉的摆弄着手指甲,用沉默来回答问题。“对一个男子汉来说,八粒米是一件大事吗?作为一个男子汉,你的心胸难到小的容不下八粒米吗?”我轻轻地问。他的表情不自然了,嘴微张着,手下自然垂在身体两侧,眼睛落在我的一只手上。“男子汉不是用手打出来的,而是用心包容来的。如果
7、你今天包容了这八粒米,没有去撕她的书,你就又向男子汉迈进了一步,这件事就是她的错,你说呢?”他没有说话,从他的表情上我也看不出来他是否能听懂我的话。“这样吧,你回去把她的书用胶带粘上,再说句对不起,好嘛?”他点点头,出了办公室,我很以为然地为自己快速、正确的处理了这个矛盾而沾沾自喜。课后我又去找了李XX,“你给她粘书了吗?”他摇头,“为什么呢?”这一例失败的思想道德教育案例告诉我们:1.无视道德接受的心理阻抗与心理障碍,德育活动收效甚微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阻抗则是指学生头脑中存在着的阻碍理解德育的要求、阻碍将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内化为自身品质的心理因素,它使学生对德育采取漠视或拒绝的态度
8、。心理阻抗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阻抗,最终实现德育的培养目标。对于五年级学生说,不能仅仅站在德育角度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和错这个判断词绝大多数是由作为成年人的老师给出的,而不是处在学生的角度去判断。这件事是起因于女生,而班主任只“提问”了相关的男生,有失偏颇;而老师与学生这两种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与隔阂是必然的。 “八粒米事件”,在老师看来双方都有错,但在学生看来,自己都没错。班主任在处理事情时,忽略了学生的心里状态,并没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进一步剖析,而只是单方面的从男生方面处理,硬塞给他一个“男子汉”的概念,强行分出了对与错,忽视了女生方面,后果是双
9、方都不服气,都没有学会如何处理这种生活中常见的小事,老师的处理是粗糙的,教育是无用的。如果他变个角度,从心理教育角度来处理这个问题,或者把二者结合起来,有效地分析,结合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程度以及个性特征来开展德育活动,及时地调整德育活动的方式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德育水平上有所提高和发展,达到德育的既定目标,而不是任意拔高有关信仰、理想的认同,结果一定不会是那样的。2.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认识与情感投入不足,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男子汉”是班主任强加于男生身上的,而对于五年级十岁左右的男生来说,他还只是个孩子,“男子汉”教育是否合适他?老师没有考虑;男孩子,就一定要去包容甚至是容
10、忍别人的错误吗?再说,老师根本没有考虑男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主观武断地处理问题,男孩子心里不服气,所以老师的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实告诉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只有深刻地认识学生,尤其是学生不断发展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多的情感投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为目的,通过对话、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主体道德认识能力,完善主体道德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三)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必要性通过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我们发现,实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推进二者协调发展,是何等重要。1
11、.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持续讨论的热点问题。要切实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鼓励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以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只有正确引导广大教师理清二者区别联系,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通过对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研究,并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共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新体系,开创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这也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2.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
12、育,是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它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高科技的时代,需要人们具有独立获取、运用新知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需要人们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这是一个交往频繁的时代,需要人们具有与人合作的意识、团结的意识和民主平等的意识;这是一个生存困难的时代,需要人们学会生存,对社会有责任感,对他人有信任感,对自己有接纳感。由此可见,未来社会对人的心理健康有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既不能让社会取消竞争,也不能退回到田园生活的时代,我们只能面对现实,帮助学生以安宁平静的心态来迎接和适应这种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的社会浪潮。教给
13、学生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去适应生活,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或技术,帮助中学生战胜自己的某些疾病,进而战胜竞争中的困难,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新人才。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1.二者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从心理教育适应度来帮助人健全心理,德育主要是从是非标准角度去教化人。2.二者的内容及目标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以健康为目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境乐观、内心和谐(即情绪和情感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注意集中度,有与实际年龄相符的健康人格,积极向上,面对现实,有较好的社会适
14、应能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宽容善良的心性等。中小学心理健康知道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以达到欢乐自信、爱国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勤劳勇敢、意志坚强、是非分明、公平正直、勤劳朴素等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活动。3.研究的具体方法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强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
15、生,接纳、指导、协助学生,以达到助人自助,灵活运用交谈、倾听、讨论、角色扮演、心理测量、心理训练等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者不是为学生出谋划策,指点迷津,不是扮演“塑造者”的角色,也不强求学生接受其个人的观点,他的作用在于推动学生积极思考,自我反省,增强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通过解决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更加成熟起来。而德育主要采用说服教育、提供榜样、确立规范、实践锻炼等方法,是一个教导过程。一般倾向于理论灌输、榜样示范、行为引导,德育工作者扮演“塑造者”的角色,习惯于以自己的要求去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1.二者在内容上相互交叉没有德育意义上的爱国守法、诚实守信、文明
16、礼貌、勤劳勇敢、意志坚强、是非分明、公平正直的思想道德品质,就没有心理意义上人格健康健全的具体内容;欢乐自信、诚实守信、正直坚强、宽容善良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情绪稳定、心境乐观、内心和谐等健康心理是人整体素质的一体两面。高尚的思想道德是健康心理的外在盔甲,健康心理是高尚的思想道德在人的心灵深处的内在显现,是一种境界。两者互相融合,互相补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最终要达到的育人目的都是一致的。(1)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补充;心理健康教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所需要的目标和内容。大量的德育失败的案例教训我们:德育的目标和内容要不断地主动寻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叉点,而心理健康教育正是以其自身的优
17、势弥补了德育在这方面的不足。传统德育具有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化”倾向,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德育事实上忽视了学生道德心理的培养,过于说教和灌输,致使德育效果欠佳。德育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德育的绩效取决于道德内化程度,而道德内化是道德教育信息通过个体心理素质,进行多方面的选择、分化、融合、顺应的过程。也就是说,在道德形成的内化过程中,主体的自我意识、情感及性格等心理素质是内化的决策性机关和重要的调控器。因此,将新的道德要求变成主体的品德和行为,还得靠心理素质的调节才能完成。这种道德内化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或心理结构要素的培育,不是靠德育自身,而是由心理健康教育承担的。可见,心
18、理健康教育为有效地实施德育准备了基础。(2)心理健康教育也只有渗透德育,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是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就学生个体而言,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与道德问题、思想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缺乏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才造成心理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协同作用来加以解决。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结合起来进行工作,才可能有效地解决问题。2. 二者在职能上相互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则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而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才和发展
19、最基本的条件,也是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使他们保持一种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完善自我的良好精神状态,进一步提升德育的目标,从而为他们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创造条件,并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而德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塑造,反过来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稳定和改善进一步发挥其积极影响,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三、 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助人与自助的活动,“助人”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要达到让学生自助的目的,只有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直
20、接参与这一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以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做到: (一)全面性原则全体学生都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德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绝大多数直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面向全体学生是基于全体学生都有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需要,也是基于教育资源公平分配、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了解和把握所有学生的共同需
21、要,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最大限度地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的所有活动;同时,还需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学校更为持久和深远。在家庭里,子女与父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不论在情感上还是利益上,都是其它人际关系无法替代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心理教育中,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问题,了解心理保健常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指导家庭环境建设,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气氛、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提倡正确的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要重视对家长的心理辅导,使家长端正教育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如何关心子女的
22、学业、建立适当的教育期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调节孩子的身心状态,全方位看待孩子的成才,尊重孩子个性差异,给孩子以人文关怀而不是以自我的意志控制孩子的情感和行为,从而配合学校搞好心理教育工作。社会大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也是学校心理教育要关注的。现代社会的信息渠道众多,人们的生活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成长中的学生缺乏对信息的辨别力,容易为多元的价值观所困扰,产生心理冲突;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明辨是、要争取社会各方力量对心理教育的配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最终达到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整体素质的目的。(
23、二)发展性原则 中小学阶段,学生真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中间阶段,个体的自我概念变得更加心理化、更抽象化、更加完整一致。在心理特点上,首先表现出强烈的成人感,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端,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济上不能独立,又不得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其次,在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这
24、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使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充分而完美地展示出来,这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所在。所以尊重不同个体的发展规律,了解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学习差异、思想差异和心理差异等等。以耐心的陪伴和温柔的坚持来对待心理发展速度不一的独特的个体。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对待不同学生,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采用灵活的方法、手段和技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三)实践性原则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认识作指导,行动就会是盲目的、不自觉的,也是不巩固的。但是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行动,只有在行动中体现出来和巩
25、固起来的认识,才是深刻持久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只有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启示,才会真正增长见识和受到教育,才能解决他们认识上的问题,提高中他们的思想觉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由道德概念通向道德信念的通道是以行为和习惯为起点的,而这些行为和习惯是充满深切情感并含有孩子对待他所做的事和它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个人态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中实践的作用,只有对学生在多次的反复的实践活动中,提出适当的道德行为要求,进行行为训练;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活动才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进他们对思想品德要求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积极态度和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选择和判断能力,从而把自己
26、获得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形成社会期望的优良品德。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功效的有效途径(一)巩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功倍的效果。案例二针对孩子喜欢听童话故事的特点,我翻阅了很多资料,编排了一些故事,将拼音教学寓于童话故事中,比如在学习了j q x 后,为了让同学们掌握v上省略两点的规则,我特意把ju,qu,xu三个音节写在黑板上,问,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一个孩子赶紧回答,上两点没有了,另一个孩子说;,真淘气,见了鱼眼就挖去,又一个小女孩说“小小有礼貌,见
27、了,摘帽行个礼,于是,我补充说,老师再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我把从教学资料中搜集到的一个小童话故事讲给同学,有一天,小熊愚愚v见了好朋友j,q,x真是高兴,连忙伸出手要和他们握手,可是转念一想,不行,戴帽子和别人握手不太礼貌,于是,小熊愚愚v连忙摘下帽子和他们一一握手,这样j,q,x,与v相拼的规则基本被孩子们掌握了。从案例中不难看出:该教师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为己任,针对孩子喜欢听童话故事的特点,将拼音教学寓于童话故事中,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激发学生不断进步。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
28、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建立丰富表象,在讨论中思维互相碰撞,在练习中获得知识的内化,经历感性理性、已知未知的学习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二)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育效果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体,其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思想素质乃至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各科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齐抓共管,把德育工作落实到位。同样,教师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也会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培训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
29、部分。可以利用教师工作坊、沙龙讲座等形式对全体教师开展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自身心态调节、教学工作做中的心理学、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技巧、师生心理沟通技巧等。通过对教师的心理培训,可以促进教学工作开展更贴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教师更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使教师自身能更好的面对职业压力 李玉荣: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月。案例三刚入学的孩子天真活泼,喜唱好跳,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势必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于是我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快乐因素,把欢乐引进课堂,比如说悄悄话游戏,在学了字母b,p,m,f后,同桌俩人,甲在乙耳边发b,p.m,f,中的
30、某一个音,乙说出是哪一个声母。然后交换进行,再比如“交朋友”游戏,在学习了字母g,k,h,,掌握了其发音要领,再学习他们与单韵母所组成的俩拼音节时,先让同学们做些字母卡片,叫一个同学拿着卡片“k”站在讲台上,面对同学问:我是字母k,谁愿和我交朋友,底下的同学亮出了自己手中的卡片a,跑上台来,说;“我愿和你交朋友”,然后把俩字母拼在一起,让同学读,另外,还有摘苹果游戏,“开火车”游戏等,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很浓。这类游戏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不难发现,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采用贴近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三)
3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是学校开展这项工作的有效保证。开设相关课程,丰富学生必要的一般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除了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外,还可利用活动课、半团队活动等其他形式,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报告、讨论、座谈等。对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儿童,还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法国心理学家K勒温提出的心理环境指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心理行为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事实。校园心理环境即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形成的独特的校
32、园空间环境和人文氛围,是校园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总和 吴发科:校园心理环境的建设与实践,学校德育,2004年第3期。它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环境教育力量,是学生成长的潜课程,表现学校的独特风格和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所在 于淑云:新世界小学管理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第210211页。良好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学校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是任何显性课程和规章制度所不能代替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校成员的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发展甚至是对人的学习、生活、交往、成长产生心理影响和行为制约。案例四苏刚,男孩,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在班上成绩较差。苏刚上课时经常不认真听讲开小差,注意力不
33、集中,做小动作,打瞌睡。因违反课堂纪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学习习惯不良,加上作业上很懒惰,本来速度也慢,导致作业经常拖拉。下课后却很有精神,只要学校中有什么新鲜事该不该参加,他都会参加,就算是上级部门到校检查他都跟随陪同,有次还闹出笑话,上级检查领导以为是学校派来做汇报的,在检查中向他询问一些学校情况,结果什么也不知。该同学只要使学生中发生的一些坏事他总是其中之一。经了解他只是随员,不是发起者。严重违反行为规范和班级纪律,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苏刚的父母文化较低,几乎只有小学文化,所以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管教孩子。导致苏刚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很不理想。但是,经过几个月细心辅导,苏刚已
34、经有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听课认真了许多,有时还积极发言,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慢慢的容入到集体生活中。从苏刚同学的个案中我们不难发现,要解决此类问题,除了家长转变观念,转变教育方式之外,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造各种情境,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让老师和其他同学多与他接触,关爱他,鼓励他,增强他的自信心。同时,在各种各样与学习密切相关的活动中,他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各个学科渗透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同样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其他各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各科教学内容和学习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营造有利于学生心
35、理健康成长的气氛,这就是课堂身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教育主要做法有:一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积极采取“和谐原则”、“兴趣原则”和“成功原则”创设学生乐学、好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二是充分挖掘各科教学中潜在的心理教育内容。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言语沟通的训练,可以利用语文中思想内容,美妙的意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在训练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良好思维习惯,创造思维的能力,同时在数学的解题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思品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社
36、会、人生,看待自己和他人,培养学生良好健全的人格。因此,构建和谐气氛与良好关系的课堂环境,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挖掘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结合教学情况反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化解学生的心理困境;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等等,显得非常必要。(五)增强家长意识,扩大教育空间案例五王某,男,六年级的学生。父亲管得非常严厉,简单粗暴,缺少与孩子交流,孩子对父亲不敢说话,母亲又不能全方位看待孩
37、子的成才,尊重孩子个性差异,给孩子以人文关怀而是以自我的意志控制孩子的情感和行为注意孩子想法,王某入小学后,不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差。具体事例 :(1)喜欢管闲事,喜欢惹人家,因而大家都不喜欢他。他也经常受到众人的嘲笑,感到自尊心受到损害,就喋喋不休地骂骂同学,一旦家长批评,他会发脾气,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是讨价还价讲条件。 (2)一次课间,他又去戏弄别的的同学,同学把这事告诉老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他马上情绪激动,暴跳如雷,大嚷嚷起来,还冲着老师同学骂骂咧咧,直到老师让全班同学评理,他渐渐冷静下来。事后,老师把这事告诉他家长时,他还要在一旁争辩。 (3)王某经常下课大玩特
38、玩,到了上课时间却要求去小便。进教室后不能认真听课,吵得大家不能上课。从王某的例子可以看出,家长在学生的教育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家长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的状况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如果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环境不良,会引起孩子多种心理问题。王某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自由散漫的个性。进入小学后,因行为习惯不好,与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而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并形成了心理障碍。他感情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只要有一件不如意的事就会使他忘记场合,忘记对象大闹一番,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另一方面他思维方式偏激,心胸狭隘,敏感多疑,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总认为是别
39、人和他过不去,对老师、同学与家长 的批评极为反感,老是怀疑别人说他的坏话。(六)优化整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孤立的教育,客观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既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功能,更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整体特别是德育的功能整合,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教育整体功能的效益。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善于加强它们的互动对话,善于开展有关二者双向协作的教育实践,以促进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整合。当然,所谓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合二为一”,它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中都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我们既不能因为有了心理教育便取消、替代道德教育,也不能因为有了
40、道德教育便排斥、否定心理教育。正确的态度是肯定两者的共通性,保持两者的差异性,注意两者的开放性。实践证明,不管学校原来的基础如何,重视了心理教育的学校和教师,其工作就更有效,就更受学生欢迎;忽视了心理教育,仍然走老路,就会慢慢地被落在后面,或者,他们在某些传统的优势方面仍能保持领先,但培养出来的学生,从长远考虑,其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是不能领先的。四、结语能否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切实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鼓励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只有以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正确引导广大教
41、师、尤其是班主任理清二者区别与联系,在实际教育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研究,并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共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新体系,才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开创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参考文献1 俞国良、陈虹主编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开明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网站,1994年8月31日发布。3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基200214号。4 汪凤炎等著:德化的生活,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5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总第86期。6未成
42、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部师范司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7 俞国良、陈虹主编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开明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8 张海钟、雒焕国等教授编著:中国学校心理卫生与心理教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9 张海钟、曹艳丽著: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敦煌文艺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10倪晓莉著: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验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王书荃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11李玉荣: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月。 12吴发科:校园心理环境的建设与实践,学校德育,2004年第3期。13于淑云:新世界小学管理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第210211页。14胡金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家长的互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