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04 求知之道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卷学生版) 新人教版(6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93496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04 求知之道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卷学生版) 新人教版(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04 求知之道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卷学生版) 新人教版(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04 求知之道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卷学生版) 新人教版(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04 求知之道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卷学生版) 新人教版(6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04 求知之道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卷,学生版) 新人教版-第 5 页第四单元之基础测试卷(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基础知识及运用(40分)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A.诘( )难 B.咬文嚼( )宇 C.ch( )笑 D. k( )尽职守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qin 诚sh 光 急不xi 择 寸积zh 累3、多音多义字按所给读音组词有错误的是( )(2分)A处ch 处分 处理 设身处地 B间jin 间断 间接 亲密无间C模m 模仿 模型 模棱两可 D强qing 强调 强大 强词夺理4、下面的一段文字中有四处错别

2、字,把它们找出,然后改正。(4分)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压力、一些锁碎,让我们身心劳累。而当你站在险峰远远地望去,所有蜿蜒的葱笼挺拔的山峰和丛丛簇簇开在石缝的花朵,都将是一种令人振愤的希望。前方的路,仅管布满荆棘,但生命本真的意义,却使你永远无法停下,也无法回顾,只有坦然前行。5、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是否存在_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2)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_事物的真相。 (3)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_虚心的态度。A富余 发现 拿 B富有 发现 抱C富有 发明 拿

3、D富余 发明 抱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 )(2分)A每到双休日,国家体育场鸟巢格外热闹,里里外外人声鼎沸、人流如潮。B“戒烟一小时,健康亿人行”的倡议发出后,一些烟民对此默默无闻。C不少学者认为读点经典丛书对中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D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表述言简意赅“你的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初三毕业典礼后,我们全体师生和任课老师一起在新落成的科技楼前合影留念。 B.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C.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好的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 D.为了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

4、中吸取教训,并切实加以改正。 8、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卒中往往语(常常)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 B.将军宜枉驾顾之(屈尊)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C.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到) D.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家)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 9、名著阅读。(6分)(1)“我拿出小刀决意把船上的锚索割断,这样一来我脸上手上又中了二百多枝箭。接着我又拾起搭着铁钩的绳结,很方便地把五十艘最大的敌舰拖走了。”这段选文中的“我”名叫 ,出海前的职业是 ,“敌舰”是指 (国名)的舰船。(2)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

5、,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 为生。 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 的女儿。10、默写(6分) 鸡声茅月店,_。商山早行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莫道不消魂,_,_。醉花阴 足蒸暑土气,_。观刈麦 年少万兜鍪,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1、根据你的理解,仿照例句,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4分)见了大海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 ,依旧遗憾; , ,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12、中央电视台每天的开播语是“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山东卫视的开播语是“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由这里人海,孔子在这里诞生”。

6、请你为你们学校的电视台拟一个开播语。(2分)二、语文综合性学习(8分)请你参加班级组织的“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 13、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故事、成语、俗语很多,如: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等等。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故事。(不能重复2分) 成语: 故事: 14、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两表酬三顾”,请找出下联(2 分)下联:( ) A.千古仰威仪 B.功定属元勋 C.宁静而致远 D.一对足千秋15、请以“我也说说诸葛亮”为话题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4分) 三、阅读理解(一)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6分)从公开

7、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

8、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

9、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6、“他信力”“自欺力”加双引号起什么作用?(2分)17、文中敌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2分)18、本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请从第一段 “总”“只”“一味”任选一词加以赏析。(3分)19、本文题目有什么妙处?(3分)20、第段中“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有什么含义?(3分)21、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3分)(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7分)一般人常常以

10、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

11、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

12、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

13、、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

14、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22、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2分)23、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3分)24、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此你有何看法?(3)25、作者是如何证明“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3)26、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由。(3分)27、有关读书,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试写出一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3分)四、写作(40分)28、请以“我的初三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