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建议: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建议: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16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建议: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第 15 页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建议: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 目 录一、职业教育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11.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12.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紧迫任务呼唤职业教育23.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34.职业教育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4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制约性问题51.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的问题很突出52.办学设施普遍简陋,教育经费紧张63.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64.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依然不畅75.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76.职业教育多头
2、管理,政出多门,资源缺乏整合8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91.一贯重视职业教育92.完善的立法体系93.有保障的资金支持 104.产学密切合作的传统 105.优良的师资保证 11四、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121.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122.切实转变职教发展方式 123.改革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134.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 135.构建开放性和终身性的职业教育体系 13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建议: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摘 要:面对现代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挑战,所有经济发达国家都是依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经济腾飞的,教育政策都趋向于利用职业教
3、育和成人教育应对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职业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始终没有被重视起来。鉴于职业教育仍然处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和边缘位置,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区域产业经济,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所以,必须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经验,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产业技术工人,更好地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关键词:职业教育 模式 区域经济 一、职业教育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育对
4、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科技进步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而职业教育恰恰在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中有其他类型教育所不具备的功能,即可把具有普通文化素质的劳动者培养成为掌握某一行业技能的专门人才,使职业教育成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作用最直接的教育类型。简单来说,职业教育可向经济社会提供能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进而丰富社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带来了现代化社会的科技进步,带来了社会经济与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社会发展呈现出“信息化”、“智力化”、“知识化”的趋势。全球化经
5、济提出的基本挑战是需要在迅速变化的环境里的调整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培养一支生产效率高和灵活的劳动力队伍乃是21世纪进行竞争的最核心的一着。发展职业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职业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已成为国家新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化背景下,工作的流动性增强,员工面向全球流动或全球招聘,产业发展岗位不断变迁,都使得劳动者可能在一生中从事不同的岗位和职业,因而,从职业教育的作用来讲,简单的就业,从一而终已经不是最终的目的。铁饭碗不是指在一个地方工作稳定,而是走到哪里都有饭吃。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工作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工作流动性越来越强,工作的场所越来越分散,工作方式越来越灵活,工作的内
6、涵更新越来越快。因此,对劳动者的工作适应能力、工作场所的继续学习能力,工作的技术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企业的国内化,国内企业国际化。经济的全球化必然首先要求人才的国际化,要求人才素质的国际化。国际化人才的素质中,良好的语言能力(比如英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是最基本工具性要求。其次,还应该具备国际化素质,如国际化视野与强烈的创新能力、熟悉国际惯例,熟悉国际标准、熟悉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设立独立目标并完成目标的活动能力等等。 杜拓: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新挑战,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3期.2.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紧迫任务呼唤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既是与经济结合最为紧
7、密的一种教育,又是与就业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纵观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素之一,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往往能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 姜大源: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一步,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09日第七版.劳动者素质是指一个国家中能够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的整体素质。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正是通过这些人的劳动来实现的,他们的素质状况,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面对这种形势,建立一支工种齐全、结构合理、质量过硬的技术工人队伍迫在眉睫。当前,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科技推广及应用能力、生产力发展水
8、平和经济竞争能力提高的“瓶颈”。我国当前正处于向新型工业化转型的重要阶段,在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化的进程之中,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但制造业,特别是中低端的制造业将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的发展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数以千百万计的专门人才。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的教育形式,因此,它在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中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3.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伴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始终处在动态变化过程之中。产业结构变化带来了就业结构调整和职业分布的改变。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劳动力市场对熟练劳动力数量需求不断扩大,对非熟练劳动力数量需求逐渐减
9、少,结果带来熟练劳动力数量和高技术产业工人占劳动力总量的比例持续上升。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非常剧烈,就业结构变化速度快。职业教育具有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和就业需求的特质,因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从东亚经济发展经验看,职业教育在其起飞阶段发展很快,对提升劳动力素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这些经济的发展成熟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出现了下降趋势。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美国1982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产业占3.6,第二产业占27.2,第三产业占69.2,相应地19821983年美国职业教育培养
10、的人数专业比例,直接与服务业有关的比例达到55,把职业教育的专业重点放在第三产业人员的培养上。因此,职业教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倒U型变化的趋势。 参见蔡昉:2009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7月版.4.职业教育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虽然是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角度提出来的,但它是一场整体的社会变革,它不仅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早在1995年7月,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举行的世界教育大会上,一百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
11、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能动力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人来完成。作为能够为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产与生活需要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与人才服务的职业教育,必然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既要实现影响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同时在此基础上又要实现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只有在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如何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问题,才能为自然、经济、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朱永新.职业教育:为了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25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赖于科技
12、进步,实现这个过程需要有一支数量庞大、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操作人员队伍。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着素质和技能水平,可以直接促进到科学技术的吸收、转化和创新,通过人力资源能力的提高对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结构增效、替代增效、转化增效和产出增效,将有效地克服传统生产力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进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制约性问题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起步,前期的各类职校及后期的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兴起,为社会各界输送了大批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职业教育出现了
13、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发展明显减慢,中职学校生源不足,高职院校无序发展,生源质量低下,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等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1.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的问题很突出国家在职业教育法等有关规定中,虽然把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在现实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成才的观念依旧是初中毕业升普通高中,高中毕业升普通大学,往往是报考普通学校无望的学生才报考职业院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对职业教育重要性宣传不够的问题,也有具体政策和制度不配套的问题。政策和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劳动人事制度仍将学历作
14、为就业和选才的主要标准。我国前些年曾将从业人员划为干部、工人,受此影响,社会普遍不将技师人员视为人才。在工薪分配制度方面,技能型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一般不如智力型人员,人们学技术缺乏动力。第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不力。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以企业有用工自主权为由,不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招工准入门槛降到最低,劳动部门感到难以管理。第三,现行的招生制度存在不足之处。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招生时,常常将职业学校的招生批次排在最后,使社会上认为职业学校只能录取成绩差、素质低的学生。 刘艳.试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
15、刊,2010年第02期.2.办学设施普遍简陋,教育经费紧张由于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法律规定的教育投入目标和增长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从教育投入的实际看,我国法律规定的教育投入目标和增长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职业教育办学设施简陋,教学和实训设备缺乏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近几年职业学校连年扩招,但许多地方并没有相应增加经费,办学条件也没有随之改善。财政拨款不足,行业、企业资助渠道不畅,导致职业学校收费偏高。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欠发达,地方财力弱。二是缺乏生均经费标准,举办者拨款随意。职业教育法规定,由省级政府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均经费标准,职业学校举办者应当按照学生人数平均
16、经费标准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但至今只有个别省制定了财政生均拨款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并未按培养学生成本制定经费标准。三是现有政策执行得不好。国务院2002年、2005年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决定中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但这些规定在许多地区至今没有落实。3.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
17、业学校教师缺编严重。职业学校由于专业和实习的需要,应当编配比普通学校更多的教师,但实际上教师编制却比普通学校少。二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职业学校教师主要从师范院校等普通高校招录,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目前突出的问题是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所占比例不足。据教育部职成司统计,职业高中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分别占46. 71%和2. 7%,且专业课教师多从文化课教师改行而来或从大专院校直接分配而来,专业知识面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不足,职教教学理论缺乏,实践经验少。另据统计,专任教师中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仅占52%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不足25% 。 三是职业学校教师职
18、称评定和收入分配没有单独的序列,往往是按普通学校的规定和标准执行,没有反映出职业教育特点,限制了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学校教师队伍。4.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依然不畅高职教育应以中职毕业生为主要生源,以体现其“职业性”特点。然而,现阶段职业教育体系上下贯通不畅,高职教育生源基本上横向偏移到职教体系外的普通高中生源,使得中职教育陷于终结性教育境地,成为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学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后,很难继续升学读高职院校。按照有关规定,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只有5,影响了家长送学生报考职业学校的积极性和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
19、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很难再考到普通高校就读,影响了学生报考高等职业学校的积极性。此外,中职和高职本属于同一类型教育的两个不同层次,在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方面,高职均比中职高一层次。然而,由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大多基于普通高中毕业生考虑,使得其实践操作层面较难超过中职,甚至在某些课程领域重复办学,造成职业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5.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职业教育要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之一是抓好校企合作。企业对职业学校的支持,不仅要接受学生和教师实习,还应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或者提供一定的实习设备等。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
20、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目前,许多地方落实这一规定,职业学校有积极性,企业没积极性。主要原因是,企业与学校责、权、利不明确,企业只有义务和责任而没有利益。有些企业还要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而且国家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和经费补偿政策也不够完善。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高职院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主动来寻求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多数企业给予院校的资助大多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方面。而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深度合作目标
21、相差甚远。高职院校办学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还没有真正融合,制约了校企之间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生、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运行的形式上大都限于建立“校内工业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浅层次合作,而“校内工业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由于各院校的基础状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以致校企合作的质量效果产生很大差异。 曹小玲,程琳,沈诗佳.构建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6.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资源缺乏整合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方向是对的,但多头管理则带来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法规定,
22、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同时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资源分散、效益低下等问题很突出,主要表现在职业学校管理方面。中等职业学校范畴内的普通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学校由教育部门管理,技工学校由劳动部门管理。由于管理部门不同,造成许多政策不同。例如,学校级别和拨付经费标准不同,教师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标准不同,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工作身份和待遇不同。同类学校不同政策,产生了许多矛盾。同时,还出现
23、了重复办学,学校整合难,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这几年,地方为调整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做了不少努力,但由于上级管理体制没理顺,地方调整的难度很大。目前,从中央到地方虽然大都成立了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但联席会议不是实体性机构,对各部门协调力度不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 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战后西方经济的兴起而兴起,随着当今高技术信息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发达国家无一不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其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1.一贯重视职业教育考察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其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与
24、其他教育在地位上没有轻重、高低、贵贱之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基础,各发达国家纷纷加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突出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如德国在制订其新世纪的国家发展计划时仍然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定为主要战略措施之一,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享誉世界的“双元制”在向企业提供高素质劳动力中的重要作用;英国则于1998年推出长期培训计划,主张建立个人培训贷款,甚至资助经济有困难的个人参加收费培训。发达国家的经验反复证明,再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设计,如果没有技术工人的实际操作,也难以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为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考虑都逐步进行调整,发达国家一方面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继续对
25、中等职业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欧盟国家中,目前仍有11个国家的中等职业教育比例超过50。而OECD (国际经合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接受职业教育(包括学徒制培训)者仍是目前多数发达国家高中阶段学生的主流,OECD成员国平均有53接受了职业教育,而在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瑞士等典型的双轨制国家,这一比例均超过了70。 刘春生,马振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述略J,职教论坛,2003年21期.2.完善的立法体系重视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脑海里,而应落实在行动中。职业教育顺利、健康的发展离不开立法保障,依法治教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又一重要特点。发达国家将职业教育列为战略发展重点
26、,并非只是停留在国家发展的宏观政策之上而是普遍建有一整套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切实的保障。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之所以举世闻名,其法律基础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德国于1969年8月14日开始实施的职业教育法,规定了关于职前培训教育、职业继续教育、职业转岗教育的所有重要方面,包括培训合同、培训教师、培训企业、培训职业与培训条例、考试与监督等等所以也被称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法。在德国企业界和职业教育界,但凡遇到有必要进行解释的行为时,往往言必称依据的是职业教育法的某条某款,其规定非常具体明确。当然,仅有这样一个基本法是不够的,适用于全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还有职业教育促进法、劳动促进法、青年劳动保护法
27、、企业法、手工业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还有370多种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的培训条例,使整个经济界都有法可依。3.有保障的资金支持资金支持既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具体体现。在资金投入上,发达国家并不仅仅是对个别学校进行投入,而是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对职业教育系统进行总体投入。在这方面,美国的做法最为典型。美国政府整合大学、社区学院、各类产业再培训中心等教育资源,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职业教育网络,并促进各个机构之间的沟通,根据各产业技术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课程体系与培训方式,使教育培训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由联邦政府每年向各州提供职业教育专项补助经费
28、,并建立完善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制度和资格鉴定制度。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依赖两年制的社区学院。目前美国60%以上的大学都是社区学院,可以说美国有着世界上最完善的社区学院系统即大众教育系统。社区学院为美国培养了大量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和普通劳动者,也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后备军。为从法律上保证继续教育的发展,美国于1996年颁布了成人教育法,要求所有企业每年至少拿出员工工资总额1%以上的经费用于员工的教育和培训,而联邦政府允许企业将这部分开支列入成本,免予征税。 杨士龙.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经验扫描J,江西教育管理版,2010年第11A期.4.产学密切合作的传统将学校和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职业教育体系与
29、就业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产、学、研相结合体现了国家、私人经济、学校和企业的通力合作,它不仅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还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并造福于社会。“企业主导型”教育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生产高质量产品以及保持德国在国际上的经济竞争力都起到了显著作用。在德国,企业不仅是学生的“实习场所”,而且是办学主体之一。学生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期间, 有相当多时间是在企业岗位上学习工作。这种“企业主导型”教育模式由国家出台法律保证其实施,德国法律为德国企业可获得的利益提供了保障。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产学结合。日本企业界为职业教育募集资金,提供必要的财政资助,供学校进行科研项
30、目的研究,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扩大学生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就业体验机会,使学生积累了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并接触了所学专业的高新技术知识。而学校则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并接受企业界的科研委托项目,双方在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方面进行双向交流。日本企业界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能快捷获得企业所需要的科技服务和成果,这种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科技产品和生产力的有效模式能强化产业界与教育界的持续合作。 熊英.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借鉴和启示J,教育与职业, 2010年13期. 5.优良的师资保证发展职业教育除了思想重视、立法保障、资金支持和机制保证外,归根结底还要落实到师资队伍
31、的建设上,没有一只过硬的教师队伍,发展职业教育就是一句空话。美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任职资格高、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 学历必须是大学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 须经教育学院和实践环节专业培训, 每2 年必须参加一次教师资格考核, 教师待遇非常高, 管理严格, 多数教师能够做到“一师两教”。师资队伍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 兼职多为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工程和管理人员, 兼职教师不唯学历和文凭, 但重实践经验, 须经教育学等课程考核合格。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分专业理论课、普通教育课、专业实践课等3 类教师, 前两类须具有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 教师培养包括正规大学教育、企业实习和教育岗位预习, 须通过国家考
32、试获取教师资格。后者学历可低些, 要求实践经验丰富并通过有关教育学考试, 主要是从事实验或实践课教学。主要特点是进门难、要求严、待遇高、兼职多、终身雇用、享受公务员待遇、免交社会保险。 四、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强调要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实现“十个衔接”,第
33、二步形成基本架构,第三步是十年内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赵萍.我国职业教育现状与分析J,职业技术,2011年第5期.面对世界产业发展的新动态和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近期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职业教育时,首先就从国家制度和国家标准角度入手,把发展职业教育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一方面要着力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最近我国正在修订职业教育法,要充分挖掘和深入总结各地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经验,将成功案例上升为国家制度。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完善职业学校建设标准,专
34、业设置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师资格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质量评价标准等。完善我国职业分类体系,根据产业发展变化修订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促进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与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用人标准全面对接。2.切实转变职教发展方式当今世界产业发展方式从“高碳”到“低碳”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方面职业教育要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即职业教育由注重规模扩大,向强化内涵、提高质量转变,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着力提升支撑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系统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人才支撑。要围绕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
35、位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3.改革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总量大国,但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目标。因此,应科学规划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促使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一是系统调整专业设置。要围绕国家制造业发展重点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生产性服务业等的需要,设置专业、制定教学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根据现代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加强支撑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36、的主要职业和关键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是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支撑。4.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用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来丰富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内涵。首先
37、,政府应强化职业教育责任,从政策上宏观调控、经费投入上保障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其次,政府建立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从政策导向上调动企业深度参与学校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全力构建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三方的全新合作关系,让“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促进三方的紧密合作,有效凝聚各方共识、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共同发展职业教育,增强其发展生机与活力。 刘晓.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5.构建开放性和终身性的职业教育体系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持续提升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终
38、身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必须建设一个充分反映现代教育特点、契合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和符合本国实际的开放性和终身性的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学制学历开放,采取职前教育、在职培训、职后培训等多种手段,能让任何年龄阶段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公民有机会接受教育,满足终身学习需要。二是提高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利用率,将图书资料、设备、培训中心、场地向民众开放,扩大全体社会成员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三是实施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使人们可以选择一生当中任何适宜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从而迈向学习的社会化、终身化。参考文献: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赵艳立.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不均衡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2期.4卢宁宁.刍议“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行为导向教学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8期.5周劲松、李怡.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