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模式对我国的影响(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医学模式对我国的影响(8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代医学模式对我国的影响-第 7 页从现代医学模式谈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展望【摘要】现代医学模式是医疗卫生事业在21世纪不断发展的产物,它以生理心理社会医学为模式,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国人越来越发现心理健康与社会医学的重要性。国人需要了解生物学因素,病人需要手术和药物治疗。国人也需要理解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病人也需要生活方式的治疗。我们只有全面掌握生物、心理、环境、社会方面以及个人生活方式改变等全面的健康信息,只有科学地确认和去除可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我们才能可持续地保障全体国民的健康,这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所在。【关键词】现代医学模式 关注焦点 医疗卫生事业医学
2、模式规范着医学的对象、内容、方式、方法、手段、范围和评价的标准。也就是说,医学模式表现为特定的理念,在理念的影响下形成特定的卫生服务管理思路和模式,而在卫生服务管理思路和模式的引导下,呈现相应的卫生服务提供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理念强烈撞击着原有的生物医学理念、管理思路和服务提供模式,同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相应的卫生服务管理思路和服务管理模式。本文旨在分析在现代医学模式下,我国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的理论和实践进展,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等服务模式与该理念的关系,同时,明确进展中相应的不足和尚需进一步研究之处。一、现代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管理的要求现代医学模式给卫生服务管理思路带来了极为深远的
3、影响,“如何通过更好的管理增进人群健康”构成了现代医学模式的管理内涵。这种理念下的卫生服务管理思路着重强调应该集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这也构成了我国所推行的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论依据。然而,“如何通过更好的管理增进人群健康”尚需要长期的努力,因为,如何求得下列一系列观念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仍然是在我国卫生服务理论和实践中悬而未决的问题:社区与医院、人群和个体、城市和农村、健康和医学、防保和医疗、公平与效率、服务与管理、管理与网络、竞争与协调、政策与障碍、理论与实践,健康与发展等。二、现代医学模式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的理论定位总结国内文献所强调的观点发现:社区卫生服
4、务能够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强调适宜技术,能够提供经济有效、灵活、方便、广泛、可及、综合的服务,因而适合我国国情。应该作为我国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的主导。国内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探索虽然存在散在、经验等不足之处,但是汇集这些散在的理念,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管理的要求,可使得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如下理论定位:(1).服务目的和理念上,倡导以健康为中心,需要为导向需求为手段;(2)服务功能和内容上,提供三级预防、全科服务和终身动态服务;(3)服务范围和对象上,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人群为对象;(4)服务方式上,力争把握健康、主动拓展、做到低价快捷。然而,理论上的主流(定位)在现实操作中依旧
5、是微不足道的支流。三、我国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综上所述,现代医学模式影响下,我国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虽然丰富广泛,但我认为尚存在以下不足:(1)研究总体呈现以经验总体为基础的定性议论为主,“泛泛而谈”和“一般论述”的比重很大,缺乏深层次系统论述。(2)总结而得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理论定位尚缺乏围绕主题进行针对性总结与论证。(3)围绕现代医学模式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其理论定位在现有政策层面、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三方面尚未形成共识,尤其未形成实践中的主流。所以,围绕现代医学模式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的战略定位,尚需从以下方面进一步研究;(1)形成
6、完善系统地表达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的理论框架和战略定位。(2)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在社会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定位、卫生系统面临的功能和结构调整任务以及体系之间的协调、运作机制和潜在的管理体制变动等。(3)分析和论证实践探索与理论定位在目的、原理、管理思路和方法上的区别、联系和可借鉴之处,从实践角度完善理论框架和战略定位。(4)对形成的理论定位,从卫生服务组织方、提供方和需方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论证,以明确理论上和现实中的接受程度和可行性。四、从现代医学模式看我国医院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时期,医生只注意到身体和疾病,而忽略了病人是一个具有心理活动的人,医生的思维仅局限于“病不治人”的阶段,
7、只是用药物或手术来消除疾病,而不考虑病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里,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一定的心理状态制约着人体的生理功能。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就充分地将人体与环境、人体与心理、人体与社会等因素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考虑在内,必然在治疗疾病时会考虑到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等多方面的因素,使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健康与疾病的问题。如一个髙血压的病人,其起病既有遗传因素,又有环境因素,还有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及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治疗疾病,有时单纯药物治疗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除去社会、心理等因素免疾病复发。社会心理因素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髙,一些不属于“治疗的治疗”也当仁不让地落在
8、了医生的头上,为了满足一些人的“减肥”“除皱”“货形美容”,应运而生了美容专业,使得很多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髙。1以预防为主,防病于未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污染的日益严重,不良的社会因素,不良的环境,不良的生活方式,出现了新的疾病谱,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艾滋病等,越来越多的疾病成为威胁人终生的疾患,医生无法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手段从人体中将它们驱除出去,治疗只是尽力延长病人的生命,而不能彻底治愈,因为医生无法改变其生存环境、其生活方式。所以要科学的指导病人,改善人群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行为,纠正不良心态,加强健康教育,把生物预防或医学预防扩大到社会预
9、防和心理预防,从单纯的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化。根据现代医学模式,使预防贯穿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变中。医院的服务也由传统式的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社会服务社区服务。一些地区已经走在了前头,为每一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培训社区卫生人员,群策群防,共同提高全民健康。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方向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在原有高尚医德要求之外,对医务人员提出新的医德要求;高度弘扬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严、地位和自主权,平等的对待每一位患者并维护医患之间的平衡、平等的关系。医患关系的三种基本模式(1)主动被动模式。(2)指导合作模式。(3)相互参与协商模式。
10、随着病人的不同,病情的不同要及时转换,相互渗透。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以病人为中心,注意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重视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病人就诊时要求医生像病人自己一样重视其所患疾病,允许病人充分表述其认为重要的部分,体谅病人的疾苦。要求医生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让病人了解整个治疗经过,给病人选择治疗的权利。告知病人影响疾病的因素,对病人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所以关注病人的心理,与病人相互沟通,让病人在沟通中认识自己的疾病,了解经治医生的能力,架起病人对医生信赖的桥梁,保持心理稳定会有益于病人的康复。其实医生在诊断疾病时的望、触、叩、听本身就是医患近距离接触沟
11、通的机会,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型先进仪器的应用,一些医生忽视了这一与病人沟通的机会,过于依赖大型仪器,使这一富有人情味的一环被过于简化。冰冷的仪器本身就带给病人莫名的紧张与恐惧,心理的沟通与治疗就尤其显得至关重要。向病人问候,询问病情,认真倾听,富于同情心,体谅病人的疾苦,关心病人生存、生活的环境,指导病人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环境,去除病因讲明治疗的必要性,征询病人的意见,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治疗,充分调动病人的主动性,实现最好的治疗目的。总结医患纠纷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医生对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了解不够,治疗单纯以技术手段远远不够,时时适时地给予病人关怀,而且人文关怀是必
12、不可少的,让患者感受到医学也充满着人性的关爱。纵观医学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不再是一句空口号,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不重视病人的需求,不以病人为中心,谁就会在竞争中失去立足之地,就会被淘汰。因此而出现的病人选择医院、病人选择医生,就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然人文关怀并不能取代医学技术,医院的建设,医院的管理当然是以技术为基础,以熟练掌握和正确应用技术为重点,但是要改变技术至上的观点。实现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才能使医院焕发勃勃生机。参考文献1. 韩伟,医学模式转变与现代医学的发展2. 任日宏,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思维方式变革3. 张光鹏,现代医学模式下我国卫生服务模式的研究进展4. 王振娟,现代医学模式与医院发展5. 任晓东,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看中国以防为主理论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