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第 7 页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内容摘要】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完善预习后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主要开展了以学生为主的自主预习、在家长陪同下或与家长互动下的预习、同学之间的合作预习、教师指导的预习等。最初,许多学生没有预习习惯,面对新知识也不知如何进行预习。经过努力虽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足,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便让更多的教师分享研究成果。【关键词】 数学 预习 习惯由于学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处学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进
2、城务工子女,家庭教育滞后,学生学习习惯大都没有养成,特别是预习习惯的养成。致使数学课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在规定课时完成任务较困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学习效果也不明显。有效的预习,能明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良好预习习惯的形成将为课堂教学节约许多宝贵的时间,使得教师不必讲解学生就能自己获得部分知识,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
3、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小学高段数学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呢?一、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他们认为既然老师明天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就要抛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
4、,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但初次接触预习的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和方法的指导。所以预习初期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方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实践中都能尽快的掌握方法,进而树立自主预习的意识。因此,增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学生才能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通过预习,大家明确要学什么,为什么学,从而在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掌握教材中哪些地方是主要内容,要重点掌握哪些地方是不容易懂的难点,在听课时要引起重视,为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打下基础。让学生带着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课,就能手脑并用。能把主
5、要精力放在关键问题上去理解、思考和分析。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牵牛牵住了牛鼻子,主要矛盾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久而久之,会逐步提高听课的效果,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二、 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在开始组织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时,由于许多学生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当我们给学生布置了预习内容后,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翻翻书就了事,一部分学生甚至连书都不去看,只有极少数学生会独立认真地去预习。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有家长督促或陪同学生进行预习,使学生由不爱预习、不认真预习到渐渐地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家访工作,
6、调动家长参与培养学生预习工作,在家里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预习的空间和条件。三、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1、通过教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2、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3、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
7、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4、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现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我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5、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
8、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6、尝试练习,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实现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7、设计预习问题,要注意层次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所能解决的问题应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以免挫伤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因此,要科学地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指导预习“比的意义”可设计如下问题:日常生活中有需要对两个数进行比较,有哪些数可进行比较?
9、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能否说成是谁是谁的比?比的意义是什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做出不同要求,有困难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前两个问题即可,主要从预习兴趣入手一步步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思路、方法解决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如在指导预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设计类似“把例2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改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这道题你还有其他方法解决吗?”2等类似题目,同时还应注意算法优化。设计的预习题要体现趣味性。激发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才能使他们主动探求问题,从而养成预习的习惯。8、评价机制同步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
10、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的有力手段。”3建立评价机制,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采用评的方法对学生预习情况检查。就不同程度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不同颗数的 。也可采用:看学生的预习符号、出几个小题让学生做做、提问检查等方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都要及时反馈意见,以推动下一次预习。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只要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学生的预习水平便会不断提高,就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四、激起学生好奇心,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培养预习习惯,还应该注意巧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正面强化学生预习习惯。每一单元的知识都有一定的连贯性,在课后巧妙的设计一个悬疑,几句话就能
11、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主动预习。如学完了“平移和平行”后,教师在最后几分钟适当引导:“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平行和相交两种。但相交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你想了解吗?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课。”简单的几句话,往往不费吹灰之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预习当中。有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一些非常浅显的问题,或没有正确完成预习任务。这时教师更要注意,不能打击学生积极性,而应耐心地启发他认真思考问题的答案。总之要注意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阶梯性,由扶到放,由校及家,成为一种习惯。因为养成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才是我们培养的最高目标。主要参考资料1、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2、小学数学参考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3、王巍,张玉艳: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开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