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分析影响自己社会化的因素(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65101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分析影响自己社会化的因素(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学分析影响自己社会化的因素(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分析影响自己社会化的因素(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分析影响自己社会化的因素(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心理学分析影响自己社会化的因素-第 3 页分析影响自己社会化的因素一、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他人及社会的接触和互动中形成个性,学习社会经验,遵守社会规范,扮演社会角色,适应社会生活,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二、 影响自身社会化的显性因素(一) 家庭方面尽管我已离家住校,但与家庭的亲情关系千丝万缕,心理社会化依然受到家庭的影响。所以家庭因素依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因素,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课堂。首先是父母处事态度、生活方式的影响。父母因血缘关系、权威及先入为主,影响着我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团结和谐、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往往使个体形成谦虚、礼貌、随和、诚恳、乐观、大方等良好的人格特

2、征。反之,家庭成员之间如果经常吵闹、打骂,则易使个体形成粗暴、蛮横、孤僻、冷漠等不良的人格特征。其次是在感情生活上过度依恋子女的家长。不少家长把孩子主要是独生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家中的小太阳、幸福的结晶、希望的寄托者。对他们百般宠爱,万般迁就,从而容易使他们产生某些不良心理品质。再者是在经济上过于偏重子女。子女在经济上尚未独立,学费、生活费等还必须依赖家庭供给。有些家长对子女有求必应,缺乏正确的引导教育,容易使子女养成不良的习惯和心理。还有就是在培养目标上期望值过高。有些家长觉得自己错过了学习和成才的时机,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心切,因此,只要子女学习好,其它都可迁就。孩子面对父母望子

3、成龙的目光,容易产生恐慌、焦虑、内疚等心理,惟恐学业不好,不能成才而无法面对父母。(二)学校方面大学是自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其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我的心理社会化的进程和方向。自身个性化与社会化协调统一是高校教育的理想境界,但目前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强调社会取向、他人取向,不重视独特个性的发展,无视所处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以超过年龄层次的行为标准来要求言行,从而导致心理过度社会化。当前,大多数高校偏重于专业教育,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作为一门必修课,尽管许多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但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欠缺,很难及时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4、三)同辈方面同辈群体是我自身心理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同辈群体对心理的作用与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群体归属感。即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因为同辈群体在年龄和某些社会特征上具有相似性,成员自愿结合,自由平等。相对父母、老师而言,我更愿与同伴交流,并以为同伴所接受为荣,心理上容易产生满足感和归属感。二是群体认同感。即群体内的成员对事物的认知与评价具有一致性。即使群体认识是错误的,其成员也会保持一致,毫不怀疑。我具有高度的心理相容性,对同辈群体有较强烈的认同感,并时常进行直接的互动。三是群体支持感。当个体的行为符合群体规范和期待时,群体会赞扬和支持个

5、体的行为。众多的相似性促成了大学生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辈群体的思想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属从众现象。由于同辈群体为非正式群体,缺乏内在和外在的有效约束机制,一旦群体内部分成员发生越轨行为,很容易相互感染,产生从众行为,引发集体越轨。 (四)文化方面文化覆盖面广,渗透性强,是影响自身心理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织在一起,对我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塑造的民族性格容易诱发自身心理社会化障碍。我国是一个封建历史特别长的国家,封建大一统思想和自给自足的封闭型小农经济,形成了腼腆、含蓄、矜持的“内向型”民族性格,个体恪守“中庸之道”,

6、遵循各种礼教,过度压抑个性。这种性格,固然有其优点,但也极易诱发心理疾患。二是不同价值观念的文化碰撞强烈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给传统的、稳定的价值体系带来很大的冲击。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直接冲击着我的心理。知识经济的到来,复合型人才的高要求,使得我面对激烈的竞争,对前途充满迷茫,焦虑不安。三是文化断裂导致自身心理社会化发生冲突。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性,这种文化和文化特质的传承,在前信息时代的传统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中,并没有发生断裂性的变化,但在由“前信息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时期,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现代化文化模式在传统中

7、挣扎,当代大学生也正是在这种文化变革中突围,并产生“心理阵痛”。(五) 传媒方面 大众传播媒介是指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向广大社会成员传递信息、进行沟通的工具,它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随着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媒介环境。媒介环境对我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大众传媒一方面可以及时提供丰富的信息,使个体能够了解社会、分享经验、增长知识,接受社会所公认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人们在享受信息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媒体所带来的消极作用。首先是大众传媒所提供信息内容的安全性降低,暴力、色情等反社会行为的信息越来越多;其次是人际交往频

8、次降低,人际关系越来越冷漠。 (六)网络方面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作为一种特殊的大众传播媒介网络以其特有的方式与丰富的内容向人们展示出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网络所特有的广泛性、开放性与即时性对人们的教育、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迅速拓展了原有社会化的环境空间。网络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体可通过网络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技能,尤其是网校的开设更加促进了个体知识技能的提高。 网络所创设的虚拟世界为青少年提供了扮演多种社会角色的实践空间,有助于其对不同角色的领悟与理解。网络的匿名性提高了个体接受社会化的自主性,有助于个体个性的培养以及独立自主意识的提高。网络中充斥着暴力与色情的垃圾信息,会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极大威胁。网络世界的非现实性会造成青少年对现实社会的认同危机,网络传播信息的异质性容易导致他们的认知偏差,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七)自身方面我自身既是社会化的对象,又是社会化的主体。在某种程度上讲,个体应该首先是社会化的主体,其次才是社会化的对象。但我自身在社会化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并接受了自身只是社会教化对象这一事实,因此表现出的心理行为更多的是服从、模仿,缺乏主体应有的创新。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泯灭了个性;在接受社会教化时,却又存在逆反心理,常常会产生反主流文化的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