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考试必备(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考试必备(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微观经济学考试必备-第 10 页1.均衡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决定的,当需求变大,供给不变时,均衡价格提高,当需求不变,供给变大时,均衡价格降低,当两者同时变化时,需求增加的量大于供给增加的量时,均衡价格提高,需求增加的量小于供给增加的量时,均衡价格降低。2.(1)如果供给不变,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2)如果需求不变,供给增加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可以归纳为,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
2、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对供求定理的定义为: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3.需求弹性简单说就是价格提高一定百分比,消费者相应的需求量的变化。“薄利多销”是指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会大增,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单价*数量,当价格下降时,数量增加,而且增加后的销售收入大于降价前的销售收入,所以会有“薄利多销”的现象。4.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销售物品所得的钱随着价格上升而上升,随价格下降而下降,在粮食丰收
3、、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均衡价格是供给和需求相等的价格,弹性是商品数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弹性大的商品降价可以增加总收入,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降低会减少总收益。农产品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当农产品丰收时,供应增加,需求不变,均衡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这就是“谷贱伤农”的原理。5.解答:厂商的销售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即TRPQ。若令厂商的销售量d等于需求量,则厂商的销售收入又可以改写为TRPQ。由此出发,我们便可以分析在不同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的条件下,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的影响,进而探讨相应的销售收入的变化。6. 请解释亚当-斯密提出
4、的“价值之谜”,即:水的使用价值很大,而交换价值却价值很小;钻石的使用价值很小,而交换价值很大钻石的数量少,其边际效用大,水的数量大,其边际效用小.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推知,边际效用越大,其价值也越大,因而,钻石比水要贵商品的交换价值(价格)并不取决于该商品的总效用,而是取决于它的边际效用。水的边际效用很小,而钻石的边际效用很大。7.8、设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12-2P,供给函数为S=2P ,求:(1)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D=S,12-2P=2P,P=3,D=S=6(2) 如市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个单位,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需求曲线右移则D=14-2P,14-2
5、P=2P,P=3.5,D=S=7(3) 如市场供给断线向右移动4个单位,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供给曲线右移则S=2P+4,2P+4=12-2P,P=2,D=S=8(4) 如政府对每个单位商品征收2元税收,则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需求曲线左移D=12-2(P+2)=2P=S,P=2,S=2P=4,D=S=4=12-2P,P=4价格为4,产量为4(5) 如政府每生产一单位商品的企业补贴1元,则新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9、某城市乘客对公共汽车票价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6,票价1元,日乘客量为55万人。当局计划提价后减少的日乘客量控制为10万人,问新的票价应为多少? 解:由
6、题设,Ed=0.6,P=1,假设新票价为P,该价格使得净减少的日乘客控制为10万人,则由价格弹性公式为:=1.4(元)10、(1)均衡点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由商品出清的均衡等式:Qd=Qs,即60-2P=30+3P,可解得均衡价格P=6,均衡产量Q=48。又弹性公式=1/4=3/8(2)如果政府对每一件产品课以5元的销售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是多少?生产者和消费者各分担多少?如果政府对每一件产品课以5元的销售锐,造成供给向左上平移,竖直移动距离为5,即供给曲线变为Qs=30+3(P-5)=3P+15。由商品出清的均衡等式:Qd=Qs,可解得新的均衡价格为P*=9,均衡产量Q*=42,政府的税收收
7、入为5Q*=210,由于消费税的征收实质上导致了均衡价格的上升,从而就每一单位商品的消费税而言,消费者承担的值为价格上升值,即消费者P*-P=9-6=3,生产者承担的值为5-3=2,两者承担的比例取决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给的斜率。11.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解:消费者均衡条件: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的点,保证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需求曲线推导:从图上看出,在每一个均衡点上,都存在着价格与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关系,分别绘在图上,就是需求曲线X1=f(P1)。1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
8、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3. 14、(1)正常物品,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数量也增加的商品。(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就正常物品而言,这两种效应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即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也会增加其消费量(收入效应)。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总。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增加。在图形上,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15、为获得最大
9、效用,他会购买几单位X和Y?由U=XY,得MUX=Y,MUY=X,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得Y/2=X/3 考虑到预算方程为2X+3Y=120 解得X=30,Y=20货币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各多少?货币的边际效用=MUX/PX=Y/PX=10 总效用TU=XY=600假如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为使他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必须增加多少?提价后PX=2.88 新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为Y/2.88=X/3 由题意知XY=600,解得X=25,Y=24 将其代入预算方程M=2.8825+324=144元 M=144-120=24元 因此,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必须增加24元。16、第一,在其他生
10、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d2TR/dQ2,有:640=240-40Q+3Q2, (3Q+20)(Q-20)=0。解得:Q1= -(20/3)(没有经济意义,舍去);Q2= 20。即:当Q= 20时,d2TC/dQ2 d2TR/dQ2。由于TC=240Q-20Q2+Q3,于是平均成本AC=TC/Q=240-20Q+Q2
11、,当Q2= 20,AC=240-2020+202=240。总利润=TR-TC=PQ-ACQ=64020-24020=8000(元)。如该企业具有代表性,问该行业是否处于均衡状态?为什么?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可以从P是否等于AC的最低点,或根据AC与MC相等的产量计算的AC与价格P是否相等两种方法来判断。方法一:由(1)可知,AC=240-20Q+Q2,欲求AC的最低点,只要令dAC/dQ=0,即:-20+2Q=0,所以,Q=10,将其代入AC=240-20Q+Q2中,得到:AC=240-2010+102=140。又已知P=640AC=140,这意味着该行业并没有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方法二:
12、令AC=MC,即:240-20Q+Q2=240-40Q+3Q2,所以,Q1=0(没有经济意义,舍去),Q2=10。与方法一同理,计算AC的值,AC=140,而P=640,该行业没有达到长期均衡状态。26、因为在完全的竞争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资源的有效配额制。 在信息完全性的情况下,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着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任何一个生产者,既可以自由进入某个市场,也可以自由退出某个市场,不受任何社会法令和其他社会力量的限制。 资源能不断地自由流向最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生产部门,在资源的不断流动过程中实现了资源在不同用途间、不同效益间和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组合间的有效选择,使资源发挥出
13、更大的效用,从而也就会太大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与配置效益27、1、如果该行业经济利润大于零,则市场外的厂商就会进入该行业,使得该行业的供给增加,价格下降,经济利润下降。2、如果该行业经济利润小于零,则市场内的厂商就会退出该行业,使得该行业的供给减少,价格上升,经济利润上升。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达到均衡的条件是P=MR=LMC=SMC=LAC=SAC,LMC曲线LAC曲线与P相交于,一点,为LAC最低点,显然长期均衡厂商的最大化利润为零,但正常利润算在经济成本之中,企业获得了全部正常利润,由于经济利润为零时,行业才既没有厂商进入也没有厂商退出,实现长期均衡。只有当经济利润为零时,行业才既没有
14、厂商进入也没有厂商退出,实现长期均衡。28、设一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5005P,成本函数为C20Q。试问:(1)若该产品为一垄断厂商生产,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各为多少?(2)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和价格应为多少?解答:(1)该产品为垄断厂商生产时,市场的需求函数即该厂商的需求函数。于是,由Q5005P可得P1000.2Q,得边际收益函数MR1000.4Q;由成本函数C20Q得MC20AC。利润最大化时有MCMR,即201000.4Q,得产量Q200,价格P60,利润60200202008 000。(2)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价格必须等于边际成本,即P1000.2Q20MC得Q400P20
15、29、已知某垄断厂商利用一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其产品在两个分割的市场上出售,他的成本函数为TCQ240Q,两个市场的需求函数分别为Q1120.1P1,Q2200.4P2。求:(1)当该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他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的两市场各自的销售量、价格,以及厂商的总利润。(2)当该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的价格时,他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的销售量、价格,以及厂商的总利润。(3)比较(1)和(2)的结果。解答:(1)由第一个市场的需求函数Q1120.1P1可知,该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P112010Q1,边际收益函数为MR112020Q1。同理,由第二个市场的需求函数Q2200.4P2可知,该市场
16、的反需求函数为P2502.5Q2,边际收益函数为MR2505Q2。而且,市场需求函数QQ1Q2(120.1P)(200.4P)320.5P, 且市场反需求函数为P642Q,市场的边际收益函数为MR644Q。此外,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函数MCeq f(dTC,dQ)2Q40。该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可以写为MR1MR2MC。于是:关于第一个市场:根据MR1MC,有12020Q12Q40即22Q12Q280关于第二个市场:根据MR2MC,有505Q22Q40即2Q17Q210由以上关于Q1、Q2的两个方程可得,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销售量分别为:Q13.6,Q20.4。将产量代入反需求函
17、数,可得两个市场的价格分别为:P184,P249。在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时候厂商的总利润为(TR1TR2)TCP1Q1P2Q2(Q1Q2)240(Q1Q2)843.6490.442404146(2)当该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的价格时,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即该统一市场的MRMC,有644Q2Q40解得Q4将Q4代入市场反需求函数P642Q,得P56于是,厂商的利润为PQTC564(42404)48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的价格时,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销售量为Q4,价格为P56,总的利润为48。(3)比较以上(1)和(2)的结果,即将该垄断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和在两个市场实行统一定价的
18、两种做法相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在两个市场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所获得的利润大于在两个市场实行统一定价时所获得的利润(因为14648)。这一结果表明进行三级价格歧视要比不这样做更为有利可图。31、什么是外部性,政府解决外部性有哪些方法?32、第一,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即存在外部经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成本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时,他就不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第二,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即存在外部不经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时,他就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不利的。第三,上述两种情况均导致了资源配置失当。前者是生产不足,后者是生产过多。33、设一个公共牧场的成本是C5x22 000,其中,x是牧场上养的牛数。牛的价格为P800元。(1)求牧场净收益最大时的牛数。(2)若该牧场有5户牧民,牧场成本由他们平均分担。这时牧场上将会有多少牛?从中会引起什么问题?解答:(1)牧场净收益最大的牛数将由PMC即80010x给出,解之即得x80。(2)每户牧民分摊的成本是(5x22 000)5x2400于是牛的数量将是8002x,得x400。从中引起的问题是牧场因放牧过度,数年后一片荒芜。这就是“公地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