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 中国姓氏文化(2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38913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 中国姓氏文化(2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浅析 中国姓氏文化(2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 中国姓氏文化(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 中国姓氏文化(27页).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析 中国姓氏文化-第 27 页浅析 中国姓氏文化 童峰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中图分类号:K8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_O992(2011)O7-o82-02 摘要 :姓氏是人类文化中标志人群血缘系统的 “遗传 性符号,它作为生命个体 的符号标志,是我们身边非常普遍 的文化现象,本文从人类文化 史的角度探讨了姓与氏的产生及其不同作用,也为现代人取名提 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姓氏;起源;文化影响;取名 全世 界的华 人都 自称 炎黄 子孙, 即以传说 中的皇 帝和 炎 帝作 为 中华 民族 的共 同祖先 。这是 一种对 同一种文化 渊

2、源 的认 同意识 与寻 根情结,而这种寻根意识最终则以姓氏为渠道,达到百川归海,种 姓统一。 一、 古代姓氏的作用 姓氏是家族的名称,个人的血缘符号,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有 着特殊的意义,在古代,它更是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 用 (一 )明血缘 的 “姓 ”。 姓 氏是人类 文化 中标 志人群 血缘 关系的 “遗传 ”性 符号, 每一 个 人都有 自己与生俱来 而且 一般不能选 择的 姓氏, 姓氏是 代表和 识 别社 会成 员的主要标 志,醒 目的表示 了一个 人的 家族系 统和血 缘关 系。其主要作用在于 “明血缘”,表示同姓的人就是同一位祖先的 子孙 。 (二)别贵贱的 “氏” 。 “姓”是全体

3、 氏族成 员 与生俱来终 生使 用的, “氏 ”是姓所 衍 生 的氏族分支 氏”最初 只是贵族 的专利 ,其主 要作 用在于 “别 贵贱 ”,随着 一个人社会 地位 的升沉 而变化 。秦汉 以后 ,氏不再 象 征特 权,平 民不但有 名有 氏,且所 用的 氏大 都因袭 自周 代,并 开始 和姓混 而为一。 (三 )别婚姻。 “同姓不婚 ”是 中国古 代一项非 常严格 的婚姻 制度 。它 由原始 社会的外婚习俗发展成为西周的一种礼制,再上升为封建社会的法 律 制度。 礼 记 大 传规 定,只要 是 同姓 ,毋论 远近 亲疏, 虽百 世 而婚姻 不能相 通。其原 因就 是 “男女 同姓, 其生不蕃

4、 ”。, “同姓 不 婚,恶不殖也”0,在 中国人看来,同姓 即同祖 , “五 百年 前是一 家 ,有血缘 关系 的人通婚 是男女 无别 、与禽兽无 异 的行为 ,因此 被视为婚姻大忌。 (四)明世 系。 古代无子者,必有择立嗣自子之事,这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有 关 ,吕思勉说 : “中国人所 与必欲 立后,盖 中国于 不 孝有三 ,无 后 为大 之说 古人之所 以为 此说,则以其谓鬼犹 求食 之故 ”。在中 国的传统观念中,人死为鬼,鬼须血食,而且应有后代儿孙奠供。 因此无子 者为 了使 自己不成 为孤 魂野鬼 ,就 努力 的续上 香火 。无子 就 收养 嗣子,但收养继 嗣应 以同姓为限。 二

5、、当代姓氏的变化 随着 民族 融合, 经过几 千年天 翻地覆 的历史 变迁, 作为 华夏群 体 历史文 化的活化石 和生命 个体 象征 的专 有符号 的姓 氏,也 已发生 了重大 的变化 ,呈现 出既不 同于传 统模式而 又与传 统有 着密切 联系 的新形式 ,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 )姓 氏观念 开始 淡化,出现 “姓名”合一的趋 势。 商品经济 的发展 ,促 使 人们 以利 益 、价值 等新 的需 求标准 来确 定 人际关 系,传统 的以血缘 关系按 宗族类别 确定 活动 区域或交 往对 象 则已退 而居其次 。加之独 生子女 家庭普遍 增多 ,使亲族 问 的关系 网大为简化 。

6、在这种社 会生 活的急剧 变动下 ,传统 的姓 氏观念产 生 了根本性 的动摇,这表现在 : 1子承 父姓的 习俗已发 生变化 ,子女可 以从 父姓, 也可 以从母 姓 ,或以父母合姓作为 名字 ,有的甚至另取一个新的姓 082 I魅力中国 20l1年7月下 2一个 人的价 值取决 于他 (她 )的智慧才 干和对社 会贡献 的大 小, 与姓 氏无关 。姓 氏已不 再具有 以前 那样严 格的 固定 性,人们 可 以根据 自己的需要改变姓氏,他人无权干涉。 民法通则第99条 规定 : “公 民享 有姓名权 ,有权决 定 、使 用和 依照规定 改变 自己的 姓名,禁止他 人干涉 、盗用、假冒。” 3

7、“姓”、 “名”合一的趋势正在开始,这主要流行于知识分 子群体 。例 如,有 的作 家、艺术 家长期 使 用固定的笔 名、艺 名,而 原名 却被淡 忘 了。笔名可 能是一 个词汇 ,很难 区别其 中的姓和 名 。 如李 芾甘 的笔名 叫 “巴金 ”,到底 是姓 巴名金 ,还是 就叫 巴金 而不 必再分姓名 ,人们 对此都 不会深 究。 (二)姓氏分布不平衡, “大姓”人口过多。 中国 古今 使 用 的汉 字姓 氏 , 多达 一 万余 个 。但 由于数 千年 的 历史 发展演 变,各 民族之 间的文化 交融 ,古代 大量姓 氏已经废弃 不 用, 由此造 成我 国姓 氏在全 民人 口中分 布极不

8、平衡的状 况,表现 为 姓 氏用字单 调 、大姓人 口比例庞大 等现 象 。我 国 目前使 用的汉字 姓 氏约为 3600个, 而在汉 民族 中有87的人仅 用了10O个 常用姓 氏,也 即在 亿 人 口中约 有95亿 多人只 用 了1D0个姓 氏。在这 100个姓 氏 中,李、王 、张、刘、陈、杨、赵 、黄、周、吴等19个大姓的人 口 即占 了汉 族 人 口的556,即全 国大 约有 一半 人 口只 使用这 19个姓 氏。而在这 19个 大姓 中,居于前 三位 的李 、王 、张三 个大姓则 占了 汉族 人 口的224名,这就 是说全 国约有 25亿的 人只用这三个 姓。大 姓之所 以 “人满

9、为患”,这是长期的历史积 淀造成 的。 (三 )少数 民族 采 用汉族 姓 氏已成 为一种 普遍现 象,这是 当代 中华姓 氏的又一 重要 景观 。 中华 民 族是 以汉族 为 主体 , 由各 少 数 民族 经过 长 期交 融汇 合 形成 的。在 民族 文化交融过 程 中,许 多少数 民族逐渐 接受 了汉 文化 的影 响,将 本 民族 原有 的姓 名制度 (如 父子连 名 、有 名无姓 、多音 姓 氏等 )改作汉 族 习惯 的姓名形 式。少 数 民族 姓 氏符号的汉 文化倾 向, 是各 民族 团结和睦 、互相交 融的 自然结 果,也是 历史发展 的必 然现象 。 三、现代人取名 正所谓 名不正

10、 则言不 顺。宝 宝呱呱 坠地 ,父母最 关心的 莫过 于 给 孩子起 个好 名字。命 名,看 上去容 易, 实际上是 有一定难 度的 两三 个字 的简单 组合, 里面却包 含 了许 许 多多的技 巧和方法 要做 到名字顺 口、简单 、含 义深刻 、令人难 忘 ,在命 名时就要注 意许 多 问题 。 (一 )忌讳祖先和先贤的名字。 汉 族起 名,一 般避开祖 先的 名号 。汉族传 统极讲 辈分 ,以祖 先 名字为 名,不但扰乱 了辈分的排序,而且会被 视为祖先的不敬。 (二)尽量少用或不用生冷字 名 字 是 供交 际 使 用的 ,否 则 ,名 字 就 失去 了存 在 的价 值 。 当 今 的时

11、代 是计算 机的时 代,绝 大多数计 算机 储存的汉 字仅限 于常 用 字 。如果命 名时 ,使 用一 些生僻 字,只 会增 加一些 不必要 的麻 颂, 取名 固然要 避免俗 套和 雷同,但不 能靠 使 用生僻字 。使用生僻 字, 影响 了工作 ,妨碍 了交际,可谓得不偿失 。 (三 )避免姓名字体 的单调重复 。 中国语 言文化 博大精深 ,既 然是 用汉字取 名,就 不仅要 考虑意 万方数据文 史 艺 术 CHAMlNG CHINA 从 “创建孙 氏祠堂碑记 看闯王义军也滥杀无辜 王小秋 王素君 (尉氏县文管所,河南 尉 氏 475500) 中图分类号:120 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12、号:1673-0992(2011)07_083-02 摘要:在尉氏县庄头乡后曹村中立有一通清道光三十年的 “创建孙氏祠堂碑记 ”的石碑,其碑文载有明末孙氏村民与闻王义军 “结冤挟仇 ,怀。限 弗释 。及贼践位寻杀孙氏,剪灭族众”之语。虽然李白成率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攻城掠地,进行了长达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腐朽的 大明王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李自成所建的 “大顺 ”王朝,却在短短 的数月之间就一败涂地,彻底消亡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建 国时的滥杀无辜, 面对清兵入侵而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关键词:剪灭孙氏;改为曹姓;焚烧屠城;滥杀无辜;历史事实;功过分清 在 尉 氏县 庄头 乡后 曹

13、村 中立 有 一通 清 道 光三 十年 的 “创建 孙 氏祠 堂碑 记” 的石碑 ,其碑文 如下 “孙 氏之称望族 也, 由来久 矣。 溯 自昔康 叔之 后,爰 有孙氏历 代相传 , 多有奇 士伟 人,赋 比天 台绰 木 ,雅擅 金声 之誉 。明同伯 乐阳公 ,能空 冀北之群 ,而 且五之 兵法 术十 二篇 ,帷 幄永资秘 策,思邈 禁万 三十 首岐 山疑 擅誉 ,圣童 叔敖 为 楚相 循 良之 首,叔 然称东 鲁儒行 之 宗。历古 以来,孙 氏之 裔有传 人 ,但 世 系 相 行, 族繁 丁众 , 别 派分 支 之后 散 处 于四 方 迨 至 明 末 , 因闯贼之 乱,公 等先代 纠合本村

14、英 雄豪 杰,截夺伊 等所掠 官库 居 民银钱 ,结 冤挟仇 ,怀恨 弗释 。及 贼 践位寻 杀孙 氏, 剪灭族 众 。 孙 氏先人 避难 藏于石 槽之下 ,幸脱 其厄 ,后 即以曹姓寄 居曹 家村 。 迩年来 ,孙 氏族 众多 务读耕 ,鲜有 显达 人,几欢 孙 氏之不古若 矣, 然 门第 虽衰 ,瓜 瓞犹 绵 于 今, 世 系相承 , 昭穆 可序 于 后 。兹有 震 翁,风楼 、荣身以及本族诸公等,思报先世之恩业,谋滋息之计, 以祖茔所生 荆棘 ,随年典 当, 有余赀 ,洽买祀田数十亩, 复于道 光 二十八年 ,鸠公 母庇材 新建 祠堂一座 ,敬请神 轴一张 ,按次 书主, 以序 昭穆。每

15、 至春露 秋霜 ,修其祖 庙,荐其 时食,永 展孝思 於弗替 猗欤 ?休 哉 !公 等此举 , 岂非至善 之谋欤? 愚孙氏谊 属至戚 ,闻是 举而 善甚 ,适 又嘱愚 作文 , 愚窃 自维久 笔墨 ,文理 荒谬 , 圈辞不 获,乃为勉应,爰 出俚词 以记 之。 开封府儒学增广生 员文国华撰文 (转下页) (接 上 页 ) 义 上 高雅脱俗 的抽 象美, 而且要 注意 书写时 变化 多姿的形 象美,给 人深刻的第 一印象。 (四)回避 多音字。 我 国的姓 氏多半 属于单 音字 。也有 个别 姓氏属 于多音字 ,这种 姓 氏 显然在 交际 时会 造成麻 烦。 为避免 尴尬 ,对于 多音 字应 尽

16、量 回 避 。 (五 )忌用 “绕口 字。 双 声叠韵 是造成 “绕 口”的 主要原 因, 如姜嘉锵 、张 昌商等 。 符合 音美标 准 的命 名,应 当是名 和姓 的声母 不同组 ,韵母 不同 类。 由于 名 和 姓 的声 韵异 组异 类 ,声 音 有 了 变化 ,读 起来 比较 顺 口悦 耳 。 (六 )注意不雅的谐音 有些 人 的名字, 表面上 看非 常高雅 ,但 由于读起来 会 与另外 一 些 不雅 的词 句声音相 同或相似 ,便 很容 易引 起人们 的嘲弄 ,父母起 名时, 如不慎 重 ,很 容易给 儿女造 成沉 重的 心理负担 ,影 响孩子 的 身心健 康。 (七 )少用过 于时髦

17、的字 。 在 历史 的任何 阶段,总 会涌现 出一 些时 髦的字 眼儿, 如果命 名 时追逐 这样 的字 ,会给人 以重复 、单 调的感 觉;此 外, 当下时髦 的 字 并不意味 着永远 时髦 ,因此这种名字也最 容易过 时。 (八 ) 大姓忌讳简单名字。 对 于 一个 十 几亿 人 口的大 国来 说 , 要 完全 避 免重 名是 可能 的。但大姓 者,如以单字为名,重名 的概率 必然大大增加。 (九 )其他 忌讳。 除以上几 类外 ,当然还 有许 多字 、词和 姓名不 便或不 宜入名 。 姓 名 禁忌 ,实 际上 包 罗万 象 、博 大 精深 ,包含 着 政治 、文化 、 习 俗 、心理等许

18、 多内容 。 中国 人 的姓 氏历 史 悠久 , 中国的 家谱 ,源 于 上古 , 延续 于现 代 。每个人 都能通过 姓 氏谱系 找到 自己 的生命 本源 和文化 之根。古 老 的姓氏文 化以其 丰富 的内涵和特 殊的文化 魅 力受到越来越 多人 的 关 注 ,它所 体现 的 中国文 化 的统 一性 、连 续性 、人文 精神 与 对 民 族 、对故 土的亲和 感和认 同感 等,在世界 各民族 的姓 氏中都是独一 无二 的,其必将伴 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而生生不息,绵绵流长。 注释 : 林耀华主编,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 胡尧,中国姓氏寻根,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 左 传 僖公 二十

19、三 年 国语 晋语 参考文献: 1m泉根: 中国姓氏的当代形态, 寻根2006年02期。 2田亚歧 、倪景杰: 中国姓 氏的起源与发展 ,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 01期 3何幼琦: 姓氏探源一中国原始时期的姓氏, 南方论丛2006年D1期。 4李润: *论姓 氏名字的起源及文化意蕴, 茂名学院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 02期 。 5 周淑芸: 我国历史上的姓氏变化与民族关系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年O4期。 6闰晓君: 姓氏文化与古代法律, 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魅力中国 20117#下 1 083 万方数据浅析中国姓氏文化作者: 童峰作者单位: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湖北武汉,430205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年,卷(期): 2011(21)本文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