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启示(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启示(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启示-第 7 页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启示 摘 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力日益激烈,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困惑越来越多,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校教育中刻不容缓的一部分。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探索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44-01 美国哲学家欧文曾经说过:“健康是富人的幸福,是穷人的财富”。 就心理健康而言,我国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群体占到大
2、学生总体人数的30%-40%,也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一的在校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而出现较严重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数约有10%,主要集中在神经症性的情绪障碍、人际关系紧张、新生适应问题、恋爱情感挫折、强迫倾向、社交恐惧行为、就业焦虑、职业迷茫等问题上。1 一、 心理健康的定义 国内外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历来争议不断,目前仍未有公认的统一。最早对心理健康做出定义的是在1929年美国第三次健康会议上提出的: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功能正常运行,未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临床症状。之后各派心理学家又相继提出不同的定义。本文中所采用的是心理百科全书涵括的两个层面含义,一方面指心理健康状态下人们自我表现良好,与社会和
3、谐相处;另一方面指为保持心理健康、减少不适行为和精神类疾病而采取的干预措施。2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全面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首先会肯定自身价值,不妄自菲薄不盲目自大; 其次接纳自身缺点和能力不足,发掘潜能优势,扬长补短。 2、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会积极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环境,对周围社会保持开放宽容的态度,对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克服。 3、人际和谐。当一个人能与周围人保持友好融洽的人际关系时,就能认可他人接纳他人,积极主动融入到不同社会群体去,人际交往中获得的正向情绪就更多,心理健康水平就更高。 4、具有较
4、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作为心理健康的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正面情绪要占主流,对于偶然出现的消极情绪也能很快觉察并采取多种方式自我调节。 5、合适的行为。合适的行为要与扮演的社会角色一致。具体说来作为大学生,要意识到保持行为、思想独立成熟,以及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责任感是成年人最基本的素质。 6、人格完整统一。大学时期正是塑造健康完整人格的重要时期,在这阶段大学生要拥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正确的行为表现、并能顺利完成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就是人格完整统一的体现。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我意识分化逐渐清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出现偏差 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个体在初高中时期开始自我意
5、识觉醒,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分化不断明显,到大学阶段会看到一个与自己理想中不符的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巨大落差致使一部分学生无法化解这样的冲突,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2、心理调节能力较差。表现在容易感情用事,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遇到事情时无法冷静分析,也不会采取其他措施暂时转移注意力,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厌世、悲观、自我否定、人际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3、童年创伤经历 。童年期是一个人建立信任感、安全感的最重要时期。在这阶段,个体如果体验到被抛弃被忽略被否定被伤害的经历,那么成人后的不安全感不信任感,低自尊低自我效能也会情境迁移到不同场合和亲密关系中,一旦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就会
6、引发心理问题。 4、缺乏社会支持。每个人都与周围的环境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社会支持会给予帮助和鼓励。当个体总是体验到孤苦无助的经历时,心理容易产生自闭、自傲或者自卑、抑郁、社交焦虑等问题。 5 、缺乏家庭情感温暖和父母关注。家庭氛围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温馨民主的家庭里,父母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包括子女教育发展、各项能力提高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家庭里缺乏情感温暖,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子女往往产生低自我价值感、低人际信任、高社交焦虑、高抑郁倾向等心理问题。 四、 教育启示 1、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质上是相辅相成的。
7、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帮助大学生健康向上成长,思想上端正了积极了,心理上也会有相应的正向转变。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弘扬积极向上的主旋律。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直接表现形式。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来传播健康和谐美好的思想意识,是另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 3、定期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辅导活动。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基本都处于半空白状态,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心理健康已经出现问题,也有很多学生知道自己问题却不知道该如何自我调节,这都源于心理知识的匮乏。因此在教育中要注重心理基本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开展心理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才能达到理论指导实际的效果。 4、扩展校
8、园心理咨询方式。很多学生不满足于传统的对话交流,追求更新颖多样的方式。针对大学生的这种心理,教育中要及时利用心理仪器、网络、社交软件、电话、团体辅导、个别辅导、能力训练等多种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完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高校中心理健康教师配备人数急需扩充,对于专业心理健康教师要进行定期培训和知识完善,提高心理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增强处理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6、发挥班级群体作用,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成长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班级内部心理建设的主导作用,以班会、集体活动、小组讨论、一对一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大学生在同辈群体中获取共情、互相交流、互相指导,形成在学习中教育,在教育中学习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国鹏.心理测验与常用量表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3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经和方法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