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营造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论文:营造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语文论文:营造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第 5 页初中语文论文营造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摘要:营造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是每个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要求。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富有生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经验,从常注新鲜“活水”,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大胆质疑,让课堂常冒智慧的火花;不惧意外,让课堂在“节外生枝”中演绎精彩等三方面入手,浅谈了自己对于营造富有生命力语文课堂的几点感悟。关键词:生命力 语文课堂知名教育专家余文森教授说,“课堂应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于永正老师也认为“课堂应该是有情趣、有灵气、有效率的,是让每个孩子都充满希
2、望和梦想的所在。”趣味盎然、生机勃勃、充满灵动的语文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让人赏心悦目。营造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是每个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要求。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富有生命力呢?笔者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现阐述如下,求教于行家和广大教师。常注 “活水”,让课堂焕发生命力日常教学中,“目标泛化”现象比较突出。比如说明文单元教学,许多教师往往从第一节课开始到最后一课,始终围绕着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面面俱到,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似乎什么都是重点,什么都不肯放过。再如作文训练吧,
3、也缺乏针对性,缺乏完整科学的训练体系。要么信手拈来一个题目或材料,让学生写作,至于作文训练的目标是什么,这一次写作训练和前一次有什么承接关系,与下一次又有什么联系,根本不去考虑;要么全方位评讲,全方位批改,错字、别字、标点、立意构思、照应衔接语言表达等,什么都想解决,结果什么都没能解决。没有目标,随意性强,训练再多,也是费时低效;目标设定笼统宽泛,抽象模糊,有目标也等于没目标。加上一些语文课,几节或是几月乃至一学期,教学内容大同小异,方法缺少变化,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缺乏生气,以致于有些学生乃至有教师中间,还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语文课,落下几节或几天不上不碍事。这种说法,有可能是因为语文学科相
4、对于其他学科,连贯性稍弱的事实,但更主要的因素可能就是许多语文课堂缺乏生命力的结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一读书心得也道出了语文课永富生命力的秘决。每节语文课需有新鲜“活水”注入,学生常学常新,兴致盎然,语文课堂也就涌动着生命的活力。有幸聆听到华东师大中文系郑桂华博士上的一节作文指导课“描写的奥秘”,给笔者以新的启示。郑老师出示一幅鸭子游水图,让学生对图中的鸭子进行描写,再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评,归纳出一个描写的注意点:描写不能主观臆测,不要无中生有。郑老师这节课没有笼统地提要求,抽象地作指导,教学目标也很单一,所有的观察、训练、评讲重心都指向一点,让学生明白,描写不能主
5、观臆测,不要无中生有。学生在这节课上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此外,郑桂华博士在针对“训练学生如何描写”这个目标时,还设计了一条具体的教学路径,由一个又一个具有梯次性、又具有教学侧重点的步骤紧紧链接起来。具体训练步骤有:要求学生将描写具体起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刻画、描摹,力求做到清楚、细致;指导怎样生动描写,如何灵活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运用第一次描写实践得来的经验,进行第二次描写实践,检验修正第一次学习效果;强调描写的原则方法,强化学生的方法意识、归纳意识;指导学生进行第三次描写实践,在熟练运用描写方法的基础上,追求写得更好如此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训练,让学生对描写的认识
6、和感受,从不知到知,不会到会,不精彩到精彩,每个教学环节都能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具体的感受,每节课都能给学生一个新的刺激,新的信息,极大地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对学生而言,尽管面对的都是“描写”这一训练中心,但每一节课都是新鲜的,都有“源头活水”注入,因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课堂焕发着教学的生命力,显得灵动而趣味盎然!大胆质疑,让课堂常冒智慧的火花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可见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
7、程,它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纬度动态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也大有好处,更能使课堂灵动起来。笔者在教学孙权劝学一文时,就句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的解读,有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孙权不想让吕蒙成为博学之士?”马上有同学附和:“对啊,成为博学之士不是对行军打仗更有益处吗?哪有皇帝不想自己的臣子学识渊博的”我大感意外,并没有直接回答,说:“针对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大家讨论一下,好吗?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学生回答了:“对吕蒙来说,一个大老粗,起点低,一下子要求他
8、成为博学之士,要求太高了。”一个学生接着说:“古代的博士是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他们的理解有误。”同学们都点了点头。话音刚落,又一种意见产生了:“后来的鲁肃赞学环节中不是证明了吕蒙能成为一个博学之士,居然连饱读经书的鲁肃都刮目相看了吗?为什么说他不可以?”一个学生接着说:“我认为孙权一开始对吕蒙要求低,主要是为了不让吕蒙有畏难情绪,就像我平时成绩不是很理想,老师也不会让我跟班级里第一名的同学进行比赛。”又一个学生说:“小时候我喜欢看漫画书,现在喜欢看一些经典名著,如果在小时候塞给我一本红楼梦,我肯定逃之夭夭,对于起点那么低的吕蒙来说,先看看经书中一些涉及到战争描写的故事,比如说史记孙子兵法孙膑兵
9、法之类的,这些对于带兵打仗的吕蒙,也许就会特别感兴趣。这些书既是兵书,又是文学著作,看多了,自然也会学识大增,所以令鲁肃惊叹也不奇怪。”课堂上,意见纷纷,发言踊跃。这时,学生的参与率,发言的积极性,思维的积极性都很高,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引经据典,查阅资料,自觉做他们自己认为该做的事。让学生参与争论,不但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发言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更使课堂灵动起来。这时,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解惑者”,而是一个和学生站在同一起点,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参与者、交流者;学生有多元思考,教师应允许围绕主题的任何想法存在;学生对分歧点能够大
10、胆质疑,展开激烈争论,在唇枪舌剑中磨砺思想,在争锋相对中碰撞智慧火花。我们教师只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争锋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就成为灵动的课堂。不惧意外,让课堂在“节外生枝”中演绎精彩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课堂教学也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课堂意外也是每位教师都会遇到的,但如果处理得当,意外也能变成精彩,教学中的一些“茅塞”会变成熠熠生辉的“金子”, 灵动的
11、课堂就在“节外生枝”中演绎。 笔者在教学孙权劝学一文时曾遇到了一个突发事件:有两学生在桌子下推推搡搡,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凡事必有因,我克制自己的情绪,放下课本,问其原因。原来其中一学生在课间丢了钢笔,问同桌有没拿,同桌很生气,说对方那语气就像是怀疑自己是小偷。当时两人唇枪舌剑,大吵大闹,现在上课了还余怒未消,一触又发。原来都是“语言惹的祸”啊,我让两学生情境再现,模拟一下当时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如何。然后再让他们比较一下“你拿了我的钢笔。”与“你拿了我的钢笔?”两句话有何不同。很明显一句是陈述句,把这件事当成一个事实来陈述;而一句是疑问句,把这个现象把一个问题来咨询,两句话产生的效果却迥然
12、不同。由此让他们明确,同是一句话,因为说话人语调的高低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于是,学生误会解除,彼此理解,怒气消散了。我却没有就此罢休,接着引导学生去读孙权劝学一文中“卿今当涂掌事,不得不学”这个句子,问如何处理语气?学生颇感兴趣,咿哩哇拉念了起来,马上产生了两大观点:甲方从句式入手,觉得“不得不”这几字是双重否定,应该强化处理,声音严厉些。乙方不认同,认为强烈的语调,显得急促、严厉,没有回旋的余地,而平时我们劝人,都注意语气要稍柔和一点,方能达到效果,所以应弱化处理,声音柔和些。这两类观点,一个从句式入手,一个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各有一番道理,争执不下。我让他们搜罗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甲方
13、列举的理由:孙权是君,吕蒙是臣,他们是上下级关系,说话语气可以稍严厉点。乙方查阅了“卿”字的注解,反驳:“卿”是古代君对臣或朋友的一种爱称, “卿”字也说明孙权既作为君王的身份来劝,也作为朋友的身份来劝说。我们在电视剧中也经常听到“爱卿”这一称呼,可见,孙权由于爱护、关心来劝说吕蒙读书,不可能用责备语气来说这番话了一时间学生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一直到“这个双重否定是孙权强调学习的重要,并没有自己是君主,对方是臣下的严厉口气,是比较舒缓的劝勉口吻。”这一观点的出台,整合了双方的观点,才被彼此接受。这一“节外的小枝”,却成了课堂的亮点。虽然看上去局面有那么一点“乱”,但学生有收获,这种收获虽然不是
14、教师预设中的成果,却能充实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宝库,他们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活泼,课堂也就真正灵动起来,成为学生思想活动的乐园。我也因此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教师不要惧怕这种意外,随时具有应对这种意外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妥善处理好这种意外,只要使课堂灵动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所收获,就是一堂成功的课,意外就会成为精彩。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因而应更多的关注学生课堂个性化的生命活动。超出预设的意外生成不仅不是异类,更是精彩中的精彩,是精彩之中最绚丽的风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构建一个灵动的思维场,快乐的娱乐场,施展才华的竞技场,最有吸引力的电磁场。总之,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懈追求,一定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在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上自主地学习,愉快地学习,自觉地学习,语文教学质量不怕不会提高。 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新课程语文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孙春成 语文出版社)3、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叶澜 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