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总结(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总结(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总结-第 8 页城市及城市化第一讲 城市区位与城市地域形态一、城市(1)含义: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2)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二、城市区位因素1、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地理事物的位置,二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2、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位置优越;气候优越(恶劣);水热适中(不足);地形平坦(崎岖);河流为提供水源和便利的交通;资源丰富(缺乏)。、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政策、宗教、科技、旅游经济发达,有
2、利于人口和产业集聚(经济欠发达不利于人口和产业集聚);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优惠政策的促进;宗教圣址。3、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具体方法、分析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该城市在诞生初期,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该城市的发展。、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同一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区位因素也有所不同。相对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而言,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较大。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则可称为动态因素。自然因素中,地形、气候可看作宏观因素,河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三、城市的地域形
3、态1、城市的地域形态类型团块状条带状和放射状组团式影响因素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形,市中心吸引作用强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特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城市由几个片区组成,每个片区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评价优点便于集中设置完善的基设施,方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生产、生活上分散,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便于城市扩大规模不足环境污染相对集中,不利于扩建城市交通集中于少数几个方向,运距较长;各部分联系不便;建设投资大用地分散,各片区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第二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一、城市土地利用
4、类型1、一般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等。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城市地域结构。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3、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在地域上的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住宅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出现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背向分化。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和条状分布,在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还会形成中心商务区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各功能分区之间无明确
5、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如行政区、文化区等。4、主要城市能区的分布和特征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形态点状或条带状商业街、商业中心占地面积最大,成片分布集聚成片位置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靠近市中心城市边缘,距市中心较远区位选择接近最大消费人群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水平最高。区位特征要求接近消费者,多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并背向发展。距离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出现卫星城不断向市区外缘
6、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功能区特点中心商务区(CBD):经济活动繁忙,人数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高级位于城市外缘;与高地、文化区相联系;环境优美,公共设施齐全;房屋面积大,往往有独立的庭院。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强,导致集聚,又因环保、地租、交通等因素而分散。低级位于内城和工业区附件,拥挤密集,环境较差。二、城市结构地域模式 1、同心圆模式特点:城市形态集中检测城市的功能区围绕肾中心城同心圆状。成因:在平原地形条件下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至核心向外扩展。 2、扇形模式特点:城市各功能区成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 成因:交通的发展。 3、多核心
7、模式特点: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成因:受地价、交通和居住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共性: 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的核心,出现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并背向发展。三、主要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1、商业区。市场最优:位于市中心或主干道两侧,多位于人口密集的地方。交通最优:布局于交通便利处,如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等附近。便民最优:小区内部或门口。 行政原则:政府行为(规划)2、住宅区开发需要考虑的因素。自然环境的适宜性;住宅区选址必须考虑地形、水质、空气质量、风向、植被等自然因素,满足人们对住宅区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社会环境的完善性:社会环境包括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
8、体育、商业服务等。消费者区位选择的心理趋向:不同的人群,各自的经济状况和消费习惯不同,对住宅区的区位选择也有差异。3、工业区工业生产的运输量大,企业应布局在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对城市其他功能区环境影响大。四、处理好工业区与住宅区的关系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方便工人上下班,同时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应布置适当的卫生防护带。五、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因素影响举例历史因素历史背景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北京中心城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行政区和文化游览区历史变化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城市中心附近住宅区的衰落、城市内有污染的工厂外迁等
9、经济因素交通通达度交通越便捷,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越低市中心附近若交通便捷度低,则往往形成住宅区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离市中心越近,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外围形成住宅区,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社会因素收入使住宅区分化中高级、低级住宅区分化知名度城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有很高的声誉,往往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场建在该处,以提高其知名度高收入阶层集聚,形成高级住宅区种族、宗教团体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以形成种族聚居区欧美一些城市的唐人街、黑人居住区等种族歧视和偏见是黑人聚居区存在的根本乐因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
10、城市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明确划定不同职能区由政府规划建设的住宅区六、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中心地理论: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2、主要内容:中心地规模与数量的关系城市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规模小的城镇数量多。规模大的城镇量少;城镇等级越高,数量越少。中心地的核心与服务范围中心地理论认为,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位于圆形商业区域的中心。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中心地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六边形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六边形数目多
11、。中心地职能间的关系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高级中心地的服务种类多。3、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的扩大需要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支撑,另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资源状况: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丰富的劳动力等。能够获得支撑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交通状况: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
12、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如铁路枢纽城市(如沈阳、石家庄、兰州)、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人口状况:为城市服务区内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数。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门槛人口是能使某项城市商业服务活动正常开业并获得基本盈利的最小业务范围的人口数目。4、地租线的判读第三讲 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城市化1、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三个转化:农业人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上升劳动力从第产业向第
13、二、三产业转移域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包括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推力和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拉力。4、城市化的意义。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5、城市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市文化交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不利影响:(1)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
14、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2)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3)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4)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3)建设生态城市: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