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第 10 页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误区)1.活动课教学形式让学生走出教室开展活动。活动课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之外;不等于课外活动;活也不单纯是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课不仅仅是动手的操作性活动,也包括讨论、辩论等思维性活动;活动课是常规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活动课教学目的运用和验证知识。常规教学目的-理解知识、运用方法、验证观点多层面教学目的:论证了一个知识点 学到了一个新知识 体验了一种新情感 感受了一个合作关系 获得了一个学习作品3.活动课教学方式分组调查或讨论+小组交流展示。强调: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
2、学习方式解决问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思考轻实践操作、重结果获得轻过程体验方式选择:教学内容特点、教学要求、学生的实际、实施条件等 多样化二、对活动课及其教学功能的认识(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实施活动课教学要求的规定1.课程性质-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课程理念-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
3、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2.课程实施建议: 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
4、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二)开展活动课教学实践的意义 总体上说,活动课教学体现了改革趋势,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完善和发展。它充分体现学生的活力和丰富个性;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具体说,活动课教学有助于: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 三、活动课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一)活动课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1.情境外部环境,即活动所需要的氛围情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触景生情”。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适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种情境,创造一种情感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境界。置身于教育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进而
5、达到自我感悟、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 2.问题(1)问题或产生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之中,或产生于对阅读材料的反思,或产生于课堂内外的某个冲突,总之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2)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需要学生进行解释并且能够为学生所解释,既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资源占有度和能力状况。(3)问题呈现以小见大,从具体到抽象,明确方向;可采取更为丰富的手段,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把学生带入更加生动有趣的境界,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 3.资源提供材料,分析、整理,解决问题4.思考在活动中产生、证实观念,进行意义建构。5.操作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活动的主题;活动所要解决的矛盾或疑难; 培养学生的
6、兴趣、爱好、特长和创造力6 .总结对整个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二)活动课教学的几个环节 1.活动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材料和观点或者开展活动;为学习提供背景材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2.情景创设: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情趣和境界的交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认识世界。3.师生互动:教师要做好从“引、扶”;学生按照主题活动的目的要求自主地投入活动,将自主思考与操作相结合。4.交流评价: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交流,是为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活动主题,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而开展的;对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评价,其目的本身并非区分优劣,而在于更科学地提升蕴含于活动的知识、观点等。5.总结提升
7、:总结包括对活动本身的总结,还包括由活动引发的问题的思考总结和通过活动学到的有关学科知识的总结;同时,在活动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活动结果,得出有关的结论、观点等等。 (三)活动课教学的基本类型 1.问题探究式A.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质疑问难,或由教师提出疑难问题,或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问题必须具有典型性和探究性。 B.探究领悟。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的,引导学生或查阅资料、自学教材,或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展开交流辨析活动,或有目的地进行考察咨询、环境体验从而得出较正确的观点,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 C.归纳评价。组织学生进行组际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方法,并对
8、这些观点或方法进行归纳评价,从而进一步深化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评价能力。 D.解决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观点质疑问难、解释现象,或使其面临现实问题,学习运用已掌握的道德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思维、规范行为。 2.课题研究式A.选择研究课题。一般由学生自主提炼、选择,要与教育主题相关联 B.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学会用科学方法研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澄清模糊认识,坚定道德信念,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C.进行操作研究。指导学生依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操作研究,达成课题研究目标。 D.撰写研究报告。要求学生将研究方法、过程和结果用文字的形式
9、表达出来,从而理清思路,进一步深化道德认识。 E.交流研究成果。引导学生交流研究结果和感受,让他们取长补短,丰富内心感受,升华道德情感,初步达成研究的目标。 3.主体体验式A.创设体验情境。根据教学内容,模拟情境,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入境感受。 B.设计导思问题。结合具体情境,设计对学生情感体验具有导向性作用的问题,导引学生进行正确的情绪感受。 C.陈述内心感受。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过程中内心积聚的矛盾冲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强化正确感受,矫正过急或偏向的情绪,升华道德情感。 D.进行实践检验。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后,进行针对性操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交往过程中
10、自我检验、自我评价、自主发展,从而促进主体性发展。 4.导行训练式A.示范模仿。教师或学生示范,或运用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的规范行为,供学生模仿练习。 B.“变式”练习。在模仿练习的基础上,通过变换场景、角色换位进行多项行为的选择训练,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正确、合适的行为方式,培养应变能力。 C.实际操作。要尽可能到实地、用实物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使其接触真实的情况,获得真实的体验,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心理疏导。针对学生在行为操作中反映出来的心理障碍加以疏导,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充满信心地按规范的准则选择并坚持正确的行为。 (四)活动课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相信
11、每一位学生,遵循主体性原则2.依靠每一位学生,遵循实践性原则3.尊重每一位学生,遵循创新性原则4.关注每一位学生,遵循开放性原则(五)对活动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合作与有效指导的关系。 3.将信息技术与活动教学内容有机整合。 4.注重活动课教学中学生活动方式的多样化。 5.提高教师的活动组织、指导和总结提升的能力。 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全面性、操作性和弹性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对学情的深入分析;对学科核心知识的关注u 一方面可以从教学情境、资源的角度整合教材;u 另一方面就是依据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或者是依据生活逻辑而非理论的
12、逻辑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u 这种整合包括顺序调整、内容的删减和增补等。这就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提倡的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方式。 学情分析的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调研,如:问卷、测试、谈话、作业等。课堂教学中活动设计要关注: 活动设计需要考虑活动的价值,符合三维目标; 活动要围绕着核心内容来设计; 活动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活动设计的整体性:材料上统一 一个完整的案例材料把活动内容统一起来形式上统一 一个完整的模拟形式把活动内容统一起来概念上统一 一个概念的上升递进把活动内容统一起来四、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3、一)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 更加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体验对于生命成长的意义,注重给完满人格的养成提供更多机会、更大空间和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二)注重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和保证活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要求变权威式的师生关系为平等合作的交流;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角色,从权威性的知识拥有者成为学生情感的反应者,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合作者。(三)注重发挥评价的多效价值 将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态度和即时性行为动向作为评价内容,体现评价的过程性;注重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重视学生自身的进步,体现评价的发展性;给学生写评语要反映学生的个性特征,富有特色,体现评价的个性化;师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四)注重有效地利用活动成果 包括落实教材的既有知识和活动中生成性知识;活动课教学过程中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道德教育的显性成果和隐性成果。